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85960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泛海国际居住区竹海园(宗地22号)工程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编制依据4第三章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8第四章 围护结构设计概况17第五章 施工部署26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30第七章 基坑工程监测56第八章 应急预案63第九章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76第十章 雨季施工措施83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泛海国际居住区竹海园(宗地 22)项目位于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淮海路附近,武汉市红领巾小学对面。项目包括 3 栋 33 层、1 栋 11 层的住宅楼、地下 2 层。其中地上面积 81018.42m2,地下面积 34966.01 m2(含人防地下室面积 2711

2、m2),总建筑面积115984.43。其中1、3、4#楼33层,建筑高度99.4米,基础埋深11米。2#楼11层,建筑高度33.4米,基础埋深10.3米,场地的0.00标高为23.60米,地下室的埋深为-10.1m,三通一平已完成。 结构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项 目内 容1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基础结构形式a)塔楼1#4#楼采用桩筏+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b)地下室采用钻孔灌注桩+抗水板,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层2基坑支护、降水型式1.本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一道混凝土支撑支护,浅部采用放坡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支护型式。2.本基坑采用中深管井降水+搅拌桩帷幕止水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共布置

3、25口降水井,2口观测井。3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塔楼为三级; 地下室抗震等级为四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4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桩基设计等级甲级5基础及桩基设计安全等级二级建筑场地类别类6场地土类型中软场地土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7抗震设防烈度6度风载体型系数1.4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序号建设各方主体单位名称1建设单位武汉泛海城市广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3监理单位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5围护设计单位武汉市测绘研究院6施工总承包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周边环境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概况基坑周边环境条件为:场

4、地环境条件整个拟建场区内分布有2层地下室,在勘察过程中仅在场区北侧发现有煤气管道还有军方围墙,基坑南侧有电线杆、建设单位的广告牌,距离支护桩很近。第二章 编制依据1.1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基坑周边环境及监测点布置图基坑周边地层概化剖面图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剖面图降水井大样图支护桩配筋图支撑梁配筋图支撑平面布置图立柱桩结构图1.2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武汉市政府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范、规程及验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武汉市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OSHMS18001职业安全健

5、康管理标准。主要国家标准一览表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2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30-200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地下工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0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混凝土结构工程

6、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452-901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7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1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主要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一览表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及验收规程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

7、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7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8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9810地下水检测规范SL183-2005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7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15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116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1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8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

8、程JGJ104-97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22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23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2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38-20022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DB/TJ08-002-9826建筑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28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主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览表序号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名称文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第91号2中华人民共

9、和国合同法国家主席令第1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部 2002219号文9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设部2000211号文10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3企业ISO9001质量体系标

10、准文件企业质量体系标准文件一览表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质量管理手册ZJS.MS101-20052环境管理手册ZJS.MS102-2005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ZJS.MS103-20054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ZJS.MS201-225-20055我公司其它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第三章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1.1地质勘查报告 该项目位于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内102号路与103号路交汇处西北侧。场区内堆有大量填土,因此地势起伏较大,本次详勘的勘探孔标高在21.3924.20m之间,最大高差2.81m,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在场区最大勘探深度65.30米范围内,根据钻探

11、资料、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场区土层除上部为填土层外,其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的粘性土层、砂层、粉细砂夹卵砾石层,下伏基岩为志留系(S2)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砂岩组成。根据年代、成因、土层结构特征及强度上的差异,场地土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其中2层分为两个亚层、3层分为四个亚层、4层分为两个亚层。各土层特征详见“土层性质特征描述表”。岩土层性质特征描述表 表3年代成因层号名 称层面埋深(m)厚度范围(m)土 层 性 质野外特征压缩 性空间分布颜色状态湿度Qml1填土/1.05.4杂松散稍湿表层约有15-40cm为建筑垃圾(主要为混凝土碎块,粒径3.0-8.0cm

