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21856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防城港市临海工业区供水项目大垌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西防城港市广西防城港市临临海工海工业业区供水区供水项项目目大大 垌垌 水水 库库环环境境影影响响复复核核报报告告书书( (简简 本本) )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2901 号编制时间:2013 年 4 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1(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3(四)公众参与.27(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3(六)联系方式.341(一)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1)工程位置大垌水库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以北的大垌村附近,防城河河源的上游河段平垌河上,距离扶隆乡约 1.9

2、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33km2,河流全长约 11km,高程在 141m990m,坝址以上河段坡降 30.6。平垌河为典型的山区和半山区河槽,汛期暴雨形成洪水夹带的山涧块石、卵石、沙石遍布河道,平缓河段形成砂滩。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 1。(2)工程任务大垌水库是一座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大垌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33km2,多年平均来水量为 7394 万 m3,但来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垌水库主要是蓄汛期来水,以待枯水期供水给防城港市区和企沙工业区。大垌水库、白石牙水库以及小峰水库联合调度,再结合长歧引水坝和木头滩拦河坝,防城河供水能力达到日 101.7 万 m

3、3/d,能满足防城港市区及企沙工业区设计水平年 2015 年日 90 万 m3/d 和 2020 年 100 万 m3/d 的用水需求。大垌水库电站装机容量为 16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 525.8 万 kWh,枯水期发电量为 242.7 万 kWh,装机利用小时数为 3286h。大垌水库建库后可利用供水落差,结合供水进行发电利用,缓解当地电网的缺电状况。大垌水库坝址下游两岸原有少量水田,约为 18.7 hm2,建库后水位抬高,此部分农田可自流灌溉。(3)工程概况总体情况大垌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193m,总库容 3394 万 m3

4、,有效库容 2900 万 m3。本工程为中型水库,等工程;大垌水库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和开关站、水库管理所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进水口为主要建筑物,按 3 级建筑物设计;其余为次要建筑物,按 4 级建筑物设计。土石坝设计洪水标准为 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1000 年一遇。消能防冲建筑物设2计洪水标准为 30 年一遇。工程总投资 3.31 亿元,总工期为 30 个月。工程总布置大垌水库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和开关站、水库管理所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根据平垌江河谷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总布置如下:坝址位于大垌村下游约 450m 的河谷

5、进口处,选定拦河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址处河谷为“U”型谷,两岸山坡较陡,坡顶高程在 200m 以上,无天然垭口,泄水建筑物较难布置,经综合比较分析,沿河道左岸岸坡开挖出溢洪道。拦河坝布置占据整个河床,坝顶总长 350m,坝顶宽 7m,坝顶高程 196m,最大坝高 63m,上游坝坡分别在 180m 高程及 156m 高程处变坡,自坝顶向下依次为1:2.75、1:3、1:3.5,变坡处设置马道,180m 高程马道宽度为 2m,156m 高程马道宽度为 5m(采用上游围堰与坝体结合的布置方式) ;下游坝坡分别在 180m 高程及160m 高程处变坡,变坡处设置马道,马道宽度为 2m。在坝趾位于 14

6、6.7m 高程以下设置堆石排水棱体,排水棱体顶高程为 146.7m,顶宽 2m,下游坡为 1:1.5。溢洪道毗邻左坝肩布置,其进水渠与大坝轴线呈 69交角,为岸坡式陡槽溢洪道,在左岸岸坡上开挖而成。溢洪道总长 462.51m,由进水渠、控制段和泄槽段组成。引水建筑物及发电厂房布置在右岸。进水口布置于拦河坝上游侧右岸约 200m 处,引水隧洞穿过右岸山体,经过两处转弯后用岔管接至坝下游约 200m 的地面厂房和锥形阀放水管。开关站设在厂房的上游侧。根据运行管理的需要,在拦河坝下游约 200m 处,沿右岸岸边布置一条长约 80m的进厂公路,采用 3.5m 宽的混凝土路面;另外,由于大坝建设及库区淹

7、没,需对原国防公路作部分改道,国防公路改道结合上坝公路布置,其中右坝头以前的 730m 兼作上坝公路。施工总布置根据坝址地形条件,施工主要工厂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均集中布置于坝址下游约0.20.8km 的河谷出口右岸阶地。为便于施工,混凝土系统、钢筋厂、木材加工厂、施工机械停放场等主要工厂企业,布置在国防公路的两侧,尽量靠近坝址;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则尽可能布置于坝趾右岸下游侧的坝区永久征地范围线以内,沿国防公路改线段(兼做上坝公路段)布置,以尽量减少征地;对于占地面积较少的供电、供水及供风系统等,则根据施工需要,主要布置于坝址右岸坡地上;火工库、油库3为危险源,需离开施工设施区域有足够安全距

8、离,拟布置于左岸那邓弃渣场旁坡地上。施工工厂企业设施(不含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占地面积约 1.21 万 m2,仓库布置占地面积约 0.33 万 m2,生活福利设施布置占地面积约 1.0 万 m2。砂石料加工系统另外布置于三坡岭料场附近,布置占地面积约 0.5 万 m2。弃渣场规划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 158.2 万 m3(松方,下同) ,开挖的土石中可利用 70.5 万m3,经土石方平衡计算,共产生弃渣量为 87.7 万 m3。根据施工总布置情况,本工程拟设弃渣场 2 个,分别为那邓弃渣场和三坡岭弃渣场,2 个弃渣场均利用山沟坳地堆渣,弃渣场总占地面积 6.7 万 m2,总容量 97 万 m3,可

