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42341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第六章生物(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理解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理解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理解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环境监测中理化监测的不足:环境监测中理化监测的不足: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分析手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分析手段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比较快速而灵敏地分析测段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比较快速而灵敏地分析测定出来,其中某些常规检验已经能够

2、连续监测。但大部分定出来,其中某些常规检验已经能够连续监测。但大部分测定项目或参数还需定期采样。因而只反映采样瞬时的污测定项目或参数还需定期采样。因而只反映采样瞬时的污染物浓度,不能反映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染物浓度,不能反映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评价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1. 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 )监测)监测2.

3、 生物测试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3. 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4. 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生物监测的定义和方法生物监测的定义和方法生物监测的特点生物监测的特点v富集性富集性 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从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从环境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水中环境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水中DDT农药农药:水中浓度为水中浓度为0.000003mgL浮游生物(富集浮游生物(富集7.3万倍)万倍) 小鱼小鱼 (富集富集14.3万倍万倍) 大鱼大鱼 (富集(富集858万倍)万倍)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人

4、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1000万倍。万倍。 v 长期性长期性 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度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因污染度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因污染物的排放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理化监测只能代表物的排放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理化监测只能代表取样期间的概况。而生活于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取样期间的概况。而生活于一定区域内的生物,能把一定时问内环境变化情况反映出来。能把一定时问内环境变化情况反映出来。v 综合性综合性 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成份极其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成份极其复杂。理化监测只能获得各种成份的类别和含量,

5、复杂。理化监测只能获得各种成份的类别和含量,但不能确切说明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而生物是但不能确切说明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而生物是接受综合作用,不仅仅是个别组分的影响,所以接受综合作用,不仅仅是个别组分的影响,所以生物监测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组分综合作用的生物监测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组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对符合排放标准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对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染物,其长期影响环境的后果,更需要用生的污染物,其长期影响环境的后果,更需要用生物监测来评价。物监测来评价。以上过程,只有通以上过程,只有通过生物监测手段,通过过生物监测手段,通过食物链放大了的各营养食物链放大了的各

6、营养级进行分析,才能对水级进行分析,才能对水体进行全面评价。体进行全面评价。第二节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第四节第四节 生态监测生态监测对水环境进行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对水环境进行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别和测定水体污染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别和测定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提供依据。平衡提供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断面要有代

7、表性断面要有代表性 尽可能与化学监测断面相一致尽可能与化学监测断面相一致 考虑水环境的整体性、监测工作连续性和经济性考虑水环境的整体性、监测工作连续性和经济性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二、生物测试法二、生物测试法三、细菌学检验法三、细菌学检验法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未受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未受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这是长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生生物,这是长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生生物的群落结

8、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内、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内、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原生原生动物、轮虫、枝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角类和桡足类(一)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一)生物指

9、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 、贝克、贝克-津田生物津田生物指数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生物指数、硅藻生物指数 )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三)(三)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法) (一)生物指数监测法(一)生物指数监测法 生物指数(生物指数(BI)=2A+B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贝克生物指数:贝克生物指数: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1.1.贝克生物指数和贝克贝克生物指数和贝克- -津田生物指数津田生物指数当当BIBI1010时,为清洁

10、水域;时,为清洁水域;BIBI为为1616时,为中等污染水域;时,为中等污染水域;BI=0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时,为严重污染水域。 贝克津田生物指数:贝克津田生物指数: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当当BI20BI20,为清洁水区;,为清洁水区;1010BIBI2020,为轻度污,为轻度污染水区;染水区;6 6BI10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为中等污染水区;0 0BI6BI6,为严重,为严重污染水区污染水区 。2.2.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式中:式中: 种类多样性指数;种类多样性指数; N N单位面积样品中

11、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n ni i单位面积样品中第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 i种动物的个数;种动物的个数;S S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 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反之,种类越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反之,种类越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威尔姆对美国十几条河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威尔姆对美国十几条河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值值1.01.0:严重污染:严重污染; ; 值值1.01.03.03.0:中等污染;:中等污染; 值值3.03.0

