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323765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猪是现代化养猪生产中 70 180 日龄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即从育成到最佳出栏 屠宰的体重,该阶段占养猪饲料总消耗的 68 47 ,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最终经 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为此,养猪者必须掌握和利用肉猪增重,体组织变化的规 律,了解影响肉猪的遗传、营养、 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 提高日增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要。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肉猪体重的增长速度 我国现代化与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肉猪多数为二元或三元的瘦肉型品种猪的杂交猪 或杂 优猪,少数为四元的杂优猪,是肉猪体重增长中最关键时期,肉猪体重的 75 要在

2、110 天内完成,平均日增重需保持 700 750g 。 25 60kg 体重阶段日增重应 为 600 700g , 60 100kg 阶段应为 800 900g 。表 10 、 列出国内外优良猪种生长 速度。上述各类型猪种,均有能满足现代化养猪所要求的增重速度。这个性状的遗传力是 高的,只要给予合理的环境条件,就能达到工艺技术规定的指标。因品种、营养与环境条件不同,生长肉猪前期增重 571 704g , 后 期为 780 1056g 。根据 1993 年国内 8 个组合的杂种肉诸体重增长速度的分析, 75 80kg 体重阶段 为增长速度高峰,少数推迟到 90kg 活重以后,这一般都是在生后

3、180 日龄前的时期。在肉猪生产上抓住增长速度高峰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增重速度, 减少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二、肉猪体组织的生长 瘦肉型猪种骨骼、皮、肌肉、脂肪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组织 的生长势是骨骼皮肌肉脂肪,而地方原始种是骨胳肌肉皮脂肪,说明脂肪是 发育最晚的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胴体中水份和灰分的含量明显减少,蛋白质仅有轻 度下降 , 活重达到 50kg 以后,脂肪是急剧上升。骨胳从生后 2 3 月龄开始到活重 30 40kg 是强烈生长时期,肌纤维也同时开始增长,当活重达到 50 0kg 以后脂肪开始 大量沉积。虽然因猪的品种,饲养营养与管理水平不同,几

4、种组织生长强度有所差 异,但基本上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肉猪生产利用这个规律,生长肉猪前期给予高 营养水平,注意日粮中 氨基酸 的含量及其生物学价值,促进骨胳和肌肉的快速发育, 后期适当限饲减少脂肪的沉积,防止饲料的浪费,又可提高胴体品质和肉质。瘦肉型猪在 30 100kg 体重时期,机体骨骼,肌肉, 皮肤和脂肪组织占胴体比例()的变化,表现出骨骼、肌肉和皮肤组织随体重的 增长,但呈逐渐下降的趋 势,而脂肪组织呈强度沉积态势。三、肉猪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随着肉猪各体组织及增重的变化,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即随着 年龄和体重的增长,机体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相对含量下降,而脂肪相对含量

5、则 迅速增瘦肉型猪体重 45kg 以后,蛋白质和灰分是相当稳定的。根据研究体重 20 100kg 猪体蛋白质,很肥的猪不低于 14 5 ,最瘦的猪也不超过 17 5 , 一般瘦 肉型猪保持在 15 16 。猪体脂肪含量随体重增长而逐渐增多, 脂肪的增加同 时水分在下降,从初生水分 和脂肪总数占 82 4 ,活重 136kg 时总数稍有增加为 84.92 。研究证明,猪 40Kg 活重以上体蛋白质基本保持 14.25% 至 14.77%, 而体脂肪在活 重 140Kg 时仍强度沉积 , 并保持在 10% 的增长速度。 随着体脂肪的增加 , 猪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相应增加 , 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6、也下 降。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的内在规律 , 是制定商品瘦肉猪体不同体重时期最佳营养水平 和科学饲养技术措施的理论移居。掌握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后,就可以在其生长不 同阶段,控制营养水平,加速或抑制猪体,某些部位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改变猪 的体型结构,生产性能和胴体结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方向 发展。 表猪板油脂肪酸随体重的动态变化 提高肉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一、品种类型 由于值得品种和类型的形成及培育条件的差异,猪种之间的经济性状和人们对肉猪 产品要求的不同,在肉猪的产肉力和胴体品质有差异。在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大多数利用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种肉猪,近期以开始培育 现代型的杂优猪。

