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4205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2260238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松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法人代表龙再渊联 系 人鲁志坚通讯地址松桃县蓼皋镇人民路5号联系电话15308563555传真邮政编码554113建设地点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文物局批准文号黔文物函2014103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8740占地面积(平方米)4000绿化面积(平方米)0总投资(万元)51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9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评价任务的由来铜仁市松桃

2、县寨英村古建筑群(寨英古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寨英古建筑群始建于两晋后期,最早为中国历史上川楚之民进入贵州梵净山进行宗教朝圣的梵净东线古道必经之地;兴旺于明清两代,原名寨英场,为军需物资转运地,后以寨英河为交通枢纽,逐步演变成重要商埠。古镇现保存较完整,系贵州省“五大名镇”之一,其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1998年6月寨英古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2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称号,同年10月由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久远

3、,寨英古建筑群安全隐患丛生、消防设施匮乏、水电设施缺损。为了规避安全隐患,达到古建筑群“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松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拟对寨英古建筑群内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改造。贵州省文物局以黔文物函2014103号,同意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含施工期污染防治及景观影响分析专项),报送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审批。为此,松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委托遵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组织工程技术人

4、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关导则编制完成了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含施工期污染防治及景观影响分析专项),现报送贵州省环境保护厅,敬请审批。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寨英古镇现状寨英古镇古城墙环绕四周,现存673米,墙高310米,厚11.5米,由粗石砌成,连接四个城门,两个水门,一个空子门。内部街道用青石板铺成,宽34米,有东门街、南门街、中街、北门街、王家巷、巷子口等6条街道,长约500米。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飞檐斗拱、雕龙刻凤、规模宏大、典雅别致。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古民居建筑85栋,2处会馆类建筑,消防池

5、8个,古井2个,各种商铺50余处。现存重点历史建筑详见表1及附图1,一般历史建筑见附图2。表1 寨英古镇重点历史建筑表编号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编号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万寿宫728.2691.213曹烈洪桐子屋180.3154.42福寿宫420.683.614曹际康桐子屋220.6213.83裕国通商商号270.4464.215文老八桐子屋117.3275.04何和顺商号269.9194.416余启明桐子屋219.4341.25冉家盐号商号210.0210.017易启福桐子屋268.8353.36协裕祥商号209.6146.618王发平桐子屋213.2408.6

6、7富华商号302.4438.419梁受权桐子屋91.685.28吴祥泰商号191.8145.020谢军成桐子屋99.497.39同兴昌商号242.2393.421谢军建桐子屋132.6193.210易和兴商号240.0162.822杨胜奇桐子屋87.280.111曹易和商号277.0474.023黎昌发桐子屋56.865.912同德祥商号221.4374.224蒋明军桐子屋95.7176.2(二)工程建设内容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为基础,结合古建筑群基础设施现状,在与现有古建筑风格一致的前提下完善寨英古镇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供电线路5000m、给排水管线

7、5000m、安全监控设施1套、消防设施1套、护栏、界牌、界桩100个。(1)供电线路供电线路工程主要为规范原有供电线路,并更换老化(损坏)的线路,供电线路总长5000m,电源由寨英镇电网引入。室外配电线路采用埋地暗管敷设,配电干线采用W型10/1kv电力电缆,沿地下电缆沟敷设。BV型0.6/0.5kv铜芯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至各栋建筑照明配电箱。室内各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KBG管暗敷。室内低压配电箱采用落地或壁挂方式安装。(2)给水管线给水工程主要为生活用水系统和消防用水系统。生活用水系统主要是规范、修补管网系统,由古镇西门处接入寨英镇市政给水管网,管径为

8、DN150(含消防管网),入户管径为DN50,管材选用PPR管(三型聚丙烯管),给水管线长约3000m,均采用埋地暗管敷设。(3)消防系统由于消防管网与给水管网为一路管线,因此古镇室外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水池、消火栓加压水泵一起设在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加压泵,一用一备,消防泵房设置在古镇外西侧,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00m,共布置4个,为地下隐蔽式布置(设置识别标志)。室内消防系统配备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不设消火栓。(4)排水管线排水管线主要为古镇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采用排水沟排水,规格为宽400mm,深500mm,采用U型断面形式,底板使用混凝土浇筑,竖向墙体进行砌筑,内侧抹防水砂浆,

