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640745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父母亲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别人的孩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童童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

2、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童童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水果?母亲为难了。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水果的。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童童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你给他破例一

3、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

4、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声不断响起。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不要做“好好家长”“好好家长”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

5、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

6、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小时候在家里有父母宠爱,长大了,旁人不再给予他这样的“关心”,孩子会变得消极、绝望和无助。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语带嘲讽会寒了孩子的心老是心不在焉,说不定哪天脑袋也会忘了带回家!真是猪脑袋,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清楚。哎呀,竟然主动念起书来了,

7、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哟,得了满分,可真是让人吃惊啊。嘲讽是恶毒的武器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口才不怎么样的父母,一旦挖苦起孩子来,可真像是有非常好的天赋。“今天主动来帮忙啊,是吹的什么风啊!”“同一件事你到底要我重复多少次才能做得好?你是聋了吗?”“你可真聪明呀,十道算术题就有九道算错了!”听听这些话吧。本来只需说声“谢谢你的帮忙”、“我只说一次,你要听好”和“算错了没关系,重新来”就可以了,可是做母亲的偏偏要语带讥讽,把话说得酸溜溜的。这么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人身攻击。用这样尖酸刻薄甚至冷酷无情的语言来伤害孩子,它不是一种“恶毒的武器”是什么?它传达出的信息

8、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他取得的成绩的蔑视,对他的人格的侮辱。它就像一把利剑深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家长或许不知道这种由语言带来的伤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后果要更为严重。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的伤痕,所以我们往往忽视语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用嘲讽这样“恶毒的武器”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哪怕这种语言“攻击”停止了,伤害仍会在孩子内心继续存在,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孩子一生。你打算伤害孩子到什么程度?父母说出酸溜溜的话,也许本意并非是想挖苦孩子,但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把话说成讽刺意味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任何话,孩子只有听的份儿;无论说什么,都是为孩子好

9、。这种自以为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尊和感情。孩子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严。被人揶揄,小孩子也会心情沮丧。作为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有的父母特别喜欢故意嘲笑孩子幼稚,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比如,四、五年级的孩子把简单的算术题算错了,做母亲的就马上说:“你是个一年级的学生吧,这样的题都不会做。”这么说话的母亲应该想想,如果别人批评她做事像个小孩子一样幼稚,她是什么心情?由己及人呀,在同样性质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况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这样的羞辱伤人的心,为什么还要将它加之于孩子?一个小孩子,与大人和大孩子相比,本来就有个子小、力量弱、知识少等不可

10、避免的劣势。他内心里有着想成为大人或者想跟大人一样威风的愿望。倘若大人经常嘲笑孩子幼稚,把他看成他恰恰不想成为的那类人,那么孩子内心的这种“不如大人”的意识会变得强烈,很可能使他真的无法摆脱幼稚。明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你说他像一年级的学生,那就是说他在退步,孩子的理解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孩子天性敏感,这样的话更是无形的刀,会深深刺伤他的心。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处在幼稚阶段徘徊不前。孩子犯了他这个年龄不应犯的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引导和鼓励。比如说做错了简单的算术题,你可以对他说:“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自己找找是什么原因,下次不要再错。”你要对他的错报以平淡的态度,其实,

11、这也的确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要是一开始就否定孩子,那么他哪里还会有继续努力的热情?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为人或者处事的方法,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要是你想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展现,想让孩子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那么,如果孩子有错,就请你用坦率的态度帮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取得进步,就请你用坦率的赞美言辞鼓励他继续努力。把嘲讽一类的字眼统统扔掉吧! 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就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做梦吧!别逞能了,你哪会做这个。这么简单的都不会,看你将来怎么办!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行?“奇奇,你将来想去做什么呀?”爸爸问。“我要当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奇奇很认真地回答。一

12、旁的妈妈冷笑一声插话了:“切!你那五门有三门不及格的成绩还想当校长?”奇奇想起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禁低下了头。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上的事,只要肯努力,就有做到的可能。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有这样的理想。你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妈妈的话会怎样打击奇奇的自信心吗?孩子要当大学的校长,跟他现在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吗?理想和现实,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连个理想也没有,又何来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呢?本来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妈妈的一顿抢白,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学的。作为父母,哪怕