7、例如:冀杂优猪以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杂优猪的专门化母系猪产仔多,护仔性好,断奶窝重大,父母代窝产仔平均 13 。 52 头,具有较强的母本杂种优势,其商品代猪集中了 A , B , C 三系猪的优良特性, 具有生长快,省饲料,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其突出特点是母猪单产高,商品 猪整齐度好,一致性强,杂种优势 突出、综合效益显著。我国己有 27 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试验和生产应用,筛选出优良的二元和三元杂 种猪,在我国肉猪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表明,三元杂种肉猪 比二元杂种肉猪,生长速度快 12 18 ,每千克增重节省饲料 8 22 胴体瘦肉 率高 10 ,经济

8、效益提高 16 。二、提高育成猪活重及其整齐度 当前我国肉猪生长期平均日增重较低,除主要受猪的遗传因素和饲料营养水平影响 外,还与肉猪起始重较小有关。如果肉猪起始重达不到计划体重,养猪工厂流水式 生产就无法实现。 在现代肉猪生产中仔猪 35 日龄断奶体重应达到 7 8kg , 70 日 龄体重达到 22 25kg 。上述资料表明利用这些品种及其杂交种均能达到工厂化养猪肉猪的起始重,这就为 肉猪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窝仔猪数相同条件下,断奶仔猪均匀性好,则断奶窝重高。而断奶窝重高,则 6 月龄全窝 重也高,并可提高出栏率,肉猪等级高,收益自然高。试验表明, 北京 黑猪母猪与长白猪杂交一 代仔猪

9、初生重为 1.270 045kg , 35 日龄时为 7.640 48kg ,平均 63.7 土 2.3 日龄活重达到 20kg ,标准差为 0 05kg , 这说明种猪的一 致性是很好的,个体间均匀度也很好,有利于肉猪的 生产。在母猪窝产仔数相同条件,窝仔个体初生重之间越均匀越好。俗话说初生差一两, 断奶差 一斤,断奶差一斤,出栏差 10 斤。这当然取决于选种的深度, 特别是工厂 化养猪要求各类群猪 均需达到标准化。均匀度好的窝仔猪,断奶窝重也高, 6 月龄 出栏窝活重就有可能达到一吨水平 , 。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肉猪基本要求原窝群饲, 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刺激,一群肉猪从起始时 个体大小比较均

10、匀, 就有利于提高肉 猪的生产效果和猪舍的利用率。因此,要求把肉猪生产和哺乳仔猪及育成猪的养育 结合起来考虑,必需加强仔猪哺乳期及育成期的培育,提高转群体重和均匀性。三、标准的日粮营养水平与提高恫体品质 (一)日粮的能量水平 能量供给水平与增重和胴体品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 在日粮中蛋白质、必需 氨基酸 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肉猪摄取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 饲料利用率越高,背膘越厚,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但摄人能量超过一定水平后情 况就会有变化。从上述试验表明,无论蛋白质水平高低,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各阶段日增重也 逐步提高,胴体脂肪含量也就越高。活重 45kg 以前随着摄人口粮消化能的增加,

11、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量 与日增重均呈线性增长。在此期间如果摄人口粮消化能比不限饲时减少 27 ,则日 增重、日沉积瘦肉和体脂肪含量相应降低 25 、 21 和 8 ,对饲料消化率无影响。肉猪活重 48 90kg 期间,随着每日摄入消化能的增加,日沉积蛋 白质, 瘦肉和日增重均呈线性增长,但摄入量达到 32 5MJ 以后(大致相当于维持 需要的 2 5 3 倍), 再增加摄入能量也不能使蛋白质和瘦肉量的沉积继续增长, 反而出现饲料转化率开始降低,唯有体脂肪组织沉积继续增加,造成饲料资源很大 浪费,并降低了胴体品质。研究证明,对于不同品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性别的应该 分别研究确定最佳的能量水平,在猪的

12、营养需要一章中列出了不同体重生长肉猪的 能量水平定额标准。(二)日粮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对商品肉猪的日增重、 饲料 转化率和胴体品质影响极大,并受猪的品种,日粮的能量水平及蛋白质的配比所制 约。日粮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 9 18 ), 当每千克日粮消化能和氨基酸都满 足需要的 条件下,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则肉猪日增重随之增长, 饲料转化率 也增高,但超过 175 时,日增重不再提高,反而有的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瘦 肉率是提高了(表 10 一 12 )。根据我国情况及近期科研成果对日粮粗蛋白水平提出 的建议:体重 20 60kg 时瘦肉型肉猪为 17 16 ; 60 10

