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173729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职校珠算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 中国人使用算盘的历史十分悠久,相关资料显示,算盘早在汉代时就已出现。算盘,是“账房先生”的必备之物,也是成功商人的好帮手。另外,按照传统文化观念,算盘还是吉祥之物,寓意招财进宝) 职校财会类专业开设的珠算课程,已达十余年之久,旨在培养财会类学生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和操作技能。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与算盘是不能分离的。珠算,曾在职校教学中风光无限本市江滨职校财会专业是省、市示范专业,曾出现过“珠算能手”班级。有半数同学能用左手打算盘,珠算四六级考试过关率100%。其余职校在珠算教学上也有不少佼人的成绩。 但是近年来,职校珠算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再也看不到财会专

2、业学生人手一把算盘的场景了学生不再重视珠算课,没有了学习兴趣。包括许多家长也认为如今的社会已不再需要算盘,珠算课程没有实用性。就连市职教中心每年组织的财会技能竞赛也不包括珠算。大家说:“现在有了电脑、计算器,谁还在用算盘?”人们不禁要问:在电脑网络盛行的年代,算盘真的不需要了吗?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其一:职校财会专业学生必须通过珠算四六级考试,才能获取职高毕业证书。这是新课改、新学分制下的硬性规定。近年来,过关要求降低至六级,难度很小。因此,财会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珠算,通过四六级考试。其二:珠算等级证书与会计上岗证联系密切。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要踏上会计工作岗位,必须获得会计上岗

3、证(无论高中或大中专毕业文凭)。其中包括会计基础、财经道德与法规2门理论考试和一门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技能考试可以选择珠算六级或者会计电算化。其三:银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技能大比武,主要项目就是珠算与点钞。银行前柜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仍然需要用到算盘,进行简易的金额运算。银行也是财会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之一。学生在银行实习,不仅能发挥财会技能,还能学到银行实务操作技能。其四:国内外都重视珠算学习。尤其在日本,算盘是一种吉祥物,学习、练习珠算是神圣之举。国际上曾多次举行计算速度的比赛,在和计算机对抗赛中,每次加、减法的速度冠军都是算盘。可见,在网络时代,算盘仍有其独特的用武之地。其五:珠算是一种指尖

4、技艺。经常练习,不但使手指灵活机敏,还能锻炼大脑,平衡左右脑发展,心、手、脑合一,既锻炼身体,又练习技能。医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手指活动能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经常进行手指活动的人,其智力便能得以迅速提高,使人变聪明。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连盟前会长荒木勋对此有专著学习珠算可以增强脑力。算珠噼啪作响,手指上下齐飞,声音规则有节奏,练习珠算,可谓是一种精神享受。上述五点表明珠算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独特的用武之地。而目前职校学生对珠算学习的兴趣下降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不愿听: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到一半。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教学设计无法实现。师生配合不默契。上课睡觉,干与学习无关的

5、事,教室里算珠的声音微弱无力。2、回家不练习,家长不监督:技能必须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做到熟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通过珠算等级考试,每天须花20分钟完成一张练习。珠算的回家作业不多。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珠算练习册,如每天坚持练习,可用一个半月。该练习与等级考试试卷模式完全一样,参考价值较高,还附有评卷要求。每天只要花20分钟做一次作业,一学期后,珠算过六级是不成问题的。老师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课后练一张,请家长签字监督。事实上,只有部分家长实施了监督。回家作业收集十分困难,不是用计算器代替珠算完成作业,就是干脆胡乱把同学的作业拿来抄一通,剩下不肯交作业的不是丢了练习册,就是丢了练习册

