RRU设备测试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690329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3.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RRU设备测试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RRU设备测试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RRU设备测试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资源描述:

《RRU设备测试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RU设备测试规范(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zICSYD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T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测试方法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st Methods of RRU Equipment涉及 TPC 的均在 BBU 也进行测试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14 概述 . 35 RRU 设备功能测试 . 45.1

2、 配置功能测试. 45.2 组网功能测试. 95.3 其他功能测试. 66 BBU 模拟器的基本功能. 187 RRU 设备测试方法 . 187.1 发射机性能. 187.2 接收机测试. 607.3 整机效率. 698 操作维护 . 708.1 用户接口功能. 708.2 安全管理. 718.3 告警管理. 728.4 配置管理功能. 788.5 性能管理功能. 838.6 RRU 设备维护功能测试 . 849 同步测试 . 999.1 频率同步测试(可选). 9910 环境测试 . 9911 整机机械性能 . 9912 电磁兼容能力 . 9913 安全 . 100III言前本标准由中国通信

3、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测试方法1 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2GHz TD-SCDMA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射频远端设备(RRU)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2GHz TD-SCDMA 通信网分布式基站子系统的射频远端设备部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标准遵循的 3GPP 规范基于 3GPP R5 2006 年 3 月版。1 3GPP TS 25.

4、1042 3GPP TS 25.1133 3GPP TS 25.1424 3GPP TS 25.133UTRA (BS) FDD;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Base station EMCBase station conformance testing (TDD)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FDD)5 YD/T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6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YD/T 1312.1标准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5、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平均功率 mean power对于TD-SCDMA调制信号,是指1.6MHz带宽内发射或接收的功率,测量时间长度是在一个发射时隙内不包含保护时间的时间长度。输出功率 output power指发射负载匹配的情况下,基站的一个载波上的平均功率。最大输出功率 maximum output power在特定的参考条件下,在天线连接处测量得到的单个载波的平均功率。测量时间长度是在一个发射时隙内不包含保护时间的时间长度。额定输出功率 rated output power厂商声称的在天线连接处单个载波发射的平均功率。3.2 缩略语12ACLRACSAWGNBERBS

6、CPUEVMFDDGSMGUIIPDLIrIuIubIurMMLMTBFMTTRQPSKRNCRRCRRURTWPTDDTMATPCUE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Bit Error RateBase StationCentral Processor UnitError Vector Magnitud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r

7、aphical user interfacesIdle Period Downlink LevelInterface between the RRU and the NodeBInterface between the UTRAN and the CNInterface between the NodeB and the RNCInterface between the RNC and the RNCMan Machine Language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ean Time to Repair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Radio

8、 Network ControllerRoot-raised CosineRemote RF Unit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Time Division DuplexingTower Mounted AmplifierTransmit Power ControlUser Equipment邻道泄漏功率比邻信道选择性加性高斯白噪声误比特率基站中央处理器向量误差幅度频分双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图形用户接口空闲时期下行电平RRU与BBU的接口UTRAN与CN的接口BBU与RNC的接口RNC与RNC的接口人机语言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正交移相键控无线网络控制器根升余

9、弦射频远端设备接收总带宽功率时分双工塔放发射功率控制用户设备UMTSMobileTelecommunicationsUniversalSyste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TRAUTRANUuVSWR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Interface between the UTRAN and the UE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通用陆地无线接入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与UE的接口电压驻波比RNSRNCRNSRNCTD-SCDMA4 概述TD-SC

10、DMA基站设备(Node B)在网络的位置如图1所示。Core NetworkIuIuIurIubNode BIubNode BIubNode BIubNode BUTRAN图1 NodeB 在 TD-SCDMA 网络中位置本规范中的TD-SCDMA基站设备(NodeB)为分布式基站设备,它是由基带单元设备(BBU)、射频远端设备(RRU)构成,是一种可以灵活分布式安装的基站组合,如图2所示。其中RRU通过Ir接口与基带单元设备BBU相连,BBU通过Iub接口和RNC连接。3(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

1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 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2)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3)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4)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 智能天线小区可正常建立起来(2) RRU 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该测试项仅对硬件支持最大 8 阵元或 6 阵元或 4 阵元的 RRU 要求5.1.2 支持分布式天线配置(可选)4BBURRURRIrIrIubRNCUNodeB图2 分布式基

