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566098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8.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热证身重身痛的辨治(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湿热湿热病邪病邪口口肺肺肺鼻鼻阳明阳明阳阳明肌肉肌肉卫表皮毛卫表皮毛 营卫之气发生于中焦脾胃,根于肾膀,开发于上焦,各种病邪所致,卫气不调,在这三个环节都可发生问题。故要营卫畅通,表里无阻。表湿有两种:一受风雨;二感雾露之气;三着潮湿之地,雾露之气伤于上,雨湿之气伤于表,潮湿之气伤于关节。 发热为阳热偏盛,阳热郁闭,而见无汗,痞、肌肉痛是由于夹湿。热在阳明,热蒸湿郁而见胸闷,内困阳明,外郁肌表,常出现尿黄、心微烦、浑身不适。 共有症共有症 :身重 2条:头痛、恶寒、 无汗, 湿在表分,重点在肺、皮毛。 3条:节痛、恶寒发热,有汗,湿在肌肉,重点在阳明,中气实也。 可伴有脉浮弦,或偏数,苔薄或白

2、、黄腻、痞、口渴不欲饮-1、治法:湿在表-开通卫阳,宣开肺气 湿在肌肉-化湿、利湿,清阳明而归膀胱 芳香化浊透表,以防伤阴耗津。 用药: 共同药:苍术、藿香苍术、藿香-芳化辛燥,透表燥湿。辛能发汗,燥能胜湿,辛燥能化肌表之湿而透汗即发汗治外湿证,芳燥祛脾里湿证。用苍术皮或多或少有恶寒。藿香芳香化浊,调中化湿透表。2条:香薷夏月麻黄,芳香化湿发汗 薄荷、牛蒡子 辛凉散风,因藿香、苍术辛燥易化热,若兼风热更适宜,辛能散,凉能清,防止雾露之邪化燥。 湿邪兼寒而郁于阳气,头痛加羌活散风祛湿。 3条:滑石、茯苓- 有热有汗关节痛,湿邪已经入里化热,汗解不易,滑石、茯苓走肌表,利三焦,使湿邪从里而泄,滑石

3、利六腑之湿。 通草-利湿,给邪出路。 豆卷-针对湿在阳明、肌肉,清利而不伤阴 桔梗-开肺气,上焦宣通,下焦得泄。 临床心得临床心得 身痛节痛发热与肺胃相关疾病联系很多,如风湿性关节病(易上感、咽红、扁桃体肿大、节痛) 基本病机:湿热留滞肌络,肺胃同病。要注重开肺气,清肺热,如苏子梗、桔梗、豆豉,加金银花、射干。 薛氏薛氏2121条条: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自注自注:湿病发汗,昔贤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盖既有不可汗之大戒,复有得汗始解之治法,临证者知所变通矣。吴氏吴氏 中焦中焦6363条条 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

4、渴不多饮,或竞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主之。薛氏对湿热病“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的证,认为是“腠理暑邪郁闭”,“暑”值得商榷。因为暑为阳热毒邪,湿热是具有湿、热双重特性的毒邪,是四时温病两种致病的主要外因。病既然是湿热,而把病因说成是“暑”,不合逻辑的。 就症状而论,“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是邪气郁闭腠理,不能说是错,吴子音版本就为“腠理气机怫郁,湿热之邪不能外达”。因为湿热常有汗出而不畅,暑病则多自汗,若其无汗,不是兼感寒、湿,就是热极内闭无汗,必有高热、面赤、头晕、口

5、渴,甚至神昏、痉、厥。本证既无恶寒头痛,也无面赤口渴,而是胸痞、肌肉微疼。正是病在腠理,湿热郁阻气机,邪不外达之象。 就治法而论,正是由于湿热郁阻腠理气机,才采用 辛开郁阻,清泄湿热之法。 薛氏用鸡苏散的意义,就在于以薄荷之辛凉疏解肌腠郁阻之邪于外,六一散之甘淡清热利湿于内,使腠理宣通,湿热分消,虽不发汗而可汗解。如果真为暑邪内闭,则非开闭、涤暑清热不可,而不是鸡苏散所能治的。 治法:透湿清利治法:透湿清利- -即清暑利湿,利窍走三焦。即清暑利湿,利窍走三焦。 六一散加薄荷六一散加薄荷 - 滑石滑石 - 黄芩滑石汤黄芩滑石汤 辛淡滑寒辛淡滑寒甘草与滑石甘草与滑石:甘淡利湿,益气不伤阴:甘淡利湿

