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33612713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概述-*)体液_13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60 %。2、体液组成(1)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2)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血浆:约1/4,约占体重5%。淋巴液:少量其他液体二)内环境与稳态指细胞外液,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是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又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 交换的媒介,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简称内环境。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 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 将发生疾病。三)血液在维持

2、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工、血液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 它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与其他细胞外 液都保持相通。2、血液能够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运输到相 应的器官排出体外。四)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男性的血量为5.0- 6.0L,女性为 4.5-5.5L。2/在安定状态下,人体绝大部分血液是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3,储存血于 体内还有一小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和小静脉等处,称为储存血量。4、血量稳定的意义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特性4液的组成及功能(一)、血液组成了二 血 浆(液体成分55%) 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有形成分45%)红细胞、白细

3、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变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一血浆量I-红细胞比容T 贫血一红细胞I 一红细胞比容I红细胞血细胞(45%广M、血小板水(91%)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岐(55%)嘴质(1%);第瓶胆酶等无机一类(0,9%) ; L K a24. Mg2 Cl;代谢产枷尿素、肌配尿酸等从正常人体内抽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5、血!清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部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

4、钟后就会凝固成血浆块、血浆块收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清。细胞-血小板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它血浆蛋白质,但又增加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是一种不透明,粘稠液体。血液的颜色取决于所携带。2的多少。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 血浆的比重约为L025L030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男性的红细胞沉降率第一小时不超过3mm,女性不超过10mm。粘滞性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血液的粘滞性与血细胞的数量有关,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

5、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 血浆为1.6-2.4。附:全血的粘滞性和血浆的粘滞性验血的粘滞性 主要决定于所含红细胞数。去血浆的粘滞性 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时(如在动脉内)其粘滞 性也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 限度时,则粘滞性与流速成反比关系。(由于 红细胞叠连)(三)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1 .运输功能2 .防御功能3 .止血功能4 .维持稳态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以血浆蛋白的分类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p、丫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2、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胶

6、体渗透压(2)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3)运输作用(4)止血作用(5)缓冲作用(6)营养作用(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酊、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素等。(三)不含氮有机物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为血糖;血浆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等。(四)无机盐血浆中的无机盐,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阳离子中的Na+浓度最高,还有K+、CM+和Mg2+等,阴离子中以CL最多,H83诙之,还有hp(v和s(v等。各种离子都 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O(三)血浆的理化特性工、血浆渗透压(1)正常值:5330 mmHg,相当于7个大气压,或 708.9kPa

7、(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I,其次为NaHCO3和葡萄糖)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主要功能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十分重要。(3)1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球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与血浆渗透压相关的概念: 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 NaQ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O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张溶液在临床上,将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8、。2、血浆的pH值(1)正常值:约7.357.45,较稳定十2)来源:血液中的缓冲对:NaHCO3/H2CO3 为主NazHPOJNaH2PO,蛋白质钠盐/蛋白质pH相对稳定的重要意义:pH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各种酶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其 生理功能和兴奋性都会异常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茗一JEW 1 覆=-l=-3/mphofcjlasl e cellor ecu reorwqqMPgpwrM&utrophil icrYhyelOCytttNe utropriilicbWiCD ceiltry tHrocy t&rrvromt5ocyt&s(platelets)NoutrcphiiO

9、asopHiliic mvelocyiwHa&o|oriilicbar-bd cllEosn nopnillcmy wlocyte1EosinophilEosinophil lie bacd 0al tI ly mptioiytw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正常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盘形,周边较厚具有弹性和可塑性,仍具有代谢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因而血液呈红色Q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2%。成年男性450550万个/mm3 成年女性380460万个/mm3新生儿600万个以上/mm3血小板淋巴细月包中4生粒名出旭血细胞扫描电镜像(E红细胞G粒细胞L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P血小板)2 0 m

10、icrometers.:一?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3 .红细胞生理特性(1)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 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简称 脆性)如将红细胞置于低渗的NaCI溶液中,水进入红细胞,细胞膨胀为球形,甚至 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高渗溶液等渗溶液低渗溶液晶体渗透压对红细胞的作用(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 :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 液置于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经一定时间以后红细 胞由于比重大将逐渐下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