12、站设备示意图5 RRU 设备功能测试5.1 配置功能测试5.1.1 支持智能天线配置测试编号:5.1.1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支持智能天线配置测试条件:测试编号:5.1.2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支持分布式天线配置(可选)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分布式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 RRU的天线数进行设置或者小于 RRU 实际天线数);(2)(3)(4)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天线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13、 接入不同的天线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天线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 分布式天线小区可正常建立起来(2) RRU 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无5.1.3 RRU 支持多载波测试编号:5.1.35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多载波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其中 n 按照 RRU

14、标称支持的最大载波数进行配置,要求 n1;(2)(3)(4)(5)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载波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载波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载波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在多个载波上分别打通电话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 多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可正常建立起来(2) 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无5.1.4 RRU 支持 10MHz 内载波不连续测试编号:5.1.4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6测试分项:RRU 支持 10MHz 内载波不连续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15、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要求载波不连续配置,比如,如果被测 RRU 支持 6 载波,则配置为 5 载波小区,中间的一个频点或者多个频点空闲;(2)(3)(4)(5)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载波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载波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载波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在多个载波上分别打通电话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 多载波智能天线小

16、区可正常建立起来(2) 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无5.1.5 RRU 支持 15MHz 内载波不连续(可选)测试编号:5.1.5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 15MHz 内载波不连续(可选)7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要求载波不连续配置,载波在 15M 带宽内可任意配置,中间的一个频点或者多个频点空闲;(2)(3)(4)(5)使用 UE

17、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在多个载波上分别打通电话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 多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可正常建立起来(2) 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无5.1.6 RRU 支持载波扩容测试编号:5.1.6测试项目:配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载波扩容8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

18、立单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要求载波不连续配置,载波在 15M 带宽内可任意配置,中间的一个频点或者多个频点空闲;(2)(3)(4)(5)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6)在多个载波上分别打通电话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2)单载波和多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可正常建立起来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

19、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说明:无5.2 组网功能测试5.2.1 RRU 支持链形组网测试编号:5.2.1测试项目:RRU 的组网功能测试9测试分项:RRU 支持链形组网测试条件:(1)(2)(3)设备运行正常;在 BBU 的某一个 Ir 接口配置并连接一条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RRU 设备的 RRU 链;通过 OMC/LMT 配置,使链上 RRU 设备从属于不同的小区;测试步骤:(1)(2)(3)(4)(5)(6)通过 OMC/LMT 下发针对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

20、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软件复位某级 RRU在最后一级打通电话并保持,软件复位前级 RRU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1)(2)(3)(4)OMC/LMT 下发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均能执行成功,RRU 响应正常;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软件复位前级 RRU,后级 RRU 与 BBU 的链路状态不受影响软件复位前级,要求不影响后级正在进行的业务测试。5.2.2 RRU 支持链形组网-单级 10km 测试测试编号:5.2.2测试项目:RRU 的组网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链形组网-单级 10km 测试测试条件:1011(1)(2)设备运行正常;

21、在 BBU 的某一个 Ir 接口配置并连接一条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RRU 设备的 RRU 链,第一级 RRU 与 BBU 之间使用 10km 光纤;(3)通过 OMC/LMT 配置,使链上 RRU 设备从属于不同的小区;测试步骤:(1)(2)(3)(4)(5)通过 OMC/LMT 下发针对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在最后一级打通电话并保持,软件复位前级 RRU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1)(2)(3)OMC/LMT 下发

22、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均能执行成功,RRU 响应正常;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软件复位前级,要求不影响后级正在进行的测试。5.2.3 RRU 支持链形组网-级联 40km 测试测试编号:5.2.3测试项目:RRU 的组网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链形组网-级联 40km 测试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在 BBU 的某一个 Ir 接口配置并连接一条包含 26 两个或 26 两个以上 RRU 设备的RRU 链,各在后 5 级 RRU 之间小于使用 10km 光纤,光纤总长度约为 40km;(3)通过 OMC/LMT 配置,使链上 RRU 设备从属于不同的小