9、人行通道处配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建筑物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排至室外地面上,和场地雨水一起进入排水系统,就近排入落满河和寨英河。排水管线长约2000m。(5)安防监控设施在古镇内各重点历史建筑、古镇城门、通道等地安装监控摄像头。主要安装设备为摄像机、信号线以及交换机。(6)护栏、界牌、界桩在古镇入口即各重点历史建筑外设置护栏、界牌、界桩,共计100个。在古镇外定制加工后,运至古镇内进行安装。(三)施工组织寨英古镇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人员约20人,施工工期约为4个月。施工人员从当地居民中招募,古镇内不设施工生活营地。(四)施工条件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均可在当地或省内市场上采购解决;所需购置的设备,也可在当

10、地市场上采购。由于工程建设地点处在环境较为敏感区,给工程施工组织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宣传教育,并采取必要组织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等,确保环保措施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五)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有利于寨英古镇内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六)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资为517万元,包括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环保投资为3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96%。(七)规划及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1)与文物保护法符合性分析寨英古建筑群(寨英古镇)为国务院批准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

11、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第十八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

12、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规定:“纳入旅游发展规划或者旅游线路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按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应当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修缮、安全、利用、保护设施、环境整治等内容”。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完善寨英古镇内的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

13、贵州省文物局以黔文物函2014103号文件同意寨英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2)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符合性分析寨英古镇属于松桃豹子岭寨英风景名胜区的独立景点之一。松桃豹子岭寨英风景名胜区为贵州省人民政府200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4.8km2,由寨英古镇景区、豹子岭景区、三阳景区和云落屯等个独立景点组成。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第二十

14、九条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置、张贴商业广告;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第三十条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豹子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及贵州省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中要求近期需完善寨

15、英古镇景区内的供水、供电、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完善寨英古镇内的供水、供电、排水、界牌、界桩等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会破坏景观。松桃豹子岭-寨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松风管函20141号文件同意建设,符合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豹子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和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3)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符合性分析寨英古镇为贵州省五大名镇之一,同时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称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

16、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第二十八条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完善寨英古镇内的供水、供电、排水、界牌、界桩等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4)与寨英镇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总体规划(2012-2030)划定寨英古镇为城镇建成区,文物及古建筑应加强保护。松桃县人民政府以松府办

17、发201453号文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本项目为文物抢救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符合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寨英古镇内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古镇内居民、日常工作人员、以及游客产生的废水、废气、环境噪声、生活垃圾等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1)废水寨英古镇内原居民约有120户,520人,工作人员约50人,最大日接待游客量为700800人/d,古镇内均使用旱厕,粪便经熟化后定期清掏用作附近农田肥料使用,其余生活污水(约72m3/d)经古镇内污水沟直接排入落满河和寨英河。

18、根据本次环评现状监测结果,寨英河和落满河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废气古镇内居民使用液化气,燃用较为清洁的能源,对环境影响小。(3)噪声主要来自于古镇内居民、工作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噪声以及旅游车辆交通噪声。根据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目前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4)固废主要来自古镇内居民、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游客抛弃的果皮、纸盒、塑料袋等废弃物,在旅游高峰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80kg/d,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寨英镇小窝凼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

19、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1、地理位置寨英古镇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56公里,距铜仁市70公里。它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麓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贵州省五大名镇之一。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430,北纬275633,占地面积2700 平方米。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2、地形地貌寨英镇东部属溶蚀低山、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最大相对高差600m左右,河谷发育,局部地段地势陡峻;西面属侵蚀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大,河谷发育,坡降大,地形最大相对高差500700m,坡面上季节性冲沟发育,沟面狭窄。寨英古镇位于落满河和寨英河交汇处北侧的坡地上,地势北部、西部高,南部、东

20、部地势低,古镇内海拔约380385m。3、地质构造寨英镇地处梵净山东北麓,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裂发育,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寨英镇位于东北西南向断层东部,区域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及震旦系南沱组(Z1n),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主要为残积土、坡积土及冲洪积层,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寨英河、落满河河谷底部及缓斜坡上,陡斜坡上有零星分布。(2)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浅灰、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肉红色厚层状白云岩。(3)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上部为灰色薄层状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中下部为灰

