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150002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OMNI Workshop 5.0培训讲义第一讲 如何安装系统1. 将OMNI 安装到磁盘空间较大的硬盘上,并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安装为自动安装。2. 所需计算机最低配置:OMNI - Required PC Hardware: 8. Pentium Processor single or multiple CPUs. (Recommended 1.3GHz Pentium IV) 8. Microsoft Windows XP, Windows 98, or Windows NT (4.0 or 2000 Professional) 8. 256 Mb minimum RAM memory

2、 or greater (Recommended 256Mb) 8. Single or Dual monitors, 1024X768 resolution or better. 8. 200 Mb free disk space for program files. 8. Projects typically take a further 10 Mb per 1000 input traces. (Recommended 50Gb IDE or SCSI). 8. OMNI projects may only take 20-40 Gb. 8. 8 speed CD ROM 8. CD R

3、OM drive for installation of software. 8. VISTA/OMNI security block for PC (Not required if you have chosen a softkey)3. 建议使用较大磁盘、较高计算速度、较快图形显示的机器4. 加密锁的选择:安装完毕以后,启动OMNI Workshop 程序,在“File”下选择“License”,在“Soft/Hard Key”中选择KEY 的类型,如果用老的硬件加密锁,选择“Old Sentinel Key”,如果用小的硬件加密锁或者USB加密锁,则选择“New Sentinel Pro

4、 Key”,如果选择软件加密,则选择“Soft Key”。然后确认。5 获得软件密码的方法,在FileLicenseAuthorize soft key 下,将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码发送到SIS公司,SIS公司按约定发送一个码,按说明填入第二步,选择确认即可。如果加密锁需要升级,软件锁的升级方式同上,硬件锁的升级是,在在FileLicenseUpdate hard key 下,按步骤操作,()选择硬件狗类型,()选择接口编号,并行口为,串口为,()获得SITE CODE,()将此码发给SIS 公司,()SIS 公司根据约定返回一个升级码,填入第五步的框中,()按升级按钮即可完成。在Setting

5、Option 菜单中可选择常用基本参数第二讲,如何建立工区 在File New下,弹出文件管理对话框,选择目录,输入文件名,将自动存储为OMNI 格式文件(.odb)。这时,自动生成一个空的OMNI 工区。 在确定的工区名下,包含了所有可用的菜单和窗口界面。Plot:用于OMNI 绘图Edit,用于工区平面编辑,包括炮、检、图形、障碍物等的编辑和显示Chart:图表形势的显示D:三维立体显示Volume:量显示Ascii:显示ASCII文件Model:显示和编辑D 模型SEGY:显示和分析SEGY 文件Array:显示和编辑组合QC:显示QC 数据鼠标的使用:在树目录下,选择前面的“”,可变换

6、显示或不显示;选择其中一个功能菜单,按鼠标右键,相关的功能自动弹出,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将鼠标移动至工区显示窗口,按鼠标右键,弹出在此窗口选择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的对话窗口。在3D 窗口中,Click and drag to zoom. Hold Shift key plus click and drag to pan Hold Ctrl key plus click and drag to rotate 帮助键的使用:如果想要知道某个功能键、者某个菜单、或某个参数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则,点先点“帮助按钮?”,然后移动鼠标到要帮助的功能键、菜单或参数上,点鼠标左键,即弹出帮助信息。第三讲观测系统的建

7、立可以参看教学短片,“How to create a survey using the design wizard”. 一般,有几种方式建立观测系统,直接输入,用对设计对话框,按步骤进行,这种方式产生的观测系统一般是规则的滚进滚出观测系统。 按照我们的习惯,一般希望产生的观测系统采用一个放炮模板,则按以下步骤产生。 鼠标移至Surveys点右键Create New Survey选择Empty Survey。即自动生成一个观测系统文件名,包含了Shots、Receivers、Scripts、Detours、Obstacles、Boundary等功能菜单。 在Receivers 下点鼠标右键按提示