9、满足工程弃渣要求。施工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30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工期为 5 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 30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 28 个月。经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劳动总工日为 44.56万工日,施工高峰期人数为 450 人。(4)水库淹没、工程用地及移民安置水库淹没、专项设施复建占用和工程永久占用土地面积共 172.61hm2,其中耕地35.09hm2,鱼塘 0.19 hm2,园地 1.0 hm2,林地 115.63hm2,未利用土地 9.73 hm2,居民用地 2.04hm2,交通用地 8.93 hm2。大垌水库淹没专项主要有国防公路(沥青面三级公路)3.5km、国防光缆架空 24

10、芯 3.4km、10kV 输电线路 3.6km。大垌、平垌屯耕地淹没较多,在库区附近没有合适的安置点,须外迁,初步规划居民新址在扶隆村那前屯前面,靠近扶隆乡街道和三级县道,规划水平年需进行搬迁安置人口为 199 人。平垌水源林场需就地后靠,规划水平年需进行搬迁安置人口为 23人。工程建成后,将淹没扶隆村大垌、平垌屯全部耕地及那邓屯部分耕地,由于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种植八角、玉桂,淹没后剩余经济林较多,超过安置标准,因此本次设计不进行造田造地、征田征地规划及林果业规划,在扶隆村内进行适当土地调整即可。水库淹没和专项设施复建涉及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9.00hm2,均为实验4区,不涉及缓冲区

11、和核心区,仅占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8277.1hm2)的0.17%。工程永久征收土地和临时征用土地均不涉及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工程总特性复核大垌水库初步设计报告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任务、工程特征水位中的正常蓄水位、供水规模、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坝址、施工总布置、水库淹没总面积均不变或基本不变,另外水库总库容、施工交通、施工进度只稍微有所变化,但在水库死水位、坝型选择、工程总布置、工程总弃渣量、工程用地 5 方面有所变化,具体体现在工程特性上详见表 1-1-1。 续表 1-1-1 大垌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 位可研阶段初设阶段(本次复核依据)变化比较一水文1流域

12、面积全流域面积km2750750不变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3333不变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4747不变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 m30.75 0.75不变4多年平均流量m3/s2.362.36不变5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2%)m3/s866866不变6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1%)m3/s12301230不变7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P=10%)m3/s96(10 月 15日次年 3 月)96(10月15日次年4月15日)增加 15 日二水库1水库水位正常蓄水位m193193不变设计洪水位(P=2%)m193.86194.08提高 0.22校核洪水位(P=0.1%)m195.3195.52提高

13、0.22供水死水位m154157抬高 3发电死水位m168168不变2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回水长度km21.434/3.741.434不变3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亿 m30.3380.3394增加 0.0014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亿 m30.3020.302不变调节库容(正常蓄水位到亿 m30.2950.29减少 0.0055续表 1-1-1 大垌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 位可研阶段初设阶段(本次复核依据)变化比较死水位)死库容亿 m30.0070.0129增加 0.00594库容系数%39.839.0减少 0.8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厂房位置处水位)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

14、、下游水位m3/s、m670、145.64651、144.47减少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下游水位m3/s、m894、146.21883、145.03减少四工程效益指标1最大放水流量m3/s6.336.33不变2供水保证率(工业)99.4597降低 2.453年供水总量(2015 年出库水量)万 m327041998减少 7064电站装机容量kW16001600不变5多年平均发电量万 kWh493525.8增加 32.86装机利用小时数h30813286增加 2057灌溉面积hm218.718.7不变五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征收土地1淹没耕地(P=50%)hm248.529.24减少 19.2

15、62迁移人口(P=10%)人207213增加 63淹没区房屋m258285825不变4工程永久征收土地hm225.441.77增加 16.375工程用地搬迁人口人020增加 20六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拦河坝型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均质土坝变化地基特性凝灰熔岩、花岗斑岩凝灰熔岩、花岗斑岩不变坝顶高程m196196不变坝顶长度m390350减少 40最大坝高m5963增加 42泄水建筑物型式闸控式岸边溢洪道闸控式岸边溢洪道不变堰顶高程m188188不变泄槽宽度m25最大单宽流量m3/sm35.32消能方式挑流消能不变3引水建筑物6续表 1-1-1 大垌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 位可研阶段初设阶段(本次

16、复核依据)变化比较进水口型式岸塔式进水口竖井式进水塔变化进水口底坎高程m151.5151.5不变引水道型式压力隧洞压力隧洞不变引水道数量条11不变引水道长度(含竖井式进水塔)m536.76466.81减少 69.95引水道内径m4.04.0不变4电站型式引水式引水式不变主厂房尺寸(长宽高)m2312.613.537.1812.619.4增加水轮机安装高程m141140.5降低 0.54主要机电设备水轮机台数台22不变水轮机额定水头、额定流量m 、m3/s46、2.09844、2.2减少、增加水轮机最大、最小工作水头m52、2751.9、28减少、增加发电机台数台22不变发电机单机容量kW800

