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21448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回弹仪使用方法(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次第一章概述l第二章回弹仪原理及技术性能2第三章回弹仪操作规程4第四章测试方法5第五章回弹仪的校验6第六章维护保养8附录: 行业标准JGJT23200l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摘要前 言回弹仪在国内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国家制定了回弹法标准,目前国外已有13个国家或协会标准。我国是回弹仪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也是回弹法标准最多的国家,我国已制定和颁发了回弹法行业标准: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同时还制定和颁发了仪器国家标准GBT9138一1988回弹仪和JJG817_93混凝土回弹仪检定规程。这些标准的颁发和实施,是我国建筑测试技术发展中的新里程,为推广应用这

2、种经济实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破损测试技术和仪器回弹仪,揭开新的一页。我厂是生产回弹仪为主的建筑仪器专业厂,我们的宗旨是“信誉至上、质量为先”。目前,我们已进行了回弹仪产品的标准化,并严格按国家现定的要求制造,装配调试和检验。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质量精良、实用耐用的回弹仪。为回弹仪技术标准的实施作贡献,竭诚为广大使用单位和测试监理人员服务。回弹法技术标准是测试工作的指南和依据,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技术规程,不断积累经验,使回弹法日臻完善。欢迎广大用户对我厂生产的各种类型回弹仪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我们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我们向为回弹法的应用研究作出贡

3、献的单位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致敬! 注:本说明书内容如与行标(JGJ1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不符时,应以行标为准,请使用单位和测试人员在使用回弹仪过程中注意。第一章 概述回弹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相继制定了回弹法国家标准、协会标准,技术规程,使回弹仪逐渐成为规范化标准仪器。我国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展回弹仪的应用研究至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原国家建委1976年下达“混凝土质量非破损检验技术研究”任务,并组织研究协作组以来,对回弹法、超声法、超声一回弹综合法等非破损测试技术与仪器,开展了全面的综合性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81

4、年通过了回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科研成果部级鉴定。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完成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并经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作为行业标准从l985年8月1日起试行。此后于l999年又对技术规程重新进行第三次修订,该标准编号为JGJT23200l,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与此同时,很多省市也先后制定了回弹法地区曲线或技术规程。回弹法作为非破损检测方法,在我国普及推广之所以具有现实意义,主要是回弹法有以下一系列特点:l、仪器构造简单,容易校正,维修,保养,并适合于大批量稳定生产。2、方法简便,测试技术容易掌握,易于消除系统误差。3、影响回弹法测定精度的因素少,易

5、建立具有一定测试误差的测强相关曲线。4、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现场测试的事先作业,完全不破坏构件。5、检测工程迅速,效率高,所需人力少费用低,适宜于现场大量随机测试。6、仪器轻巧,便于携带,适合于野外和施工现场使用。因此,同其他无损检测仪器比较,回弹仪是比较经济实用的非破损测试仪器。回弹仪的推广应用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二章 回弹仪原理及技术性能回弹仪技术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对保证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回弹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应规范化和标准化。标称动能为2207Nm的砼回弹仪基本技术性能如下:21 标称动能2207Nm(0225kgfm),是仪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当

6、回弹仪水平弹击时,弹击拉簧拉伸长度达到75mm时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没有能直接检验回弹仪动能的仪器,但通过控制弹击拉簧的刚度和标准拉伸长度,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精度,也可以达到控制动能的目的。 22 弹击拉簧刚度7.84N(0.80kgf)/cm。刚度将直接影响回弹仪标称动能大小,通常是经弹簧试验机严格检验的技术参数,也可采用“JJG817-93”中规定的弹簧检测装置检验。23 弹击锤冲程75mm(即弹击拉簧标准拉伸长度),靠装配调试的方法来保证此项技术要求,仪器自检的方法:调节尾盖上的调整螺栓伸出长度,使弹击锤发射(脱钩)时,指针滑块刻线与回弹值读尺的100回弹值刻线重合,此时弹击拉簧的拉伸长度为

7、75mm。 24 弹击拉簧工作长度615mm,即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瞬间弹击拉簧处于自由、不受力状态时的长度。 25 指针滑块在整机上的最大静摩擦力,标准规定为0508N,指针轴上不允许涂抹油脂。用011N的测力计即可检验此项要求。 26 在硬度为HRC602的钢砧上率定回弹值Rm砧=802,率定时应分四个方向转动率定或转动任意角度。 27 弹击杆外露端球面曲率半径为251mm,与弹击锤碰撞端为环形平面。无论是制造回弹仪的厂家,还是回弹仪在使用过程中,都必须符合上述技术要求,若有一项不符和则回弹仪或进行修理,或更换零部件,最后还应在钢砧上率定,且率定回弹值Rm砧=802。回弹仪的标称动能E按下式