13、你了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赋,也无法断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与其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如给他一份希望。你就那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吗?通常地,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嘲讽孩子的幼稚。经常对孩子说:“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二是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点。如对孩子说:“你个子小,就别做篮球明星的梦了。”三是打击孩子对未来所萌生的希望。如开头举到的例子。想想,父母对孩子连这种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经常被父母如此“打击”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被父母否定未来,都会感到难过、沮丧,严重的,还可能从此消极下去。如果父母换一

14、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顶点。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当然可以的,妈妈相信你”,那么这就是对他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虽然他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肯定明白自己是受到了“重视”。而这,往往可以激励孩子为他的目标付诸努力。一旦孩子有了“今后总会有成就”这种希望,他就会产生主动做事情的积极性。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你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

15、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你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好与坏,都会成为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话。所以,即使开玩笑,也要避免说具有负面影响的话。 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你真的很没用,你到底能做什么啊?天天都把衣服弄这么脏,看看你,跟个叫花子似的。你将来就配给人家刷盘子吧!你是猪吧?即便是父母,也无权侮辱孩子的人格“笨得跟猪一样!”“你简直一点用都没有!”家长气极的时候这样的话容易脱口而出。孩子是自己的,大人觉得有权骂,而且口不择言,有时故意说恶毒的话来解气。做父母做到这个份儿上,真得好好反省一下。孩子再怎么错,也不至于否定和侮辱他的人格。是的,

16、也许孩子还没有人格意识,但是他会为这样的话感到屈辱,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刺伤了。这样的伤痕也许一留就是一辈子。孩子做了错事,就事论事已经能够教育他,为何要牵扯到人格尊严上去?难道你骂孩子“跟猪一样笨”,他以后就可以变聪明了?既然对孩子有害无益,又何必说些不中听的话来伤他的心?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孩子虽小,他也是人,有自尊心,希望获得肯定与赞扬,不喜欢被骂。难听的话他未必听不出来。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就表明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人格神圣不可侵犯。别让一句话毁掉了你的孩子别人侮辱他,取笑他,也许孩子不会当一回事,可是,连自己最依赖的父母都这么骂,他还能对自己有什么信心?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哪怕是父母

17、说的玩笑话,也当成了真。父母说一句“你笨得跟猪一样”或“一点用也没有”,他可能就会在心里想:“我真是太笨了,这点事都做不好。”“唉,我怎么这么没用呢?”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母的话会对孩子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说“笨得跟猪一样”,就相当于告诉孩子“你已经笨到极点”,暗含有“无药可救”的意思。而“你一点用也没有”这样的话更是把孩子所有的能力都否定了。经常说类似的话,孩子会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机遇的时候,他可能因为不自信,还没开始尝试,就主动退缩了。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老是被父母这样骂,他会因为人格的伤害而记恨父母。发展下

18、去,可能出现性格缺陷。等他长大了,对自尊与人格的过分敏感,很容易让他发怒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要是你真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就把这些带侮辱性的字眼从自己的话语里清除干净。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去学习,听到没有!今天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从上午开始玩到现在,总该花点心思在学习上吧。还坐在那里不动,我说的话你到底听到没有啊?你到底去不去?还不去是吧?妈妈说的话你总是不听,现在吃到苦头了吧?以后看你还不听话!喂,我说的你到底听进去没有?你要是再不听,下次只会吃更大的苦头。到时候可别怪妈妈没提醒你老调重弹不起作用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随时可听可看的东西,常常缺乏热情的关注,并逐渐把它忽略掉了。也就是说,对于不是惟一