17、800不变七施工1主体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 m3101.96107.1增加 5.14石方洞挖万 m31.010.96减少 0.05土石方填筑万 m3104.25190.64增加 86.39混凝土万 m35.424.97减少 0.45钢筋制安t24051070减少 13352主要建筑材料水泥万 t2.12.03减少 0.07钢材万 t0.260.12减少 0.143劳动总工日万工日51.1744.56减少 6.614施工导流方式隧洞导流隧洞导流不变型式和规模m圆型/D3.5圆型/D4.0不变/增加3施工总工期月3330减少 3八经济指标(含调度管理中心及配套设备投资)1静态总投资万元26994.7

18、330600.54增加 3605.812总投资万元28114.1533053.02增加 4938.8771.2 工程的环境合理性分析1.2.1 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的协调性(1)生态功能区划广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 2008 年 2 月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大垌水库工程所在区域属一级生态功能区生态调节功能区中的二级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的三级生态功能区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属广西 9 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大垌水库

19、建成后,正常蓄水位对应的水库淹没面积为 1.34km2,仅占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总面积的 0.02%。而大垌水库建成后将是的区域内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为周围植被的生长提供更丰富的水源,有利于周围植被的生长,对促进库区周围森林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该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因此,大垌水库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是协调的。(2)水功能区划根据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 (2002) ,大垌水库所在河流平垌河为防城河河源上游河段,属一级水功能区区防城河防城十万大山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类。根据现场调查及监测,平垌河沿岸及上游植被保护良好,大垌水库

20、的建设不会增加区域的水体污染,且大垌水库建成后将是的区域内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为周围植被的生长提供更丰富的水源,有利于周围植被的生长,对促进库区周围森林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的水源涵养,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是协调的。1.2.2 工程建设与相关流域规划、区域综合规划的协调性(1)防城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防城河曾于 20 世纪 70 年代进行流域综合利用规划,90 年代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综合利用规划。近年来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防城河被列为供水水源,进行过水源规划设计。1979 年 1 月钦州地区水电局出版了防城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说明 。规划在防城河上开发

21、建设 6 个水库梯级,其中大垌水库工程被列入其中。(2)广西沿海工业园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报告8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的安排,2001 年 8 月,广西水电院编制完成了广西沿海工业园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报告 ,将防城河列为防城港市区及临海工业区的供水水源,提出在防城河上游支流兴建白石牙水库,大垌水库和大菉水库作为工业区的水源工程,与小峰水库联合供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加快推进沿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精神,目前防城港市政府已将大垌水库、木头滩引水工程列为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二期工程,大垌水库计划于 2012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广西沿海西南

22、端,地处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组成。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有出海通道的地区,是国家新一轮沿海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五大主要的经济增长区之一。2007 年编制完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为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规划依据。经过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北部湾经济区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能力不断加强,水资源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工程分析复核,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防城河上的长歧坝、木头滩坝、小峰水库、白石牙水库、大垌水库等已建和规划的水利工程已被列为防城港市区和工业区的供水

23、水源。上述的防城河上各水源工程联合调节后向城市和工业区供水大部分通过长歧引水坝和木头滩拦河坝引水,再通过渠道和管道输向水厂和工业区。总之,工程建设与相关流域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是协调的。1.3 工程方案的环境比选(1)坝址方案选择论证本阶段拟在基本坝型的基础上,通过可研选定坝址及比较论证,进一步确定坝轴线;本次设计除选择上阶段上游谷口布置的上坝线外,还拟定了一条下坝线进行比选。综合上述,上坝线方案尽管存在溢洪道较难布置,出口水流条件稍差的缺点,但其地质条件相对较优,投资较省,且移民征地问题不突出,没有涉及环境敏感区且环境影响相差不大,故推荐上坝线为推荐坝轴线。(2)坝型方案选择论证本阶段在更为细

24、致的地质勘测成果基础上,从工程投资、建筑材料、工程施工难9易、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均质土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粘土斜墙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及粘土心墙土石坝五种坝型方案的综合分析比选,从中选定合理的坝型。从工程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质条件等方面考虑,粘土斜墙土石坝方案最优,但该方案投资较大,工程运行条件不佳,存在制约因素,因此不推荐;均质土坝方案投资较小、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其他方案相差不大、工程运行条件受环境制约较小,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虽然其存在工程量稍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稍大的问题,但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综合各方考虑均质土坝方案较优,因此推荐均质土坝方案。(3)水库正常蓄水位选择论

25、证结合广西沿海工业园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报告成果,本次大垌水库正常蓄水位考虑 185m、188m、193m 和 198m 四种方案进行比较,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各方面比较。大垌水库处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不淹水源林的临界正常蓄水位为185m,淹没保护区实验区但不淹缓冲区边界水位为 193m,198m 水位已处于水源林缓冲区内。正常蓄水位 185m198m 淹没的人口和房屋均相同,淹没的耕地也基本一样,只有林地会随着水位线的抬高增加较大;为尽量减小对自然保护区的淹没,尤其是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水源林的影响,水库正常蓄水位不宜过高,大垌水库运行水位宜在 193m 以下高程进行选择。同时

26、正常蓄水位选择必须满足最必需的供水水量,根据从供水能力角度看,大垌水库正常蓄水位 185m 方案供水能力未能满足 2015 年需水要求,188m 方案供水能力刚好可以满足防城港市 2015 年需水要求,188m、193m、198m 方案供水能力可以满足2015 年需水要求。综上所述,从供水、发电等社会经济效益而言,高正常蓄水位方案优;从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保护区中水源林的淹没影响,低正常蓄水位方案优;从经济角度,以正常蓄水位 193m 方案为优。综上所述,推荐 193m 方案。(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复核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本次环境现状复核,由于工程区外在环境变化很

