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604397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实用范文 精品文档 论文文献 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摘要:修辞能给人一种新奇形象、含蓄蕴藉的感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激起思想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创造了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美,修辞学研究的 现象更是包罗万象,本文拟在对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现象加以阐述,以论述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修辞;修辞学;修辞现象;研究范围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一、修辞与修辞学 (一)修辞与修辞学 “修辞”这个词在古代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到了现代研究修辞的人越来越多,使用的频率也逐渐提高。修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

2、用法具有多样性,含义也相当丰富,往往随着话语环境的变化而具有 不同的解释。早在94年骆小所现代修辞学一书中就已对修辞做了精辟的解释,他认为有作为名词的修辞和作为动词的修辞,从具体运用上讲,修辞有时指修辞活动,有时指修辞规律,有时指修辞现 象,有时指修辞学,有时指修辞方式。陈望道先生说:“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1p6。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运用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和技巧。或者说修辞学是研究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式、技巧或规 律的科学2p4。“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

3、适切的一种努力”3p2“修辞是发话主体的心声,它不可违心而出”4p65既然修辞是发话主体的心声,就免不了涉及发话主体的心理,发话主 体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不可能每个情绪表达出来的言语都是“诗情画意”都能让人体会诗性的美,因此我们现在探讨修辞时不仅要追求语言的美、语言的艺术化,以及修辞带给人的审美信息,也应该 关注修辞的另立面“丑”或者说“不华丽”即传达出的非华丽辞藻信息。修辞包含修辞学,修辞学是对修辞运用的探索。 (二) 修与辞 “修”和“辞”本来是两个词,将两词连用最早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唐?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

4、谓诚实 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有人为着适合于今义,将“修辞立其诚”解作“整理其言说以确定其所欲达之意。”这种说法有点儿牵强附会,不是“修 饰文辞”而是“修理文教”5p3。 我们现在所说的“修辞”范围大体是从“修”与“辞”的范围论述的,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对于两个词的解说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和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和适用语辞。有些学者在陈望道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新,如论述“修”解释为调整和适用,既包括文采上的修饰,即“积 极修辞”;又包括质朴的调整语

5、辞,即“消极修辞”6p3。 众观历史,古人对“修”作“调整”解可谓真知灼见。王充论衡?自纪中:“或调辞以巧文,或辨伪以实事。”从中可以看出古今渊源。在古今著作中“调整语辞”的言语事实真可谓举不胜举。陈 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关于黄犬奔马句法的工拙的讨论其属典型范例。古代各家对其说法可谓各有千秋,但始终是在抽象的发挥所谓工拙论,故而始终不得要领。陈望道先生按其事实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由写说者根据意思的轻重,说出言辞有主宾之分,从调整语辞的高度说清了历史争论的症结。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修”更多的是作“调整语辞”解,此解的范围更宽泛而且靠近事实。正 如陈望道先生说的:“在言随意遣的时候,有的就是

6、运用语辞,使与所欲传达的情意充分充当一件事,与其说是语辞的修饰,毋宁说是语辞的调整或适用”7p2。更加确定“修”作“调整适用”解 。现在大家对“修”的争论几乎很少也渐趋于明白化,对“辞”的争论颇多,但对于“辞”的见解也逐渐转为明晰。 (三) 词与辞 “辞”和“词”的含义自古以来就有区分。“辞”指语辞,即小到词、大到篇章的一切语辞。就如陈望道先生说的,“辞”统指一切书面的、口头的言语片段。“词”的含义人们似乎更遵循许慎与段玉 裁的解释。许慎说文解字第九篇上司部说:“词,言内而意外也,从司从言。”段玉裁注释说:“有是意于内,固有是言于外谓之词。意者,文字之义也;言者,文字之声也;词者,文字形声 之