12、,含量分布不均局部含量超过50%),其下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夹碎石块及植物根系,力学性质不均匀,回填时间小于10年。不均全场分布Q4al+l2-1粘土1.05.41.76.3黄褐可塑饱和土质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中等偏高全场分布2-2粘土5.09.00.85.2灰褐软塑饱和土质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局部见少量腐殖质。高全场分布3-1粉砂夹粉土粘土6.512.33.612.2灰灰褐灰色松散中密可塑饱和以粉砂为主,砂质较均匀,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碎片,间夹薄层状粉土、粘土。中等偏高局部缺失3-2粉细砂11.019.5715.2深灰 稍密- 中密饱和砂

13、质均匀,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碎片,局部孔段粘粒及粉粒含量稍高。中等偏低全场分布3-2a粘土13.224.30.72.4灰褐可塑饱和土质稍均,切面稍粗糙,干强度和韧性较好以透镜体形式存在,厂区内不均匀分布。高局部分布3-3粉细砂2032.2920.5深灰 中密饱和砂质较均匀,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碎片,局部含少量中砂。低全场分布3-3a粉质粘土3137.50.91灰褐软塑饱和土质稍均,切面稍粗糙,干强度和韧性较好以透镜体形式存在,厂区内不均匀分布。高局部分布3-4中粗砂夹砾砂3642.7510.2灰密实饱和砂质较均匀,主要有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自上而下粒径逐渐

14、变大,局部区域底部含有少量卵石,含量少于10%,分选较差,最大粒径6cm。低全场分布岩土层性质特征描述表 表3年代成因层号名 称层面埋深(m)厚度范围(m)土 层 性 质野外特征压缩 性空间分布颜色状态湿度S2f-1强风化泥岩46.850.40.53.5灰褐色,钻进速度一般,岩体组织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基本被风化为土状,部分保留有原岩结构,手掰易断,遇水易软化,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块。-2中风化泥岩48.152.8未揭穿钻进速度缓慢,深灰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敲击岩体易沿裂隙面破裂,采取率约75%,RQD值约40%-60%,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注:1、由于目前本

15、地区无泥岩的新鲜岩石压缩波波速的经验值,故未按波速比划分风化岩石的完整程度和风化程度,岩石的完整程度和风化程度是根据野外现场鉴别及DB42/169-2003进行鉴定。各土层的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值得提出的是,岩土层的划分通常是先观察取样,再根据室内试验、钻孔的原位测试、现场记录和土样的鉴别进行分层,剖面图及柱状图上各相邻孔之间的岩土层的分界线是推测划分的,而实际的各岩土层之间可能是渐变的。1.2.1场地的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系根据土的物理力学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等资料综合分析后取得的,现将各项指标统计结果列表如下:土层物理力

16、学指标分层统计表 表4地层编号岩土名称指标性质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土粒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eSrGsWLWPIPILa1-2Es1-2%kN/m3%MPa-1MPa2-1粘土N4438383844444444441616max44.119.11.1751002.7451.529.828.60.740.536.4min30.417.70.905872.7441.220.2180.380.303.936.718.31.047952.7447.224.223.00.540.434.72.660.380.073.000.002.342.432.470.110.070.690.

17、070.020.060.030.000.050.100.110.200.160.152-2粘土N1514141415151515151414max44.418.61.3561002.7446.826.224.61.150.903.8min33.816.70.967872.7436.118.017.10.830.542.441.017.61.207942.7441.421.819.60.980.703.13.460.650.133.950.003.502.752.570.110.120.420.080.040.100.040.000.080.130.130.110.170.143-1粉砂夹粉土粘

18、土N98889999977max45.518.41.292992.7449.627.523.30960.754.1min33.816.91.024822.7237.720.016.90.630.503.139.317.41.200902.7443.423.519.90.800.603.63.510.500.105.520.013.852.652.550.100.090.370.090.030.080.060.000.090.110.130.130.150.103-2a粘土N11111111111max38.018.21.083962.7445.927.518.40.570.573.7min38

19、.018.21.083962.7445.927.518.40.570.573.738.018.21.083962.7445.927.518.40.570.573.73-3a粉质粘土N55555555544max35.618.21.032942.7240.023.217.00.830.554.6min30.517.90.967862.7234.519.513.20.710.433.733.518.11.012902.7236.521.415.20.760.494.12.060.120.033.600.002.081.551.690.100.050.400.060.010.030.040.000.