13、0kg 为 14 (为了提高 日增重)或 16 (为了提高瘦肉率)。在肉猪日粮中,供给合 理的蛋白质营养时, 要注意各种 氨基酸 的给量和配比合适。在肉猪日粮中应保持一定的可消化能与可消化粗蛋白质的比例,即能朊比,活重 20 60kg 时能朊比为 23 : 1 ;活重 60 100kg 为 25 : 1 。 我国瘦肉型肉猪的最佳日粮能 量、蛋白质 和 氨基酸 水平。来 10 一 12 日槽粗面自质水平与生产性能 在农业大学用杜洛克猪进行了日粮中不同蛋白质、赖氨酸比例对肉猪生产性能及 胴体 品质的影响研究证明,试验前期( 27 60kJ 日粮消化能(兆焦 kg )均为 13 67 ;后期( 60

14、 90kJ 均为 13 44 ;前期赖氨酸() 1. 、 2 、 3 组分别为 1 2 、 1 1 、 0 9 ;后期分别为 1 1 、 10 、 08 。 4 5 、 6 组前期 1 1 、 1 0 、 0 8; 后期为 0 95 、 0 87 和 0 70 。粗蛋白水平详见表 10 一 12 。试验结果表明 4 、 5 、 6 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都略高于 1 、 2 、 3 组, 但差异 不显著( P 0 05 )。试验结果见表 10 一 13 和表 10 一 14 。试验结果说明,前期第 5 组与第 2 组增重速度最诀,达 782g 与 745g ,两组赖蛋比 6 1

15、6 2 。后期两种粗蛋白水平的日增重非常相近,分别为 833g 和 838g 。 从粗 蛋白与赖氨酸水平 组合看,以粗蛋白为 14 ,赖氨酸 0 87 ,赖蛋比 6 21 的 第 5 组增重效果最好( 875g )。全期饲料转化率 4 、 5 、 6 组为 2 98 ,略好于 1 、 2 、 3 组( 3 11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5 )。但 以 6 组与 5 组最好,分别为 2 96 、 2 98 。日粮蛋白质,赖氨酸水平对胴体瘦肉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P 0 05 ),胴体瘦肉率 均达到或 超过 64 。粗蛋白为 16 14 组比 18 16 组平均瘦肉率高 1 55 , 从全期看

16、第 6 组 与第 5 组瘦肉率最高,分别达到 66 19 和 65 79 。赖氨酸一般为猪的第一限制性 氨基酸 ,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胴体瘦肉率的 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 6 8 时,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这是国内外研究所 证实了的。因此,必需注意日粮中赖氨酸占粗蛋白质的配比。(三)口粮中的 矿物质 维生素 水平肉猪日粮中应含有足够数量的矿物质元素和维 生素, 特别是 矿物质 中某些 微量元素 的不足或过量时,会导致肉猪物质代谢紊乱, 轻者使肉猪增重速 度缓慢,饲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发疾病或死亡。日粮中不添加钙和磷,日增重比组低 34 38 ,每千克增重多消耗饲料 2

17、0 。肉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随其体重的增加而增多,在现代肉猪生产中日粮必需 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 维生素 。肉猪日粮中 矿物质 常量元素及 微量元素 , 维生素 在猪 营养需要一章中己有论述。 (四)日粮中粗纤维水平 肉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的多少, 均会影响日增重和胴体 瘦肉率。日粮中粗纤维含量有其最高界限,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就可降低有机物( 或能量)消化率 2 个百分点,粗蛋白质 1 5 个百分点,从而使采食量减少, 日增重 降低和背膘变薄,胴体瘦肉率上升。 由于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肉猪,要求强度生长,日粮粗纤维含量是不能高的,我国 地方猪对日粮粗纤维的消化率为 74 2 ,巴克夏猪(肉脂型)为 5

