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641958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网络化教学探究摘 要: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程从摸索到实践再到不断创新阶段,经历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变化。面对现在个性化突出的学生,以及迅速发展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该课程将网络媒体融入课程的教授过程。这种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树立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的介入不仅扩展了课堂的时间、空间,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网络教学在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上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关键词:体育课 网络教育 安全教育自卫防身Research on Safety Education &Sel

2、f-defense with NetworkAbstract: From exploration to practice and till innovation stage, safety education and self-defense course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change. Facing the personalized outstanding studen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3、network media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his kind of combination offer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to learning effect establish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cultivates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habits. From the teaching perspective, network teaching not only extends the tim

4、e and space, enriches the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asks the higher teaching requirements. After a period of experiment, teaching network in safety education and self-defense courses have get some achievements.Keywords: PE, network education, safety education and self-defense1. 前言2011年2月,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

5、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数据(约合58786亿美元)观察:日本如何看待GDP 被超越.经济参考报. 2011.2.16。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引起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根据库兹涅兹在1995年提出的一个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的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不稳定因素增加。例如, Kelly(2000)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美国暴力犯罪有着强稳健的影响。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犯罪率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都保持着明显的增长趋势 经济研究. 城乡收

6、入差距、 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章元,刘时菁,刘亮.2011年第二期。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保护自我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大学张锐教授于2002年从美国引进改造了自卫防身学课程,即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该课程开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也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2. 教学现状2.1现行教学目标北京大学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开课十年以来,一直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要求学生做到:了解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防暴力犯罪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防身意识与观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预防暴力犯罪的措施与技巧、现场控制局面的心理

7、和技巧能力、各种格斗技术、终身学习的方法,最后学会将上述知识对个人应用和进行风险评级。2.2教学难点分析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其课程大部分的重点却也是课程的难点所在。为此,研究者专门针对该课程内容体系中各项教学内容的难度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1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张锐。,图1:表 1 教学内容难度调查统计表 图1 教学内容难度调查统计表根据调查,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摔技、特殊格斗、地面战的难度程度较高,因为这三类技术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技术准确、反应快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 2.3教学困境授课教师曾对上课学生进行调查发现,20%的学生没有系统掌握安全

8、教育与自卫防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89%的学生可以掌握与应用课堂中防暴力犯罪的措施及其基本的终身体育锻炼和防范暴力的方法。但是30%的学生认为掌握所学的格斗技术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首先,普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决定了类似特殊格斗、摔跤、地面战这种需要身体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做支撑的难度动作,普通学生不经过多次重复的强化过程,很难真正掌握其中要领。其次,因为该课程为32学时的体育课程。在这32学时里,要想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较多的格斗技术非常困难。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单独辅导,甚至是牺牲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才有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有老师曾提出,增加课时来完成

9、教学目标和要求。3. 特殊体育课程的特殊之处3.1课程作用的特殊性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和其他体育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用性极强。在高校开设的其它体育课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娱乐健身基础之上的体育课程。但是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程的开始是以维护自我的人生安全为前提的,可以说是人类较低层次的安全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之一便“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没有人生的安全,健康的生命,一切的娱乐,休闲,个人价值的体现都无从谈起。因此,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于唤起大家的安全意识,掌握保护自己人生安全的基本手段。3.2选课学生普遍运动技能偏低北京大学的体育课程开全国之先河

10、的采用了五自主选课的原则。因此,对于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这门课程,其学生受众已经有了一定的区分度。选择这门课程的同学大多数并非是运动场上的“常客”。图2 上课男女比例分析表2 选课人数男女比例笔者将2011秋季和2012年春季学年在北京大学自主选课体系中选择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的学生的男女比例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表:班级号总人数男生比重女生比重男女比例2011秋季学期127622.2%2177.8%13.5228517.9%2382.1%1:4.6328621.4%2278.6%1:3.7427829.6%1970.4%1:2.42012春季学期126726.9%1973.1%12.722