7、合也。”可见,“词”是个形声字,应是一个个具体的词儿,只是文法上表示一个观念一个意思的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辞”和“词”虽然音相同而意义却不是一样的,“辞”的意义范围更 广。 “辞”和“词”的混用大多是由于对它们的理解不明朗造成的。我们现在所说的话语大多是由词连缀而成,而对于“词”的研究似乎总是像对语言自身的研究那样如辞海?语言分册里说的纯语言学 :“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因而大家就会以部分的“词”代之全体的“辞”。这种借代手法混用了两词的具体差别。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视角不断展开以及对语言研究领域不断地深化,加之前人已把

8、“词”与“辞”的概念明确化,因而“词”与“辞”的界限渐渐清晰。现在探讨的“辞”绝大多数是“语辞与文辞的合体”与 只讲文法上的“词”是不同的,说文解字段注说:“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为辞。”我们现在更趋向于探讨“辞”。这里的“辞”是“言之成文”的“辞”作“语辞”与“文辞”合解。 过去人们对于“辞”的解释划分不清,概念不清晰,现在已对“辞”的解释作为“语辞”“文辞”的合体无可争议。文辞中包含了语辞,是语辞的书面表达形式,反之,语辞则是文辞的口头表达方式。 “辞”包括了所有语辞与文辞运用的合理性。正如陈望道先生指出的,“就修辞现象而论修辞现象,必当坦白承认所谓辞实际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

9、上的文辞。何况文辞现在也已经回归 本流,以口头语辞为达意传情的工具”8p2。可见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书面语言是第二性的,因而口头语言的修辞现象及其规律是修辞的源泉。 我们讲的修辞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演绎的尽善尽美的言语运用,陈望道先生说:“修辞学是研究文章上美地发表思想感情的学问”。因而我们在研究修辞时,必须全面、辩证 的看待修辞学的范围,弄清修辞学的成因与历史背景,注重巧妙运用修辞学从而激发人的情感世界之美与心灵世界之真,唤醒灵感的暴风雨调动创作的激情,跟随前辈的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崭新的 修辞学之路。 二、修辞学研究范围简论 (一) 概述 从古至今对于修辞学范围的界

10、定众说纷坛,经由前人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修辞学的范围被不断地扩大,甚至跨越了修辞学的界限而与其他学科接壤,使修辞学的内涵更加丰富,运用更加灵活。修辞学从 各家的“求美之术”、“关于文学技巧、关于语言的表情达意手段的科学”、“语言的第三平面”到现在把语言看成一门“边缘学科”,对于此类种种说法,“边缘学科”的划分似乎更为合理,修辞学 是语言运用的一门独立科学,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固然是由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修辞现象产生于修辞过程中,陈望道认为:“修辞过程即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 个对于语辞力加调

11、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恍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9p6。从以上两个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过程是根据修辞的需要产生的而修辞过程中所有的现象都是 修辞现象,可见修辞现象分布的范围有多大,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该有多大。以下将对修辞的对象修辞现象作简要论述。 (二) 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10p2修辞现象就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适切的所有现象。陈望道先生根据语文表达上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观也就是说修辞 的方法和境界要适应不同的思维类型和文体风格的需求,将修辞现象分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陈先生的理

12、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于修辞两大分野的讨论文章也是层出不穷。过去的修辞学在“ 美化文辞”观的指导下,大都以积极修辞为主,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至今似乎仍有市场。大多数学者认为消极修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实际生活中他们更倾向于把积极修辞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对 象。如谭正璧(1953)修辞新例“把语文修饰得美丽生动”以及后来把修辞学看成只研究“好不好”的问题,再到解放后出版的一系列以辞格为纲或以辞格为主体的书,充分说明了积极修辞对修辞 现象研究的影响。 对于以上论述大家对于把积极修辞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争议颇少,那么消极修辞是否也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呢?答案是肯定的。消极修辞主要力求使语言表达的明白、清

13、楚没有分歧,倘若误以为消极 修辞只是表达上的“消极”效果就曲解了消极修辞特有的作用,如:科学语体,公文写作等一般说明性的语体似乎都不存在修辞问题,那么修辞也就只能研究文学语体了,人为的缩小了修辞的范围,与 陈望道先生所说的“修辞是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有悖。其实在我们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明白清楚、准确贴切、有条理,能够使语言信息表达流畅,随后才能追求语言的生动、 形象,增添特别的艺术韵味,其实消极修辞也是为了调整语辞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 此文正是以消极

