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383968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14.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内容摘要:科学新课程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对教育思想、方法、质量、评估等的改革。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从组织分组活动和学习方式指导两方面初探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目标。关键词:教学艺术分组活动学习方式“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精髓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在教育上的求真和创新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要成为这“三者”,教师除了对教课书有充分的理

2、解,还要对学生有较深的了解,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上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动脑,探究教学艺术。那么,在科学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有哪些艺术突破呢?本文作以下探索。一 分组活动的组织艺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脑。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就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时,要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在各组活动进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控,使分组活动有条不紊地深入地进行。如果教师不牢牢掌握启发、点拨、调控的主动权,课堂教学就会失控,或使学生分组活动搁浅,收获甚浅,得

3、不到质的飞跃。请看一个“自行车的故事”。初二科学课在新学年刚开始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教师还没布置完“举出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物体运动和静止与参照物的关系”的讨论题,有个学生已急不可待地开始了“讨论”讲他新自行车的款式如何新颖,颜色多么漂亮。教师注意到这个情况,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声地问:“你在说你的自行车啊?”哪位同学否认也不好,承认也不敢,教师见状接着说:“你骑自行车到学校的路上,说车是运动的,根据是什么呀?”他马上回答:“我以路边的树、房子作参照物。”“对,那么说车的座垫是静止的,参照物是什么?”他眼珠一转,脱口而出:“屁股。”哈,引起同学们的一批笑声,他好不得意。教师棋高一着

4、,不愠不怒继续引导:“说后轮是静止的,参照物又是什么?”这下把他和其他同学都问住了。“大家讨论讨论”,教师走开了。活动小结时,教师让这组同学把刚才的问题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讲一讲。结论是“运动着的自行车若说后轮是静止的,参照物是前轮。理由是两轮虽然都在转动,但相对位置不变。”教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结果,进一步提出:“说后轮是运动的,要在车上找参照物。”让大家课后观察思考。从上面的案例中看到,这位教师组织课堂分组活动的艺术表现在:1、因势利导。在分组活动刚开始时,往往有一些学生没有进入状态,趁机在讲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教师对此有批评的,有制止的,但这位教师却巧妙地利用学生在讲的自行车这个话

5、题,引导到“相对运动和静止”上来,既不影响学生情绪,又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上学习的轨道。更为高明的是,当学生把其他学生逗笑后,教师能处乱不惊,魔高一丈,把局势迅速扭转,继续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正轨,真可谓艺术也。2、逐步深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这位教师充分掌握了这个规律,且能艺术地溶融在教学实践中。由根据选用不同参照物来辨别同一物体是否运动,进一步到判定同物体是否运动应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推向高层。避免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后还不知所获,且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不能不说艺术吧?3、以点带面。教师要掌握全班,又要深入了解每组各个同学,要多方兼顾,把握分寸。这位

6、教师把这个组的讨论向全班汇报,拓宽了大家的思路,较好地解决了点面关系。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体现了教学艺术的成熟。可见,组织课堂分组活动的艺术,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准备好活动内容,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这是基础。在开展分组活动时,及时了解全班和各组进程,逐步引导活动深入。掌握节奏,掌握深度和广度,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有所获。出现意外情况时,能迅速做出最佳对策。使课堂分组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能做好这些方面,组织课堂分组活动的艺术就高了。二 学习方式指导的艺术学习方式是个古老的话题,因人而异,因学习内容而不同。掌握了,茅塞顿开,事半功倍

7、,学习效益高。科学新信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改过去灌输式、教授式等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为学生主动求知、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互相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不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质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其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尤其重要。请看一个“阿基米德的故事”。初三科学在复习密度和浮力的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用脍炙人口的阿基米德故事为主线,串起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物质的密度、浮力、物体浮沉等知识点。指导学生从阿基米德这位大科学家为判断皇冠是否纯金,遇到如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难题。从洗澡浴盆中溢出水获得灵感,从而以密度来判断皇冠是否

8、纯金的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到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体积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相等,进而找出质量与体积之比即密度的关系。然后又指导学生互相介绍各自从课外书刊、网络等方面获得的有关阿基米德的知识,如阿基米德在力学、光学、数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阿基米德桥”中国舟山金塘浮桥的设计理念介绍等等。把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伸展。上面这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位教师指导掌握学习方式的艺术表现在:、引发主动学习。热爱和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引发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望。这位教师能很好地应用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系列事迹,从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到密度概念的应用,再至浮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9、又到物体浮沉条件,不只是一次引起学习兴趣,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步步激发,逐步深入。引发学生沿着阿基米德的故事这条主线把这些相互联系的知识串连起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这多么艺术呀。、倡导合作精神。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科学探险究的道路上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这位教师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种方式收集有关阿基米德的信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既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效率,又是倡导现代社会团队精神;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科学合作素质。显示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所以,指导掌握学习方式的艺术,要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进入这样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艺术就要在创设意境、设计信息资源、指点探究方向等方面有所用为,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体现自我的空间。科学新课程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教育界发展的趋势。广大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了新课程的教材,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不能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要努力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让新课程改革逐步取得成功。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