27、小,本次复核主要在大垌水库坝10址、汇入防城河前平垌河河口处 2 个断面进行现状水质复核监测,现场调查复核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本次新增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内容,社会经济现状数据采用 2010 年数据,环境现状评价复核结论变化很小。(1)地表水环境现状为了解大垌水库所在流域内的水质现状,原环评报告 2006 年 02 月在大垌水库坝址上游木材检查站附近的平垌河河段设 1 个监测断面,本次现状水质复核 2012 年 11月在拟建大垌水库坝址、拟建大垌水库下游交汇处(汇入防城河前平垌河河口处)重新各布设了 1 个共 2 个现状水质监测断面。本次复核监测中拟建大垌水库坝址断面、拟建

28、大垌水库下游交汇处断面,除总氮和汞外,其他各监测项目的评价指数 Pi 小于 1.0,说明本工程涉及区域现状水质达不到类水标准,但总氮和汞的现状监测值均小于类标准限制。而原环评监测中,拟建大垌水库坝址上游约 300m 木材检查站断面各监测项目的评价指数 Pi均小于 1.0,表明水库上游地表水水质良好,可达到类水标准。根据 2012 年 11 月库区和坝下 2 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库区断面较原环评监测值,其中总氮监测值 0.585mg/L(超过类标准 0.17 倍)相对 0.41 mg/L 增加 42.7%、汞监测值 0.00005mg/L(未超类标准)相对 0.000016 mg/L 增加 2

29、12.5%,其他指标变化不大均可达到类水标准;坝下断面总氮监测值 0.708mg/L(超过类标准 0.42 倍) 、汞监测值 0.00006mg/L(超过类标准 0.2 倍)达不到类水标准,但均小于类标准限制,其他指标均可达到类水标准。根据调查,大垌水库位于平垌河上游段,为防城河源头,坝址上游不远处即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垌河及大垌水库库区上游没有工矿企业和重要矿床(根据大垌水库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平垌河及库区上游没有发现已探明的重要矿床,从地质资料分析存在重要矿床的可能性很小) ,且居民及耕地较少,平垌河流域内只有少量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本次复核工程上游未发现新增污染源。本次复核

30、监测中总氮超标倍数不高,超过类标准 0.17 倍、0.42 倍,主要原因为当地居民点的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汇入所致;另外本次水质复核监测时间为 11 月份,枯水期河流水量较枯,仅为年平均流量的 47%左右。汞超标倍数较低,仅下游断面超过类标准 0.2 倍;平垌河及区域水体水质汞本底值均较高,原环评平垌河水质监测也有检出(未超标) ,区域水体水质监测也有检出或稍超标,水质汞本底值主要受土壤天然溶出影响。因此可知,本工程所在区域现状复核水质虽达不到水功能区划的目标值(类11标准) ,但可以满足本工程作为供水水源的水质要求(类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垌库区靠近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离城

31、镇,无工矿企业,只有少量暂住人口,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2(3)声环境质量现状大垌库区内有防城上思的沥青三级县道及乡村机耕路,县道沿库区河边而过,车流量较小,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小,没有其他强噪声源,虫鸣、流水声是主要声源,说明评价区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流域水污染源调查大垌水库库区植被良好,评价河段无工矿企业排污口,库区耕地较少,农业面源污染甚微,主要污染源为当地居民(平垌屯、大垌屯村民和平龙山保护站)的生活污染。经复核,库区未新增水污染源。(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工程影响区域属于赤红壤地带,主要土壤种类有赤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滨海沙土、沼泽土和

32、水稻土。工程影响区土壤金属背景含量较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6)生态环境现状经复核,近几年来,评价区域内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建设,现场调查没有发现生态环境受明显破坏的状况,评价区域陆生生态、水生生态变化不明显;总体来说,经复核本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库区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物种丰富,但次生性强;库区淹没区内的植被以经济林和农作物为主。根据调查,水库淹没涉及少量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共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6种,其中十万山苏铁和狭叶坡垒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大叶黑桫椤、苏铁蕨和紫荆木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植物。对比原环评调查结果,评价范围新发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33、大叶黑桫椤、苏铁蕨和紫荆木(均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植物) ,均位于复建公路征地范围内。根据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结果,库区上游是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和繁殖的良好生境。项目区涉及的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分布有国家 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种,即蟒蛇;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1 种,包括两栖类和兽类各 1 种,即虎纹蛙和猕猴;鸟类有 9 种,分别是雀鹰、松雀鹰、红隼、原鸡、白鹇、领角鸮、斑头鸺鹠、褐翅鸦鹃和小鸦鹃。项目区分布有列入 CITES 附录 II 严格限制国际贸易的野生动物 13 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受胁物种有 11 种,其中极危 1 种,濒危 2

34、种,易危 8 种。对比原环评调查结果,评价范围新发现重点保护13野生动物蟒蛇(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猕猴、白鹇(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淹没范围、复建公路征地范围内均有活动。但坝址附近的项目建设区内大型野生动物已不多见,保护野生动物也较少。在实地调查中,除一些鸟类、蛙类、白鹭偶尔见到外,其他动物很难见到,动物的活动痕迹如足迹、爪痕、觅食迹、粪便、脱落的毛、羽等稀少。评价区位于平垌河的源头,上游污染源少,河流水质清澈,但流量小,尤其在枯水季节河流量较小,河水几乎枯竭,因此河内的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据调查,水生生物中鱼类主要为常规种,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