19、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重视和珍惜。那么你可以想想,如果在孩子的耳边老是重复同样一句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物以稀为贵,相信说话也是这个道理。常有母亲抱怨:“我家孩子老是不听人说,真让人操心。同样的事要说几遍才听得进去。”究竟是孩子不听话,“同样的事要说几遍”,还是“同样的事要说几遍”,孩子才不听话?既然那些话随时都能听到父母讲,今天没注意,明天还可以再听,当然也就心不在焉了。还有的母亲发牢骚说:“我那孩子,不管你说多少遍,他根本理都不理,跟没听见似的。”做母亲的不觉得自己很多时候是说过了头吗?天天跟个破录音机似的在孩子耳边唠叨同一个问题,他不烦才怪呢。任谁也受不了呀!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

20、,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重要的话只说一次老调重弹到最后就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父母太唠叨,孩子不愿意听;因为孩子不听,父母就不停地说。而说得越多,孩子越讨厌。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孩子看起来好像是在认真地听,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他根本什么都没听进去;有时听进去了,但是很快就忘了;就算没有忘,也懒得按照吩咐去做。因为不重视嘛,就不当一回事。说起来,这事也的确够恼人的。但是,既然已经发现唠叨不奏效,就应该及时改变“策略”。把

21、要唠叨的事郑重严肃地告诉孩子,也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要嘱咐或提醒孩子做什么,与其这样唠唠叨叨,累己累人,不如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话妈妈只说一遍。”首先在心理上让孩子有一种必须重视的意识,那么他就会集中注意力来听父母后面要说的话。比如,你要提醒孩子“吃饭前一定要先洗手”,只需要预先声明“听好了,妈妈不说第二遍”,孩子肯定不会心不在焉地听。要是你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需要向孩子交代,那么最好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严肃认真地告诉孩子。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非同寻常,是必须重视,必须做好的。还有,尽量避免自己在工作或者特别忙碌的时候交代孩子什么事情。你自己对吩

22、咐的事情都是这样的态度,孩子怎么可能重视它呢?小贴士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一项对6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父母:不但是长辈,而且是朋友;能够容忍孩子的小毛病,少发脾气;多留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平等与孩子交流;不擅自替孩子做决定,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别把孩子比来比去你看隔壁的小明,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啊玩的。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复习功课,你就知道玩游戏!你就不能像为什么非要把孩子比来比去明明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打开电视,因为待会有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在准备晚餐的妈妈见孩子回来就顾着看电视,有点生气,忍不住数落起来:“你

23、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了没有啊?你看弟弟多听话,一回来就做功课,做完了还帮我出去买东西。你跟他比比,还像个哥哥的样子吗?”“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弟弟好,那当初你干吗要生我?”明明生气地喊起来。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弟弟老是受到表扬,而自己总是挨骂呢?难道自己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这么多余吗?妈妈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能理解孩子遭到这种数落时的心情吗?家长们骂孩子的时候,最容易拿孩子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你弟弟比你听话多了。”“人家怎么能考满分,不是一样在听课吗?”当孩子被这样骂的时候,他也知道父母说的是事实,无力反驳和辩解,所以往往会感到气

24、馁,对自己丧失信心。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孩子被作为另一个孩子的标准时,时间一长,被比下去的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家庭之外,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没用的”,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他们很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唉,反正我不管做什么都比不上弟弟。”“看来,我在这个家里完全是多余的,妈妈根本不喜欢我。”孩子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自卑感会越来越重,会越来越没有斗志和热情。也许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因为这种自卑,长大后自暴自弃,一无所成。我们说,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不是危言耸听啊。孩子犯了错,父母批评可以,但是千万慎用言语,千万不要把一个孩子作为衡量另一个孩

25、子的标准。家长自己也有过童年,难道你们小时候就喜欢听这种话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如果他完全像另外一个孩子,他就不是他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不管你是父亲还是母亲,不要老是羡慕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听话,怎么怎么聪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都有成为人才的可能性。而这块玉是放出光芒,还是失去光彩,就得看父母如何教育了。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人与人是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姐妹,也会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

26、,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而且,大人眼中的好与坏,是比较主观和简单的。孩子的能力会以很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做父母的可否明白这之间的差别呢?对孩子没有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就下结论,这是非常愚蠢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正的。许多父母都喜欢光凭学习成绩来评价和比较孩子。成绩优异的,给以赞扬和奖励;成绩差点的,不是责骂,就是嘲笑。要知道,成绩往往只能代表智力,而不能证明孩子的品格、性情及其他潜在的能力。它只能当作评价孩子的一项指标而已。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没别的孩