21、色厚层状灰岩。(4)震旦系南沱组(Z1n):为灰、灰绿色细至粗粒砂岩、板岩,灰绿色粉砂质粘土岩、含砾砂岩。4、气候、气象松桃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其特点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暖,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全县年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气温-12,一日最大降雨量147.6mm,年均降雨量1378.3mm,相对湿度为78%,属偏潮湿地区。全年无霜期达263-279天。松桃县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静风频率为48.69%,年均风速0.86m/s。5、水文(1)河流寨英河属沅江水系,为沅江支流锦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寨英镇西北部的

22、铁矿坪山麓,由北往南流经寨英镇附近后纳流向为由西往东流的支流落满河,后继续往南流于寨英镇长坪出松桃县进入江口县境内,后汇入锦江。寨英河70年代尚有木船往来运输,寨英古镇建有3个码头,现因河枯水浅而停航。(2)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类型、地下水赋存形式、富集规律及水动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碳酸盐岩岩溶水包括奥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及下统清虚洞组。溶洞、暗河发育,含丰富的溶洞裂隙水。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一般暗河流量为50100l/s,最大达4665l/s;泉水流量一般4.012.0/s,最大达50l/s,地下径流模数1.502.75l/s.k

23、m2,富水性中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包括震旦系南沱组(Zan),岩性主要为泥岩、粘土岩、页岩、砂岩、变余砂岩、板岩等,局部夹少量碳酸盐岩。裂隙发育,泉水流量小,一般0.10.5/s,富水性弱。松散岩类孔隙水较大面积零星分布于寨英河河谷阶地及斜坡的松散堆积层中,含水性强,富水性若。6、植被生物多样性(1)土壤寨英镇土壤以紫红色、黑褐色石灰土和石灰性水稻土为主,河谷地带分布冲击沙土及淤泥。(2)植被类型及分布松桃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以常绿栎林为主,由于水热条件较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发育这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樟栲林,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植被为主,其他植被类型有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

24、林、石灰岩藤刺灌丛、亚热带草坡等。人工植被以中亚热带的区系成分为主,如大面积的马尾松林、油茶林以及农田植被。寨英古镇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主要植被类型为次生性质的马尾松林、藤刺灌丛以及农田植被等。(3)生物多样性在寨英古镇北部的寨英河谷尚保存部分原始林和原始次生林带,黑冲观音山、杨万溪等地有大面积的茂密森林,阳雀林场有成片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花似白鸽,极富观赏性。寨英河谷有二处白鹭栖息地,每处约有一二百只,河中生息着娃娃鱼、石蚌、麻鱼等,黑冲杨万溪有羚羊、猕猴、野猪等多种珍贵动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物文化保护等):1、寨英镇概况寨英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

25、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距县城50公里,铜仁市78公里,大兴机场107公里,东与普觉镇毗邻,西与乌罗镇接壤,北与孟溪镇相连,南与江口县的怒溪乡、太平乡交界。镇域面积20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42.7亩,其中田12142亩,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1484米,最低351米,海拔平均在500750米之间,辖23个村2个居委会,276个村民组,8100户 3.8万余人,是汉、苗、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松江油路、寨孟公路、渝怀铁路、松桃西部旅游公路穿境而过。寨英镇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锰矿业,产业发展迅猛。寨英镇逐步建起了1.5万亩优质杂交稻和8000亩油菜基地,

26、2100亩药材、经果林基地。涌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涉及农户1000余户,流转土地6000余亩,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6.7。寨英镇内拥有中学2所,其中在校生1697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总数3462人;现有教师339人,其中特岗教师7人、编外管理人员12人。全镇办有幼儿园3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所,在校在园学生832人。寨英镇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下设2个分院;村级卫生室24个,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1个,有村级卫生人员48人。在围绕梵净山旅游环线的落满、兴家庄村卫生室已经修建。2、文物、文化保护(1)文物寨英自建成以来,虽几经战乱和自然的侵蚀,但目前仍保存较为完成