20、060.070.110.130.100.10 砂土颗粒分析指标统计表 表5地层编号岩土名称指标性质砂粒粉粒粘粒砾石粗中细极细0.05-0.0050.00522-0.50.5-0.250.25-0.10.1-0.0750.075-0.05%3-1粉砂N28282828282828max2.0057.4776.975.8612.6258.6114.41min0.100.2314.270.761.2710.260.000.6215.7351.552.164.921.43.643-2粉细砂N44444444444444max4.6367.4777.35.736.0727.186.52min0.071.

21、818.770.291.195.190.00.8829.948.951.563.113.661.953-3粉细砂N36363636363636max25.060.8374.23.096.5227.413.89min0.076.418.270.350.010.540.03.1430.6547.621.382.8512.242.123-4中粗砂夹砾砂N2525252525252525max80.4143.6767.2368.231.4322.5428.333.90min0.00.136.52.990.091.080.00.021.4210.6331.2522.990.586.566.060.51

22、直剪快剪试验指标统计表 表6层号名称指标统计件数基本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maxmin2-1粘土C(kPa)182718213.360.160.9320(度)18128101.040.110.95102-2粉质粘土C(kPa)61411121.170.100.9211(度)67560.840.150.8753-1粉砂夹粉土、粘土(粘土部分)C(kPa)519121514(度)596873-3a粉质粘土C(kPa)220202020(度)21491110 三轴(UU)试验指标统计表 表7层号名称指标统计件数基本值标准差maxmin粘土Cu(kPa)421172018u(度)47465

23、-1粉质粘土Cu(kPa)314131313u(度)35344注:统计数组不及6组的取小值平均值。 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统计表 表8土样编号9#-624#-2-228#-2-233#-3-164#-3-244#-5平均值层号2-22-22-22-22-22-2取样深度(m)9.35.89.210.08.27.3无侧限抗压强度qcu(KPa)28212434182124灵敏度st2.02.11.81.51.31.91.8注: 灵敏度统计取的均值。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 表9地层编号岩土名称统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Ps(MPa)maxmin2-1粘土191.20.9

24、1.00.070.070.971.02-2粘土190.70.50.60.070.110.960.63-1粉砂夹粉土、粘土粉砂183.02.02.70.340.130.952.5粉土181.61.21.40.120.090.961.3粉土191.00.80.90.060.070.970.83-2粉细砂196.04.05.40.570.110.965.13-2a粘土81.20.81.00.120.120.920.93-3粉细砂199.07.08.20.490.060.988.03-4中粗砂夹砾砂1712.611.311.80.400.030.9911.7注:1、表中-2层统计数值分母为粘性土的数据

25、;分子为粉土的数据; 2、表中-1层统计数值分子为粉砂的数据;分母为粉土的数据;3、表中-2层统计数值分子为粉砂的数据;分母为粉土的数据;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表10地层编号岩土名称统计数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N(击)2-1粘土357.04.05.20.920.180.954.92-2粘土283.02.02.40.490.210.932.23-1粉砂夹粉土、粘土粉砂1081168.71.410.160.978.5粘土13534.10.950.230.883.63-2粉细砂16816912.81.570.120.9812.63-2a粘土2534.03.53

26、-3粉细砂194281620.63.300.160.9820.23-4中粗砂夹砾砂96423135.92.810.080.9935.44-1强风化泥岩16584853.43.140.060.9752.0 重型动力触探(N63.5)统计表 表11地层 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孔)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N63.5(击)maxmin粉细砂夹卵砾石1110.46.67.81.060.140.937.3 注:表中重型圆锥动探数据已经过杆长修正; 岩石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12地层编号岩石名称项目指标试验次数基本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Mpa)maxmin4-2中风化泥岩天然状态

