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24663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文档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内商业银行 告别高盈利时代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受2012年基准利率下调滞后效应、利率市场化程度深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商业银行运行的景气度显著下降。虽然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成本收入比有所降低,但规模扩张放缓、净息差收窄,拨备增加导致盈利增速明显放缓。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将在2014年进一步深化,银行业也将面临着更多挑战和机遇。经济调结构、去杠杆,资产质量监管,行业准入有序放开将对银行业绩形成压力。但银行规模扩张总体较快、中间业务较快增长、综合性资产管理角色逐步确立、资产证券化、优先股政策的落地将有助于银行获得新的增长点并

2、向资本节约型成长模式迈进。 银行业景气度下行 盈利增速下降 2013年中国银行业面临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经营压力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有所放缓。2013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12.61%,较2011年和2012年末分别下降了14.61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为12.99%,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降了16.19个百分点和4.37个百分点。预计2013年全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会下降至11.93%(如表1所示)。 从前三季度银行利润增长的归因分析来看:第一,与前五年情况相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长仍然是驱动利润的最重要因素,截至2013年9月末带

3、动银行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1.76个百分点。第二,净息差对银行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继2012年弱化后,在2013年转为负值。由于银行利润增长对净息差变动的弹性最大,近年的弹性系数在4.5左右,因此前三季度净息差较2012年同期平均收窄10个基点,拉低行业利润增速4.47个百分点。从行业整体净利息收入来看,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监管机关对金融杠杆加强管控、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对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形成明显约束,前三季度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长13.55%,较2011年、2012年分别降低了3.57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而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后进入重定价过程,行业竞争加剧对行业净息差也形成明显压力。资产

4、规模扩张和净息差水平的下降导致前三季度行业净利息收入对利润增长贡献放缓至7.29%,远低于2011年、2012年分别为22.92%和14.08%的贡献度。第三,行业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较2012年有明显恢复,前三季度同比增幅为27.67%,高于2012年15个百分点以上(如表1所示)。 生息资产增速放缓 从总体上看,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速在2009年达到顶峰,某些银行增速甚至超过50%。在此之后,行业生息资产增速持续回落。2013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2.04%,明显低于前两年的同期水平(如图1所示)。从行业实际经营结果来看,2013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长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5、 第一,全行业生息资产波动较为一致,但中小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增速跌幅明显大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的规模增速稳定性较强,并且在三季度已出现增速反弹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大型银行的负债能力较强,且存贷比较低,贷款派生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把握市场机遇;同时,银行准入有序放开及银行破产机制即将推出的预期,也进一步增强了国有大型银行在负债方面相对中小型银行的优势。 第二,从生息资产结构来看,曾经作为生息资产最重要增长点的同业业务自2012年四季度开始迅速放缓。201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为0.47%,较2012年同期,及2012年末分别低62.36个百分点和32.6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行业面临景

6、气度明显下行,银行为突破信贷监管,过度金融创新,通过同业搭建投融渠道导致同业资产高速扩张,形成非常高的基数。另一方面是因为监管迅速收紧,导致2013年同业业务受到严格限制。此外,各家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持续增加债券持仓力度。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行业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8.96%,较2011年、2012年年末分别提高了16.32个百分点和5.52个百分点。银行增加债券持仓主要是为提高优化资产配置、增加资金运用及回避信贷发放的监管强约束(如图2所示)。 净息差有所收窄 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2012年中国经济寻底,导致实际信贷需求有所下降,并在三至六个月后明显显现

7、。而2012年年末的强经济复苏预期被2013年一、二季度的增速回落所打破,并未对信贷需求形成显著拉动。二是2012年内经历了两次降息,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较大,存款端的先行定价冲击较为温和;但贷款端重定价的过程主要在2013年年初,对第一季度息差形成了显著压力。三是债券投资占生息资产比重上升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下降。由于目前债券收益率比一般贷款低,生息资产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行业性息差收窄。四是理财产品、货币基金、P2P等金融产品接近市场化的利率水平远高于存款利率,银行为吸收存款实际被迫提高了利率成本。五是资本市场不活跃,股市低迷,银行存款结构出现了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加了存款利率水平上升的压力。

8、 但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慢于预期、程度低于预期。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企稳态势比较明确,信贷需求总体平稳。二是新增信贷规模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六月“钱荒”也使银行对流动性管理更为重视,银行在信贷投放上较为谨慎,信贷供求关系总体较为平衡,银行议价能力依然较强。三是相对于“基准利率”,银行贷款下浮比例较小,因而净息差下降幅度较低。四是为应对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各银行一般采取了下沉信贷业务和优化、细分产品方向,依靠提高风险溢价水平,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方式提高一般贷款收益水平。银行息差波动状况如图3所示。 成本收入比略有下降 虽然行业收入增速有明显下降,但成本增速也温和下降,同时由于收入

9、增速仍快于成本增速,成本收入比总体仍处于下降趋势。但由于客观人工成本、研发费用的上升,吸收存款营销费用形成运营支出的增加,201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仅有小幅下降。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为28.23%,与2012年同期下降了0.82个百分点。银行主要的费用计提大多发生在四季度,预计四月上市银行将集中支出2700亿元业务及管理费用,全年费用增长8.2%(如图4所示)。 银行业面临更多挑战 2014年,中国银行业将经历更多的冲击和挑战,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将逐步趋于经济体增长平均水平。在中国未来较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内,银行将仍然保持金融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行业内部格局将有较大变化,新型交

10、叉业态和机制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银行将获得更多市场机遇。 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 预计2014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的增速将会较2013年进一步下降,分别下降至9.01%和10.73%左右,净利润的增速也将同步下降至8.31%(如表2所示)。预计2014年上市银行将会采取一系列盈余管理措施,包括压缩营业费用、控制信贷成本等,以应对放缓的规模扩张和息差收窄压力。2014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第一,2014年是新一届政府落实改革政策,推进转型战略的关键一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将基本保持平稳,直接融资将继续得到较快发展,商业银行资产增速仍将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基于全年信贷投放9.