23、区;测试步骤:(1)(2)(3)(4)(5)(6)通过 OMC/LMT 下发针对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要求 RRU 级联数量达到 6 级,重复上述测试在最后一级打通电话并保持,软件复位前级 RRU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1)(2)(3)OMC/LMT 下发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均能执行成功,RRU 响应正常;RRU 链上各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软件复位前级,要求不影响后级正在进行的测试。5.2.4

24、RRU 支持星形组网测试编号:5.2.4测试项目:RRU 的组网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星形组网测试条件:(1) 设备运行正常;(2) 在 BBU 的三个 Ir 接口都配置并连接一个 RRU 设备,组成星形组网;(3) 通过 OMC/LMT 配置,使 RRU 设备从属于不同的小区;1213测试步骤:(1) 通过 OMC/LMT 下发针对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2)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 RRU 设备并发起 AMR 12.2K 语音业务;(3)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PS 业务;(4) 使用 UE 接入不同的小区并发起 CS 可视电话业务;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

25、期结果:(1) OMC/LMT 下发各 RRU 设备的配置操作命令均能执行成功,RRU 响应正常;(2) 各 RRU 设备建立的不同业务均正常可用;5.3 其他功能测试5.3.1 RRU 支持每通道发射功率上报功能测试测试编号:5.3.1测试项目:其它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支持每通道发射功率上报功能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其中 n 按照 RRU 标称支持的最大载波数进行配置

26、,要求 n1;(2)(3)(4)通过 OMC/LMT 查询 RRU 上报的每通道功率;用 TD 频谱仪测量各通道的实际输出功率在多种配置下重复上述测试,如分布式天线,配置不同的天线数,载波数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从通过 OMC/LMT 可以查询得到 RRU 的每个通道的功率,得到的功率值同使用 TD频谱仪测量得到的值得差异在10.5dB 以内说明:无5.3.2 RRU 功放过载保护功能测试测试编号:5.3.2测试项目:其它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功放过载保护功能测试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星型

27、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 RRU 设备上建立 n 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其中 n 按照 RRU 标称支持的最大载波数进行配置,要求 n1;要求功率按照最大标称值进行配置(2)RRU 设备制造商使用测试手段,调整 RRU 的射频衰减值,使 RRU 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值 3dB。(3)用 TD 频谱仪测量各通道的实际输出功率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RRU 功放可自行关断输出,RRU 不再输出信号。说明:无145.3.3 RRU 自动时延调整功能测试测试编号:5.3.3测试项目:其它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

28、U 自动时延调整功能测试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多级 RRU 链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各个 RRU 设备上建立单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 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要求功率按照最大标称值进行配置(2)(3)(4)(5)(6)记录时延参数据,进行 CS 业务验证拔掉第一级 RRU 同 BBU 之间的光纤,将光纤长度更换为 10km小区自动建立起来后,记录时延参数据,进行 CS 业务验证将后 5 个 RRU 之间的光纤总长度全部更换为 140km小区自动建立起来后,记录时延参数据

29、,进行 CS 业务验证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更换光纤后,小区可自动重建,并且业务正常。说明:无155.3.4 RRU 发射通道关断和开启功能测试测试编号:5.3.4测试项目:其它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发射通道关断和开启功能测试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 RRU 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配置,在各个 RRU 设备上建立单载波智能天线小区(天线数按照被测 RRU 的天线数进行设置),要求功率按照最大标称值进行配置(2)(3)(4)通过 OMC/LMT 操作界面,关闭 R

30、RU 的 1 个或者多个通道用 TD 频谱仪测试 RRU 各通道的输出通过 OMC/LMT 操作界面,打开 RRU 的 1 个或者多个通道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从后台关闭 RRU 的通道后,RRU 的该通道无输出信号,打开后有信号输出。说明:无165.3.5 RRU 告警门限设置测试测试编号:5.3.7测试项目:其它功能测试测试分项:RRU 告警门限设置功能测试测试条件:(1)(2)设备运行正常;按照图 4.3 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如果资源不足,可以只搭建 RRU 星型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通过 OMC/LMT 操作界面,进行天线口下行驻波比告警门限设置,将该值

