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29874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观看和阅读相关资料等学习活动, 能够运用比较、类比和想象初步认识并描述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 通过摆放模型、计算时间等学习活动,借助对结果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使学生原有的空间概念获得补充,空间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3. 学生能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的成果,意识到只有不断地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了解更多的自然界奥秘。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对太阳系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认识,感知太阳系的庞大,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难点: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能够逐渐引导学生较为科学、系统、准确地描述太阳系及其特点。

2、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大小不同的球体、带刻度的绳子、对讲机、标志旗、橡皮泥、米尺。2.任务书、地图。3.相关文学、视频资料。学生准备:每组两把直尺、一支铅笔、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 通过对一系列相关物体的比较和描述,初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感知太阳及太阳系的庞大与浩淼。二、系统构建 1.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 2.制作和摆放太阳系的模型。 3.分析模型,从空间维度形成对太阳系较为系统的认识。三、组织完善通过计算、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空间和时间二个维度形成对太阳系概况的基本认识。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更为系统地设计太阳系的模型,把学习活动从课

3、内引向课外,把学生的探究目光从课本引向辽阔的外部空间。搭建在学生大脑中的太阳系太阳系的奥秘教学反思 不久前,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宣布:人类目前所发射的飞的最远的航天器“旅行者1号”探测器历经36年,已飞离太阳系,开始踏入星际旅行的新航程。如果情况属实,就如同阿姆斯特朗登临月球一样,这又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也同样凝结着千百年来人类对于我们所处的茫茫宇宙的无限遐想和不断探索的努力。未来还要继续,如何在今天的小学生的头脑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于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和探知欲,是一道值得探究的命题。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家族”第一课太阳系的奥秘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尝试的

4、机遇。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太阳系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认识,感知太阳系的庞大,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鉴于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类比和想象,使原有的空间概念获得补充,发展和提高空间想象力。完成目标的一般方法是指导学生搭建太阳系模型。 传统的科学课上受到教学空间的局限,大家通常在指导学生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中制作模型时按照一个比例,摆放模型时不得已按照另一个比例,否则教室里摆不开,放不下;又加之学生在小学阶段,普遍缺乏对大数据的准确理解,这就使得教学目标不易全面实现。学生无法真正在大脑中建立太阳系的概念,空间想象力也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

5、和提升。为此,我们经过三年多的专题研究, 对教学内容、方法重新进行了整合设计 ,才有了今天为大家所呈现的这一课。本课,我们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 营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形成真实的探究体验 前面说过,小学生缺乏对大数据的理解,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限制了他们对于太阳系这一科学概念的准确认识。要同步解决上述问题,惟一的可能就是要冲破教学空间的羁绊。本课教学我们确定的突破点,就是在指导学生搭建太阳系模型时,统一采用1:1 200 000 000的比例制作模型、摆放模型。教室里摆不下,就到校园里去摆,校园里摆不下,再回到地图上摆。通过这一算、一做、一找、 一摆,尽可能地扩大了实际教学的空间,把学

6、生探究的步伐从教室引向了校园,也把学生探究的目光从课本引向了辽阔的外部空间。在这个时间非常有限,但开放性极强、自主性极高的活动中,我们又设计了任务书用来引领学生自主控制活动节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学生们是如此全力地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当他们最终发现自己要完成按照这样的比例所建的太阳系基础模型,最远的海王星居然要摆放到距离太阳7千多米之外的时候,真实的科学体验所带给他们的是深深的、前所未有的震撼。二、 强化比较和类比的训练,系统构建科学概念 受我们自身目光视力范围的制约,地球之大,太阳之大,太阳系之大,甚至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和无法准确用语言

7、来描述的。科学家或有些成年人可以用一组组数字去概括去说明,但小学生在尚未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的时候,数字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价值与意义。在我们看来,本课的重点绝不是让学生记忆数字,而是让学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系统地构建关于太阳系的科学概念。因此,需要部分地借助对数字的分析和运用。但更多和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想象这一思维活动,完成对太阳系这个宏观科学概念的浅显认识及初步理解。想象不能是凭空的,没有比较、类比的智力操作步骤就不可能实现。 本课教学从一开始,就力图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类比判断,并将这一思维活动方式贯穿于全课的始终。如果说搭建太阳系模型是全课的一条显而

8、易见的活动内容主题,那么,刻意不断深入和强化的比较和类比则是本课促成学生发展的另外一条隐含的、呈螺旋式上升的活动方式线索。通过学生对太阳系基本特征描述水平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思维水平、认知程度由模糊、浅白逐渐变的清晰、深入起来。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河北省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和信念,那就是: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教。三、将认知拓展并再现,强化知识与情感的伸延 40分钟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终极结果,那仅仅是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开始。课上学生所了解的内容,被强化了的方法,需要在适

9、恰的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本课最后激励学生积极开展以“设计一个能覆盖全中国疆域的太阳系模型”为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不仅期望学生们能从中主动地获取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寄希望于他们能从中感受到国家意识、领土意识和公民的责任感。石家庄范西路小学的同学们,把天王星的坐标定位在了钓鱼岛,其用意不言自明。今天,我们把这一方案带到了重庆,希望两地的孩子们能携手相助,共同完成这一极具意义的活动。待方案进一步完善之后,我们会提交国家有关部门,相信孩子们的成果一定会得到认真、严肃的对待。 科学教育只有尊重和因循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其自身才能具有科学性。要探明学生的发展规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