35、鱼类。(7)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估区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有崩塌地质灾害 3 处。各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那邓坝址区及大垌库区一带的公路切坡。规模均为小型;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点主要承灾对象为交通道路,影响交通畅通与车辆、行人的安全,对村民住户无危害。大多数灾点稳定性较差,在降水和人为等因素影响下有继发可能,危害程度较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级。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地带性、周期性与群发性,并有突发现象。(8)矿产资源及名胜古迹库区内现场调查未发现有价值的名胜古迹。根据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本项目评估范围内无矿业权设置;水库蓄水后,坝区用地范围内没

36、有发现已探明的重要矿床,无采矿权设置,没有发现已探明的重要矿床;库区淹没区内无采矿权设置;库坝区附近分布的矿床经查都不在评估范围内。从现有的地质资料分析,该评估范围内存在重要矿床的可能性很小,即使以后有新的矿产资源发现,其经济价值也不会很高。因此,大垌水库建设项目不会压覆重要矿床。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复核评价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变化很小,只有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景观评价范围为新增范围,本次评价工作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 2-2-1。 14表 2-2-1 大垌水库工程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表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包括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33km2范围,坝址下游河段

37、到平垌河与防城河支流那其河汇合口之间约 1.9km 的河段,包括库区上游回水河道和下游影响河道及周边范围;施工区为施工征地线以内区域和线外 200m 范围。2地下水环境长度 94.25m 导流发电隧洞、国防公路改道方案隧洞段 760m 沿线两侧各3km 范围。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本次复核评价新增范围。3大气环境施工期:评价范围为进场公路两侧各 100m 范围及施工区围线外 200m 的范围内。4声环境施工期:评价范围为进场公路两侧各 100m 范围及施工区围线外 200m 的范围内;运行期:评价范围为大垌水库发电站周围 500m 范围。5水土保持评价范围为工程施工征地红线以外 100m 的范围

38、内及移民安置区。6生态环境包括陆生生态、水生生态、景观影响范围:(1)陆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区、弃渣场、料场区、移民安置区库区岸边处延 200m 的范围和进场公路两侧各 100m 的范围;(2)水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与水环境评价范围基本一致,重点是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坝址下游至那其河汇合口的水生态环境;(3)景观评价范围:主要为水库库区、坝区;施工区、弃渣场、料场区、移民安置区库区岸边处延 200m 的范围和进场公路两侧各 100m 的范围。景观评价范围为本次复核评价新增范围。7人群健康库区沿岸外延 1km 及坝址下游至平垌河与那其河汇合口之间沿岸居民区。8社会经济防城港市、防城区

39、、扶隆乡。(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本次环境影响复核,由于工程任务、供水规模、工程运行原则及方式不变,且工程总布置布局和组成基本不变,另外施工总布置基本未变,因此对环境的影响复核结论变化很小,复核影响主要变化点有:坝址以下至电站尾水入河口之间的减水河段长度由原来的 600m 减少到约 200m(电站尾水入河口距离坝轴线约 200m,电站尾水入河口距离坝脚线约 50m) ,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受影响较大河道长度大大缩短。本次施工总工期为 30 个月,施工期环境影响时间相对原来的 33 个月缩短 3 个月,比例为 9.1%。本次复核新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总弃渣量减少较多

40、,由可研阶段弃渣量 193.38 万 m3减少 105.68 万 m3(松15方),减少比例为 54.6%;渣场占地面积从 11hm减少到 6.7hm,减少比例为 39.1%,因此复核后工程弃渣的环境影响大为减少。县道复建均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但本次复核县道复建中公路线路长度减少 1.367km(减少比例为 29.7%) ,需新征用保护区土地 2.40hm2,新征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 64.7%;桥梁隧洞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对地表生态环境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本次复核县道复建对环境的影响大为减少。本次复核,由于工程本身变化较小,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基本一致,对环境的影响复核结论变化很小

41、,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复核后也调整很小,主要细化了环境基流下放规模、措施及实时监控系统、补充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渔业资源补救措施、更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细化前方管理所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站设计等。3.1 评价区域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位于防城河河源的上游河段平垌河上,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境内,评价区域内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域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垌河、施工营地、施工区附近居民点,详见表3-1-13。经复核,主要环境敏感点分施工期影响、地表水环境、生态影响类 3 类,本次无新增环境保护目标。表 3-1-1 大垌水库主要环境敏感点(施

42、工期影响)一览表序号名 称与坝址方位距坝址距离(m)人口(人)林地/耕地(hm2)影响方式及类型1平龙山保护站、检查站 上游右岸,西北面220022水库淹没、施工期影响2扶隆村平垌屯上游左岸,西北面1600493扶隆村大垌屯上游左岸,北面3501914扶隆村那邓屯下游右岸,南面2502821342.5/62.5水库淹没、工程用地、移民安置;施工期影响5施工营地下游右岸150450施工期影响表 3-1-2 大垌水库工程主要环境敏感点(地表水环境)一览表序号名称归属多年平均流量(m3/s)影响类型1平垌河防城河河源2.36施工期施工废污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施工围堰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运行期水库蓄