8、输入工区中的接收点。 在Shots 下点鼠标右键输入工区中的炮点。 产生放炮序列:在树菜单下,选择Scripts,点鼠标右键,选择“Create newScript“,弹出一个Script 选择对话框,从中选择“Shots to Shoot”,一般选All Included,意为所有的炮点都包括;选择“Shot Event Add Mode”,如果是补炮,则选Add new shot events;如果选择Add to FRN,则表示包含所有事件,同时,在现有炮基础上,扩展了接收范围;如果选择了Replace Existing Script,则用新定义的放炮模式,替换了原来的放炮模式。选择放炮

9、模式Shooting Mode,Pattern 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意思为按规则图形,根据一定的接收线数和接收道数进行放炮;Circular 是圆周状放炮模式,选定此模式表示从某个炮点向外的一个圆环内的所有接收点参与接收;Area 是区域(梯形)放炮模式,如果想放处于一个梯形接收点面积内的所有炮点时,选用这个方式;Simple 方式是所有接收点全开通,放里面的所有炮点;Empty Script 方式,将产生一个空的放炮模式,然后人工设定放炮模版和相关的放炮方向等。VSP 和Reflection Tomography 是VSP 的两种放炮模式,前者是常规VSP 放炮的覆盖等情况分析,后者是VSP

10、反射层析成像的分析。下面重点谈如何按我们的方式产生放炮模式:在已经布好炮点、接收点的排列片中,已经产生了一个空白的Script,取名例如为test,将鼠标移到test 上,点鼠标右键,弹出功能菜单,选择Edit中的Edit Events wizard,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窗口。在此窗口中,选择“Edit all related shots“在Mouse select Mode 中,首先,选择“Select Shts to Add“,这时鼠标变成一个多边形标识,选择所定义的模板当中要放的炮,例如线炮,则选择这个炮点,然后按ADD,则这个炮点的信息就进入上面的事件窗口中,注意,这里所选择的炮点,是

11、要放炮的模板中应该包含的炮点。然后,在Mouse select Mode 中选择“Select Recs to AddDelete”,同样鼠标会变成一个多边形,选择这个模板中应该包含的接收点,然后按ADD,则这些接收点就进入到了时间窗口中。选择EXIT。以上,就定义好了放炮模板。然后,选择Script 名称test,点鼠标右键,选择“Shootby numbers”,弹出放炮对话框,左面为滚动控制,A 方向的滚动是Inline 方向的滚动,主要要控制Shot Line 和Receivers Stations 两个参数;B方向的滚动是Crossline 方向的滚动,主要要控制Shot Stati

12、on 和Receiver Line 两个参数。这四个参数控制滚动的快慢和放炮方向。可用滚动A、滚动B 检查滚动的定义是否正确。然后,按Apply 按钮,就可以将整个工区按照定义的模板和定义的滚动方向、步长放炮。EXIT 退出,选择ScriptTest右键选择View Events,查看放的炮是否正确。EXIT退出,选择ScriptTest右键选择Creat New Analysis,就可以进行所定义的观测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观测系统面元分析、不同观测系统之间的对比分析、目的层模型分析、采集脚印分析等。,在介绍一下不规则观测系统的定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人工布设,将勘探工区设成不规则的方式,另

13、一种是:将观测系统设置成规则的,然后,利用“Boundary”功能,圈定不规则工区边界。在观测系统下,选择Boundary,点鼠标右键选择Edit Survey Boundary,选择Redefine Points of the boundary,定义一个工区形式的多边形,在此区域之外的接收点或者炮点,就可以跟据边界的性质自动取舍,例如,边界是最小覆盖次数边界还是满覆盖边界等。如上面的第一个图是规则边界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第二个图是不规则边界,此边界是资料边界(即最小覆盖次数边界),第三个图是不规则边界,但边界是满覆盖次数边界,外延的资料边界和观测系统边界也不规则。第四讲观测系统分析观测系统分

