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17314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8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及试卷含答案(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总目1、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2、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知识点概要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_C_B_A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

2、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2、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三角形直角三象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按边分类:3、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表示法:1.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2.BD=DC=BC.注意: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法:1.AD是ABC的BAC

3、的平分线.2.1=2=BAC.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表示法:1.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2.ADBC于D.3.ADB=ADC=90.注意:三角形的高是线段;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

4、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注意:(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7、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

5、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3)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

6、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历年来是经常考到的填空题的类型,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也是考到的填空题的类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会考到。典例分析例1 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B、BD=CD C、B=CD、BDA=CD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

7、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例2 1、在ABC中,已知B = 40,C = 80,则A = 60 (度)2、在ABC中,A = 60,C = 50,则B的外角= 110 。考点:1、2两题均为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点评: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是学生必掌握的知识点,这两题是基础题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

8、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C )A.3cm,4cm,8cm B.5cm,6cm,11cm C.5cm,6cm,10cm D.3cm,8cm,12cm4、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6 _11_._16_.考点:3、4两题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点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是关于判定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题例3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B、5.5C、7D、3.5考点:

9、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作DM=DE交AC于M,作DNAC,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N=DF,将三角形EDF的面积转化为三角形DNM的面积来求解答:解:作DM=DE交AC于M,作DNAC,DE=DG,DM=DE,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E=DN,DEFDNM,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SMDG=SADGSAMG=59039=11,SDNM=SDEF=SMDG=11=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将所求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另外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例4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10、ACD的是()A.BD=DC,AB=AC B.ADB=ADC,BD=DC C.B=C,BAD=CAD D.B=C,BD=D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AD,可利用SSS,SAS,ASA,AAS的方法判断全等三角形解答:解:AD=AD,A.当BD=DC,AB=AC时,利用SSS证明ABDACD,正确;B.当ADB=ADC,BD=DC时,利用SAS证明ABDACD,正确;C.当B=C,BAD=CAD时,利用AAS证明ABDACD,正确;D.当B=C,BD=DC时,符合SSA的位置关系,不能证明ABDAC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关键是根据图形条件,

11、角与边的位置关系是否符合判定的条件,逐一检验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 的 两侧,ABDE,BF=CE,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 使得AC=D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要使AC=DF,则必须满足ABCDEF,已知ABDE,BF=CE,则可得到B=E,BC=EF,从而添加AB=DE即可利用SAS判定ABCDEF解答:解:添加:AB=DEABDE,BF=CE,B=E,BC=EF,AB=DE,ABCDEF,AC=DF故答案为:AB=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练习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

12、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 A、 B、 C、 D、2、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是( )AAAABBBBCCCCEEEE A、 B、 C、 D、3、如图1,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图2图1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DFAECB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图2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被遮住的两个角不可能是( )A、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B、两个锐角;C、一个锐角,一个直角;D、一个直角,一个钝角;5、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A、(1,2) B、(3,4

13、,5) C、(,) D、(,)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A、115 B、120 C、125 D、13027、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3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去图33A、第1块; B、第2块;41C、第3块; D、第4块;8、如图4,在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AB、AC边上的高,且CD、BE相交于一点P,若A=50,则BPC=( )A、150 B、130EDC、120 D、100P9、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

14、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图4BC三角形的个数是( )BA、1 B、2 C、3 D、4E10、如图5,在ABC中,D、E分别是AC、BC边上的DC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图5AA、15 B、20 C、25 D、30二、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0分)ODA11、在ABC中,若AB=90,则此三角形是_三角形;若,由此三角形是_三角形;12、如图6,已知AC=BD,要使ABCDCB,图6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13、设ABC的三边为a、b、c,化简1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第三边长是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cm;15、如图7,在ABC中,已知AD=

15、DE,AB=BE,A=80,则CED=_16、如图8,把矩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cm,DM=5cm,DAM=30,则AN=_cm,NM=_cm,BNA=_度;DABEC图7图9OEDCBA图8DMCNBA17、如图9,ABC中,AB=AC,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O,且AD=AE,连结AO,则图中共有_对全等三角形;B18、如图10,已知B=C,AD=AE,则AB=AC,请说明理由(填空)解:在ABC和ACD中,D B=_ (_)图10A A=_ (_)E AE=_ (_)C ABEACD (_)A AB=AC (_)19、如图1

16、1所,A+B+C+D+E=_;BE20、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直接得到30、45、60、90四种角,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另外一些特殊角,如75、120等,请你拼一拼,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DC图11还能拼出哪些小于平角的角?这些角的度数是:_;三、细心做一做(共60分)21、(8分)七年级某班的篮球啦啦队同学,为了在明天比赛中给同学加油助威,提前制作了同一规格的彩旗。小明在放学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彩旗破损了一角,他想用彩纸重新制作一面彩旗(如图12所示),请你帮助小明,用直尺和圆规在彩纸上作出一个与破损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解释你作图的理由。理由:_22、(9分)如图13,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