6、还不肯去补练习册。3、不爱护、保管算盘:在学生眼里,算盘不再是学习的“好帮手”,不再是财会专业学生的象征了。许多学生的算盘都破旧不堪,算珠不完整,框架东倒西歪,到处都是涂鸦。更有违纪的学生,把算盘当作玩具般“玩耍”。上课时,很多学生的课桌上没有算盘。问其:“你的算盘呢?”答:“没有了,丢了。”再次询问:“去买一个,补一个吧。”再答:“老师,我没钱”4、考级没兴趣,过级人数少:珠算学习的重要性,老师已与学生强调多次。高三毕业学生面临的问题,再一次说明珠算等级证书仍是有用的。尽管如此,学生对珠算考级的态度还是听之任之。不付出哪会有收获?过级人数越来越少,只占班级总人数的20%还不到。班级的珠算学习

7、气氛越来越差。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学情,个人认为:如果要想使学生重新激发对珠算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尝试和探索解决的方法。一、改变课堂模式:传统的珠算教学方法不外乎讲解加减乘除口诀运用、打法,课堂上以学生练习为主,但通常有一些“南郭先生”存在。这样的课堂,往往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有的学生只会加法,有的学生只会减法,大多数学生对乘除法很不熟练。即使打加法,有的学生能从1加至100,有的学生可以从1加至50,有的学生只能从1加至20。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课堂上很难顾全大局。许多学生因为长期存在学习难题,却又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 因此,珠算课堂教学

8、改革迫在眉睫。课堂上,在讲解基础打法后, 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字有关的游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如眼力记忆比赛、数字默写比赛、珠算与计算器对抗赛等。通过游戏和比赛,给予表扬与奖励,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珠算课,又是数学课,也是智慧创意课,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教学上,还应当适时结合心算。国家教委在关于“三算结合”教改实验的几点提示中曾强调指出:“珠算与口算、笔算结合,动手、动脑、动口,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表达能力。”时下,国际上普遍流行珠心算比赛。这项比赛,能将珠算课程与数学课程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有的学生心算、口算很好,算盘却不会打。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发

9、挥优势,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带动珠算的学习。二、灵活运用珠算练习册,建立有效的作业监督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一本与等级考试模式相同的珠算练习册,老师把这本练习册作为回家作业,用于监督学生的课后学习。实际结果就是,珠算练习册已经成为了负担和“鸡肋”,根本起不到学习效果,对考级没有帮助。我们可以把练习册当作辅助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或在珠算兴趣小组中使用。可将练习册每一题分解成1位数加减、2位数加减、3位数加减等高位数加减。册上一题可以练习10次,既提高利用率,也实施了分层教学。并且设计一份自出练习,采用学生小组团队自出、教师辅助的方式。练习本的外观由学生设计,让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的作业。另外,强化

10、作业环节,对每一次作业打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制作公告栏,以小组团队为单位,显示每位学生的上课成绩与进步情况。公告栏的内容,将与班级千分制考核挂钩。三、成立珠算兴趣小组,培养多方面的财会技能。分别成立珠算兴趣小组和点钞兴趣小组,两个小组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珠算兴趣小组主攻珠算技能,活动时间为下午第四节课,每次小组活动,由教师认真记录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练习情况。对兴趣小组的成员,按照参与表现,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社团学分,计入学期总学分。四,将珠算列入传统文化遗产,了解珠算的历史价值,使学习珠算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前面已讲过了,珠算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贡献很大。虽然由于时代的发展,珠算已基本淡出

11、历史舞台,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珠算已经是一种“历史性的”技能了,才更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会珠算的人,应当有一种自豪感。当今社会,如果哪个学生说,我不会电脑,恐怕周边的人都要晕倒,原因很简单,电脑太普及了。但如果哪位学生说,我会打算盘,也许就会有很多人投来好奇的眼光,道理也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在网络化时代,会电脑的人,一点不稀奇,会算盘的人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我想,要使学生对珠算感兴趣,最关键的是珠算老师自己,一定要把珠算这门技能的定位放在历史的层面,放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去分析,去解剖,去传导,这样,不但你自己对珠算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也会从你的眼神中明白珠算的历史内涵与意义。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简单地说,我们不但是在学习一项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珠算,不但是一项操作技能,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沿续。说不定等到哪一天,珠算能手的知名度可能要比网络高手还要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珠算目前在日本、韩国很被人重视、看好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就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给丢了,给忘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