6、,益气不伤阴 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清热燥湿 薄荷薄荷:辛凉透表邪:辛凉透表邪 二苓:利湿二苓:利湿 腹皮、蔻仁腹皮、蔻仁:理气化湿:理气化湿 通草通草:利湿:利湿 临床心得: 若寒热往来,有汗不多,加柴胡;腹胀甚加厚朴。久病身痛甚加祛风,秦艽。常见感冒、泌尿系感染、风湿,脾肾同病,湿热夹风。 吴氏吴氏中焦中焦6565条条 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痛甚加片姜黄、海桐皮。吴氏中焦吴氏中焦6868条条 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病理 65条 所谓“节”:诸筋属节。经络总汇处。肝主筋。节痛提示病重,面目之象因湿家面黄,脾气本不振,复感湿热,

7、肝脾郁蒸,流聚经节。日久脾肝心肾。舌灰滞为湿热胶结甚。68条 暑本火热之气,发病暴急,热偏重,可见口渴、发热。若风重多出现游走性节痛。若寒重则痛甚。若湿重则肿甚。舌苔灰腻或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骨节肿痛,湿热痹阻骨节经络间,气血瘀滞。暑湿郁蒸经络,偏于肝胃。 治法 清化湿热,宣痹止痛。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 防己 苦辛寒 祛湿清热 通利经络 走肌肉 苦泄淡利滑石 淡寒 清利湿热杏仁 苦 入肺 开肺气化湿生苡仁 清利经络湿热以上药物也符合现代药理认识,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抗癌作用。 宣痹汤中还有:赤小豆:清血分之湿热 连翘:清透伏热,清利气分湿热 山栀:通利三焦 半夏:化痰利湿

8、,辛开郁结,表里一通,寒热自解。 蚕砂:化浊道升清气 合而走血分而不腻,走气分药不凉滞,若痛甚,加海桐皮、片姜黄宣络通痹。 加减木防己汤 (木防己汤去人参加杏仁、苡仁、滑石。防己、桂枝、石膏、杏仁、滑石、白通草、苡仁) 防己与桂枝:3:5至1:1,辛甘温、苦辛寒相合,一寒一热,一苦一辛,走经肌。 石膏清阳明 滑石、通草清利三焦 若风胜,四肢拘掣,行痹也,加桑叶,加重桂枝 若湿气偏盛,加重滑石,加入萆薢、苍术若寒气偏胜,加重防己、桂枝,加入姜黄、海桐皮。无汗可加羌活、苍术。若面赤口涎,热甚加重石膏,加知母若痰饮加半夏、厚朴、陈皮 若汗多加黄芪、甘草。 启示启示1 1、古代医书中痹痛多按寒湿论治,

9、。不知痹因寒湿而引起较、古代医书中痹痛多按寒湿论治,。不知痹因寒湿而引起较多,但由多,但由湿热湿热引起更为多见。治湿忌用发汗。杂用风药辛温之引起更为多见。治湿忌用发汗。杂用风药辛温之品,误用则危害极大。品,误用则危害极大。2 2、初期多宣通初期多宣通,忌用性柔滋腻的补益药,忌用性柔滋腻的补益药3 3、注意、注意有汗无汗有汗无汗,无汗者要透表;有汗者热不解用清利。,无汗者要透表;有汗者热不解用清利。4 4、藿香、苍术、滑石为常用必备之品,常配合开肺、调脾、藿香、苍术、滑石为常用必备之品,常配合开肺、调脾、清利之品。防己、苡仁、秦艽等也常用。清利之品。防己、苡仁、秦艽等也常用。5 5、桂枝与石膏等

10、量配合,用之无妨。若热重,桂枝要灵活酌、桂枝与石膏等量配合,用之无妨。若热重,桂枝要灵活酌减。减。6 6、辨证中身重恶寒是湿邪伤于表,湿重也;、辨证中身重恶寒是湿邪伤于表,湿重也;关节疼不加汗解,湿热并重也;关节疼不加汗解,湿热并重也;肌肉疼、胸痞、发热无汗,热重,暑邪内闭(火郁)肌肉疼、胸痞、发热无汗,热重,暑邪内闭(火郁) 附薏苡竹叶散见吴氏中焦条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里,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脏病和经络病薏苡、滑石、蔻仁、连翘、茯苓、通草 杏仁苡仁汤见吴氏中焦条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风暑寒湿偏寒湿杏仁、薏苡、厚朴、半夏、桂枝、白蒺藜、生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