31、分别设置为 1,4 进行测试(2)(3)(4)(5)任意建立一个小区,输出功率配置为 0dBm拔掉某个天线口的负载,恢复该 RRU 天线后的负载通过 OMC/LMT 操作界面,进行智能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告警门限设置,将参数设置为最大和最小(6)进行天线校准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参见图 4.3预期结果:(1)(2)(3)天线口下行驻波比告警门限可设置成功。拔掉 RRU 天线口的负载,会出现驻波比告警,负载恢复后告警消除智能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告警门限可设置成功并生效说明:无17被测RRU测试端口 A外部设备如:发射滤波器外部功放6 BBU 模拟器的基本功能使用BBU模拟器来模拟BBU进行对RRU的

32、测试,BBU模拟器需要满足RRU的测试需求,除了基本的BBU功能外,还需要:1) 需要有提供周期为5ms的方波信号的输出功能,以提供给发射机测试频谱仪作为Trigger信号;2) 需要提供给输出TD信号源的同步信号,使得信号源输出的TD信号与基站的时隙严格对齐;3) 需要提供10MHz的参考信号给频谱仪和TD信号源。7 RRU 设备测试方法7.1 发射机性能7.1.1 测试端口的确定除非另有说明,发射机测试均在被测RRU天线连接器(测试口A)处进行。如果有发射机功放、滤波器或两者都有的情况,发射机测试均在被测RRU天线连接器(测试口B)处进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两测试点都不包括天线馈线。至天线连

33、接器(不包括天线馈线)测试端口 B图 3 基站发射机测试端口示意图由于系统使用智能天线,每次测试都需要将每路发射天线连接器的信号功率相加或者采用测试设备合并信号。图9-2表示采用了合并网络(Combing network)合并信号的测试设置,这样只需一次测试就可以满足测试要求。其中合并网络应将合并的信号能量最大化。对于交调测试,可以在每路发射天线连接器上分别测试。18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DPCH 功率最小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1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19图 4 基站发射机测试设

34、置7.1.2 RRU 的最大输出功率测试目的:验证制造商给出的 RRU 额定输出功率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按下图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3)在一定数量时隙内,用频谱仪在被测 RRU 射频(RF)输出口测量平均功率;(4)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步。20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在正常条件下,RRU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dB范围内。在极端条件下,RRU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5dB范围内。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35、,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DPCH 功率最小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1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17.1.3 频率稳定性测试目的:验证制造商给出的 RRU 频率稳定性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按下图指定的信道集合的信号;(3)利用频谱仪在一个时隙上测量频率误差,并在 200 个时隙上重复;(4)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步。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RR

36、U射频信号和数据时钟、码片时钟的发生必须使用同一个频率源。在一个功率控制组(时隙)周期内,RRU的调制载波频率应该精确到0.05ppm。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DPCH 功率最小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1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27.1.4 功率控制步长7.1.4.1 下行链路上的内环功率控制测试目的:验证功率控制的步长和响应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

37、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连接被测 RRU 连接器和测试设备;(2)按下表所示设置物理信道;(3)通过 PC 向 BBU 模拟器发送功率调整命令;(4)测试每次向 BBU 模拟器发送功率调整命令后被测 RRU 输出的码平均功率电平;制造商声明支持的功控范围内的所有步长都要进行测试;(5)连续发送 10 个相同功率调整命令,测试制造商声明支持的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内 10 个最高和 10 个最低的功率控制步长电平;(6)检查平均的步长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7)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6步。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步长容限每 10 步长平均功率变化范围最小最大1dB/-0.5dB/-8dB

38、/-12dB2dB+/-0.75dB/-16dB/-24dB3dB+/-1dB/-24dB/-36dB23预期结果:RRU支持内环输出功率的步长为1dB、2dB或3dB。由功率控制引起的累积的输出功率改变值的范围如表1 所示。表1 : 发射机累积输出功率改变范围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1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47.1.4.2 功率控制的动态范围测试目的:验证功率控制的动态范围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

