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01306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2011年3月第1O卷第1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s)Mar.2011Vo1.10No.1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术郝晓芳,赵进尚,周哲.(河北科技师范学院a.教育系,b.机电系,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大学生毕业前不惜重金投身于社会软件培训机构接受再教育,这一现象给高校的IT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反思.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软件培训机构在IT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优势:专业定位准确,教学环节连贯

2、而完整,教师专业素质高,办学模式产业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市场培养技能型IT人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办学模式产业化,企业化等应用型本科院校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关键词: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型rI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991(2011)O1007504ResearchandInspirationofITTrainingModelofSoftwareTrainingInstitutionsHaoXiaofang,ZhaoJinshang,ZhouZhe(a.DepartmentofEducat

3、ion,b.DepartmentofMechanicsandElectricity,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Abstract:ThephenomenathatcollegestudentsspendmuchmoneyonreeducationofsoftwaretraininginstitutionbeforetheirgraduationbringsgreatimpactandreflectionontheITeduc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

4、ities.Itmakesdp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nthispointbyanalyzingandsummarizingtheadvantagesofthesoftwaretraininginstitutionsmodelintheirITtraining.Thatis:correctspecialtylocation,coherentandcompleteteachingprocess,qualifledteachersandindustrializationofteachingmode1.Itpubforwardthesuggestionforthereaso

5、nablereformafonoftrainingmodelinITeducationinappliedtypeduniversities:trainingtechnicalITpersonnelwhilefacingthemarket,constructingnewcoursesystemandachingmodel,cultivatingdoubleabilityteachers,makingtheindustrializationofteachingmode1.Keywords:softwaretraininginstitution;ITpersonneltrainingmodel;sk

6、illbasedITtalents;appliedtypeduniversityIT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型产业之一.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IT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2010年人才市场数据分析显示:IT人才的需求位于l0大热门行业榜首ll】.然而作为IT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不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输出的人才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虽然各省IT人才市场需求纷纷告急,但众多应届IT毕业生却被拒之门外.许多大学生为了打开就业市场纷纷到社会软件培训机构进行再培训,这些培训机构针对岗位需求,以提高操作应用能力为特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软件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每年吸引着大批的在校

7、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给高校IT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一,本科院校在IT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办学定位不准一些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培养层次不清,是造成IT行业产学脱节的重要原因.教育部曾在第三次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盲目追求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规格盲目拔高,培养模式趋同.高校学生中升本热,考硕热,考博热持续升温,应试学习倾向仍然比较普遍,导致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难于全面实现,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动手能力弱,实际工作能力不强._2受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专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照搬普基金项目: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与软件培训机

8、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比较研究($2010326).投稿日期:20110115;修回日期:20110312作者简介:郝晓芳(1980一),女,河北省邯郸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76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第1O卷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照搬重点院校,IT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办学缺乏阶梯性,特色性与实用性是目前大学IT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宏观上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可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T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精英教育质量观,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IT行业面临的人才

9、供需矛盾.(二)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计算机世界报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学生对于IT教育不满的原因中,81%的调查者选择了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差.学生抱怨说,理论课的时间与实践课的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1,现实却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最多3:1J.受资金,师资,观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理论课上,忽视实践课的价值,这对应用性很强的IT专业影响是巨大的.其次,课程讲授脱离实践是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另一重要原因.很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重在从专业出发构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就业目标也是根据课程列举1O大相关行业,那么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应用

10、性很强的rI.类行业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表现一是学生在校期间茫然,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要做什么.二是所学知识多而不精,学生表面看上去是通才,但到实际应用时却发现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有些学生学过BASIC,JAVA,C+,FOXBASE,PASCAL,DELPHI等多种语言,却写不出几行标准的程序.社会分工是细致而具体的,无论哪行哪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和技能,特别是rI行业,IT技术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也会越来越专,如果学生不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必然会被社会淘汰.社会软件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本,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软件培训机构IT人

11、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通过对大,中,小城市的软件培训机构分层次采样调查发现,尽管社会软件培训机构的办学规模和培养质量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是直接依赖市场生存的,在完全的市场机制运作下,他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出一致的优势.(一)市场决定专业,岗位决定课程从招生规模看小的培训机构几十人,大的培训机构一个分校就数千人,但是无论规模大小,市场就是他们生存的命脉,符合市场需求的生存,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被淘汰.因此,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直接面向市场,由市场决定专业,由岗位决定课程.即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工作岗位中需要用什么,就教授什么.这样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市场决定专业,由

12、于专业定位直接面向市场热需岗位,而社会分工是细致而明确的,那么就决定了他们的专业定位既准又专.准确的专业定位保证了学员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员在学习期间很清楚自己将来要去做什么工作,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二,岗位决定课程,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完整和及时更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完全基于工作岗位需要,工作岗位中需要的技能全部体现在培训课程中,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全包含在讲授内容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技能培养的全面性.最后,基于行业技术更新陕的特点,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还会根据岗位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保证了学员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连续而完整软件培训机构在教学上最显着

13、的特点是时间短,效率高.学员交学费后,都渴望在短期内学得一技之长,因此,培训机构的教学过程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连续而完整,更易于实现学员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与飞跃.首先,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很细,前后顺序明确,知识连贯性很强.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形成自己的内部教材,教材内容重点突出,每次作业涵盖当天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每次课布置的作业也是前后连贯的,课程作业也是层层嵌套的,所有的课程作业精心设计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天作业是一个小项目,整个课程流学完,这些小项目可最终集成为一个大的项目.其次,时间安排上,他们一般是上午安排理论学习,下午紧跟上机实践,实践内容主要是作业为主,作业难