12、:清洁:清洁NnNndisii12logdddd3.3.硅藻生物指数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硅藻指数= =式中:式中:A 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B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C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硅藻指数硅藻指数0 05050为多污带;硅藻指数为多污带;硅藻指数5050100100为为-中污带;硅藻指数中污带;硅藻指数100100150150为为-中污带;硅藻中污带;硅藻指数指数150150200200为轻污带。为轻污带。 10022CBACBA(二)(二)污水生物系统法污水生物系统法 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

13、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自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多污带段、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多污带段、-中污带段、中污带段、-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表表6.16.1为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为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项目多污带-中污带-中污带寡污带化学过程还原和分解作用明显开始水和底泥里出现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更强烈因氧化使无机化达到矿化阶段溶解氧没有或极微量少量较多很多BO

14、D很高高较低低硫化氢的生成具有强烈的硫化氢臭味没有强烈硫化氢臭味无无水中有机物蛋白质、多肽等高分子物质大量存在高分子化合物分解产生氨基酸、氨等大部分有机物已完成无机化过程有机物全分解底泥常有黑色硫化铁存在,呈黑色硫化铁氧化成氢氧化铁,底泥不呈黑色有Fe2O3存在大部分氧化表表6.1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三)(三)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

15、集到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 根据水环境条件确定采样时间,一般在静水中采样约需根据水环境条件确定采样时间,一般在静水中采样约需四周,在流水中采样约需两周;采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四周,在流水中采样约需两周;采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把把PFU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镜进行微型生物种类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镜进行微型生物种类观察和活体计数。观察和活体计数。PFUPFU微型生物群落参数的变化在不同的水微型生物群落参数的变化在不同的水质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行为质范

16、围内具有不同的行为: :污染较轻的情况下,随着污染加重,集群速度污染较轻的情况下,随着污染加重,集群速度G G、平、平衡时的物种数衡时的物种数S Seqeq都会增大,达到都会增大,达到9090S Seqeq的时间的时间T T90%90%将缩短。将缩短。从生态学观点看,此时营养水平适合大多数原生动物的生从生态学观点看,此时营养水平适合大多数原生动物的生长,因此,种类多,丰度也大;长,因此,种类多,丰度也大;但随着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平衡时物种数但随着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平衡时物种数S Seqeq会减少,会减少,达到达到9090S Seqeq所需时间所需时间T T90%90%将延长,集群速度将延长

17、,集群速度G G也减小。从生态也减小。从生态学观点看,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已超出大多数原生动物的耐受学观点看,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已超出大多数原生动物的耐受限度,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大多数种类不能耐受而消失。限度,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大多数种类不能耐受而消失。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 二、生物测试法二、生物测试法按水流方式:静水式和流水式按水流方式:静水式和流水式按按测试时间分类测试时间分类:

18、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按按受试活体受试活体:水生生物和发光细菌等:水生生物和发光细菌等(一)水生生物毒性试(一)水生生物毒性试验验金鱼金鱼绿藻绿藻褐藻褐藻蝴蝶鱼蝴蝶鱼图图6.1 可用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的部分鱼类和藻类可用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的部分鱼类和藻类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供试鱼的选择和驯养供试鱼的选择和驯养 v要选择无病、行动活泼、鱼鳍完整要选择无病、行动活泼、鱼鳍完整舒展、食欲和逆水性强、体长(不舒展、食欲和逆水性强、体长(不包括尾部)约包括尾部)约3 cm的同种和同龄的的同种和同龄的金鱼。金鱼。v选出的鱼必须先在与试验条件相似选出的鱼必须先在与试验

19、条件相似的生活条件(温度、水质等)下驯的生活条件(温度、水质等)下驯养养7 d以上;试验前一天停止喂食;以上;试验前一天停止喂食;如果在试验前如果在试验前4 d天内发生死亡现天内发生死亡现象或发病的鱼高于象或发病的鱼高于10%,则不能使,则不能使用。用。试验条件选择试验条件选择n每一种浓度的试验溶液为一组,每组至少每一种浓度的试验溶液为一组,每组至少10尾鱼试验容器尾鱼试验容器用容积约用容积约10L的玻璃缸,保证每升水中鱼重不超过的玻璃缸,保证每升水中鱼重不超过2g。n试验溶液的温度要适宜,对冷水鱼为试验溶液的温度要适宜,对冷水鱼为1228,对温水鱼,对温水鱼为为2028。同一试验中,温度变化