39、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如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系统;(2)按下表配置信道;(3)设置功率控制步长为 1dB;(4)使用 PC 向 BBU 发送功率调整命令,使被测 RRU 功率逐渐增加到最大值,测量 DPCH 功率值;(5)使用 PC 向 BBU 发送功率调整命令,使被测 RRU 功率逐渐减小到最小值,测量 DPCH 功率值;计算最大和最小功率值的差;(6)改变功率控制步长为 2 dB、3 dB,分别重复(4)(5)测试;(7)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36步。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下行链路的功率控制的动态范

40、围:30dB。下行链路的最小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30dB。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承载 PCCPCH 信道的时隙TSO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PCCPCH 相对功率1/2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不相关性足够大)时隙内总功率(dB)PCCPCH功率误差PRAT-3 Pout PRAT+2+/- 2.5 dBPRAT-6 Pout PRAT-3+/- 3.5 dBPRAT-13 Pout PRAT-6+/- 5 dB257.1.4.3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

41、CPCH)功率准确性测试目的:验证被测基站是否在界限内发送主公共控制信道(PCCPCH)功率,以保证可靠的小区规划和运行;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如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环境;(2)关闭功控功能;(3)配置如下图所述信道;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功率发射:(4)测量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功率,计算测量值与 BCH 广播的 PCCPCH 功率值的误差;(5)降低发射功率 2、5、13dB,不改变 PCCPCH 和 DPCH 相对功率,重复(4)测试;(6

42、)使用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第 35 步。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P-CCPCH 的功率与信令消息指示值的误差应小于表2 中所对应的值:表2 : P-CCPCH 的功率与广播值的误差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67.1.5 发射机开启/关闭功率7.1.5.1 发射关功率测试目的:验证 RRU 发射机关闭后遗留功率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测

43、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连接被测 RRU 和测试设备;(2)按下表所示设置物理信道;(3) 用操作台控制被测 RRU 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4) 设置测试点,测量被测 RRU 发射关功率值(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发射机关闭功率必须小于-82dBm。其测量滤波器使用带宽为码片速率、滚降系数为=0.22的根升余弦(RRC)滤波器。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

44、发送, i= 0,4,5,6;接收, i= UpPCH,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激活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77.1.5.2 发射开关时间模板测试目的:测试在发射时间外的 RRU 发射功率,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如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搭建测试系统;(2)按下表配置信道;(3)用操作台控制被测 RRU 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4)测量被测 RRU

45、发射开/关功率值;(5)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发射功率电平与时间的关系应符合下图定义的模板。8 chips85 chipsDL Time slots3chips288 chipsAverage ON Power-42dBmTx off power-82dBm8 chips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297.1.6 RF

46、 输出7.1.6.1 占用带宽测试目的:验证 RRU 的发射是否占用过多的带宽;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配置如下表所示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3)设置频谱分析仪观察带宽为中心频率-2.4MHz 到中心频率+2.4MHz,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RBW)设为30 kHz;(4)在频谱分析仪观察带宽内计算信号的总功率 P0;计算占用带宽外每边的功率 P1, P1 为总功率 P0 的 0.005 倍;(5)最低频率 fmin 计

47、算方法:从频谱分析仪观察带宽的频率最低端开始到 fmin 的所有测试单元中的功率和大于 P1;最高频率 fmax 计算方法:从频谱分析仪观察带宽的频率最高端开始到fmax 的所有测试单元中的功率和大于 P1;(6) 计算占用带宽为 fmaxfmin;(7) 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30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基于 1.28Mcp 码片速率系统的占用带宽应小于 1.6MHz。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f i is 0,4,5,6;接收, if i is 1,2,3.测试时隙TS4,TS5 和 TS6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

48、(额定功率)HS-PDSCH 调制16QAM每个测试时隙内 HS-PDSCH 数8每个 HS-PDS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HS-PDS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扩频因子16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17.1.6.2 带外辐射带外辐射指在信道带宽以外由于调制以及发射机的非线性所产生的辐射,该辐射不包括杂散辐射。带外辐射要求包括两方面:频谱辐射模板要

49、求和发射机邻信道功率比要求。7.1.6.2.1 频谱发射模板测试目的:验证 RRU 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的频谱发射模板;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a 配置如下图所述的物理信道,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b 配置如下图所述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3)用 30 kHz 的测试带宽在发射模板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测试;(4)用 1MHz 的测试带宽在发射模板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测试;(5)检测模式