17、BD于点O(1)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出来;ODCBA(2)任选(1)中的一对三角形对其全等加以说明;图13DCBA23、(10分)小明做了一个如图14所示的风筝,他想去验证BAC与DAC是否相等,手头只有一把(足够长)尺子,你能帮助他想个方法吗?说明你这样做的理由。图1424、(8分)某产品的商标如图15所示,O是线段AC、DB的交点,且AC=BD,AB=DC,小华认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思考过程是:AC=DB,AOB=DOC,AB=AC,ABODCOO你认为小华的思考过程对吗?如果正确,指出他用图15CBDA的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哪个条件,如果不正确,写出你的思考过程。C

18、A25、(12分)没有量角器,利用刻度尺或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下面是小彬的做法,他的画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O如图16,角平分线的刻度尺画法:E(1)利用刻度尺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D=OC;D(2)连结CD,利用刻度尺画出CD的中点E;B(3)画射线OE图16所以射线OE为AOB的角平分线;26、(13分)如图17,C在直线BE上,AB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1,(1)若A=60,求A1的度数;(2)若A=m,求A1的度数;AA1(3)在(2)的条件下,若再作A1BE、A1CE的平分线,交于点A2;再作A2BE、A2CE的平分线,交于点A3;依次类推,则A2,A3,An分

19、别为多少度?A2BEC图17参考答案一、1、C 2、D 3、B 4、D 5、C 6、D 7、B 8、B 9、C 10、D二、11、钝角,直角 12、ACB=DBC或AB=CD 13、a+b+c14、16或18 15、100 16、,5,60 17、C,已知,A,公共角,AD,已知,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8、5 19、180 20、15、105、135、150、165(写出三个即可)三、21、画图略,理由: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2、(1)三对全等三角形:ABCADC、ABOADO、CBOCDO;(2)略;23、用尺子量出AB、AD、BC、CD的长度,若AB=A

20、D,BC=CD, 则BAC=DAC,因为当AB=AD,BC=CD时,另有AC=AC, 则ABCADC,由此可得BAC=DAC;24、小华的思考不正确,因为AC和BD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边; 正确的解答是:连结BC 在ABC和DBC中, AB=CD,AC=BD,BC=BC, ABCDBC A=D, 在AOB和DOC中, A=D,AOB=DOC,AB=CD, AOBDOB25、小彬的画法正确,因为由画法知:OD=OC,CE=DE,而OE=OE,所以COEDOE,AOE=BOE,OE就是AOB的角平分线;26、A1=A1CEA1BC =ACEABC = (ACEABC) =A(1)当A=60时,A1=

21、30;(2)当A=m时,A1=m;(3)依次类推A2=m,A3=m,An=m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复习总目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2、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2、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知识点概要1、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

22、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

23、相等。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CDAB (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 特殊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与第一章的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结合起来这种题型会常出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基础知识,必须得掌握并灵活的运用到各类题型中去,这类题型中

24、考也是必考的。典例分析例1 在ABC中,AB=AC,1=ABC,2=ACB,BD与CE相交于点O,如图,BOC的大小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ABC,2=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若1=ABC,2=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考点:等腰三角形分析:在上述条件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过程中,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2,ABD=ACE,即可得到1=ABC,2=ACB时,BOC=90+A;1=ABC,2=ACB时,BOC=120+A;1=ABC,2=ACB时,BOC=180+A例2 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

25、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分析(1)把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即可得到CBQ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ABPCBQ,得到AP=CQ(2)连接PQ,则PBQ是等边三角形PQ=PB,AP=CQ故CQ:PQ:PC=PA:PB:PC=3:4:5,PQC是直角三角形点评 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完成此题的证明例3已知:在 中, , , ,求 的度数.分析 由条件易得 , , ,且 ,又 点评 这题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像这类的求角度的题是会经

26、常出现的类型,应熟练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例4 如图,已知:在 中, , , , .求: 的度数. 分析 由已知条件易证 . 点评 这题运用到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等腰三角形知识的结合,比较灵活,要求学生能灵活的将两类知识结合起来运用,这类题型在考试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4如图,在 中, 平分 ,则D点到AB的距离为_5如图,在 中, 平分 ,若 ,则 6如图,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 7如图, 中,DE