27、子好,你可以对他说:“虽然你现在成绩没他好,但是你很努力,努力了就会取得好成绩。”你的侧重点在鼓励,而不是比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的话伤孩子自尊给我滚!就当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你以为你是谁,你可是我养大的!妈妈不要你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现在马上给我滚出去!你简直一无是处!你很讨厌!爱你的孩子,首先给他尊严“养个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你可是我养大的,有本事别让你老子养着你呀!”父母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因为是对自己的孩子,觉得有资格骂,所以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里想到,许多话是有严重后果的,绝对不能说出口。上面列出的,可是禁语中的

28、禁语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尊严!如果连自尊也随便被践踏,他还算一个独立的人么?孩子虽小,但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做人的尊严。忽略孩子的基本权利,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怎么不能说他?”没错,是你给了孩子生命,给了他生存的保障,但是生他是你自愿的,养他是你的责任。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也不是你的奴隶,你有什么权利剥夺孩子的尊严呢?静下心来想一下,如果你在父母的辱骂中成长,你会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曾经有过被践踏自尊的痛苦,那么不要再把这种痛苦加在你的孩子身上。自信、自立的基础是自尊。一个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自尊是残缺的,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将来,他如何有信心面

29、对生活和事业?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会堂堂正正做人,抬起头来走路吗?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像奴隶一样,那么就把自尊还给他!他是你的孩子,但是你无权伤害话说回来,孩子犯再大的错,也不必用恶毒和刻薄的言语去责备,好像要一句话置孩子于死地一样。况且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不过是做父母的自己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你不想想是谁给你饭吃!”“给我记着,你是老子养大的!”听听这话吧,简直就是一种“威胁”。孩子听到,心里会怎么想?也许他还没有关于“自尊”意识,可是这话会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累赘,可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惶恐和无所适从。这样的情绪压抑得太久,必定会化

30、为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那时,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了有些孩子太小,也许就乖乖顺从了父母,但并不表示他认同了父母的话,而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害怕被父母抛弃。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孩子很难健康成长。事实上,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抚养,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却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当作一种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借口。这种行为很可耻!想想,谁不是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的?“滚吧,滚吧,滚得越远越好!”这句话也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一不顺心,就让孩子“滚”。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东西呀?如此简单一个字,你想想,有多少侮辱、蔑视和嘲讽的成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责骂不是太过分了吗?还有的孩子比较黏人一点,有时喜欢

31、赖着父母。这个时候家长不耐烦了,就会一把推开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你很讨厌!”你不愿意陪着孩子玩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这样的话来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会令孩子因为父母厌恶自己而忧虑。他未必知道父母讨厌自己什么,也不懂分析父母只是不喜欢他黏人这个行为,而非讨厌他本人。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释,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小孩子往往依靠父母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那里获得关于人和人生的认识,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信心和信赖,非常重要。可是父母们却经常说许多贬损和否定的话,而从来意识不到它的伤害和严重后果,这是多么让人担忧啊!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那就谨慎自己的言辞吧。贬损的话,一句也别

32、说。时刻记住:孩子是你的,但是你无权伤害。知识比分数重要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排第几名?怎么又只考了这么点儿分?除了分数就不能问点别的?做学生的,都知道流传甚久的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里,老师看重的是分数;回到家里,父母问得最多的也是分数;亲朋好友来了,问的还是分数。成绩好的孩子,倒觉得没什么;成绩差一点的,简直就无处藏身。是啊,孩子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从来只问分数?“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这次考试在班上第几名啊?”有的父母也许并不是在意分数,而是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谁知倒弄巧成拙了。在孩子听来,它只是让人感到厌烦的一句话罢了。张口考试,闭口分数,听得耳朵都快起