50、为:真均方根(RMS);(6)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 MHz f 1.0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P-54 dB30 kHz1.0 MHz f 1.8MHz1.015MHz f_offset 1.815MHz f _ offset P 54dB 10 1,015 dB MHz 30 kHz注11.815 MHz f_offset P-62 dB30 kHz 20dBm 10 1,015 dB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在一定的区域内由表3到表5

51、定义的模板可以是强制的。在其它一些区域此模板可能不用。在使用此模板的区域,依据生产厂商规定的的单一载频的被测RRU辐射应符合此要求。对于相应的被测RRU最大输出功率,辐射将不应超过表3到5定义的最大电平,频率范围是从偏离中心频率f=0.8 MHz 到fmax,此处:f是载波频率与测量滤波器靠近载波侧-3dB点的频率间隔。f_offset是载波频率和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的间隔。f_offsetmax 是4 MHz与到UMTS发射频段边缘频偏的较大者。fmax 等于f_offsetmax减去测量滤波器带宽的一半。表3 : 频谱辐射模板值,RRU 最大输出功率 P 34 dBm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

52、率偏移,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 MHz f 1.0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20 dBm30 kHz1.0 MHz f 1.8MHz注11.015MHz f_offset 1.815MHz1.815MHz f_offset 2.3MHz f _ offset MHz-28 dBm30 kHz30 kHz1.8 MHz ffmax2.3MHz f_offset f_offsetmax-13 dBm1 MHz表4 : 频谱辐射模板值,RRU 最大输出功率 26 P 34 dBm32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

53、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点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值测量带宽0.8 MHz f 1.0MHz0.815MHz f_offset 1.015MHz-28 dBm30 kHz1.0 MHz f 1.8MHz1.015MHz f_offset 1.815MHz f _ offset 28dBm 10 1,015 dB MHz 30 kHz注11.815MHz f_offset 2.3MHz-36 dBm30 kHz1.8 MHz ffmax2.3MHz f_offset f_offsetmax-21 dBm1 MHz2.3 MHz1.8 MHz ffmax2.3 MHz f_offset

54、f_offsetmaxP - 47 dB1 MHz33表5 : 频谱辐射模板值,RRU 最大输出功率 P 26 dBm注 1: 此频率范围保证 f_offset 值的范围是连续的。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47.1.6.2.2 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单载波、多载波均需测试)测试目的:验证邻道泄漏功率比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

55、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测试装置参数设置为:测量滤波器采用滚降系数为 0.22 的根升余弦滤波器,其带宽等于码片速率;检测模式:均方根(RMS)电压或真平均电平;(3)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4)在距离载波频率两侧 1.6 MHz 和 3.2 MHz 偏置处进行测试;在多载波情况下,只在低于最低信道和高于最高信道的偏置处进行测试;(5)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35预期结果:ACLR必须大于

56、表6规定的数值。表6 被测 RRU ACLRBS 相邻信道偏移ACLR 要求 1.6 MHz 3.2 MHz4045dBdB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f i is 0,4,5,6;接收, if i is 1,2,3.测试时隙TS4,TS5 和 TS6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HS-PDSCH 调制16QAM每个测试时隙内 HS-PDSCH 数8每个 HS-PDS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HS-PDS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扩频因子16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57、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67.1.6.3 杂散辐射(单载波、多载波均需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杂散辐射是否满足测试指标要求;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3)必须充分考虑测试仪器动态范围。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建立如下表所述的信道组合, 射频(RF)输出口的总功率应是制造商标明的额定功率;b 配置如下

58、图所述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3)发信机的天线连接器应与具有相同特征阻抗的测量接收机连接;(4)应按杂散辐射指标要求中规定的测量带宽配置检测设备的测量带宽;(5)在天线连接器端口测量真均方根(RMS)电平;(6)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任何杂散辐射功率不能超出表7的要求。表7 RRU 杂散辐射要求,B 类频带9kHz 150kHz150kHz 30MHz30MHz 1GHz最大电平-36 dBm- 36 dBm-36 dBm测量带宽1 kHz10 kHz100 kHz注释带宽参照 ITU SM.329-9, s4.1