27、下单轴抗压613.68.211.22.050.180.859.51.2.2场区特殊性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场区内特殊性土为-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但-1层为软塑粉质粘土,力学性能很差,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故此当做特殊岩土进行评价;软土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灵敏度、易扰动和易触变等特点,工程性能差。有机质含量试验成果列表如下: 有机质含量试验统计表 表13层号名称指标统计件数基本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maxmin-1粉质粘土有机质含量Om(%)186.72.44.51.280.280.88-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有机质含量Om(%)419.02.95.21.050.200.95

28、由试验结果可知,有机质含量统计显示-1层粉质粘土属无机质土,-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属有机质土。根据土工试验可知,-1层粉质粘土做的11组灵敏度试验,其中有2组数据显示为灵敏土,7组为中等灵敏土,2组为不灵敏土,-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15组的灵敏度试验,有1组为灵敏土,11组为中等灵敏土,3组为不灵敏土。当该场地内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时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若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在软土层面成桩过程中可能产生缩颈现象,且在桩基设计时考虑场地内软土对桩负摩阻力的影响。该软土层对基坑工程有重大影响,在基坑设计及开挖时一定要做好支护工作,基础开挖时要分层均衡开挖。1.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9、根据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地地下水类型包括两种类型: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其动态变化大气降水和生活排放水补给影响,勘察期间其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272.63m,相当于绝对标高20.2522.57m。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砂性土中,水量较丰富。勘察期间(2011-7-1至2011-7-5)实测场地承压水静止水位为18.80m,含水层渗透系数13.5m/d,影响半径280m。第四章 围护结构设计概况一、设计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59-2004: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30、-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武汉市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WBJ-1-2001:10武建2005273号文件:11、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宗地22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征集任务12、宗地22项目基坑条件图(电子图)。13、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宗地22岩土工程详勘报告;14、22周边市政示意图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设计0.000=2

31、3.600m,场地整平标高北侧按23.000 m考虑,西侧按22.000 m考虑,基坑开挖深度8.65 m-9.65 m,基坑周长约649 m,地下室开挖面积约21987 m2.根据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的规定,确定本项目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本项目基坑工程有效使用期为12个月。三、支护形式及地下水控制措施1、支护形式 本项目为两侧地下室,采用灌注桩排桩+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2、地下水控制措施 本基坑上层滞水控制措施为喷射混凝土止水。 本基坑承压地下水控制措施为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中深管井降水。四、主要材料1、砼强度等级a、喷射砼C20.b、垫层及地下室

32、周边回填砼C15.C、支护桩、立柱桩、冠梁、支撑梁、压顶板C30.2、钢材a、钢筋:-HPB235(原级钢):-HRB335(原级钢),-HRB400(原级钢)b、型钢及钢板:Q235(钢格构立柱用角钢及钢板)。钢筋、型钢、钢板等,其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并应有各项性能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3、焊接材料a、HPB235钢筋焊接采用E43型焊条:HRB335钢筋焊接采用E50型焊条:HRB400钢筋焊接采用E55型焊条。b、Q235钢结构焊接采用E43型焊条。4、水泥 搅拌桩:32.5级水泥。五、主要构造措施1、纵向受力筋保护层厚度(除注明者外):支护桩、立柱桩:50 m m;冠

33、梁、支撑梁:35 m m.2、钢筋的锚固与搭接除图中注明以外,钢筋的锚固长度为25d,结构构件受力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的形式,当钢筋直径小于20时,可采用绑扎搭接,搭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钢筋采用连接时,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实验方法、质量要求及质量验收等,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18-2003)等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六、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本基坑工程包括钻孔灌注桩、搅拌桩、喷射砼、冠梁、支撑、降水管井、排水管网安装、土方开挖等主要施工项目,施工单位应根据

34、本工程特点、地质条件、环境情况及工期要求,在确保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利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指导施工严格施工程序,不得任意省略。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桩位偏差不应大于100 m 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桩底沉渣不宜大于300 m m.主筋间距偏差不宜大于10 m m.箍筋间距偏差不宜大于20 m m.钢筋笼长度偏差不宜大于100 m m.钢筋保护层偏差不宜大于20 m m.宜采用隔桩跳打,砼达到初凝且3天后方可施工相邻桩。主筋锚入冠梁长度不小于35dg(除特别注明者外),浇筑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500 m m.左右,浇筑冠梁前,必须清理桩顶的残渣,浮土和积水