14、度不大,却非常有效,保证练习到当天所讲全部知识点,作业中用到的大量的素材及资料全在内部网上提供.老师也是全天跟随服务,上午讲课,下午作业现场指导答疑,晚上收作业并集中点评作业,保证当天给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同时学员在比较学习中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全部课程完毕,学员直接进入实第1期郝晓芳等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77习,实习阶段主要是实战性训练,通过企业项目案例的的完成熟悉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实习在全部培训过程中至少要占1/3比例,这是培训机构的一大特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课程体系是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也是连续而完整的,最终保证了学

15、生实践能力的集中提高.(三)教师专业素质高,学员学习积极性高培训机构对教师的学历没有太高要求,却非常看重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通常高薪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做指导,讲师学历要求不高却必须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及项目案例.因此,培训机构的讲师多是来自一线的工程师,设汁师,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讲师在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熟练,能快速地用最简捷的方法完成案例,并在教学中将最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员.培训机构的学员成分较复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但学习热情却是在校大学生不能企及的.这些学员无论来自哪里,都渴望在短期内掌握一技之长,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位.鉴于这一目

16、的,他们不惜重金不畏艰难.在学习过程中出于压力和动力,每个人都希望在培训班学到真本领,是真正的为自己学习,这和大学生在校应付考试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培训机构对学员的监督很弱,但是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却很高,他们普遍都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主动求教老师,因为他们有明确的求职意向.(四)紧密联系企业,办学模式产业化社会软件培训机构本身就是产业化运作机制,他们一边培训一边承揽业务,并且与社会上众多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协议.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好的作业他们会主动发到相关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了解学员水平,随时挑选优秀人才.另外,他们在长期的培训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技术在行业内得到认可,许多用人单位也

17、会主动到培训班来选拔优秀人才.规模大的培训集团下属还有多家分公司,这些分公司成为学员将来实习就业的最佳基地,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就来自这些分公司,学员平时的作业就是小项目,学员的实习基地就是分公司,这样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接轨,真正做到了校企结合,产学结合.三,软件培训机构对应用型本科院校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一)面向市场需求,培养技能型IT人才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IT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而国际上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型:高,中,初级人才比例应该在1:4:7.我国这种极不合理的分布显示出软件蓝领的严重短缺.因此工作在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18、是主力军,中国软件网最新报道:(2OlliT挑战:技能型人才缺口明显,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仍然是困扰亚太地区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针对部分本科院校在IT人才培养中定位不清的根本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技能应用型IT人才,这已经是当务之急.高校传统的IT教育由于培养层次不清,输出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大量浪费.据计算机世界报统计,2007年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就业率仅为六成J.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然而来自江西民办高职院校的大专生曹晓洁由于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而被富士通,Infosys和IBM三家跨国公司同时录用._6实践证明,企业最

19、看重的是员工扎实的专业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对于是否出自名校并不是很在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T人才培养模式不应盲目追随,而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直接面向市场,培养市场紧缺的技能型IT人才.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软件培训机构的市场决定专业,岗位决定课程理念,保证教的都是用的,学的都是新的.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炙手可热的IT专业人才.(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社会软件培训机构连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给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带来新的思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以职业能力为要求重新组合课程,将关联性高的课程融为

20、一个模块,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在掌握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人专业课的模块化学习,在一个时期集中学习一个模块的课程,既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更利于对重点,难点知识的集中突破.在教学模式上,高校传统的教学过程较分散,7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第1O卷理论,实验,实习间隔明显,分开进行.例如理论排在周一,上机实验安排在周五,那么这样的间隔安排使得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由于遗忘不会操作,教师不得已只好再重复讲一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如果课程结束后间隔一学期再安排实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要尽量的集中化,理论和实验不分家,保证学生上完理论立即上机实验

21、,在一门课程结束后,立即开展相关的实习,这样连续的教学过程才更有益于知识的快速掌握.总之,连贯的教学体系最终确保的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切实确保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密切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应用,适应市场及企业的需求.(三)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学生危机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紧需的是双师型IT教师:优秀的IT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还要具有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高校IT教师多直接毕业于高等院校,高学历却没有实际项目经验.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与相关企业的工程项目;选送教师到国内外

22、企业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管理;组织教师接受正规培训机构或厂商组织的师资培训,通过IT厂商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聘请社会上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工程师任教,相互学习参考文献:共同促进.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态度懈怠,危机意识不够强.一些学生平时贪玩,闷在学校一晃就是三年半,最后一学期到社会上求职,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而这时后悔也晚了.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后悔教育提前.比如,在大二下学期挤出一个月的教学时间,加上暑期的两个月,有组织的让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提前接触社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在职业素养上有较深的认识,对后面三四年级的学习是

23、十分有益的.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大三期间去求职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危机教育既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解放思想,办学模式产业化,企业化.采用多种模式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第一,产业化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与专业相同的,面向社会服务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即经营,服务性公司,让教师和学生拥有产学研结合训练的场所;第二,校企合作办学,与企业,高新区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或实训基地,吸引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做兼职教师等.高校和企业都可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方式参与到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事业中来,发挥共同协作的优势性.1李亚妮.2010十大热门行业预测N.广州日报,

24、20100222(1).2丁科.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有限单元法M.北京-:IL京大学出版社,2006.3陈淑娟.IT人才告急调查J/OL.计算机世界报,20070611.http:/www2.03W.corn.en/O7/O722/a/O722a17_1.htIn1.4戴仕明.高等农林院校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7):4849.5中国软件网.2011IT挑战:技能型人才缺口明显EB/OL.中国软件网,2011一o3一O8.http:/www.soft6?eom/ht?ml/news/20/204282.shtm1.6徐光明.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从曹晓洁现象到先锋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90611(11).7张延红.即插即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2008(9):108110.8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I1061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