27、垂直平分 的周长为13,那么 的周长为_8如图,如果点M在 的平分线上且 厘米,则 ,你的理由是_9如图,已知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则 的周长为_二、解答题1如图, 中, ,试说明: 2如图,求作一点P,使 ,并且使点P到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并说明你的理由3老师正叙述这样一道题:请同学们画出一个 ,然后画出 的中垂线,且交于点P请同学们想一下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 的距离如何?小明马上就说:“相等”他是随便说的吗?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如图,已知 中,DE垂直平分AC,交C于点E,交BC于点D, 的周长是20厘米,AC长为8厘米,你能判断出 的周长吗?试试看5有一个三角形的支架

28、如图所示, ,小明过点A和BC边的中点D又架了一个细木条,经测量 ,你在不用任何测量工具的前提下,能得到 和 的度数吗?6请你在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如图),使得 (1)请你判断一下 与 有什么大小关系呢?你的依据是什么?(2)请你再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若只知道 与 相等,请你判断一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呢?并说明你的探索思路(3)由第(2)你会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4)现在给出两个三角形(如图),请你把图(1)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把图(2)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动动脑筋呀!参考答案:一、130或75 2120 315厘米 44 530,DC 620 719 86cm

29、,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922二、1提示:在AB上截取 ,易说明 ,从而可说明 ,所以 2提示: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和 的角平分线,两线交点即为所求点3我同意小明的说法如图,点P是AB的中垂线上一点, 点P是是AC中垂线上一点, 4 垂直平分AC, 的周长是20厘米, 即 又 , 厘米5 为BC边的中点,AD又是BC边的高线和 的角平分线 6(1)相等、依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如图,证明:过点A作 ,在 和 中, , , (3)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第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总目1、 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2、 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

30、次不等式并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3、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知识点概要一、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

31、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说明: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

32、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7、

3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在初中代数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近几年来的考试中会出现此类型的题目典型分析例1 解不等式组 分析 解不等式(1)得x-1, 解不等式(2)得x1, 解不等式(3)得x2, 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解为: 原不等式组解集为-14x-5得:x3, 解不等式1得x2, 1、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2

34、、在解集中找出它所要求的特殊解,正整数解。 原不等式组解集为x2,这个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为x=1或x=2点评 此类题型关键是正整数解,这要结合数轴将其正整数解出来,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正负数的运算,这在考试中是会经常出现的题型例3 m为何整数时,方程组的解是非负数? 分析 解方程组得 方程组的解是非负数, 即 解不等式组此不等式组解集为m, 又m为整数,m=3或m=4。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注意审题,理解方程组解为非负数概念,即。先解方程组用m的代数式表示x, y, 再运用“转化思想”,依据方程组的解集为非负数的条件列出不等式组寻求m的取值范围,最后切勿忘记确定m的整数值。例4 解不等式-33

35、x-15。 分析 解法(1):原不等式相当于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组得-x2,原不等式解集为-x2。 解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和中间都加上1,得-23x6, 将这个不等式的两边和中间都除以3得, -x2, 原不等式解集为-x2。 点评 这题把不等式拆分成两个不等式并组成不等式组, 做题很灵活,解法有两种,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正负数移项时的符号例5 有一个两位数,它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2,如果这个两位数大于20并且小于40,求这个两位数。 分析解法(1):设十位上的数为x, 则个位上的数为(x+2), 原两位数为10x+(x+2), 由题意可得:2010x+(x+2)40, 解这个不等式得,1

36、x3, x为正整数,1x3的整数为x=2或x=3, 当x=2时,10x+(x+2)=24, 当x=3时,10x+(x+2)=35, 答:这个两位数为24或35。 解法(2):设十位上的数为x, 个位上的数为y, 则两位数为10x+y, 由题意可得(这是由一个方程和一个不等式构成的整体,既不是方程组也不是不等式组,通常叫做“混合组”)。 将(1)代入(2)得,2011x+240, 解不等式得:1x3, x为正整数,1x3的整数为x=2或x=3, 当x=2时,y=4,10x+y=24, 当x=3时,y=5, 10x+y=35。 答:这个两位数为24或35。 解法(3):可通过“心算”直接求解。方法

37、如下:既然这个两位数大于20且小于40,所以它十位上的数只能是2和3。当十位数为2时,个位数为4,当十位数为3时,个位数为5,所以原两位数分别为24或35。 点评 这题是一个数字应用题,题目中既含有相等关系,又含有不等关系,需运用不等式的知识来解决。题目中有两个主要未知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一个相等关系: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2,一个不等关系:20原两位数0,a+ba+c,bcac,abac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不等式2x50的正整数解有( )A1个; B2个; C3个; D0个3、如图2,能表示不等式组 解集的是 ( )A BC D图24、如图3,不等式组