11、8万亿10万亿元的判断,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对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约为10%,比2013年全年11.8%(预计数)的水平继续下降(如表2所示)。 第二,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推进至放开存款利率的最后一环,贷款利率及主要交易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按供需自由定价。预计2014年存款利率彻底放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银行净息差不会受到显著市场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压力。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深化,2014年银行净息差仍将有所收窄,但幅度要小于2013年,预计实际幅度将可能达到7个基点,并因此拉低上市银行利润增速3.05个百分点左右(如表2所示)。 第三,2013年经济企稳较为明

12、确,但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存在。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短期较难摆脱经营困境。这些企业不良贷款增长是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惯性下滑的最主要原因。银行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拨备,适度压低信贷成本率以反哺利润,但信贷成本仍将上升,对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从2013年的-0.86%进一步变为2014年的-1.33%(如表2所示)。 整体而言,2014年行业的格局重构将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负债基础扎实并且竞争意识更强的银行将在存款竞争中领先。二是成本上升不可逆意味着资产端定价能力更高的银行将更具优势。三是行业准入放松,行业退出机制有望较快完善,行业竞争程度将明显提高;在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增加的背景下,小型金融机构因

13、经营能力不足面临破产重组的可能性增加,在一到两年内或出现一些银行并购重组的案例。四是新时期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的方面将逐步明确和清晰,能合理运用自身资源,调整经营模式、适应经济转型、开展市场化改革的银行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定价能力。 生息资产增速放缓 2014年,预计上市银行资产增速将较为稳定,生息资产增速将在12%左右,略低于2013年13.51%的增速,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长将拉动上市银行盈利增速约10个百分点(如图5所示),略低于2013年的水平,但仍将是驱动银行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第一,2014年信贷投放规模将比2013年增加0.8万亿1万亿元,但余额增速将略有放缓。估计20

14、13年全年人民币信贷投放量将达到9万亿元左右,即增速为14.3%。预计2014年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8万亿10万亿元,增速约为13.6%13.9%。拉动2014年银行信贷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我国经济企稳态势较为明确,为银行信贷的稳步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新一届政府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带动产业升级、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19.5%的水平,这将带动相适应的信贷需求。 而制约2014年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调结构、去杠杆的政策框架下,预计货币政策仍会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政策空间不大;二是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

15、的替代作用加强,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三是流动性偏紧格局难以根本改变,银行存款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因而信贷投放能力有限。 第二,同业资产将会恢复低速增长。随着行业逐渐适应各项监管制度,同业产品、同业市场向着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业资产仍将保持和发挥其连接金融机构、优化银行资产配置的重要角色。 第三,跨境资金流动和较多外汇占款有利于银行存款增长并对生息资产的稳步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从银行资金来源的角度看,虽然2014年美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QE退潮将带动国际资金回流美国,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利差使人民币资产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仍然较大。美元升值预期有助于扩大对美出口,外汇占款仍将较为充裕

16、,从而有利于银行稳定和扩大存款基础,并为银行资产稳步增长创造条件。 第四,预计债券投资将稳定增长。为灵活资金运用、适度规避信贷强约束、优化资本配置,银行持有债券余额增长将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企业部门信贷需求有望随经济企稳并转为更加积极,2014年银行债券资产的增长将会放缓,而优先配置给一般贷款。综合多方面因素,预计2013年银行债券将保持中速增长,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基本稳定。 净息差面临一定压力 预计201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会比2013年小幅下降7个基点,拉低净利润增速约3.05个百分点。不同于2013年,2014年净息差收缩的幅度放缓,这是因为: 一方面,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推进至放开存

17、款利率的最后一环,贷款利率及主要交易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按供需自由定价。预计2014年存款利率彻底放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银行净息差不会受到来自显著市场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在调结构、去杠杆的政策指导下,宏观审慎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形成信贷环境总体偏紧的格局,2014年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将有所增强。此外,影响2014年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的不确定因素是行业准入的扩展情况。从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银行业牌照管理经验来看,各国银行业格局的演变都趋向于垄断竞争,整体金融机构的数据量可能出现先增后减的态势,行业竞争在初期将会比较严峻,快于预期的行业准入开放将使净息差收窄幅度大于预期。 成本收入比总体持平

18、预计2014年营收增速仍将微快于费用增长速度,2014年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与2013年基本持平,在30.5%左右,但或略有下降。预计成本收入比因素将为上市银行盈利贡献增速0.17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经营历史来看,当前的成本收入比水平处于中等偏高的位置,但在欧美同业中处于较低位置,考虑到未来人力成本的上升、刚性支出的增长,目前中资银行以成本费用节约型的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为主的业务中心将向零售理财、投资银行、小企业贷款等高成本费用的投入业务转移,且中资银行的成本管控水平显著地低于欧美同业。不同于短期现状,中国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的温和反弹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