20、为。同一试验中,温度变化为2。n试验溶液中不能含大量耗氧物质,要保证有足够的溶解氧,试验溶液中不能含大量耗氧物质,要保证有足够的溶解氧,对于冷水鱼不少于对于冷水鱼不少于5mg/L,对于温水鱼不少于,对于温水鱼不少于4mg/L。n试验溶液的试验溶液的pH值通常控制在值通常控制在6.78.5之间。之间。n配制试验溶液和驯养鱼用水应是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配制试验溶液和驯养鱼用水应是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如果使用自来水,必须经充分曝气才能使用。不宜使用蒸如果使用自来水,必须经充分曝气才能使用。不宜使用蒸馏水。馏水。试验步骤试验步骤试验溶液浓度设计试验溶液浓度设计 确定试验溶液的浓度范围确定试验溶液的

21、浓度范围试验试验 记录不同时间的金鱼成活数记录不同时间的金鱼成活数毒性判定毒性判定计算半数忍受限度(计算半数忍受限度(TLmTLm)预试验预试验( (探索性试验探索性试验) ) 通常选七个浓度通常选七个浓度(至少五个至少五个)半数忍受限度(半数忍受限度(TLmTLm),即半数存活浓度。求),即半数存活浓度。求TLmTLm值的值的简便方法是将试验鱼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数据与相应简便方法是将试验鱼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数据与相应试验液毒物(或污水)浓度绘于半对数坐标纸上(对数坐标试验液毒物(或污水)浓度绘于半对数坐标纸上(对数坐标表示毒物浓度,算术坐标表示存活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表示毒物

22、浓度,算术坐标表示存活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表表6.2 某毒物实验结果某毒物实验结果毒物浓度 / (mgL-1)每组鱼数/ 尾试验鱼成活数24 h48 h96 h10.07.55.64.23.22.4对照组10101010101010038910101000279101000127910安全浓度=2Lm)(24TLm/48T0.348TLm安全浓度=48TLm0.1图6.2 用直线内插法求TLm(二)发光细菌法(二)发光细菌法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自发发光的细菌,其发光机制是由于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自发发光的细菌,其发光机制是由于菌体内有一种荧光素酶,通过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菌体内有一种荧光素酶

23、,通过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向外界辐射蓝绿色的荧光,发光光谱范围在向外界辐射蓝绿色的荧光,发光光谱范围在435435630nm630nm,有,有单一最大发射峰单一最大发射峰(maxmax=475nm).=475nm).它是生物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它是生物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由于发光细菌有易培由于发光细菌有易培养、增殖速度快、发光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反应迅速、灵养、增殖速度快、发光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反应迅速、灵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地将发光细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地将发光细菌应用于环境监测,菌应用于环境监测,BeckmanBeckman公司依据发光细菌的发光原公司依据发光

24、细菌的发光原理理, ,已推出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毒性检测仪已推出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毒性检测仪MicrotoxMicrotox。n生物发光法生物发光法是结合生命有机体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是结合生命有机体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检测的是处于环境中的生物,提供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指检测的是处于环境中的生物,提供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指标,因此比传统的检验方法更迅速,直接反映环境污染对标,因此比传统的检验方法更迅速,直接反映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影响。n当发光细菌与水样毒性组分接触时,可影响或干扰细菌的当发光细菌与水样毒性组分接触时,可影响或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使细菌的发光强度下降或熄灭。在一定

25、毒物浓新陈代谢,使细菌的发光强度下降或熄灭。在一定毒物浓度范围内,有毒物质浓度与发光强度呈负相关线性关系,度范围内,有毒物质浓度与发光强度呈负相关线性关系,因而可使用生物发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的相对发光强度来监因而可使用生物发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的相对发光强度来监测有毒物质的浓度。测有毒物质的浓度。 1.1.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力等指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力等指标的变化标的变化。 2.2.致诱变物质监测致诱变物质监测其它检测方法有:其它检测方法有:微核测定微核测定艾姆斯(艾姆斯(AmesAmes)试验)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