27、。1982 年8 月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6月寨英古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类别分为历史建筑类建筑、防御体系类建筑、 街巷类和其他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传统公共建筑包括“湖广馆”戏楼和“万寿宫”;传统商号建筑主要有“何和顺”、“裕国通商”、“冉家盐号”、“协裕祥”、“富华”、“吴祥泰”、“同德祥”、“同兴昌”、“易和兴”和“曹易和”等十个商号。传统民居建筑有:黄烈洪、曹际康、文老八、余启明、易启福、王发平、梁寿权、谢军成、谢军建、杨胜奇、黎昌发、蒋明军等12家桶子屋。在镇内有特色的民居主要集中在

28、何家坝巷子和中间街。 防御体系类建筑:寨英古镇的的防御体系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门、水门,以及对外航运的码头。 街巷类建筑 :古镇内街巷是体现古镇内部街巷格局,街巷形式的内容,包括街巷的铺地形式、材料、高差变化等方面。其他历史建筑:古镇内独特的消防体系,包括人工开凿自然蓄水的消防池;古镇内部涵沟、明渠、暗沟等污水排放系统以及联系内外交通的明清商埠码头。 (2)历史文化寨英镇是松桃境内的一座历史文化古镇,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流传于当地民间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尤以舞滚龙最为独特。寨英滚龙全长三十六米,共分十七节(又称洞),用三十四人轮番舞动。以九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近五百个直径二尺左右的

29、篾圈等距排列连接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白布画上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扭固成框架,再蒙上事先描绘好龙头模祥的布料。更为别致的是,龙头龙身装满彩灯,夜晚舞动时,晶莹剔透,五光十色,有如彩虹飞舞,尉为壮观。寨英镇于2003年2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称号,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进行滚龙,求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35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寨英古镇属于风景名胜区,周围无污染型的工矿企业,根据松桃县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

30、,区域内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各监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古镇所在地的河流主要是寨英河和落满河,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松桃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可以满足类标准要求,见下表。表2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断面W1断面(落满河,汇入寨英河前500m)W2断面(寨英河,落满河汇入口上游500m)W3断面(寨英河,落满河汇入口下游500m)2014.5.122014.5.132014.5.142014.5.122014.5.132014.5.142014.5.122014.5.

31、132014.5.14pH值6.86.66.56.56.76.56.46.66.7SS353832463342364045COD10L10L10L10.210L10.210.410.510LCODMn1.171.201.241.321.401.321.401.321.48氨氮0.300.310.310.290.290.290.120.130.13总磷0.0440.0480.0480.0640.0640.0600.0640.0640.0603、声环境: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根据松桃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声环境现状良好。表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点位名称

32、5月13日5月14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古镇外东侧48dB(A)42dB(A)47dB(A)41dB(A)古镇外南侧50dB(A)41dB(A)48dB(A)41dB(A)古镇外西侧47dB(A)41dB(A)47dB(A)42dB(A)古镇外北侧52dB(A)43dB(A)50dB(A)41dB(A)寨英中学56dB(A)44dB(A)55dB(A)43dB(A)4、生态环境:寨英古镇位于城镇建成区,古镇内由青石板垒砌而成,绿化率低,古镇外主要为农田植被和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状况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主要环境保护目的和保护级别见下表:表4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

33、位置关系影响时段保护原因保护级别古建筑及景观古镇内25处重点历史建筑(见表1)及72处一般历史建筑及城墙、码头、街道、消防池、水井等寨英古镇内施工期文物、古建筑、景观可能受影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气环境古镇内居民(120户,520人)寨英古镇内施工期环境空气可能受施工粉尘污染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寨英中学(师生约1000人)寨英古镇外东侧约65m施工期寨英完小(师生约420人)寨英古镇外北侧约80m施工期幼儿园(师生约80人)寨英古镇外北侧约150m施工期古镇外居民点、机关、企单位等寨英古镇外西侧北侧施工期声环境古镇内居民(120户,520人)寨英古镇内施工期可能

34、受施工期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寨英中学(师生1000人)寨英古镇外东侧约65m施工期寨英完小(师生约420人)寨英古镇外北侧约80m施工期幼儿园(师生约80人)寨英古镇外北侧约150m施工期古镇外居民点、机关、企单位等寨英古镇外西侧北侧施工期生态环境植被、人工绿地等寨英古镇内施工期可能受破坏植被、人工绿地保持良好水环境落满河古镇外西南施工期水质可能受污染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寨英河古镇外东侧施工期古水井(2个)古镇内施工期水质可能受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评价适用标准环 境 质 量 标 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