18、4 9 ,瘦肉型 猪就耐受不了粗食和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多数科学家认为肉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在 5 6 之间最佳,而生长肉猪日粮粗纤维最适水平是 6 57 (增重最适条件) 和 6 64 (经济最适条件)。 经研究证明中国地方猪的生长肥猪日粮粗纤维最高 指标不应超过 16 。日粮有机物的消化率与其粗纤维含量呈强负相关( r=-0 94 , 0.01 )。在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正常情况下,体重 20 35kg 阶段粗纤维含量为 5 6 , 35 100kg 阶段为 7 8 ,但绝不能超过 9 。 (五)水与肉猪的营养 是肉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猪机体从幼龄含水 68 到出栏机体含水 53 都离

19、不开水,并对物质代谢有着特殊作用。在当前环境污染越 来越严重情况下,做为肉猪营养必需的水,如何保证不受重金属、农药、病毒、细 菌及原生动物,能溶于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染之害是养猪者必须注意的课题。肉猪缺水或长期饮水不足,常使肉猪健康受到损害,当肉猪体内水分减少 8 时,即会出现严重的干渴感觉,食欲丧失,消化物质作用减缓,并因粘膜的干燥而 降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水分减少 10 时就会导致严重的代谢失调,水分减少 20 以上时即可引起死亡。高温季节的缺水要比低温时更为严重。试验证明,肉猪 20 天 不喂饲料,但水不缺而未死亡,给料后很快追上未停料猪,同期出栏上市。只给料 不给水肉猪是生存不了的。肉猪的

20、需水量是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的 3 4 倍即体重的 16 左右,夏季可增加 50 约占体重的 23 ,冬季可减少 30 即体重的 10 左右 .四、保证最优的环境条件 现代肉猪生产是高密度舍饲,猪舍内的小气候乃是主要的环境条件。猪舍的小气候 包括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等场内外境,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 氢气体等化学因素和尘埃、微生物等其它因素等都会对肉猪生产造成影响。 (一)肉猪生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现代肉猪生产是在高密度环境条件下,猪舍的 温度和湿度是肉猪的主要环境,直接影响肉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养猪生产 的经济效益。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悬殊,为肉猪群创造最适宜的温度和湿

21、 度条件对现代养猪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 “ 小猪怕冷,大猪泊热 ” ,这表明不同体重的肉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是不一 样的。研究证明 11 45kg 活重的猪最适宜温度是 21 ,而 45 100kg 的猪需 18 , 135 160kg 猪需 16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活重 45 158kg 肉猪生产的研究证明, 猪舍温度由 22 8 开始,随试验猪体重的增加,舍内温度逐渐下降到 10.3 可获 得最高日增重。猪的体重、最高生长速度与所需最适宜温度之间呈直线相关。T=-0 06W+26T为最高生长速度时需要的最适温度( )w为猪的活重( kg )生长肉猪活重每增加 10kg ,舍内温度下降 0

22、 6C , 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肉猪平 均日 重可达到 907g 以上。气温在最适宜的温度以下时,每下降 体重减少 17 8g ,高于最适宜温度时,日增重下降就更多。如气温超过 37 8 时, 68kg 活重以 上的肉猪全都减重。实践证明,获得最高日增重的适宜温度同样能获得最好的饲料 转化率。群养肉猪比单养肉猪由于群居和辐射关系,失热减少,从而能适应较低的 舍温,但低于 4 4 时采食量增加,体力消耗也增多, 直接影响到增重的效果。生产实践中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 30 时,就应采取降温措施,打开从向排风系统, 喷洒凉水或、,喂青绿多汁饲料。当舍内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来提高增重, 在北方地区

23、寒冷季节应将门窗封严,减少寒风入侵,适当增加些垫草,开放式猪舍 添加塑料暖棚均可使肉猪舍保持在 11 18 之间,而下影响肉猪增重。研究说明 75kg 活重肉猪最适宜温度为 15 20 ,从 15 降到 10 时采食量加 10 , 降到 5 或 10 时则采食量分别增加 20 和 35 ,日增重从 800g 减到 530g 和 540g猪舍温度同样也影响肉猪的饲料转化率。肉猪活重 25 45kg ,舍内温度 20 25 时 ; 活重 45 125kg ,温度 15 20 时,饲料的转化率最高。 舍内的温度对肉猪的胴体 品质也有影响。舍温 15 条件下瘦肉率为 100 ,则 10 、 20 和