26、染色体畸变试验 (三)其他生物测试法(三)其他生物测试法三、细菌学检验法三、细菌学检验法1. 卫生学质量的判断卫生学质量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检验作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粪链球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判断水的卫生学质量。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判断水的卫生学质量。2. 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 利用细菌的活动能力利用细菌的活动能力 利用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利用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利用细菌的呼吸代谢检测利用

27、细菌的呼吸代谢检测第二节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v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存在于大气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存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中的污染物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以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以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一、利用植物监测一、利用植物监测v 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其原因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其原因为为: :植物能以庞大的叶面积与空气接触,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植物能以庞大的叶面积与空气接触,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换换; ;植物缺乏动物的循环系统来缓冲外界的影响植物缺乏动物的循环系统来缓

28、冲外界的影响; ;植物固定生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的伤害。正因为植物对大气污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的伤害。正因为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加上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染的反应敏感性强,加上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一)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一)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v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v空气污染物一般通过叶面上的气孔或孔隙进入植物体内,空气

29、污染物一般通过叶面上的气孔或孔隙进入植物体内,侵袭细胞组织,并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使植物组织侵袭细胞组织,并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使植物组织遭受破坏,呈现受害症状。这些症状虽然随污染物的种类、遭受破坏,呈现受害症状。这些症状虽然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受害植物的品种、曝露时间不同而有差异,但具浓度以及受害植物的品种、曝露时间不同而有差异,但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如叶绿素被破坏、细胞组织脱水,进而有某些共同特点,如叶绿素被破坏、细胞组织脱水,进而发生叶面失去光泽,出现不同颜色(黄色、褐色或灰白色)发生叶面失去光泽,出现不同颜色(黄色、褐色或灰白色)的斑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枯死等异常现象。的斑

30、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枯死等异常现象。 1.1. 二氧化硫指示植物二氧化硫指示植物堇菜堇菜苔藓苔藓白蜡树白蜡树云杉云杉地衣地衣棉花棉花白杨白杨图图6.3 部分二氧化硫指示植物部分二氧化硫指示植物2. 光化学氧化物指示植物光化学氧化物指示植物矮牵牛花矮牵牛花葡萄葡萄菠菜菠菜黄瓜黄瓜马铃薯马铃薯洋葱洋葱图图6.4 O3的指示植物的指示植物3.氟化物指示植物氟化物指示植物4. 乙烯的指示植物乙烯的指示植物5.5. 氮氧化物指示植物氮氧化物指示植物(二)监测方法(二)监测方法1.1.栽培指示植物监测法栽培指示植物监测法先将指示植物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盆栽或地栽培植,待先将指示植物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盆栽或

31、地栽培植,待生长到适宜大小时,移至监测点观察它们的受害症状和程度。生长到适宜大小时,移至监测点观察它们的受害症状和程度。 图图6.8 植物监测器示意图植物监测器示意图1.气泵;气泵;2.针型阀;针型阀;3.流量计;流量计;4.活性炭净化器;活性炭净化器;5.盆栽指示植物盆栽指示植物2 2、植物群落监测法、植物群落监测法 先通过调查和试验,确定群落中不同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先通过调查和试验,确定群落中不同种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等级,将其分为敏感、抗性中等和抗性强三类。如果敏感抗性等级,将其分为敏感、抗性中等和抗性强三类。如果敏感植物叶部出现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轻度污染;如果抗性植物叶部出现受害症状

32、,表明空气已受到轻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的植物出现部分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中度污染;当中等的植物出现部分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中度污染;当抗性中等植物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有些抗性强的植物也出现部抗性中等植物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有些抗性强的植物也出现部分受害症状时,则表明已造成严重污染。分受害症状时,则表明已造成严重污染。植 物受 害 情 况悬铃木、加拿大白杨桧柏、丝瓜向日葵、葱、玉米、菊、牵牛花、月季、蔷薇、枸杞、香椿、乌柏葡萄、金银花、枸树、马齿苋广玉兰、大叶黄杨、栀子花、腊梅80100%叶片受害,甚至脱落叶片有明显大块伤斑,部分植株枯死50%左右叶面积受害,叶片脉间有点、块状伤斑30%左右