35、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1、施工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施工人员依托寨英镇基础设施,古镇内不设施工营地。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2523-201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总 量 控 制 指标本项目为寨英古镇内供水、供电、雨水排放、消防、监控、界牌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无污染物产生,不设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

36、示):(1)供水管线、供电管线施工工序古镇内供水管线、供电管线设计采用地埋暗敷式,工程施工主要由沟槽开挖、下管安装、土石方回填、压实、土石方运出等工序组成,见下图。供水管线、供电管线施工流程图(2)排水管线施工工序古镇内雨水排水管线采用明沟形式,人行通道处加盖盖板。施工工序见下图。排水管线施工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工序及源强分析(1)施工期废气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最突出的是扬尘污染,主要源于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堆放、土石方回填、砂石水泥等粉状粒料堆放、施工作业和车辆运输等,会有扬尘产生,属于无组织排放。在遇干燥、大风天气时易产生扬尘污染。古镇外原辅材料及土石方采用汽车

37、运输(古镇内汽车不通行)将有一定量的汽车尾气产生。(2)废水由于管线沟槽开挖较浅(最深约0.5m),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浅层地下水涌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废水为少量混凝土拌合废水、设备、工具清洗废水,产生量约1.0m3/d,主要污染物为SS,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人员依托寨英镇内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食宿自理,古镇内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利用古镇内的旱厕所,粪便经熟化后用作肥料。(3)固废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线土石方开挖弃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包括建筑施工废弃的水泥凝结废渣、破损砖石等)以及管材、电线边角料和废弃包装等。(4)施工期噪声主要为电钻、切割设备、小型混凝土拌合设备等运行产

38、生的机械噪声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二、运营期污染工序及源强分析运营期供水(消防)管线、供电管线、雨水排水沟、监控设备、护栏、界牌、界桩等运行无污染物产生。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量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古镇内管线等施工粉尘无组织粉尘0.1mg/m3古镇外汽车运输汽车尾气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古镇内管线等施工施工废水污水产生量1.0m3/dSS3000 mg/L沉淀后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极少量使用古镇内旱厕,少量排放固体废物施工期古镇内管线等施工废弃土石方480m3集中收集后运往松桃县建筑

39、垃圾处置场建筑垃圾少量集中收集后运往松桃县建筑垃圾处置场废弃电线少量集中收集后,出售给相关回收利用企业边角料等极少量集中收集后,出售给相关回收利用企业废包装极少量集中收集后,出售给相关回收利用企业生活垃圾极少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寨英镇垃圾填埋场噪声主要为电钻、切割设备、混凝土拌合设备等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噪声,噪声值7085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1)生态环境破坏古镇内管线沟槽开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暂时形成裸露的地表以及土石方的暂时堆存,易引发水土流失。(2)景观古镇内施工包括沟槽开挖、土石方堆放、土石方运输等对景观造成影响。(3)文物及古建筑古镇内沟槽

40、等开挖及设管线、设备安装可能对文物及古建筑造成破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最突出的是扬尘污染,主要源于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堆放、土石方回填、砂石、水泥等粉状粒料堆放、施工作业和车辆运输等,会有扬尘产生,属于无组织排放。在遇干燥、大风天气时易产生扬尘污染。古镇外原辅材料及土石方采用汽车运输(古镇内汽车不通行)将有一定量的汽车尾气产生,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CO、和NOx等。根据类比调查,在施工区域作业面2030m内TSP浓度高达200300mg/m3,50m外TSP浓度为1.53.0mg/m3,一般在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可达到

4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即1.0mg/m3。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对施工区域工作人员以及施工区域两侧150m内的古镇居民以及历史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际上,由于寨英古镇内管线是沿古镇内街道敷设,而古镇内街道为“桐子街”形式,街道较窄,街道两侧建筑物较高,不利于扬尘的扩散,因此管线施工对街道两侧临街的居民点及古建筑造成影响,而对古镇内不临街的居民点以及古镇外的敏感点影响较小。为降低施工期扬尘污染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拟采取以下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及少量水泥应统一堆放,并采取遮盖措施。地面开挖时,应对作业面适当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

