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32542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中的第一主题让田野告诉你里面的内容。旨在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争当爱惜粮食的好孩子。【学生分析】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有的连是什么作物都不清楚,甚至出现了把麦苗视为韭菜的闹剧。本节课,通过

2、课前调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么种出来的。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和智慧。二、教学过程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1课前调查:我们生活的粮食、蔬菜、水果有哪些?他们是怎么种出来的?人们要付出哪些劳动?2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上网来搜集一些关于粮食的资料:古诗、诗歌、谚语、故事等,以及关于歌颂农业生活的诗歌等。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一)链接生活 引入课题老师:同学们,现在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幸福在哪里?是啊,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吃的美味的食物,穿的漂亮的衣服、舒适的住房、快捷的交通,幸福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工业、农业。今天我们就走进农业,让我们先来探求关于田野的一些奥秘。(二)活动:米粒的诉说。1师:老师从田野里请来的一位朋友,你猜测下是什么?(教师闪电般张开紧攥的手,接着合上)引领学生猜测中的物品:一颗小小的米粒。2师:这一颗小小的米粒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快速阅读课本“米粒的诉说”体验小米粒的成长过程。3让学生交流米粒的成长过程并引导学生交流“小小一粒米的成长,农民伯伯要付出哪些劳动呢?”引出板书:松土、播种、移栽、喷药、施肥、晒干、脱壳。4师:为了小米粒的诞生,除了要完

4、成这么多的事情外,农民伯伯还要付出哪些劳动呢?师:是呀,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民伯伯多少辛苦和汗水,一粒米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5师:你认为小米粒在诉说着什么?让学生交流。(三)体验活动:我也是小农民。1.师:同学们课前也调查了农民工作的情景,下面请大家交流自己亲身体验或是目睹的农民工作的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并课件展示教师搜集到得图片及视频。2.让学生模仿农民收割的动作体验其辛苦。让两位学生上台体验收割的动作(弓腰、低头、半蹲、手拿镰刀)两分钟,其他同学计时后,让学生谈体会。全体同学模仿收割的动作,老师计时。谈谈这两分钟的感受。3.师深情诉说:农民伯伯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他们不是就

5、只有一分钟、两分钟,而是一忙就是一天、两天,他们仍然坚持着,忙碌着当看到丰厚的米粒的时候,他们累也快乐,累也幸福着。此时此刻,你想对农民说些什么?以此引领学生从心灵深入进行反思。(四)交流拓展 :其他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人们要付出哪些劳动。1.师:同学们,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们伯伯多少辛苦和汗水呀!你还知道哪种农作物,它们是怎么种出来的,人们要付出哪些劳动?2.小组合作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搜集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3.班内交流展示。4.师:种庄稼不

6、仅辛苦还是一门学问。同学们谁知道有关农业的谚语和歌谣,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5师小结:看来种庄稼不仅辛苦,同时也是一门学问,农民伯伯要想把庄稼种好,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法宝“二十四节气”,出示二十四节气歌,生齐诵。(五)辩论践行 制作书签1.师:一粒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怎么做?(板书:爱惜粮食)2.辩论:周围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评论谈自己的看法。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出:粮食来之不易,农们伯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我们应该珍惜。3.师:谁来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师生交流汇报。4.制作书签:说得棒极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为爱惜粮食而倡议,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纸

7、和彩色笔制作标语或书签。5.师小结: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卡片赠给亲朋好友或贴在家里、学校里,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惜粮食的队伍中来吧。课后拓展 深化感悟1.教师演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课余走进农家、走进田野,进一步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写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所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2.设计珍惜粮食的广告语。3.开展“爱粮监督员”活动。在家中、在学校餐厅中监督家人及同学要不浪费一粒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三、教后反思: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当为学生搭建思想和行为的平台,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体验上,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劳动者的辛苦,了解粮食来之不易,逐步养成

8、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一)亲身体验 感悟真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我设计了“我也是小农民”的体验活动,当学生在了解农民割稻的动作:弓腰、低头、半蹲、手拿镰刀后,让请两名学生上台,模仿此动作。当我和学生一起倒计时,看到学生的是摇摇欲坠的身形。当这两个同学说他们的感受:头晕、腿疼、腰也不舒服的时候,我质疑其他学生:“就只有短短的两分钟,难道真的会这样吗?是不是他们俩有点夸张呢?”当其他学生同意我的质疑的时候,我就让台上

9、的两个同学监督计时,而其他所有同学在教室内找个地方体验割稻。当同学们感叹:真的是好累,原来是这么的不容易啊的时候,我感觉到学生体验到了那份浓浓的真情,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这样,德育也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二)正确评价 巧妙引导评价和引导是一门艺术,同意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正确地评价、巧妙地引导是客厅生成的前提,更上教学的艺术体现。本节课在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这个环节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一步步深入感知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后,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学生的汇报是无法预设的,完全是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而这种生生互动中生成的东西才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更具有魅力,学生在互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根结。(三)指导生活 润物无声“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源于生活更要指导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目的就是要将课堂上教育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只有有效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力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于是,在课的最后我深情演唱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课余走进农家、走进田野,进一步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写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所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让学生课下设计珍惜粮食的广告语,并开展“爱粮监督员”活动。在家中、在学校餐厅中监督家人及同学要不浪费一粒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