33、叶面积受害,叶脉间有轻度点、块状伤斑10%左右叶面积受害,叶片上有轻度点状斑无明显症状表表6.3 排放排放SO2的某化工厂附近植物群落受害情况的某化工厂附近植物群落受害情况二、利用动物监测二、利用动物监测(一)利用动物个体的异常反应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金丝雀 金翅雀鸡老鼠对对SO2敏感的敏感的动物动物:敏感性水平:敏感性水平:本鸟最高本鸟最高俺狗狗第二俺狗狗第二耐受力最好的当属我们家禽了耐受力最好的当属我们家禽了金丝雀金丝雀狗狗家禽家禽(二)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迁移不易直接接触污染物的潜叶性昆虫、虫瘿昆虫、体表不易直接接触污染物的潜叶性昆虫、虫瘿昆虫、体表

34、有蜡质的蚧类增加,图有蜡质的蚧类增加,图6.126.12为部分该类昆虫。为部分该类昆虫。潜叶蛾瘿蚊红蜡蚧三、利用微生物监测三、利用微生物监测 空气微生物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它与气溶胶、颗粒物空气微生物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它与气溶胶、颗粒物等媒体一起散布并污染环境、左右疾病发生与传播,监测空气等媒体一起散布并污染环境、左右疾病发生与传播,监测空气微生物状况是掌握其活动和作用的必要前提。微生物状况是掌握其活动和作用的必要前提。v 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某医院的空气微生物监测某医院的空气微生物监测163份标本,合格份标本,合格88份,合格份,合格率仅率仅54;表明空气微生物的污

35、染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表明空气微生物的污染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是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分重要的。n 室外空气微生物监测:室外空气微生物监测:v 辽宁省某市空气中微生物区系分布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辽宁省某市空气中微生物区系分布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随着人群和车辆流动的增加而增表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随着人群和车辆流动的增加而增多,繁华的中街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交通路口,居民小多,繁华的中街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交通路口,居民小区;郊区某公园和农村空气中细菌最少。区;郊区某公园和农村空气中细

36、菌最少。v 20012001和和20022002年山东省某海滨城市空气微生物监测发现:年山东省某海滨城市空气微生物监测发现:该市空气微生物检出率高,空气处于微生物中度污染状态。该市空气微生物检出率高,空气处于微生物中度污染状态。其中东部、居住区空气污染较重,南部、西部和风景游览区其中东部、居住区空气污染较重,南部、西部和风景游览区空气污染较轻。滨海区空气陆源细菌少于内陆区,真菌却较空气污染较轻。滨海区空气陆源细菌少于内陆区,真菌却较多。滨海与内陆区空气微生物含量相近,滨海区空气陆源微多。滨海与内陆区空气微生物含量相近,滨海区空气陆源微生物增多,意味两区空气污染有趋同现象。生物增多,意味两区空气

37、污染有趋同现象。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v生物污染监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生物污染监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以便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质,以便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v生物污染监测的步骤:生物污染监测的步骤:生物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污染物的测定生物样品制备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一一)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及在体内分布及在体内分布v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粘附、从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粘附、从叶片气孔或茎部皮孔侵入方式叶片气孔或茎部皮孔侵入方式进入植物体;进入植物体;v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或

38、水体中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水溶态污染物。吸收水溶态污染物。 氟化物、农药等氟化物、农药等污染物污染物植物内污染物的分布见表植物内污染物的分布见表6.4和表和表6.5。植株部位放射性计数/(脉冲min-1g干样-1)含镉量/(gg干样-1)分配百分数/%不同部位合计地上部位叶、叶鞘茎 杆穗 轴穗 壳糙 米1483754437350.671.700.200.160.153.59.01.10.80.815.2根系部分354016.1284.484.8表6.4 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镉量品 种叶 片根茎果 实番 茄茄 子黄 瓜菜 豆菠 菜青萝卜胡萝卜14910711016457.034.06