42、尘的产生量。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谨防古镇内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遗洒,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的泥土和灰尘,定期洒水抑尘,减少扬尘产生。严禁在古镇保护区内设置混凝土和砂浆拌合站,拌合站必须设置在寨英古镇保护范围外,并远离居民区上风,拌合站应当进行密闭搅拌,严禁现场露天搅拌。承包商应制定土石方运输计划。开挖土石方应立即装入编织袋中。由于古镇内车辆不能通行,古镇内土石方需人工运输至古镇外再进行装车外运,古镇外土石方暂存场所应采取拦挡及遮盖措施,并及时清运。古镇内开挖的土石方需回填部分,暂时堆放应采取遮盖措施,废弃的土石方应及时清运至古镇外,人工装载及运输过程中不得超

43、载,沿途不洒落,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在采取措施后,扬尘对古镇内及古镇外敏感点影响较小。此外,由于古镇内汽车不能通行,古镇外汽车运输产生的燃油废气通过空气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二)水环境影响分析供水、供电管线沟槽开挖后,管线安装,然后回填,表层覆盖石板,无需混凝土。界牌、界桩、护栏安装以及雨水排水沟需要使用少量混凝土。混凝土拌合会产生少量混凝土拌合废水、设备、工具清洗废水,产生量约1.0m3/d,主要污染物为SS,为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评价要求拌合站必须设置在寨英古镇保护范围外,同时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小。施工人员依托寨英镇内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食宿自理,古镇内不设置

44、施工生活营地。施工时所耗生活用水主要为施工人员饮用水,施工人员利用古镇内的旱厕所,粪便经熟化后用作肥料,对水环境影响小。(三)声环境影响由于管线施工基本上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开挖,古镇内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拌合站,在管线、监控设备等安装时会偶尔使用电钻、切割设备等。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轻度的噪声影响,应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来有效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严禁夜间施工,因影响程度小,影响时段短,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除,古镇内施工对声环境影响较小。(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线土石方开挖弃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包括建筑施工废弃的水泥凝结废渣、破损砖石等)以

45、及管材、电线边角料和废弃包装等。供水(消防)管线、供电线路、界桩等安装土石方开挖量约700m3,回填方620m3,弃方80m3,雨水排水沟挖方量400m3,全部为弃方。建设项目施工期合计弃方量480m3。土石方应及时运至古镇外,及时装车外运至松桃县建筑垃圾处置场。土石方暂时堆放应采取拦挡、遮盖等措施。施工产生的水泥凝结废渣、破损砖石等应及时外运。更换的破损电线为铜芯电线,集中收集后及时外卖给相关废品收集机构;在管线施工中产生的少量废弃边角料、废包装应集中收集后,及时外卖给相关废品收集机构;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采用古镇内垃圾桶收集后及时外运至寨英垃圾填埋场。(五)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寨英古镇

46、内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开挖量较小且为人工方式进行开挖,所以产生振动量较小,对古镇内的建筑物影响小。但是,为切实保护古镇内历史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振动较小的施工方式,并对原有建构筑物进行定期观察,发现出现振动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向文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六)生态环境影响古镇内管线沟槽等开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古镇内街道均由石板铺砌而成,管线等施工均沿街道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恢复原貌,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管线等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在回填以前堆放于地面,经雨水冲刷会造成水土流失,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避免在雨季施工,挖出的土方应合理堆放,雨天时采取拦挡、遮盖等措施防止水土

47、流失,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回填后,再覆盖石板,水土流失现象消失,对环境影响较小。(七)施工期景观影响古镇内工程施工包括:沟槽开挖、土石方堆放、土石方运输、设备安装等对景观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施工期约4个月,施工期短,施工结束后施工期对景观产生的不利影响消失。(八)对文物的影响寨英古镇内的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设施施工对历史建筑(文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管线及排水沟等对古镇内街道的破坏;施工振动对古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入户给水、供电管线、消防设施、护栏安装等对古建筑的破坏等。(1)给水管线、消防管线、排水管线、供电线路等在室外主要沿古镇内街道铺设,古镇内街道为石板铺砌而成。移