35、,凿毛清洗至设计标高。其他要求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及相关规范、规定。搅拌桩施工要求 a、搅拌桩 轴线误差小于10 m m.桩位偏差小于20 m m. b、桩长误差应小于20 m m. C、桩体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 d、相邻两根搅拌桩施工间隔应小于12小时,原则上每一施工段连续施工。 e、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和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159-2001)相关规定进行复搅。f、其他要求详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和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3、降水井施工要求:a、降水井位置必须由专门测量人员施放,误差小

36、于10 m mb、严格按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水井施工。C、钻井定位后,要求安装稳正,钻孔开凿应正、直,安装井孔管时采用扶正器下管,使井孔管位于钻孔中心。d、滤料选用圆砾,要求冲洗干净,采用动水投料,投料至设计标高,保证不架空,用计算法和测量深度双重控制。e、单井试抽检验出水量、含砂量两项指标,应做到施工一口验收一口,单井抽水含砂量不大于1/5万,否则严禁使用。f、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群井试抽,以检查降水系统准备情况。g、降水工程结束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井孔回填处理。4、支撑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a、施工要求a)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必须严格

37、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挖土到相应的标高后,应及时施工支撑。 b)挖土至支撑底部,修平支撑底部的土体,梁底模采用砖胎模平铺一皮,上抹20mm厚1:2水泥砂浆,然后再涂刷模板隔离剂,以防砖粘在砼上增加梁自重。 c) 砖胎模施工中放线定位标高、轴线,确保内支撑平整度。d)施工钢筋砼支撑,如考虑爆破拆除则宜预先留设药眼。e)养护至设计规定强度,在对砼支撑妥善保护的条件下开挖至下一层砼支撑垫层底标钢筋砼施工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其他要求详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项目允许偏差备注支撑截面尺寸+15 m m,-10 m m立柱中线偏差40 m m立柱顶标高20 m m立柱垂直度偏差H/

38、50030 m mH:基坑开挖深度支撑轴线偏移20 m mb、注意事项a)由于支撑是整个围护结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注意加以保护。b)任何支撑上的堆载不得大于500kg/m2。c)在土方开挖时,挖土机械不得碰撞支撑及隔构柱。在吊运模板、钢筋时,也不得碰撞支撑及隔构柱。d)支撑上放置材料或其它构件时,必须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并严装超过设计允许的荷载值。5、基坑开挖原则a、尽可能缩短无支护的暴露时间,下部土体开挖时尽量采用盆式开挖方式,有效地控制维护结构变形和坑外地面沉降,同时尽量利用“时空效应”的概念开挖基坑。b、基坑开挖的基本原则:开挖分层、分段、对称、平行、留土护壁,限时完成开挖与支护。C、

39、施工流程展开、开挖段的划分、支护结构施工及养护等,应以坚持限时开挖与支撑,且保证挖土工作连续、快速开挖、快速支撑、快速封底的原则。d、土方开挖宜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方式,一般情况下采取机械开挖,坑角土方宜采取人工配合小反铲开挖,基坑开挖至距坑底20cm时宜改为人工清理坑底,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严禁碰撞支护体系。e、严格按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在基坑周边。f、开挖后期基坑边坡顶面禁止堆载,开挖至坡底后应尽快开展基础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6、基坑降水维持要求 本基坑降水维护是降水工程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有效的施工组织和工作制度,保证正常用电和备

40、有容量的背用电源,以使降水运行不致中断、否则将危机基坑安全。按技术要求对各降水管井及观测井进行定时水位水量观测,并对全过程进行技术分析。这是一个动态管理(信息管理)过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时分析各种水文参数,以保证降水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并尽量减少抽水,使降水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降水维持在开挖至黄海高程17.45 m开始,1层地下室基坑采用中深管井降水,降后水位设计值为15.00 m:2层地下室基坑采用中深管井疏干,降后水位设计值为9.5 m.7、施工防排水为了确保基坑稳定,便于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的浇筑,给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施工质量,应认真做好地下水、雨水和施工废水的排

