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36469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我眼中的景观生态设计v一般来讲,生态应该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景观生态设计就应该处理好人、景观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以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环境。v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v1、对自然的索取少v2、对自然的负

2、面影响小。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与任务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与任务v目的 通过对景观及景观要素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管理、维护、恢复和建设的目标,制定以保持和提高景观和景观多重价值,维护景观稳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为核心的景观经营管理与建设规划,并通过指导规划的实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v分析景观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v发现制约景观稳定性、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v确定景观最佳组成结构;v确定景观空间结构和理想的景观格局;v对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调整、恢复、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措施;v提

3、出实现景观管理和建设目标的资金、政策和其他外部环境保障。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景观生态规划原则v生态可持续性原则v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v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v社会广泛参与原则v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景观生态设计原理v多重利用原理v循环再生原理v局部控制、整体调节v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生态规划的特点和科学内涵v以人为本v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v系统开放、优势互补v高效、和谐、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 v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视觉分析”,人的视觉范围,空间感受。v人类的感受与情感通过五大器官激发而产生。因此,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是设计的核心基础。v视觉要素主要指形态,大小,色彩,质感,这些和

4、具体的视觉特征有关系的要素。v以“生态”为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出现,它围绕“人自然技术”三要素为核心,力求平衡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达到生态上的“平衡”。 案例一:绿荫里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 一、项目区位及背景项目区位及背景 1.项目区位 2.场地状况分析二、设计目标及原则设计目标及原则 1.设计目标 2.设计理念三、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1.概述 2.构成部分四、结语结语目录项目区位v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v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洋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

5、顷。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场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原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同时提供了机会: (1)良好的自然禀赋良好的自然禀赋:地段内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 (2)“脏乱差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6、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等。 (5)开发压力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场地特征v 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v 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

7、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设计目标v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生态影响。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景观设计中不追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生存的艺术”,与普通人的生存为重,倡导“寻常景观寻常景观”与“大脚美学大脚

8、美学”和“足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下文化与野草之美”。设计理念v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和生境,在此绿色基地上设计了一条绵延500多米的红色飘带多米的红色飘带,整合了多种城市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植物标本展示廊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指示线。解决方案构成部分 1、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绿色即指植物景观,在植物选择上,以本地种为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设计者引入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芦苇,菱角,一方面起到美化水体环

9、境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净化水体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 2、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安全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 3、一条红飘带一条红飘带: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的线性景观元素。 4、五个节点五个节点: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乡土的狼尾草、须芒草、大油芒、芦苇、白茅是每个节点的主导植物。v5、两个专类植物园区两个专类植物园区:(1)宿根植物展示区:总面积约为7700平米,在东岸北侧原堆料场。 (2)草本植物园:总

10、面积约为4300平米,位于场地西岸的北端,与宿根植物园隔河相望v6、旧建筑和构筑物的保留和利用旧建筑和构筑物的保留和利用:其中包括专类植物园区内利用料厂的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v7、一个解说系统一个解说系统:解释系统由23组解说点构成,采用统一的形式分布于东西两岸,与栈道和各个平台相结合,用于向人们展示讲解自然和场地知识,使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起到科普与启智的作用。不同年龄年龄的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享受公园景色随时间时间变化而变化 俞孔坚用他的理论和设计作品倡导着他的“低碳美学低碳美学”,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妆运动”进行了尖锐的讽刺。秦皇岛的红飘带,经过最少的干

11、预实现自然环境的城市化,创造一种以低碳城市、野草之美和低维护成倍为特点的新的美学:大脚美学。 也许我们不必同意城市里必须长满庄稼和果树,但是减少浪费,不再有无意义的造作和装饰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要努力的方向。建筑和景观等设计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理念理念,把它应用在合适的地方。“红飘带”究竟冲击着什么呢? v争论的焦点是以传统的园林价值观还是以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理念指导项目设计。一些评委所持的中胡传统园林价值观在中胡是非常普遍和典型的,事实上,直到最近,许多大学的园林专业教育扔建立在士大夫化的清代、甚至明代以前的审美观的基础之上。而我们更注重景观设计领域的全球趋势,我们的设计团队

12、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v我们看到太多的优美河道在公园建设和美化的名义下被毁弃,代之以化妆式的、硬化的所谓城市公园。 v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掉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v设计强掉对原有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即便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对历史

13、遗迹,哪怕是最寻常的,被认为是破旧的农业或工业建筑和曾经的水利设施,都应该作为场地的历史,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善待用它们来丰富场地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叠加新的设计,那应该是当代人的,反映当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v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在人与生物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建立一种界面,这种界面便体现为一种设计的景观。 案例二v中山岐江公园目录目录n1、 公园创建背景n 2、公园设计定位n 3、公园规划设计规划部分n4、 公园规划设计设计部分n5、 小结一、公园创建背景一、公园创建背景n历史渊源 中山岐江公园的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14、终于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 n开发建设缘由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 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 n用地环境二、公园设计定位二、公园设计定位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

