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86996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5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疑三探教案)1(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1 放大镜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过程与方法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放大镜、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

2、面展开。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

3、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课题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过程与方法2、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

4、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2.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

5、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

6、(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2、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难点制作晶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

7、、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学生准备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2.生:思考后,学生回答3.师: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

8、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课题、怎样放得更大预计课时

9、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过程与方法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学生准备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

10、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怎样放的更大。(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自制显微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

11、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光学显微镜 更电子显微镜 多扫描隧道显微镜课题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过程与方法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

12、本,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学生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玻片标本。(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

13、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

14、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课题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过程与方法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学生准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

15、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

16、现。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课题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过程与方法2、发现微

17、生物的生物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上节课我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微生物的种类。(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

18、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

19、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水中的微生物课题8、微小世界和我们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关专题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

20、设疑自探1.师: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

21、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我们要细心观察的?希望同学们留心!板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

22、不清的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题1、 我们身边的物质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过程与方法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

23、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质疑再探1.现在

24、,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课题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过程与方法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学生能够

25、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

26、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

27、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状态、形状、大小面粉+大豆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性质、发光、发热加热白糖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课题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

28、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2、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

29、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

30、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含淀粉食物 不含淀粉食物米饭、面粉 黄瓜、白菜.课题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

31、推想和论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师: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验证产生气体1

32、、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

33、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吸热、白色气泡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 产生新物质课题、铁生锈了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学生准备铁片、锈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

34、设疑自探1.师: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小组讨论交流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

35、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铁生锈了铁、锈铁、铁锈敲击、导电、磁铁课题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2、继续学习“假

36、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演

37、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

38、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原来的物质 新物质铁、硫酸铜溶液 红色、铜、红褐色课题、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过程与方法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

39、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

40、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空气中

41、、潮湿处、水中、盐水和空气课题、物质变化与我们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2、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42、(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43、。2、品尝后谈谈体会。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物质变化与我们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三、活动制作课题1、地球的卫星月球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

44、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阅读课本第46

45、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4、师:从刚才汇

46、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

47、、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课题2、月相变化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

48、天空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6、

49、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

50、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5、学生思考回答。6、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

51、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1.我当小老师(学生遍题小组内欣赏、借鉴、练习)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月相变化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课题3、我们来造“环形山”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

52、究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

53、有何特点?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

54、“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5、对学生的假说

55、进行评价。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运用拓展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板书设计3、我们来造“环形山”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课题4、日食和月食预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李乐文所在学校杨木林中心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

56、、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过程与方法2、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副案设疑自探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这叫什么现象?(板书课题)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解疑合探1.逐题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差等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指导实验。3.在合探的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