41、放工作。根据地形情况和场地条件,在基坑外侧施工截水沟,并接入市政排水系统,防止地面雨水进入基坑。同时,在基坑内设排水沟和集水坑,准备充足的排水设备,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 基坑开挖范围的岩土层在遇水后其力学性质会由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基坑周边地面采用C15砼硬化防水,确保基坑的安全。8、支撑拆除 1)拆除准备a、砼强度:地下负一层板(换撑临时支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进行拆撑;基坑监测:在拆撑期间加强基坑的位移监测,要求监测单位对拆撑施工期间每天定时进行监测,在拆除斜向主撑时,每天监测两次,连续监测五天,对每天的监测结果随时上报;b、现场材料及机具准备:钢管、木跳板、空压机、风镐

42、、切割机、散料斗、氧(乙炔)气、撬棍、铁锹、夹心、夹片等c、应急准备: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如遇位移较大的情况,在基坑周边立即卸载,同时在有墙的支护桩边加直撑或斜撑,以防止位移的进一步加大, 同时将监测结果随时报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办法;d、坑边堆载:在支撑拆除期间,基坑周边限制堆载,谨防过大静载和较大冲击荷载的作用影响基坑的稳定。原则要求坑边堆载不得大于40Kpa;支撑拆除作业开始前,必须编制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支撑拆除须满足以下要求:2)拆除施工a、施工方法:根据本工程支撑梁的特点,采用机械、人工使用空压机分块破碎混凝土支撑梁,分段拆除后及时将混凝土块运出施工现场,而后在堆场将混凝土

43、块集中破碎。拆除隔构柱时,必须用吊车将其吊住,割断钢板后将其吊至基坑外侧,每段长度根据吊车性能确定,钢筋采用氧气切割,氧气乙炔的使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b、支撑采用机载式液压锤破碎,需特别注意安全,应搭设满堂脚手架并铺设竹芭进行保护,要求竹笆离开支撑底不大于0.5m。满堂脚手架采用48钢管搭设,立柱间距0.7m。c、为满足塔吊协助作业的要求,每段混凝土块不得超过2.5T。(长度不超过2.5米),在拆除施工中的掉在砼板上破碎砼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谨防板面堆载过大。d、拆撑的顺序: 根据地下二层顶板施工的先后顺序,支撑拆除平面分为1、2、3、4、5、6六个区段,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80%后,先拆1

44、号区段,然后拆2、3、4、5、6号区段,各区段先行拆除斜杆等次要杆件,然后再拆除主撑等主要杆件支撑拆除时,要时刻观察对结构的影响。同时要观察其它未拆支撑的内力变化情况。 支撑平面拆除分段图9、换撑技术方案本工程换撑施工采用:基础施工完毕,在基础与支护桩间回填素砼;负一层结构板施工时,在纵横墙处设置钢管换撑,使其混凝土结构与支护桩形成整体。a、施工过程根据设计要求,在底板施工时,在底板与支护桩间采用素砼浇筑,负一层结构板施工时在纵横墙处设钢管325x12支撑,地下室外墙、顶板及换撑施工完毕、养护达到80%设计强度后,可拆除钢筋砼支撑梁。b、 换撑施工要求a)、主体结构的楼板或底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45、设计强度的80%;b)在主体结构与支护桩之间设置好可靠的换撑传力构造;c)、负二层顶板施工时,其支撑部位钢筋混凝土与地下室结构同时施工。其砼强度(C30)同二层结构板的强度等级。d)、为减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在施工时在桩与支撑结构砼间设置一层油毡。c)在主体结构楼盖局部缺少部位,应在主体结构的适当部位设置临时的支撑系统。10、塔吊位置及与支护结构的关系 本工共设置4台自升式塔吊,分别设置于1#楼北侧1#塔吊、2#楼南侧2#塔吊、3#楼北侧3#塔吊、4#楼北侧4#塔吊,1#4#塔吊基础均设置于基础内。 塔吊布置图:第五章 施工部署工程质量目标表5-1-1 工程质量目标质量1、质量标