43、水运行对坝址上游水文情势及库区水16质的影响,对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及沿河用水户的影响表 3-1-3 大垌水库工程主要环境敏感点(生态影响类)一览表序号名 称与坝址方位距坝址距离(m)总面积(hm2)影响方式及类型1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游,西北面220058277.1水库淹没、国防公路改建工程用地评价污染控制目标为:控制施工区水土流失,尽可能减少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和对施工河段水质的影响,施工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制以下,控制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3.2 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2.1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导流隧洞出口以下平垌河水文情势影响不大,对下游

44、防城河的影响很小。根据水源工程调度原则,工程是丰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因此,大垌水库的建设对平垌河上、下游水文情势有一定的影响。泥沙和固体颗粒淤积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本工程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河流流量来说很小,工程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很小。大垌水库工程建成蓄水后,坝址以上将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没有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源更少;水质预测因子定为总磷、总氮,建库后库区总磷、总氮来源于径流输入(土壤溶出)和少量生活污水。预计建坝后本水库的总氮、总磷浓度为贫中营养,与建库前河流比较总氮浓度有所降低,形成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很小。工程建成运行后,正常发电时,引水设计流量为 4.4

45、4m3/s,电站厂房尾水管与大坝下游坝脚距离约 50m,电站尾水可回至坝脚,因此,正常发电时基本不出现脱水河段;当汛期蓄水、来水不足发电或电站检修时(约 228 天) ,将停止发电,此时通过导流发电隧洞下放流量 0.24m3/s,在此情况下,导流发电隧洞出口与大坝下游坝脚将出现120m 的脱减水河段;随着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本次复核需要对生态基流保障措施进行优化。工程下泄不低于 0.24m3/s 的环境流量后,预计对坝址至与防城河交汇处之间 1750m 的平垌河河道水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工程的运17行对防城河干流的水环境容量影响甚微。大垌水库是从大垌水库坝址经平垌河河道至

46、防城河长歧坝后再供水;目前长歧坝上游的乡镇主要有扶隆乡、那勤乡(现被合并)和大录镇,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工业废水较少,各乡镇和居民点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对输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运行期大垌水库农业回归水对防城河水质的影响较小,但应注意采取农业环保措施。库区水温结构为稳定分层型,一次洪水对水温结构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水温的分层结构。大垌水库下泄低温水主要影响坝址下游 200m 处(发电尾水回归)至平垌河与防城河交汇处之间的平垌河河段,该河段长约 1.7km;该河段主要存在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工程下泄低温水对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存在一定影响,影响时间主要为4 月10 月,影响范围为

47、 18.7 hm2农田灌溉。工程预留有灌溉水量,可改善下游农田的灌溉条件。工程的运行将有效改善下游防城港市工业、生活、农业用水紧张和不足的局面,对防城港市城市、工农业用水是有利影响,负面效益较小。水库不具备发生水库渗漏的地形、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水库建成后不存在库水向邻谷渗漏的问题,库岸地下水水位有所抬高但距离水边范围较小,水库建设对地下水流场影响总体较小,库区也不存在因地下水抬高导致的浸没问题;导流发电洞洞段和库区国防公路复建隧道段开挖过程中会出现沿裂隙渗水的现象,但由于工程所在区域人畜饮用及灌溉用水均不依赖地下水,因此导流发电洞和库区国防公路复建隧道段施工时造成的裂隙渗水不会影响当地

48、居民日常用水。3.2.2 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采用沉淀法处理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基坑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可用泵加压回用,沉淀池剩余污泥运往弃渣场堆放。(2)施工期设置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出水用于农田灌溉。(3)运行期,环境基流下放设施为电站厂房尾水管、导流发电隧洞出口。工程通过位于坝后的导流发电引水隧洞下放不低于 0.24m3/s 的环境流量;另外,在导流发电隧洞消力池下游附近到大坝下游坝脚之间进行河底清理,形成一个小反坡,保证在通过导流发电隧洞出口下放环境流量时,能回水至大坝下游坝脚,避免脱水河段的出现;同时,落实环境基流实时监控要求,建立视频监控系统。(4)为保护区域水资源,要求做好水

49、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为保护流域水环18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减少农田退水、降低化肥、农药的入河量。(5)通过加强农业环保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和保护。工程前方管理所应设置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管理所周边林地或菜地浇灌,严禁直接排入河道。(6)加强区域水环境监督管理措施。3.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3.1 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只存在于施工期,运行期对大气环境基本无影响。本次复核,施工总布置基本未变,因此本次复核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结论与原项目基本一致,具体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50、强度和影响范围基本不变;但本次影响时间相对原来的施工总工期 33 个月缩短了 3 个月。施工期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TSP。受影响的主要是现场施工人员和那邓屯居民,其次是距离施工现场稍远的大垌屯;但随着施工的结束,环境空气质量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大垌水库工程是清洁能源项目,建成后运行期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很小。3.3.2 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设置施工标志牌,采取土方工程防尘措施,采取建筑材料的防尘管理措施,采取建筑垃圾的防尘管理措施,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处理,采取施工工地道路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内部裸地采取防尘措施,采取弃土防尘措施,项目施工中应定时洒水,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占

51、用场地恢复植被绿化。(2)拌和楼、砂石料加工系统防尘拌和楼和砂石料加工系统应设降尘或除尘设施,原料可适度加湿;制砂车间可采取洒水等措施使空气适度加湿;工作人员配备防尘劳保用品。(3)机械、车辆施工机械尾气控制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运输,施工单位通过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加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19(4)管理措施需暂停施工的,采取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施工场地内应设专员负责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3.4 声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4.1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本次复核,由于坝址、施工总布置、施工方式、采用的施工机械不变,只