48、动石板后沟槽开挖、下管安装,然后覆土,盖上石板恢复原貌,不会对街道造成大的破坏。雨水排水沟沿街道开挖,开挖完成后进行护砌,然后盖板,基本恢复原貌,不会对街道造成大的破坏。同时沟槽开挖较浅,宽约0.4m,深0.5m,不会对古建筑物的房屋结构造成破坏。(2)施工振动对寨英古镇内历史建筑(文物)的结构有一定影响,当烈度较高时,会形成较严重的损毁,若文物长期处于动力环境中,将导致房屋结构及岩体裂隙结构面强度缓慢削弱。由于古镇内管线沟槽采用人工开挖形式,小型混凝土搅拌设备、电钻等产生的短期、非连续机械振动对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对其影响小。(3)施工产生的扬尘等对历史建筑(文物)影响小。(4)入户

49、的给水、供电管线以及界牌、界碑、监控设备、消防装置等对古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响,需采取对文物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施工和安装,施工中要求如下:文物建筑室内外设置的管线(设备),应置于相对隐蔽及安全的部位,利用原有路由进行设置,不应影响日后文物建筑的维修、保养和使用,不应对文物建筑产生不良的损伤及视觉影响。原有彩画、壁画、雕刻、石刻、室内外各类装饰以及题名、题记等附属物之上不应设置任何管线(设备)。不应在墀头、干摆、丝缝等清水墙面或梁、檩、柱、枋等大木构件上钉钉、钻眼、打洞。管线(设备)安装过程中增加构造柱及框架时,应与建筑内主体结构保持安全距离,安装固定管线(设备)宜采用箍、戗、卡等形式。对接触的文

50、物应采取有效的、可逆的保护措施,不应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坏。文物建筑内敷设线路、安装设备,应避免架空线,敷设应美观、安全,不应损坏建筑本体及其结构。室内暗配管线宜沿最近线路敷设,由室外到室内宜选择由建筑的基础之下进入,但不应损伤其它设备及建筑基础。配电箱(柜)及开关,宜安装在文物建筑外部便于检修操作的部位,周围不应有障碍物和遮挡物。市政水源不能满足消防要求,需设置的消防水池,其建筑形式应与建筑环境相协调。(九)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施工期工程施工沟槽开挖、土石方堆放、设备安装及施工产生的粉尘将对古镇内管线两侧的居民点及居民出行、日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游客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旅游人数减少,经

51、济收入降低。但由于施工期短,施工结束后不利的影响将消失。同时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古镇内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古镇内居民生活提供方便,消防等安全设施改善,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文物的安全。古镇内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旅游人数的增加,提高经济收入。总体而言,古镇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施工期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施工结束后有利于古镇内居民生活和文物的安全,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结束后,供水、供电管线、消防设施、雨水沟、界牌、界桩、护栏等设施无污染物的产生,因此施工结束后主要的影响为新增设施及建筑物对景观的视觉冲击影响。随着工程的完工,人

52、为工程活动将对原有景观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安装设施的建筑格调、视觉冲击等方面。供水管线、供电管线采用地埋暗敷式,施工完成后可恢复原貌,对景观影响小;界牌、界桩、护栏等新增设施设计时尽量考虑了与原有建筑风格相一致,对景观质量的影响为中度影响。雨水排水沟在人行通道处配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非人行通道处为明沟,与现有的排水系统的格调相协调,尽量减少视觉冲击,对景观质量有轻微的影响。消防、监控及输配电设施除与现有建筑相协调外,还应考虑其隐蔽性问题,减少其形成不良的线状体,避免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破坏景点主题。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 容类型排 放 源污染物名称

53、防治措施预期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施工期)扬尘喷雾洒水、遮盖等措施对景点、文物、游客及居民点影响小运输扬尘及汽车尾气(施工期)扬尘NOxCO严禁超载运输、控制车速、采取遮盖等封闭运输方式对大气环境影响小水污染物生产废水(施工期)SS收集沉淀后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施工期)SSCODBOD5NH3-N古镇内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自理,施工人员使用古镇内旱厕,粪便熟化后作肥料不外排固体废物开挖土石方(施工期)土石方施工过程中尽量挖填平衡,边挖边填,剩余土石方运往松桃县建筑垃圾处置场对环境影响较小设备安装等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往松桃县建筑垃圾处置场对环境影响较小废弃电线集中收集,及时清运至