46、准:合格(质量标准的评定以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达到甲方认可的样板标准为依据)。工期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安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着“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的原则,在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前提下,针对本工程为本工程的特性,在工期部署上通过合理安排工期,投标工期如表5-1-2。招标文件要求工期节点工期要求:1)2013年5月31日 完成土方挖运 2)2013年8月30日 地下室平正负零 文明施工目标本着“绿色施工”的理念,严格按照武汉市及公司有关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绿色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武汉市建筑施工安全优良现场;文明施工目标:必须达

47、到武汉市文明样板工地要求;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及临建搭设要求同时还需满足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4000亩土地管理规定及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环境管理目标严格按照我公司CI手册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做好现场硬化、绿化、美化,实现花园式办公。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控制现场降噪扬尘;合理选择施工材料,考虑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制定水资源节约利用措施;对机械设备采取封闭隔音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保证实现“武汉市文明样板工地”。主要环境管理指标如下:(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办公、生产、生活和相关活动的清洁建设,无被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处罚和媒体暴光事件,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粉尘排放:总

48、悬浮颗粒物0.35mg/NM。(3)噪声排放:土方阶段:白天70分贝,夜间55分贝;结构阶段:白天70分贝,夜间55分贝。装修阶段:白天65分贝,夜间55分贝。(4)施工污水排放:PH(酸碱性):6-9mg/L;SS(悬浮物):400mg/L;COD(化学需氧量):500mg/L;石油类20mg/L。(5)建材氨挥发、建材甲醛排放、建材苯挥发、建材射线辐射:进场建材环境质量检查合格率100%。(6)施工固废物排放:施工现场分设“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固废物”、“一般建筑垃圾”集中存放站的设站率100%。图5-2-2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施工区域及流水段划分施工区划分本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划分为四个施

49、工区组织施工,每个区含1栋住宅楼的基础,地上部分延续基础部分的区域划分,即每栋住宅楼为一施工区。各区同步施工。地下结构施工区划分见图5-4-1。图5-4-1 地下施工区段划分示意图施工流水段划分地下结构底板施工期间各施工区按后浇带及沉降缝划分流水段,第一、三施工区各分为5段进行流水施工,第二、四施工区划分为4段进行流水施工。地下结构墙柱及顶板施工期间每区各划分为2或4段进行流水施工。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1降水方案.1.1设计、施工特点1)设计特点降水井、井的直径、井深、数量如下表:泛海国际居住区竹海园(宗地22号)降水井数量(个)25井深(m)35直径(mm)600观测井数量(个)2井

50、深(m)35直径(mm)250降水井和观测井均采用无砂混凝土管。2)降水井平面布置降水井及观察井平面布置图降水井平面布置图3)降水井构造做法(1)降水井造做法降水井采用300mm钢管,外围多层土工布及等粒径碎石,降水井深度为35m,单井出水量为60T/h.(2)观测井构造做法观测井井径为250mm,单径为108mm,井深35m.4)降水时间的确定考虑到总体施工需求,在每口井成井后进行抽水试验,开泵30min后抽水含砂量应小于1/5000,长期运行(至少3个月以上)抽水含砂量应小于1/100000。5)水泵的选择 本工程拟选用的降水井水泵为AT150QJ10-37/4,暂配25台。1.2施工部署

51、1)施工总体部署考虑到总体工期要求,优先施工降水井,待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再施工观测井。降水井开启数量应根据施工区域及施工进度进行相互调配,确保施工区域降水合理降深要求。2)技术准备(1)降水施工方案要并报请设计院、建设单位等各相关单位进行评审。收到正式的施工图纸后,要组织工长、测量及相关人员学习施工图纸。(2)现场施工前,要进行三级技术交底,即技术负责人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一级交底,管理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二级交底,施工班组长对施工工人进行三级交底。交底以书面形式表达,并进行交底签字。(3)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对降水井的井位进行平面轴线及高程复核,重要控制点要做成相对永久性的标记。3)劳动力、设备准备根据现场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本工程降水 现场共需完成管井27口。为确保现场施工进度能够满足总体计划,现场拟投入工人1020人。随着施工进度的调整,现场工人也进行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