52、有施工交通、施工进度只稍微有所变化,另外声环境敏感点也没有发生位移,因此本次施工期对声环境影响结论与原项目基本一致,具体为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基本不变,但影响时间相对原来的施工总工期 33 个月缩短了 3 个月。施工期施工噪声将会影响那邓屯、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及大垌屯的正常生活,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将会消失。水库运行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电站厂房的发电设备和坝址处的流水声,最近的那邓屯和水库管理所距发电厂房、大坝约为 150-250m,经衰减后白天夜间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因此水库运行期对附近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3.4.2 环境保护措施(1

53、)使用先进的、噪声小的机械设备施工,并对噪声、振动较大的设备采取消声、减震措施。(2)高噪设备尽量远离居民点和施工生活区,通过距离来衰减噪声。(3)对受噪声影响大的那邓屯除采取防护措施外,此外宜采取补偿的方法,可按人数计算;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禁止夜间施工,对高噪设备采用封闭施工等措施,在施工场地和那邓屯之间建立临时高围墙。3.5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5.1 环境影响分析经复核,由于坝型变更及充分的土石方平衡,本工程总弃渣量减少较多,由可研阶段弃渣量193.38万m3减少了105.68万m3(松方),减少比例为54.6%;另外本阶段依旧推荐那邓弃渣场和三坡岭弃渣场弃渣场,但渣场占地

54、面积从11hm减少到206.7hm,减少比例为39.1%,因此复核后工程弃渣的环境影响大为减少。弃渣场的选址基本合理,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较为有效。由于本次复核工程高峰施工期施工人数不变,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变,建议将生活垃圾运送到扶隆乡垃圾场统一处理。经采取措施后,清理库区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各村屯下游平垌河河道处,散落着塑料袋、砖头等生活垃圾及垃圾堆,对运行期坝址下游平垌河输水河道的景观和输水水质形成威胁和破坏,应该采取措施纠正。3.5.2 环境保护措施(1)工程弃土弃渣及时运往指定的弃渣场,弃渣场堆渣结束后及时恢复原地貌。(2)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桶,定期收集生活垃圾,运至扶隆

55、乡统一处理。3.6 生态环境及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6.1 环境影响分析(1)本次复核,工程坝址、正常蓄水位、施工总布置、施工方式未变,水库淹没、工程用地面积变化也较小,另外生态环境敏感点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本次复核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及景观的影响和原环评报告基本一致,变化较小。但其中县道复建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由于线路方案变更,其中公路线路长度减少 1.367km(减少比例为 29.7%) ,需新征用保护区土地 2.40hm2,新征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 64.7%;桥梁隧洞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对地表生态环境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本次复核县道复建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

56、为减少。调查发现,项目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6 种,其中十万山苏铁和狭叶坡垒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大叶黑桫椤、苏铁蕨和紫荆木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植物;项目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十万大山苏铁 1 株、狭叶坡垒 121 株、金毛狗 280 丛、大叶黑桫椤 5 株、苏铁蕨 9 株、紫荆木 8 株;有广西重点保护植物马蹄参 3 株、花叶开唇兰 3 株、竹叶兰 99 丛、石仙桃 20 丛、大序隔距兰 1 株、蛇舌兰30 株、半柱毛兰 1 丛、香港毛兰 51 株、高斑叶兰 152 丛、圆唇羊耳蒜 1 丛。除紫荆木、马蹄参和花叶开唇兰以外,其它 13 种均分布于工程破坏区域,如

57、不釆取抢救措施,项目建设将使这些植物遭受破坏,建议在施工前进行就近迁地保护,损失会大大减少,由于这些物种在保护区其它区域仍有较稳定的种群分布,不会造成这些物种的灭绝,项目建设对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较小,对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明21显。 项目区分布有蟒蛇 1 种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雀鹰、猕猴等 12 种国家II 级重点保护动物。工程区沿河道两侧的山坡上大部分已人工种植上肉桂和八角,除草、抚育、施肥等人为活动比较频繁,除在此居民区附近活动的保护物种外,其他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已极少在此活动,因此,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忽略。另外,本项目的施工不会涉及到

58、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坝址施工区离开保护区中缓冲区有一定的距离,施工噪声对保护动物的影响很小。(2)工程减少河段由 600 米减少至 200 米,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受影响较大河道长度大大缩短。平垌河为小溪流,无洄游性鱼类,无国家和省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所列的鱼类,因此大垌水库的修建对平垌河鱼类影响不大。(3)由于坝型调整,工程用地面积有一定增加,其中永久用地增加 16.37hm2,增加比例为 64.4%,临时用地增加 21.4hm2,增加比例为 100.5%;其中相应林地面积也都增加了,因此本次复核施工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总体有所增大。本次复核本工程料场依旧推荐那邓土料场、三坡岭堆石料场;但

59、本工程总弃渣量减少较多,虽然依旧推荐那邓弃渣场和三坡岭弃渣场,但渣场占地面积从 11hm减少到 6.7hm,减少比例为 39.1%,因此复核后弃渣场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为减少。3.6.2 环境保护措施(1)大垌水库项目区分布有 16 种国家或广西重点保护植物,其中马蹄参、紫荆木和花叶开唇兰这 3 种分布在改线公路隧道段的季雨林中,不会受到工程的直接破坏,其余的十万大山苏铁、狭叶坡垒、金毛狗、大叶黑桫椤、苏铁蕨、竹叶兰、石仙桃、蛇舌兰、大序隔距兰、半柱毛兰、香港毛兰、高斑叶兰和圆唇羊耳蒜等 13 种分布在工程破坏区域,应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进行抢救,应带土移植到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库周区(最好在 19