15、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n设计定位 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以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可供人们娱乐的游戏场所 n设计理念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公园路网的设计为例,该路网采用若干组放射性道路组成,既不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曲线型路网,又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的几何图形。它打破了一般“公

16、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达性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 。 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n功能类型与布局红色区域:是工业遗产区,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黄色区域:为休闲娱乐区,这片区域主要有中山美术馆。绿色区域:是自然生态区,这片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让游园者嬉戏、散步用。三、公园规划设计

17、三、公园规划设计规划部分规划部分景区、景点分布与内容组成 平地起涌泉,刚性的栅格铺底,构成儿童嬉戏的乐园,形式上仍采用开放式。 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一种重要景观元素。n园路布置v曲线园路v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v直线园路v出入口n植物规划工业遗产区:内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以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乔木只是点缀休闲娱乐区:主要是乔木为主自然生态区:主要与野生植物为主n空间特征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上被加强了,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由于红盒子的封闭性及外部环境的开阔性,使身处在盒子里面的人的视线固定,视

18、距很大且正好将外面的景色框入其中,形成框景。四、公园规划设计四、公园规划设计设计部分设计部分雕塑小品n建筑美术馆红色记忆琥珀水塔 骨骼水塔 n水体(岸际) n植物配置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见的园艺花木,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生态和环境也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之一 铺装设计生锈铸钢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 花岗岩铺装 红砖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 五、小结五、小结n设计优劣成功: 水位变化滨水地段 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废弃产业用地元素的保留、改造和再利用的设

19、计。n不足之处: 几点遗憾几点遗憾 对场地的废旧因素利用得尚不够充分; 对原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没能完全保留; 骨骼水塔和中山美术馆因安全原因重建,失去了环境与建筑再利用的意义; 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需要,在公园设计中加入一些不和谐的景观元素。n使用状况案例二v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田的含义田的含义 v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感。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

20、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林目录目录v挑战与机遇挑战与机遇v对策对策v设计特点设计特点 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挑战 v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v时间紧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迎接当年九月的新生入学; v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特色要求 v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

21、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v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v第三,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v第四,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v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经过3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v第六,“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

22、米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 设计特点设计特点v大田稻作基底上的读书台:在大面积均相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形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庭荫树和一圈座凳,它们是自习读书和感情交流的场所。 v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的便捷的路网。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到冬天收割完留在田里的稻禾斑块及稻茬,以及晾晒在田间地头的稻穗垛子,都被作为设计的内容。 v可参与性:校园稻田是学校师生参与劳动而共同创造的景观,参与过程本身成为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参与,校园景观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油

23、然而生。 v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中国的“耕读”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中国的农业文化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矫揉造作的田园意境,在这里,稻作大田本身作为审美和实用的对象,是一种白话的景观;在这白话的校园景观背后,不是士大夫矫情的诗意,而是对严酷的中国人地关系危机意识和粮食安全危机的直白态度,当然也不乏新的、寻常景观的诗意。 景观规划过程v“天地人神”这一核心价值观。例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在一个废弃的船厂基址上修建而成。设计师并没有完全丢弃这些锈迹斑切的机器设备,而是通过精心设计

24、,保留、再利用这些材料和乡土物种,将这片废弃的土地变成一块供当地居民使用的生机勃勃的土地,重新建立了普通大众与土地之间的精神分割v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用土生土长的水稻,营造了一块丰产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绿地,展示了如何将农业景观引入城市环境,如何通过最普通的农作物,使我们的城市变得丰产而美丽。同时,将传统的农业文化变成一种活的过程,与作物的播种和收割的节律一起,进入校园和城市,在当代城市中重建了当代人与土地的精神分割。v漂浮在湿地之上的花园,充满了人文气息。它是由经过设计的树阵、路网和绿色背景之上的故事盒组成,达到了城市和自然的交融;浙江黄岩的永宁公园则“以洪水为友”,保护客流的自然形态,恢复被水泥渠化和硬化的河道,重建河滩湿地,并集约化利用河滩湿地,作为洪滞留、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市民生态休闲的综合功能区。 v近年来我们做过很多类似的景观项目,比如中贺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台州“反规划”案例和浙江永宁公园等,这些项目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我们在努力开启一种符合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倡导“寻常景观”与“白话的城市”,将生态环境通过人的设计,最大程度上让人理解环境的特征,意识到环境自身的重要性,通过艺术将景观视觉化,用艺术把环境生态解释出来。不改变自然,又满足人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完美的处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