39、3.032.031.050.018.73.82.419.59.033.07.32.53.83.617.0表6.5 氟污染区蔬菜不同部位的含氟量 单位:g/g 表表6.6 农药在稻谷中的农药在稻谷中的蓄积蓄积情况情况农 药糠 / %米 / %农 药糠 / %米 / %p,p-DDT六六六马拉硫磷704087306013苯硫磷乙拌磷倍硫磷80659420356表表6.7 农药在水果中的蓄积情况农药在水果中的蓄积情况农 药品种果皮 / %果肉 / %农 药品种果皮/ %果肉/ %p,p-DDT西维因敌菌丹倍硫磷苹果苹果苹果桃97229770378330异狄氏剂杀螟松乐果柿子葡萄橘子969885421

40、5 (二)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二)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v环境中的污染物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动物体内; ;v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摄入,经消化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摄入,经消化道被吸收道被吸收; ;v脂溶性污染物质通过皮肤吸收后进入动物肌体。脂溶性污染物质通过皮肤吸收后进入动物肌体。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图6.15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方式二、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二、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 植物样品的采集植物样品的采集(1) 对样品的要求: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

41、表性、典型对样品的要求: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性和适时性。(2) 布点方法:在划分好的采样小区内,常采用梅花形布布点方法:在划分好的采样小区内,常采用梅花形布点法或交叉间隔布点法确定代表性的植株。点法或交叉间隔布点法确定代表性的植株。 (一一)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 采样方法:在每个采样小区内的采样点上分别采集采样方法:在每个采样小区内的采样点上分别采集510处植株的根、茎、叶、果实等,将同部位样混合,组处植株的根、茎、叶、果实等,将同部位样混合,组成一个混合样;采集样品量要能满足需要,一般经制备后,成一个混合样;采集样品量要能满足需要,一般经

42、制备后,至少有至少有2050g干重样品。干重样品。图6.16 采样点布设方法2. 植物样品的制备植物样品的制备(1) 鲜样的制备:测定植物内容易挥发、转化或降解的污染鲜样的制备:测定植物内容易挥发、转化或降解的污染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应制备成新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应制备成新鲜样品。鲜样品。样品洗净样品洗净晾干或拭干晾干或拭干捣碎机捣碎制浆捣碎机捣碎制浆研磨研磨 (2) 干样的制备:干样的制备: 风干、烘干风干、烘干磨碎磨碎过筛过筛保存保存 3. 分析结果表示方法分析结果表示方法常以干重为基础表示(常以干重为基础表示(mg/kg),),但含水量高的

43、蔬菜、水但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等,以果等,以鲜重鲜重表示计算结果为好表示计算结果为好。 (二二) 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v动物的尿液、血液、唾液、胃液、乳液、粪便、毛发、指甲、动物的尿液、血液、唾液、胃液、乳液、粪便、毛发、指甲、骨骼和组织等均可作为检验样品。骨骼和组织等均可作为检验样品。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一一) )消解和灰化消解和灰化湿法消解湿法消解灰化法灰化法图图6.17 高频电场激发灰化高频电场激发灰化 装置示意图装置示意图图图6.18 氧瓶燃烧灰化氧瓶燃烧灰化装置示意图装置示意图提取方法提取方法分离方法分离方法液液-液萃取法液萃取法蒸馏法蒸

44、馏法层析法:层析法:磺化法和皂化法磺化法和皂化法气提法和液上空间法气提法和液上空间法低温冷冻法低温冷冻法振荡浸取法振荡浸取法组织捣碎提取法组织捣碎提取法脂肪提取器提取脂肪提取器提取直接球磨提取法直接球磨提取法蒸馏法蒸馏法K-D浓缩器浓缩器蒸发法等蒸发法等四、污染物的测定四、污染物的测定v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和联机法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和联机法等。表表6.8 硅酸镁硅酸镁-乙醚乙醚-石油醚层析体系分离农药石油醚层析体系分离农药吸附剂淋洗溶液能分离出来的农药硅酸镁6%乙醚-石油醚艾氏剂、六六

45、六各种异构体、p,p-DDT、 p,p-DDT、p,p-DDD、p,p-DDE、七氯、多氯联苯等硅酸镁15%乙醚-石油醚狄氏剂、异狄氏剂、地亚农、杀螟硫磷、对硫磷、苯硫磷等硅酸镁50%乙醚-石油醚强碱农药、马拉硫磷等第四节第四节 生态监测生态监测v 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对一定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组成要素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观察的过程。v 生态监测不同于环境监测。生态监测是指预先制定的计生态监测不同于环境监测。生