24、25 时分别为 94.2 、 105 3 和 110 6 ;背膘厚也有同样趋势。 15 下为 100 、则 5 、 10 、 20 和 25 下分别为 97 1 、 98 7 、 102 1 、和 106 6 。肉猪舍内温度对肉猪增重的影响,是与湿度相关联的,获得最高日增重的最适宜温 度 20 和相对湿度为 50 。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湿度大小对增重的影响是小的。 湿度的高低与其它环境条件(如空气净化度)有关,井有可能造成疾病而间接影响 增重速度。(二)光照 目前,关于肉猪舍光照标准化问题研究的较少,一般认为, 光照对肉 猪的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有的研究证明光照对猪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25、 有着重要影响,当肉猪舍光照从 10Lx 提高到 50 100Lx ,每天光照从 6 10h 提高到 14 18h ,猪体血清凝集价提高 1 5 2 倍,嗜中性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加 27 6 47 7 ,杀菌和溶菌作用提高 6 12 5 ,血液总蛋白量多 0 25 0 74g 球 蛋白多 0 18 0 509 ,白细胞增加了 1100 2500 个,红细胞增加 50 70 万个, 血 红蛋白提高 0 2 1 .0g ,血糖总量也增加 10 2 24 6mg ,钙和无机磷提高 0 3 0 8mg 。所有这些生理条件的变比,都说明光照对猪体代谢过程的活化作用而促进 了肉猪生产力的提高。肉猪舍人工光照

26、提高到 40 50Lx ,对物质正常代谢有利,并能增强抗应激性和增重 速度。但过高的光照( 120Lx 以上)并不好,因它能强烈激化氧化还原过程, 会引 起增重下降。在无窗肉猪舍人工光照 40 50Lx 下的生长肉猪,表现出最高的生长速 度,而 5 20Lx 和 120Lx 照度,可使平均日增重下降 3 3 11 3 有人进行过暗 舍养肉猪试验,结果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3 ,提高日增重 4 ,光照饲养可使胴体瘦 肉率较暗舍饲养增加 16 30 ,暗舍饲养可使胴体脂肪增加 20 30 。这个研 究表明,一定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但过强的光照可使日增重降低, 胴体较瘦;光照过弱能增加脂肪沉

27、积,胭体较肥,关于饲养肉猪的最适宜光照问题, 至今还未取得共同的结论,有待做进一步研究。(三)合理的通风换气肉猪舍内的通风换气与风速和通风量有直接关系,通风换 气速大小对肉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一定影响,有人用 40kg 以上活重肉猪做试 验,在不同气温下比较不同风速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当气温超过 37 8 以上时, 加快风速,日增重也下降,并增加了饲料消耗。当气温为 4 19 时, 遭受贼风 侵袭,也会降低日增重和增加饲料消耗。现代化高密度饲养的肉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但是在各季必需解决好通风换气 与保温的矛盾,不能只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这会造成舍内空气卫生状况恶化, 使肉猪增重减少和

28、增加饲料消耗。在华北地区中午打开风机或南窗,下午 3 4 时关 风机或窗户,就能降低舍内湿度增加新鲜空气。密闭式肉猪舍要保持舍内温度 15 20 、相对湿度 50 75 ,冬、春、秋空气流速每秒应为 0 2m ,夏季为 1 0m , 每头肉猪每小时换气量冬季为 45m3 , 春秋季为 55m3 ,夏季为 120m3 。(四)小气候中其它因素对肉猪的影响在肉猪高密度群养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成分的增加,都会损害肉猪的低抗力,使肉猪发 生相应的疾患和容易感染疾病。在设有漏缝地板的肉猪舍里饲养生长肉猪,由于换气不良,舍温 20 23 。贮粪沟 里的粪便发酵最旺盛,空气中碳酸气含量大大增加,氨气含量比通风良好的肉猪舍 最高标准垦 0 18 高出一倍,虽然肉猪生长强度未受到影响, 由于肉猪气管受到 了刺激,而增加了呼吸道病的感染率。有人做过传染性肺炎感染猪与健康猪的生长速度比较试验。试验全程 75 天,试验开 始时健康组平均活重 57 4kg 感染组 52.3kg , 整个试验期感染组的平均日增重一直 落后于健康组,其中还有 14 头猪体重下降,有 10 头不得不杀掉。而用 5 7 月龄肉猪 做的类似试验,感染组生长生长速度受阻较轻,仅杀了一头,但平均日增重仍比健 康组少 3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