11、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 种类及含量有关。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相互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这种情况称为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当起来,其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血沉加快。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部分衰老的血细胞被破坏同时又有一部分新 生粤血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豆细胞平均寿命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寿命更短,生 存期限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 直到几年。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这两个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成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红骨髓。此外还有脾脏和淋巴结等器O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

12、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 限在长骨的骨断端,以及不规则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红骨髓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一所在地,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它分化成为各种单能干细胞。各系血细胞的增殖发育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细胞幼单核细胞早幼粒原粒细胞:昌中性粒/中幼粒单核细胞分叶核h杆状核晚幼粒嗜碱粒中幼粒晚幼粒早幼粒嗜酸粒嗜碱粒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中幼红淋巴性造血干细胞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I原巨核细胞胸腺骨髓晚幼红1网织红IC红细胞1Mq R K幼巨核细胞血小板., f巨核细胞 ,修 . .浆T细胞(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人体所有的红细胞都是在造血器官内产生并发 育

13、成熟的。成人的造血器官是,此外还有脾和淋巴结等器官,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限在长骨的骨箭端, 以及不规则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红骨髓是各种细胞的共祖先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Q(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组织缺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 62能促进肾脏产生一种红细胞生成酶,此酶作用 于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为促红细 胞生成素(激素),这种激素由血液运送至骨髓, 作用于原红细胞膜上的受体,促使这些细胞加速增殖分化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此外雄性激素不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造血组织,加速红细胞生成,而且还能作用于肾脏使红细胞生成酶的活 性提高从而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o成纤

14、维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红异就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红细胞的破坏衰老的红脆性增加,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血液随经脾和肝脏时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被巨噬细胞所吞噬.(4)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合成DNA必需有VB12和叶酸作为辅酶(5)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VB12、叶酸、内因子与DNA合成有关,内因 子作用在于保护VB12的吸收红细胞异常病变:工、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高达600万/mL以上时,称之为o红细胞增多可使血液粘滞度增加,使微血管易于阻塞,循环阻力加大,心脏负担加重。2、贫血: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 均称为 。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反映红细 容量。一般认为,在我国

15、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20 g/L,女性 Hb110 g/L,孕妇 Hb100 g/L,即为贝 JUL。造成原因:(1)(2)(3)(4)(5)(6)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二、白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 pm之间。中数目: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平均7000个/m m32、分类(1)根据形态差异,细胞内有无特殊的颗粒中性细胞5070 %粒细胞口嗜碱单核 粒细胞,淋巴计生粒细胞3-5% 吞噬用鹘粒细胞0.51%I胞2530%J胞 7 %免疫细胞(2)从免疫功能特点分3、白

16、细胞的主要功能(1)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聚集,并将其吞噬Q 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其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a首先吞噬细胞聚集于入侵异物的所在部位b吞噬细胞识别异物与“自身物质”并粘着异物 c吞入和消灭异物(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差(占淋巴细胞7080%):在骨髓中产生的淋巴系血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15% ):可能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称为非胸腺性依赖性淋巴细胞O在血液还要另一类淋巴细胞。根据其细胞表面的标志,称为裸细胞,约占510%。这

17、类细胞又分为杀伤细 胞(K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通过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与某一种特异胞免疫,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抗原(异物)之间的直接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免疫功能称为疫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 异体移植细胞.b.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c. B细胞与T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一依靠免疫细胞生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即各种 免疫球蛋白)以对抗某一种异物称为一体液免疫O体液免疫主要是对付细胞外的抗原物质。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 泌各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与免疫有关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主要是靠吞噬来处理异物,并参 相变态反应,由于这些功能不具有针对某一类异物的特 殊性,常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受到某入侵异物的作用而激活后产生的抗体或局部细胞反应都具有针对某一类特异性抗原 的特征,所以称为特异性免疫。抗 原:就是指能激活淋巴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入侵异物称为抗原。如:细菌,异体蛋白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