59、带宽参照 ITU SM.329-9, s4.1带宽参照 ITU SM.329-9, s4.11GHzFc1-19.2MHz 或 Fl -30 dBm1 MHz带宽参照 ITU SM.329-9, s4.1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1 19.2 MHz or Fl-10MHz选较高的频率 r-25 dBm1 MHz规范与 ITU-R SM.329-9, s4.1 相一致Fc1 16 MHz or 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1 16 MHz or 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2 + 16 MHz or Fu +1037-15 dBm1 MHz规范与 ITU-R SM.329-, s4.1

60、 相一致MHz选较低的频率Fc2 + 16 MHz or Fu +10MHz选较低的频率-25 dBm1 MHz规范与 ITU-R SM.329-9, s4.1 相一致Fc2 +19.2MHz or Fu +10MHz选较低的频率Fc2 + 19.2MHz or Fu +10MHz选较低的频率-30 dBm1 MHz带宽参照 ITU-R SM.329-9, s4.1.高端频率参照 ITU-R SM.329-9,s2.5 表 112,5 GHzFc1: 由被测 RRU 发射的第一个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Fc2: 由被测 RRU 发射的最后一个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Fl: TDD 工作频段的低端频率Fu

61、: TDD 工作频段的高端频率38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f i is 0,4,5,6;接收, if i is 1,2,3.测试时隙TS4,TS5 和 TS6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HS-PDSCH 调制16QAM每个测试时隙内 HS-PDSCH 数8每个 HS-PDS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HS-PDS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扩频因子16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

62、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397.1.6.4 杂散辐射/与 GSM900 共存(单载波、多载波均需测试)测试编号:9.2.2.14测试项目:杂散辐射测试分项:与 GSM900 共存测试目的:验证与 GSM 900M 共存情况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用操作台控制被测 RRU 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b

63、 配置如下图所述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4)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设置低/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任何杂散辐射功率不能超出表8的要求。表8 TD-SCDMA 被测 RRU 杂散辐射要求(和 GSM900 移动台、基站在相同的覆盖区域内)注释频带876

64、915 MHz最大电平-61 dBm测量带宽100 kHz921 960MHz -57 dBm 100 kHz7.1.6.5 杂散辐射/与 GSM900 共址(单载波、多载波均需测试)测试编号:9.2.2.17测试项目:杂散辐射测试分项:与 GSM900 共址测试目的:验证与 GSM 900M 共址情况测试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测试步骤:(1)按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建立测试系统;(2)用操作台控制被测 RRU 使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3)建立如下表所述信道组合,以制造商标明的最大输出

65、功率发射信号;b 配置如下图所述的物理信道进行单载波发射,以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射信号40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876 915 MHz98 dBm100 kHz参数时隙配置值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接收,ififi is 0,4,5,6;i is 1,2,3.测试时隙基站输出功率设置HS-PDSCH 调制每个测试时隙内 HS-PDSCH 数每个 HS-PDSCH 信道的功率HS-PDSCH 内部数据扩频因子TS4,TS5 和 TS6PRAT(额定功率)16QAM81/8 基站输出功率实际数据16(4)按需要设置并用高斯滤波器测量;(5)设置低/

66、中/高三个频点,重复测试;测试装置连接示意图预期结果:杂散辐射功率不能超出表9的要求。表9 TD-SCDMA 基站杂散辐射要求(与 GSM900 共址)41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f i is 0,4,5,6;接收, if i is 1,2,3.测试时隙TS4,TS5 和 TS6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HS-PDSCH 调制16QAM每个测试时隙内 HS-PDSCH 数8每个 HS-PDS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HS-PDS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扩频因子16参数值时隙配置TS i; i = 0, 1, 2, 3, 4, 5, 6:发送, i= 0,4,5,6;接收, i= 1,2,3.基站输出功率设置PRAT(额定功率)每个时隙内的 DPCH 数8每个 DPCH 信道的功率1/8 基站输出功率DPCH 内部数据实际数据427.1.6.6 杂散辐射/与 DCS1800 共存(单载波、多载波均需测试)测试编号:9.2.2.15测试项目:杂散辐射测试分项:与 DCS1800 共存测试目的:验证与 DCS18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