14、析是OMNI 系统具有特色的一个环节,包括面元分析、不同观测系统之间的对比分析、目的层模型分析、采集脚印分析等。 面元分析:参阅用户手册,OMNI 的面元分析可以显示平面分布的面元属性,其中包括:覆盖次数、唯一覆盖次数、方位角、偏移距、Variance Offset、Std DevOffset、Skew Offset、Kurtosis Offset 等展示了炮间距的分布规律,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炮间距是否均匀,是否会产生采集脚印等。分析显示中还有一个参数是叠加响应,初步展示了叠加振幅的变化。在CHART 可以显示不同的柱状图、统计图、对比图等图表。在3D 中可以显示覆盖次数立体图等。可以将两个不

15、同的观测系统拼接在同一个工区中,进行组合分析计算。在面元计算当中,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模式:Common Mid Point:共中心点模式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计算模式,需要填入纵/横波速度比、反射深度等参数Zero Offset Point:零偏移距点计算模式,需要填入倾斜地层参数Migrated Point:偏移算法,需要填入倾斜地层参数OBC Conversion Point:海底电缆转换点算法,需要填入水速、海底速度、水深、反射深度等参数。 不同观测系统对比分析:两个或多个不同观测系统分析,主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哪种观测系统更适合于工区。这个比较主要是针对

16、几种不同的放炮模式、放炮参数下所产生的覆盖次数、炮间距、方位角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针对目的层的分析:针对目的层的分析有三种,这些分析是在定义好的放炮Script上进行的。Depth:深度分析,在起伏地表、起伏界面、或VSP井上,计算覆盖次数、炮间距、方位角等,用来检查在不同深度段上的覆盖次数、炮间距分布、方位角分布情况等,需要Target 模型结合起来使用。Target:针对目的层的分析,在一个2.5维或者3D目的层上,分析计算观测系统在这个层上的覆盖次数、炮间距分布、方位角分布等,需要Target目的层模型结合计算。在一个2.5维或者3DTarget 目的层上,计算这个层上的三维合成地震记

17、录,形成一个SEGY 文件,需要目的层模型文件。 采集脚印分析:采集脚印分析是OMNI 的特色,其中包含了7种不同的分析:Stack用于分析此观测系统的叠加振幅是否存在脚印现象,一般需要SEGY文件。PSTM:产生叠后时间偏移脉冲响应,根据脉冲响应的子波波形,确定此观测系统是否存在采集脚印。DMO Fold:用于分析共中心点偏离所造成的DMO 覆盖次数的变化,确定此观测系统是否存在采集脚印。DMO Impulse:根据DMO 脉冲响应的子波波形,分析此观测系统是否存在采集脚印。Velocity:用于分析每个面元上的速度分析精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速度上的采集脚印。Stack Array Resp

18、onse:用于分析每个面元上的叠加组合相应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叠加组合上的采集脚印。Sinc Function:采用SINC 覆盖次数,分析菲涅尔带的平面分布是否均匀。第五讲 如何产生Target 目的层模型在树目录上选择Target,点鼠标右键,选择Create New Target,输入文件名,输入RMS 速度,输入三个值,速度、时间、Q值,速度值一般给恒定速度,表示此目的层是同一个速度,时间可以选择一个时间窗口,表示此目的层在剖面上所占的时间段,Q值表示此目的层的吸收系数。例如:velocity,Time(s),Q3000.000 0.00050.0003000.00020.00050.0

19、00然后按转换到层速度。下一步,定义目的层的X、Y、Z 坐标,点越多,目的层越平滑,X、Y 一般输入工区的平面坐标,Z坐标表示目标层的深度,例如:X、Y、Z 173494.82661046.6-600.0173358.22660855.6-1050.0地表基准面可以根据需要输入,一般选择0。按Finish 键,就可产生目地层文件,在Edit 上显示为彩色,在3D 上可进行立体显示。 模型分析,产生目的层模型以后,可以在目的层上进行分析,包括:Maximum Frequency:给定面元尺寸以后,就可以计算最大频率Maximum Offset: 选择拉伸因子,例如20%,就可以针对这个目的层分析