14、修辞的视角,从两个“千里马”代表的不同意思出发,灵活巧妙的运用了积极修辞手法,给人意蕴无穷之感。综上所述,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同等重要。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是哪个修辞 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选用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决定,消极与积极都是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三) 同义结构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 “从修辞过程来讲,修辞就是对同义手段的选择过程。同义手段组成修辞聚合,修辞聚合里的成员便是修辞同义手段或修辞变体”11p14。同义手段的选择为了使表达的语言能够引起受话人情感的 共鸣,体现语辞和文辞上特有的美。这种同义手段的选择是运用了语言自身的美和说话人特有的表达技巧,以引起读听者的理解和感受。修辞同义手段

15、的选择有对语音、词、句式、文章布局方法、风格 语体的选择等。同义手段的选择是对平语的升华、裂变,跳出常规语法限制,从语言信息的基础层面而跨跃到审美层面,造就言语特有的韵味,使写说者的感情如现眼前,构建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 。如: 例1如:(谐音) 上联: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下联: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民间对联,下联为纪晓岚对) “鲁肃不如樊哙”,说的是“文不如武”;“狄青难比萧何”,说的是“武不如文”;写对联者与对对联者,分别用谐音的描写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隐讳的描写了出来,不仅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和谐 悦耳动听,而且意境深远。 例2如:(词的运用) 心酸

16、和冲动时常涌出我的眼眶。(诗歌半月刊,2006) 泪水伤害了神经,争吵伤害了空气,头顶一道利刃般的闪电,深深地伤害了天空。(段和平伤害) 一个词本身无所谓好坏,选用的恰当就好,否则就不好。例是将“心酸”和“冲动”形象化,涌出我眼眶的不是泪水却是心酸和冲动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思想共鸣;例一连串用了三个“伤害”,伤害 的主体不是人而分别是“泪水、争吵、闪电”,正是由于艺术化语言修辞的运用,使得“伤害”的对象“神经、空气、天空”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顺着情感的漩涡一直流淌至心灵深处。正是这种修 辞裂变的产生赋予语言于“美”于“神”。 例3如:句子的运用(常式句和变式句的选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

17、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变式句) 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常式句) 常式句是按照一般语法结构顺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是对常式句的偏离。巧用变式句往往能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例与对比发现,例更能给人以美感,它强调了“轻轻的”利用变式句舒缓了诗的 节奏,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思。 例4如:文章的布局方法选择(如,倒叙) 这是一张我珍藏的照片,记录着我表演舞蹈的精彩瞬间。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第一次参加演出的情景。练习舞蹈的经过描述我战胜困难,战胜了自己,成了大家羡慕的舞蹈家。(余 雨潇一张照片的回忆) 本文巧妙的运用倒叙手法,由倒叙转

18、到了正叙,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自己表演舞蹈的全过程。这种倒叙的方法叙述,使文章曲折生动,客观上复杂了文章的结构和表述,其议论抒情也深化了主题,感 染了读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例5如:(语体风格)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南北朝?徐陵关山月) 例一二两句从环境着眼,借景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后两 句由情景交融

19、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使得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例则写得清拔苍凉,作者借物抒情 ,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感受。再次反映了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 思苦。例与同是写边塞诗,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则表现出诗人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风格也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内心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包括话语声音的配合、词语的语用、句子的运用、准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运用、风格的选择运用、语体的确定和运用、平语和修辞格的选择运用、文章的组织及布局方法的运 用,这些运用都是以适应语境为前提的12p15。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新的语言在不断地涌现,学科间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修辞学,用创新的思维创新修辞学,使这个古 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散发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378910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21112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7). 4骆小所.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出路和发展J.学术探索,2001(5). 5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5). 6宗廷虎,邓明以.李熙宗等.修辞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分享文档,传播知识,赠人以花,手自留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