33、茧子了。就不能例外一下,换点别的东西问?你大可以换个角度,问问他这次考试的题目难不难,有些什么题目。要是考语文,可以和孩子讨论讨论作文;要是考英语,可以让他讲讲试卷上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打听一下他最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学习有没有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甚至可以跟他讨论学习中的某个问题,既帮助他思考,又能从侧面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孩子的成绩,可以直接对孩子说:“让妈妈看看你的试卷,可以吗?”你的温和平静的语气,会消除孩子的顾虑。只是,不管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如何,都不要毫不客气地责骂他。你陪着他,帮他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这才是一位好家长应该做的。仅仅问分数和名次,就

34、好像是例行公事,这样的语气和态度只会让孩子觉得你除了看重表面的分数以外,对分数背后的学习过程和艰苦努力漠不关心。根据教育专家的理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两个方面的教育很重要:一个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是教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准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所有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惟一标准。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多孩子平时

35、学习特别好,各方面能力也不错,但是一考试就考砸了。还有一些孩子,平时小测验没问题,但是到了升学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这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考试怯场,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另外,随着大家对分数的越来越重视,许多学生学会了弄虚作假,并且“发明”了无数种手段在考试时作弊。这样的招数有时连老师都瞒过去了,更别说家长。对于这样有水分的分数和名次,父母们又作何感想呢?你还打算两只眼睛只盯着分数吗?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品德修养,他的性情习惯,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36、东西。仅仅凭一个分数就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那只能说你是个目光短浅的家长。当然了,也不能完全地把分数抛在一边。父母要学会通过分数判断孩子学习的情况。如果他考得特别不好,你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一见分数太低就加以责骂。如果他考得好,也应拿出试卷,就某些问题和他讨论,以巩固他所学的东西。 让孩子把话说完住口!不用解释了!不要再说了!为什么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这里先来看一段资料:“父母让我们住口,而他们却整天喋喋不休。”“父母太小瞧我们了,一点也不给我们讲话的机会。”“为什么让我们闭嘴?我们心里有许多话要说给父母听呀!”不久前,一所社会咨询机构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口”是孩子

37、们最不愿意听到的父母说的话之一。是啊,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有时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的到孩子这

38、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第一,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第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解释,不听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了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第三,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

39、听孩子说。其实,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你会发现,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而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了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你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

40、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又能浪费你多少时间?而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当然,除了在他想说话的时候,让他尽情地说,还要在他沉默的时候鼓励他说。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者胆量。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会让他变得善于思考,也会使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恐吓威胁孩子是愚蠢的做法要是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再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再哭,让狼把你叼走!还敢撒谎,我撕烂你的嘴巴!走不走?不走我走了!孩子更

41、需要安全感记得曾经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位母亲在路边哄孩子。小孩子不听劝,拼命地哭。母亲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孩子哭得更凶了。母亲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这样的场面看着是很令人心疼的。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这样对孩子不可吗?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心理学上管它叫“基础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

42、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他的潜在不安会加剧,易于受到大人无法想象的打击。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会让孩子做出极端的举动,比如自杀。到这个时候,父母后悔就太迟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时并不明白父母只是为了哄他而说出恐吓的话,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爱他。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边的和心灵的。如果不想毁掉孩子,就不要恐吓他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本能反应,即对于危险的恐惧。另一种就是神经性的忧虑,即一个人在没有遇到危险的情况下

43、产生的一种无端的害怕,可能说不出理由,也可能说出了,在常人看来不足以引起恐惧。小孩子最容易产生这种神经性的恐惧。所以,家长不仅不能恐吓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惧,还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致于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孩子不听话时,如果你对他说:“你不听妈妈的话,就让妖怪来捉你!”这的确比费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听话、怎么才算听话容易得多,可是,它产生的后果却是许多家长始料未及的。千万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及其他让孩子害怕的人去恐吓他。一个怕医生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是不会跟医生合作的;一个怕警察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一个怕老师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听老师的课?所以,易于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话,千万说不得。孩子的心里有不安的土壤,重则会萌发出许多的恐惧,并可能最终演绎为不幸;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性格压抑。而这,就相当于毁掉了一个好好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