46、态监测是指预先制定的计划和用可比的方法,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对各生态系统变化情划和用可比的方法,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对各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以及每个生态系统内一个或多个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连续况以及每个生态系统内一个或多个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连续观测的过程。观测的过程。v 生态监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观察、测试的过程,少则一生态监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观察、测试的过程,少则一个或几个生态变化周期,多则几十个、几百个生态变化周期。个或几个生态变化周期,多则几十个、几百个生态变化周期。在时空上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在时空上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 生态监测的目的:生态监测的目的:v了解所研究地区

47、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变化;了解所研究地区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变化;v根据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评价已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根据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评价已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计划开发项目可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计划开发项目可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v提供地球资源状况及其可利用数量。提供地球资源状况及其可利用数量。一、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一、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一一) ) 宏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宏观监测地域面积至少应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对一个宏观监测地域面积至少应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对一个或若干个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最大范围可扩展至一个国家、一或若干个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最大范围可扩展至一个国家、

48、一个地区基至全球。主要监测区域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个地区基至全球。主要监测区域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及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统的分布、面积及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 (二二) ) 微观生态监测微观生态监测 微观监测指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要素指标微观监测指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物理、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监测。根据监测的目的一般进行物理、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监测。根据监测的目的一般可分为:可分为: 1. 1. 干扰性生态监测干扰性生态监测 2. 2. 污染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 3. 3. 治理性生态监测治理性生态监测 4. 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环

49、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三)生态类型的划分(三)生态类型的划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四)生态监测指标选择(四)生态监测指标选择自然指标自然指标:自然景观、自然状况、自然因素:自然景观、自然状况、自然因素人为指标人为指标:人文景观、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人为因素一般性监测指标一般性监测指标:重点生态监测指标、常规生态监测指标:重点生态监测指标、常规生态监测指标应急监测指标应急监测指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紧急生态问题监测: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紧急生态问题监测(1)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或动植物区系位移;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50、生态系统或动植物区系位移;(2) 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3) 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4) 沙漠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沙漠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5) 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6) 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荒漠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荒漠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7) 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湖泊、水库、河

51、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洋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8) 主要环境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主要环境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土壤在土壤-植物植物-水体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水体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9) 水土流失地、沙漠化地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水土流失地、沙漠化地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生态平衡恢复过程;(10) 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情况。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情况。(五五) 我国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我国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二、生态监测方案二、生态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监测目的;(2)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设备

52、;)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设备;(3)监测场地描述:土壤类型、植被、海拔、经纬度、)监测场地描述:土壤类型、植被、海拔、经纬度、面积;面积;(4)监测频度;)监测频度;(5)监测起止时间、周期;)监测起止时间、周期;(6)数据的整理:观测数据、实验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数据的整理:观测数据、实验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文字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编制生态监测项目报表;文字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编制生态监测项目报表;(7)监测人员及监测要求。)监测人员及监测要求。(一)监测方案的编制(一)监测方案的编制(1) (1) 国家采用的生态监测仪器属大型监测设备,如:遥感、国家采用的生态监测仪器属大型监测设

53、备,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图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图像系统;(2) (2) 常规生态监测选择小型仪器。一般的测试系统,应由常规生态监测选择小型仪器。一般的测试系统,应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设备、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显示记录传感器、中间变换设备、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显示记录设备几部分组成。设备几部分组成。图6.22 热岛现象研究遥感图图6.21 非洲地理图像(二)监测仪器的选择(二)监测仪器的选择图6.23 地球遥感图图6.24 某地地理信息图v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生态监测的工作基础,它以遥感技术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生态监测的工作基础,它以遥感技术作支持,并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

54、信息处理装置。作支持,并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v生态监测站是微观生态监测工作的基础,它以完整的室内生态监测站是微观生态监测工作的基础,它以完整的室内外分析观测仪器作支持,并具备计算机等信息处理系统。外分析观测仪器作支持,并具备计算机等信息处理系统。(三)生态监测平台和生态监测站(三)生态监测平台和生态监测站(1) 能反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能反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2) 筛选那些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改变快、具有综合性代筛选那些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改变快、具有综合性代表意义的指标作为优先监测指标