38、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021021021021A B C D 图35、不等式组的解是()A、x2B、x2C、1x2D、x16、下面不等式组无解的是( )A.; B.; C.; D.7、已知、为实数,且,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不确定8、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 1 B.a2 C. 1a2 D. a1,或a29、小明用100元钱去购买笔记本和钢笔共30件,已知每本笔记本2元,每支钢笔5元,那么小明最多能买钢笔( )A. 12支; B. 13支; C. 14支; D. 15支10、小芳和爸爸、妈妈三人玩跷跷板,三人的体重一共为150千克,爸爸

39、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芳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那一端仍然着地.请你猜一猜小芳的体重应小于( )A. 49千克B. 50千克C. 24千克D. 25千克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若ab,则12、如果 0,那么xy_013、不等式 5x93(x1)的解集是_.14、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_. 15、已知,则x的最大整数值为_16、在关于x1,x2,x3的方程组中,已知,那么将x1,x2,x3从大到小排起来应该是_.17、对于整数a,b,c,d,符号表示运算ac-bd,已知1y0,化简|a|+|3a| 23、有一个两位数,其中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

40、2,如果这个两位数大于20而小于40,求这个两位数24、慧秀中学在防“非典”知识竞赛中,评出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0人,学校决定给所有获奖学生各发一份奖品,同一等次的奖品相同(1)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奖品分别是喷壶、口罩和温度计,购买这三种奖品共计花费113元,其中购买喷壶的总钱数比购买口罩的总钱数多9元,而口罩的单价比温度计的单价多2元,求喷壶、口罩和温度计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若三种奖品的单价都是整数,且要求一等奖的单价是二等奖单价的2倍,二等奖的单价是三等奖单价的2倍,在总费用不少于90元而不足150元的前提下,购买一、二、三等奖奖品时它们的单价有几种情况,分别求出每种

41、情况中一、二、三等奖奖品的单价?25、某班为了从甲、乙两同学中选出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A、B、C、D、E五位老师作为评委,对“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全班50位同学参与了民主测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演讲答辩得分表(单位:分) ABCDE甲9092949588乙8986879491表2 民主测评票数统计表(单位:张)“好”票数“较好”票数“一般”票数甲4073乙4244规定:演讲答辩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 民主测评得分“好”票数2分“较好”票数1分“一般”票数0分; 综合得分演讲答辩得分(1a)民主测评得分a(0.5a0.8) 当a0.6时,甲

42、的综合得分是多少? a在什么范围时,甲的综合得分高?a在什么范围时,乙的综合得分高?四、探索题(第26、27小题,每小题8分,第28小题9分,共25分)26、马小虎同学在做练习时,有两道不等式组是这样解的:(1)解不等式组小虎解法:由不等式,得x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3(2)解不等式组小虎解法:-,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比为_;若再加c克糖(c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比为_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一个不等式28、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性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

43、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 120元,持票者进人园林时,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参考答案一、C B A B C,C B B B D二、11、; 13、x6; 14、-3,-

44、2; 15、0; 16、x2x1x3;17、3或者-3; 18、a3; 19、8ay0,得解得a2当23时,|a|3a|aa32a323、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x2根据题意得2010xx240,以上不等式可化成下列不等式组由得;由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因为x表示的是十位上的数字,所以x只能是2或3,则个位上数字是4或5,所以这个两位数是24或35答:这个两位数是24或3524、(1)设喷壶和口罩的单价分别是y元和z元,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z-2=2.5.因此,喷壶、口罩和温度计的单价分别是9元、4.5元和2.5元.(2)设三等奖奖品的单价为x元,则二等奖奖品的单价为2x元,一

45、等奖奖品的单价为4x元. 根据题意,得9044x+62x+20x150解得1x89 a时,a0.75;又因为0.5a0.8,所以,当0.5a0.75时,甲的综合得分高. 当92 5a0.75;又因为0.5a0.8,所以,当0.75x3显然是错误的,绝对不能出现23此题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x3没有公共部分,所以原不等式组无解 解第(2)题时,小虎把方程组的解法机械地套用到解方程组中,缺乏科学依据正确的解法是由不等式,得x7;由不等式,得x-3可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27、,28、(1)根据题意,需分类讨论.因为8030;由,解得x26;由,解得x12.解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0.所以,一年

46、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30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综合卷(A)一、精心选一选(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三角形,线段,正方形,直角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2、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 a 1 C a0 Da为任何实数3、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A.M=N B. AMCN C.AB=CD D. AM=CN 4、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BC于D,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来源:21世纪教育网5、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三条高线的交点 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6、等腰三角形ABC在直角坐标系中,底边的两端点坐标是(-2,0),(6,0),则其顶点的坐标能确定的是( )A横坐标 B纵坐标 C横坐标及纵坐标 D横坐标或纵坐标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