60、5m 水位以上)或水库管理所管理范围内。此外,对淹没区以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应进行认真、严格保护,特别是对分布于公路两侧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进行重点保护,避免造成不良后果。(2)建议业主外购鱼苗进行增殖放流,进行生态型自然放养,对渔业资源进行补救性保护。每年放流增殖的鱼类总数量为 25 万尾,规格在全长 3 寸以上,每年投入的鱼类品种选择不少于 3 个品种,并使增殖放流活动在当地渔业和环境行政主管的监督下实施。223.7 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7.1 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供水效益、发电效益、灌溉效益、工程施工和运行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水

61、库淹没和工程用地影响等方面。大垌水库与白石牙水库、小峰水库、长歧引水坝、木头滩拦河坝各工程的联合运行调度,首先保证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及农村人畜用水,用水保证率达 97%以上,其次是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达 85%。工程的运行将有效改善下游防城港市工业、生活、农业用水紧张和不足的局面,对防城港市城市、工农业用水是有利影响,负面效益较小。本次复核,由于工程运行原则及方式不变,运行期工程对防城港市城市、工农业及环境用水影响复核结论基本不变。施工区卫生条件较差,应做好卫生防疫检疫工作。工程运行期供水水质将达到水质要求,对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小,而生产生活用水条件的改善对防城港市和企沙工业区及坝址下游人群

62、健康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本次复核,工程任务、水库正常蓄水位、供水规模、水库淹没均不变或基本不变,对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因子基本未发生变化,且相关外在环境也变化较小,因此工程对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复核结论与原环评报告基本一致。3.7.2 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区进行卫生清理;对施工人员卫生检疫、防疫;将强食品卫生管理与监督;保护饮用水质;集中处理生活垃圾。3.8 水库淹没、工程用地及移民安置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3.8.1 环境影响分析大垌、平垌屯所有耕地全部被淹没,那邓屯部分耕地被淹没和永久占用,大垌、平垌屯因在库区附近没有合适的安置点必须外迁,移民原有生活、生产方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次

63、复核,由于正常蓄水位不变,淹没土地指标变化很小,减少11.17hm2,减少比例为 8.4%;由于坝型调整,工程用地面积有一定增加,其中永久用地增加 16.37hm2,增加比例为 64.4%。经复核分析,水库淹没和永久征收土地指标变23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分析结论变化较小。扶隆村移民主要收入是经商及林果业收入,库区从总的林地资源来看,淹没和永久占用后的剩余资源还是很多的,扶隆村的原有林地大约1399.40hm2,而库区淹没扶隆村林地77.68hm2,淹没面积只占原有林地面积大约5.5%,水库建成后人均林地变化不大,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不会太大。本次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和工程用地安置规划都不进

64、行造田造地、征田征地规划及林果业规划,在淹没村屯内进行适当土地调整即可,建议将一部份移民补偿费用于提高现有林地资源单产,有条件的可发展商业、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及水产养殖业,以保持移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这种移民安置方式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较小。3.8.2 环境保护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移民的管理,防止移民自行开荒造地,造成对环境的破坏。重视绿化规划,鼓励发展科学林果业生产,并宣传和引导移民发展生态能源,尽量使用沼气、液化气,尽可能减少砍伐薪柴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及水土流失。3.9 环境风险一般来说,水库大坝的主要环境风险是溃坝。引起溃坝的原因有洪水漫坝、施工质量及地震等地质灾害事故。洪水漫坝的成因

65、主要是超标准的洪水造成,施工质量带来的事故主要是人为的,可以预防,而地震等地质灾害带来的事故则主要是天然的,较难预防。另外,大垌水库作为供水水源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水质、水量风险,进而影响供水的安全。水质风险主要是由于排入水源的污染物剧增或污染源泄漏造成;水量风险主要由于来水不足、供水设施损坏等因素造成。此外,施工期还存在一些其他环境风险,主要有施工爆破风险、施工事故和人群健康风险等。3.10 环境监测与管理3.10.1 环境监测计划复核环境监测计划包括施工期环境监测、运行期环境监测 2 部分,经复核,原环评报24告提出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因子齐全、监测断面或点位合理,另外由于工程和外在环境均变化

66、较小,因此本次复核维持原环境监测的监测因子、断面或点位不变,仅对监测频率进行了微调。(1)施工期环境监测监测时段包括整个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为 30 个月,监测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大气、噪声、水土保持、人群健康等。监测断面和测点的布设以及测次安排应能够系统地反映施工区从施工开始到完建各个时期的污染源变化及施工区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应准确、及时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以便为施工区环境建设及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当施工区发生污染事故时,应开展追踪监测。水质、大气、噪声、水土保持监测计划具体见表 3-10-1。人群健康调查主要定期检查各种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统计分析,发现病情及时处理。人群健康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本工程环境监测任务应由业主单位委托具备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表3-10-1 大垌水库施工期环境监测布设情况一览表监测类型序号断面或监测点位置监测项目监测频率1坝址上游 1000mpH 值、SS、DO、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OD5、总氮、总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水温施工期每季度 1 次2施工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排放口同上同上水质3坝址下游1000m(与那其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