55、;表意义的指标作为优先监测指标;(3) 考虑可操作性及实际监测能力。考虑可操作性及实际监测能力。(四)生态监测指标确定原则(四)生态监测指标确定原则表表6.9 陆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陆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要素常规指标选择指标气象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及分布;蒸发量;地面及浅层地温;日照时数大气干、湿沉降物及其化学组成;林间CO2浓度(森林)水文地表径流量;径流水化学组成:酸度、碱度、总磷、总氮及NO2、NO3、农药(农田);径流水总悬浮物;地下水位;泥沙颗粒组成及流失量;泥沙化学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重金属、农药(农田)附近河流水质;附近河流泥沙流失量;农田灌水量、入渗量和蒸发量

56、(农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H值;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阳离子交换量;颗粒组成及团粒结构;容重;含水量CO2释放量(稻田测CH4);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盐分总量、水田氧化还的电位、化肥和有机肥施用量及化学组成(农田);元素背景值;生命元素含量;沙丘动态(荒漠)植物种类及组成;种群密度;现存生物量;凋落物量及分解率;地上部分生产量;不同器官的化学组成:粗灰分、氮、磷、钾、钠、有机碳、水分和光能的收支可食部分农药、重金属、NO2-和NO3-含量(农田);可食部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动物种类及种群密度;土壤动物生物量;热值;能量和物质的收支;

57、化学成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全磷、钾、钠、钙、镁表表6.10 水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水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要素常规指标选择指标水 文气 象日照时数;总辐射量;降水量;蒸发量;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大气压;云量、云形、云高及可见度海况(海洋);入流量和出流量(淡水);入流和出流水的化学组成(淡水);水位(淡水);大气干湿沉降物量及组成(淡水)水 质水温;颜色;气味;浊度;透明度;电导率;残渣;氧化还原电位;pH值;矿化度;总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总磷;总有机碳;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重金属(镉、汞、砷、铬、铜、锌、镍);农药;油类;挥发酚类底 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粒度;总氮;总

58、磷;有机质重金属(总汞、砷、铬、铜、锌、镉、铅、镍);硫化物;农药游 泳动 物个体种类及数量;年龄和丰富度;现存量、捕捞量和生产力体内农药、重金属残留量;致死量和亚致死量;酶活性(p-450酶)浮 游植 物群落组成;定量分类数量分布(密度);优势种动态;生物量;生产力体内农药、重金属残留量;酶活性(p-450酶)浮 游动 物群落组成定性分类;定量分类数量分布;优势种动态;生物量体内农药、重金属残留量微生物细菌总数;细菌种类;大肠杆菌群及分类;生化活性四、生态监测方法四、生态监测方法1. 地面监测地面监测n地面监测中获得:降雨量、土壤湿度、小型动物、动物地面监测中获得:降雨量、土壤湿度、小型动物

59、、动物残余物(粪便、尿和残余食物)等。残余物(粪便、尿和残余食物)等。n地面测量采样线一般沿着现存的地貌,如小路、家畜和地面测量采样线一般沿着现存的地貌,如小路、家畜和野兽行走的小道。野兽行走的小道。n收集数据,包括植物物候现象、高度、物种、物种密度、收集数据,包括植物物候现象、高度、物种、物种密度、草地覆盖以及生长阶段、密度和木本草地覆盖以及生长阶段、密度和木本 物种的覆盖;观察物种的覆盖;观察动物活动、生长、生殖、粪便及食物残余物等。动物活动、生长、生殖、粪便及食物残余物等。3. 卫星监测卫星监测卫星监测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宽,可以获得人工难以到卫星监测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宽,可以获得人工难以到达的高山、丛林资料;由于目前资料来源增加,费用相对降达的高山、丛林资料;由于目前资料来源增加,费用相对降低。但对地面细微变化难以了解。因此地面监测、空中监测低。但对地面细微变化难以了解。因此地面监测、空中监测和卫星监测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完整的资料。和卫星监测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完整的资料。本本 章章 结结 束束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