11、6726.9%1973.1%12.73261453.8%1246.2%10.86426934.6%1765.4%11.89均值2146229%15271%1:2.45统计结果看出,选课学生男女比例不平,其中只有一个班的男女比例大于1。证明选课同学多数为女性,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选课的男生70%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比较差,同时没有如何格斗与应用武器和器械的能力,更没有技击经验。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和依照兴趣特长选择其他的体育课程不同,选择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的同学多半是对于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没有信心,或者是已经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人身侵害。因此,这些同学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多半是怀着一种加强自己防御能力

12、的心理,而不是要在赛场上一展雄风的心态。3.3根据学生特性对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其基础依然是一项身体运动,要求以弱对强合理运用学习的技、战术。因此,各种动作都要求“稳,准,狠,快”。不要说对于这些本身身体素质一般的同学而言,就是对于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好的同学也非常困难。但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老师即便利用课间休息,下课补习,都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该课程为自己寻找更充足的时间,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4.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的技能,北京大学推出了教学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灵活的

13、学习,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教学平台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为主的新型学习辅导模式。CSCL 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左明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2001年第3期。在该课程中的网络平台中,老师借鉴了其他网络课程的设置规律将主题内容分成三部分,如下图3。图3 网络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图教 师理论部分案例讨论分组作业演练学生设置主题论坛发表观点看法自行分组练习师生线上交流单独线上答疑

14、集体课上答疑综合观点课上答疑学生组学生存疑明晰明晰存疑反对同意遇阻顺利线上、下讨论解决遇阻教师现场指导网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在建设教学网的过程将根目录做了如下设定:(1) 关于课程日常管理工作的: “课程通知”,“课程大纲”,“授课教师”,“作业提交”(2) 用于教学资源共享的: “教学内容”,“展示中心”(3)专门分享典型案例的“案例分析”模块(4)为方便老师和学生非上课时间的沟通特别设置的“师生交流”“照片花名册”模块 摘自北大教学网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主页课程主页的这八大模块,教学内容为核心模块,展示中心与案例分析为特色模块,整体结构清晰,导向明确。教学内容模块将教师每节

15、课的课堂安排以表格大纲形式呈现,在实战操练部分配以图片详解和案例简要举例,帮助学生回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辅助课后的自学和巩固。展示中心分为技战术展示、教学展示、风采展示三个子版块。将实战中基本技术、近战格斗、抓摔格斗、地面战格斗、擒拿等技术以视频形式呈现,同时将中央电视台为该门课程拍摄的宣传片及其他媒体资料整理汇集,集中展示,增进学生全面了解,扩大影响力。在风采展示中将往届选课学生的上课场景及课堂合影放入其中,增强学生之间的非结构性交流、老师与学生的情感维系,也为下学年选修课程的同学提供直观的感受和选课亲切感。案例分析版块将各类安全危害事故进行分类,如火灾、冰上急救、水中自救与救人等,突出校

16、园、结合热点,使得学生在看见身边发生的惨烈事故后反思教训、寻找启示,将生命第一的观点置于一切之首。案例分析板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开展针对不同典型案例的讨论,适当布置作业,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每个案例师生都提供了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师生交流”和“照片花名册”版块是为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课堂鼓励所有选课同学上传头像,加深印象,增进了解5. 利用网络平台教学的SWOT分析5.1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使用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第一,网络教学能够将个体交流和群策群力结合起来个体单独交流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受到过人生侵害的同学,他们希望从该课程的

17、学习中,收获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是往往又羞于将自己受到的伤害作为案例公众场合和大家分享。因此,私下和老师或者朋友的交流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出现任何疑问都可以给老师发信件,同时由于该网络是和学生自己的学号绑定,能够稳定的收发自己的邮件。将自己的所经,所想,所感和老师充分交流。老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征求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作为案例和大家分享(当然是匿名的形式)。也帮助老师收集更加贴近同学们的案例,及时解决同学们困惑。对于群策群议的讨论版来说,这样公众的交互平台,可以打破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年纪学生之间的坚冰,大家在讨论板上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原来通知作业最常使用的公共邮箱,已经被课程