54、古镇外,出售给废品收购企业集中出售,不外排边角料等集中出售,不外排废包装集中出售,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桶,定期清运至寨英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送垃圾填埋场处置噪声主要为电钻、切割设备、混凝土拌合设备等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噪声,噪声值7085dB(A),应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闲置设备应及时关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来有效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夜间禁止施工和运输文物保护1、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坚决杜绝发生火灾。2、采用低噪音及低振动设备,避免振动对历史建筑结构的破坏。3、开挖土石方应及时回填或清运,降低施工期的景观影响。4、管线等工程沟槽开挖应合理控制开挖区域,并注意对古

55、建筑(文物)地基结构的保护,沿街开挖部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铺设石板,恢复原貌5、室内施工部分尽量减轻对文物的破坏,并注重与文物风格协调,监控、消防、电器等设施应注意其隐蔽性,降低视觉冲击。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做到施工方案合理化,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减少生态影响。2、控制施工范围,采取防护措施和恢复措施,保护好野生动植物。3、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或清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谨防水土流失。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1、项目概述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为完善寨英古镇内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内容包括:供电线路5000m、给排水管线5000m

56、、安全监控设施1套、消防设施1套、护栏、界牌、界桩100个。项目经贵州省文物局黔文物函2014103号及松桃豹子岭-寨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松风管函20141号文件同意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约20人,施工工期约为4个月。施工人员从当地居民中招募,古镇内不设施工营地。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均可在当地或省内市场上采购解决;所需购置的设备,也可在当地市场上采购。项目总投资571万元,环保投资36万元,占总投资的6.96%。2、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57、3096-2008)2类标准。3、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及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及汽车尾气。对施工区域采取喷雾洒水、粉状粒料遮盖、开挖土石方及时清运,车辆运输控制车速、严禁超载,并采取遮盖等措施后,扬尘对环境空气影响小,对古镇内外均敏感点影响较小。(2)施工过程中小型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轻度的噪声影响,应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闲置设备应及时关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来有效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严禁夜间施工。(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应采用收集桶收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古镇内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利用古镇内旱厕,粪便经熟化后用作肥料。(4)

58、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线等土石方开挖弃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包括建筑施工废弃的水泥凝结废渣、破损砖石等)以及管材、电线边角料和废弃包装等。开挖土石方后立即装入编织袋中,土石方尽量回填,弃方和少量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古镇外。边角料、废包装等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古镇外,集中出售。生活垃圾由古镇内垃圾桶收集后外运至寨英垃圾填埋场处置。(5)管线及界牌等工程随着施工区域开挖、平整,使得表土层土壤松动,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在回填以前堆放于地面,遇到较大降雨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及时回填或清运土石方,降低水土流失。(6)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应对文物建筑产生不良的损伤,加强对文物的保护。(7)施工过程中场地平整

59、、沟槽开挖、土石方堆放、土石方运输、设备安装、混凝土搅拌、建材等的堆放,会给施工区的景观带来一定的影响。工程完工后,新建工程的建筑格调、视觉冲击等方面对景观造成影响。为降低视觉冲击,减轻对景观的破坏,除应与现有设施的景观相协调外,还应注意要与古建筑群景观的相协调及部分设施的隐蔽性。4、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铜仁市松桃县寨英村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古镇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能消除安全隐患,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新增设施及建筑应景观协调,降低视觉冲击,减轻对景观的破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豹子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60、20122030)的要求。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属于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合理。但项目的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均是暂时的。在施工期只要加强环境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均按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本专项所要求采取的防治措施和相关文物保护要求后,可将施工期对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行。二、要求及建议(1)建筑风格遵循寨英镇历史建筑的格调,力求做到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空间轮廓线丰富,并与原有建筑相协调。(2)尽快完善古镇内的污水收集管道,禁止生活污水进入雨水排水沟,加快寨英镇截污沟以及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程,降低生活废水对寨英河的污染影响。预审意见: 经办人: 公 章 年 月 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经办人: 公 章 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