20、其最大炮间距的空间分布情况,Resolution: 可计算纵向分辨率或横向分辨率Migration Aperature: Attenuation: 如何产生地表高程模型在树目录上选择Elevations,按鼠标右键,选择Creat New Elevation,弹出地表坐标对话框,输入地表点的坐标,点越密集,高程模型越光滑。选择地表这些点在文件中的位置,然后按完成即可。第六讲 如何产生2D 射线模型1 模型建立:在树目录下选择 Ray Models,点鼠标右键,选择产生 Create New Models, 输入一个模型文件名,输入模型的尺寸大小、深度、时间等参数。选择射线类型,选择是否需要施加

21、对地震波的衰减等参数,就可以打开一个模型的编辑窗口,在此窗口中,可以随意建立2D 地质模型。这是看到在Ray Models 下出现了刚才所起名称的模型符号,在此符号上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功能菜单,选择Horizon,在此,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地质模型建立方式,不同的输入法和手动法。我们选择手动法自己建立模型,此时,弹出以下的界面窗口,鼠标变成了多边形图标。上方的编辑窗口中,鼠标移动均有X、Y 坐标显示,可以将界面的拐点用鼠标输入,然后按Apply,如果发现某个点点位有问题,也可以在左上角的坐标对话框中直接修改坐标数字。在按完Apply 以后,提示输入界面名称,界面性质,界面速度等参数,按完成,此界面

22、以下的将按照此速度自动填入。断层面的产生,由所定义的地层速度自动实现,地层错开的接触面可视为断层面。每个层的参数可随时修改。2 产生射线分析:在模型上点鼠标右键选择Trace Rays,弹出射线分析界面,在此界面上,选择炮点、射线类型、密度、要分析的层等参数,即可计算出射线的空间分布。在分析窗口的下半部分,显示了例如反射点在单炮上的位置,将鼠标移至某一个反射点,相对应的射线就会显示在上半部分窗口,清楚的展示了这个反射来自何界面,来自什么点,其射线路径如何等。从成像的角度看,射线在各个界面的分布,代表了对此界面的成像程度,如果这个界面上的部分段没有射线,则对这个界面的成像就不完全,这个概念就是目

23、前流行的照明度概念。在软件中,选择射线类型为Image方式,射线密度选择5,产生如下的图,显然,对绿色层的照明不完全,对蓝色层的照明度严重不足。当然这个照明度的分析是基于射线理论的,与目前的单炮资料评价、处理等比较匹配。3 模型上的观测系统参数分析在模型名称图标上,点鼠标右键,选择Analyses,弹出10种不同的分析类型。Resolution:在给定的面元尺寸、最大频率和偏移孔径下,自动计算每个点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Aliasing:在给定的面元尺寸、最大频率下,自动计算每个界面点的假频参数。DMO Ellipse:在给定的面元尺寸下,定义每个点的DMO 双曲线范围,以定义要使此点收敛

24、,需要多大的排列长度等。Diffraction:用于定义每个点的绕射范围。Reflection:在地表确定一个炮点位置,显示这个炮点所产生的来自各界面的反射路径和合成纪录。 Critical Rays:用于分析界面上每个点的临界反射位置。Absorption:在给定的最大频率下,自动计算每个深度点上的地震波吸收情况。Migration:在给定面元尺寸的情况下,用于分析不同点的偏移收敛情况,分析此点的偏移距离、角度等参数。Wavefront:分析给定炮点的波前面。Migration Aperature:给定地面炮点位置,分析每个深度点上的偏移距离、角度等参数。第七讲 组合响应将鼠标调至编辑模式,就可以对所布的点进行编辑,包括全系数编辑。第八讲 海底电缆观测系统设计3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