18、的讨论版完全。公邮的使用有诸多不便,比如邮件收发不稳定、课件邮件和其他邮件箱混杂等问题。而教学网上“教学内容”板块为上传PPT课件以及相关材料和资源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台。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中心有效组织学习单元中的内容摘自北大教学网. 运用教学新思路,构建教学新平台. 中国语言文学系. 陈晓兰。第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完整授课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网络化教学能够节约教师的时间,延伸课堂授课内容,更好的服务课堂教学。同时,网络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不断提高,教学相长的学习机会。利用网络平台的海量存储性能,能够将自己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授课的视频,课件,甚至是心得进行完整的保存和梳理,这是

19、教师进行自我审视的第一手材料。同时,虽然可能授课的主题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不变的,但是教学的手段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细节都是可以进行不断改进提高的。再次,网络平台的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是对教师教学对直观的评价。学生会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在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有些同学会将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分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是对教师上课所授案例的补充。第三,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人类正在进入网络时代。因特网将会像空气和水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 陈建华.网络媒体:三大优势,三大不足.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因此,网络教学的适用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远程教育模式。网络传播

20、的特性,第一是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进行互动教流。同时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基于虚拟网络世界存储平台的成本和效用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储藏和授课模式。尤其是对于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这门课程而言,在网上看到之前同学学习的精彩画面,学习心得,这不仅是对该课程的宣传和展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强化学习的动机。因此,授课教师不仅将当年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也将其他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同学的上课情况进行展示,开辟了 “风采展示”专栏。第二,网络传媒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使得教师选择案例的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

21、,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体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陈建华.网络媒体:三大优势,三大不足.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教师在搜集案例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将职场犯罪,跨国犯罪等内容都融入到教学之中,尽可能多而全的介绍各种案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延伸阅读。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三是由于传授关系的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网络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网络媒体的根本意义在于它颠覆了传统媒体传者与受者严格的身份界限与地位的不平等。“ 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他们摇身一变为信息寻求者

22、和信息传播二者合一的身份” 王列. 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四期!这也正符合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的特性,因为在机体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掌握体育技术 。因此需要和老师不断交流,不断重复,不断改错。在课下的联系能更好促进学习成果。5.2网络教学的劣势与不足第一,由于受到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的限制,以至于并不是所有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和条件进行网络教学。第二,由于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学生言论的自由性加大,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甚至是网络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用好,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甚至是在网络管

23、理的技术上都需要加强,才能有效掌控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言论。第三,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体育课程,同时还是一门特殊的体育课程,网络教学只能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不能取代身体力行的实际教学。如果单单凭借网上的文本资料去进行教学,是无法传达准确的教学信息和完整教学内容的。6. 小结6.1网络教学提供多种交流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予师生以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2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是今后该课程发展的新趋势。在学生个性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平台,网络教学以其大容量的存储平台,公个性化选择的模块设计将会迎合更多学

24、生的多样化需求。6.3由于安全教育课程的特殊性,使得该课程对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提出了高水准的技能要求,因此需要学生多加练习,不断巩固和提高。网络平台的使用从时间,空间和传播的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解决了上课时间不足的主要问题。6.4网络教学是网络传媒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成功运用,带有鲜明的网络传播的特性。这对使用网络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加与时俱进的要求。其中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熟练使用,对于讨论话题范围的限制,对于即使反馈教学意见的处理效率等等都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但是只要认真学习,不断更新和丰富自我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为高校的体育课程的开展,尤其是像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这类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

25、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6.5网络教学能够极好的作为课外辅导的补充材料,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网路课程不能作为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的唯一教学手段。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和教学后,安全教育自卫防身的课程,基本上形成了将理论,案例,实操相结合的一套上课模式。虽然三者都可以通过文本,视频,动画等形式在教学网上展示,但是体育技能的行程需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因此技能部分的讲解和提高在网络教学中很难实现。参考文献:1观察:日本如何看待GDP 被超越.经济参考报. 2011.2.162 3 经济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 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章元,刘时菁,刘亮.2011年第二期4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张锐,王东敏5 6 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左明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2001年第3期7 摘自北大教学网安全教育自卫防身课主页8 摘自北大教学网. 运用教学新思路,构建教学新平台. 中国语言文学系. 陈晓兰9 陈建华.网络媒体:三大优势,三大不足.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10 王列. 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四期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