8、计算:式中: E一动能,J(N.mkgf.m),2207J-0.225kgf.m K一弹击拉簧刚度,Nm;(785Nm) L一弹击拉簧标准拉伸长度,mm(75mm) 28 回弹值 众所周知,回弹仪检测砼强度实际是检测砼的表层硬度,并用特殊定义的回弹值来描述和表征砼硬度,通过试验方法得到回弹值与砼强度间的相关曲线或数学模型。 29 回弹值定义 用下式定义回弹值:式中: R一回弹值L弹击拉簧标准拉伸长度,75ram(即弹击锤冲击距离75mm)L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后第一次回弹的距离,mm210 回弹值读尺根据回弹仪工作原理和回弹值定义,设计回弹值专门的刻度尺回弹值读尺,如图所示。回弹值读尺的分度刻线

9、分布排列如下:回弹值刻线回弹值刻度为100,从10到100分度45格,每格为2个回弹值,数字刻线为:102020100,实际长度为675mm,从零线到100刻线,长度为70mm。 回弹仪值读尺上述技术要求通常也称作回弹仪的“标准状态”。HT225型砼回弹仪构造如图所示。第三章 回弹仪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回弹仪,可提高测试准确度。在操作回弹仪全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持持仪器姿势的正确:一手握住回弹仪中前部位,另一手握压仪器尾部的尾盖。操作基本要领是:用力推压均匀缓慢,扶正垂直对准测面,不晃动。回弹仪操作程序如下:1回零操作将回弹仪弹击杆顶住砼测试面,轻压尾盖,定位钩销脱开导向法兰;慢慢抬起仪器,在压缩弹

10、簧作用下,弹击杆伸出,挂钩与弹击锤挂上,同时导向法兰将指针滑块带到零位,即指针滑块上红刻线与刻度尺零线重合。2回弹仪获得能量操作将已伸出的弹击杆对准砼测试面上测点,均匀缓慢推压回弹仪,弹击杆被压入回弹仪,弹击拉簧拉伸;当仪器推压到一定位置时,导向法兰上的挂钩背部与尾部调整螺栓头端面接触并开始转动,到挂钩脱开弹击锤的瞬间,弹击拉簧伸长度达到规定的标准长度75mm,此时仪器得到了标称功能2.207N.m,弹击锤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这一操作过程应始终保持回弹仪轴心垂直于测试面,切忌推压用力过猛,速度过快。3弹击操作 紧接上述操作并继续推压回弹仪,直至弹击锤与挂钩脱开,在弹击拉簧拉力作用下,弹击锤沿中

11、心导杆向弹击杆飞速冲击,动能在锤杆碰撞瞬间将进行分解:一部分能量使砼产生塑性变形而被吸收,另一部分使砼产生弹性变形而弹给弹击锤使其回跳。4读取回弹值操作当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后第一次碰撞回跳时将指针滑块带到一定位置(通过弹簧片),此后应继续压住回弹仪,并从指针滑块刻线所对应的读尺刻线读取回弹值Ri;若不便读数,可按动按钮锁住机芯,保留指针滑块的位置,然后将回弹仪拿到便于读数处读取回弹值。以上是一次弹击测试操作过程,并获得一个测点的回弹值Ri。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便可得到所需要的测点回弹值。第四章 测试方法采用回弹仪检测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是以测区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即在结构或构件上划分若干个测区,每

12、个测区分布16个测点,测完一个测区再测另一个测区,在结构或构件上有序地进行回弹检测。具体测试方法请参阅本说明书附录中的行业标准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新修编后的回弹法规程有较大的变化,希望广大用户认真、仔细阅读,它是回弹无损检测工作的指南。新修编后的回弹法规程变化主要有:1测强曲线范围为1060MPa。 2增加了泵送砼强度换算值的计算方法。3单件和批量检测时,砼强度推定方法作了修改。第五章 回弹仪的校验为了保证回弹仪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和回弹法测强精度,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状况进行校验。回弹仪校验分一般校验和定期校验。51 一般校验回弹仪通常使用频繁,在有效检定期内,用户

13、视情况进行自检。现在国内外普遍自检的标准器具是回弹仪钢砧(见附图)。对于标称动能2.207Nm的回弹仪,采用GZl6型钢砧对回弹仪整机技术状况进行一般自检是完全可行的。通常是对回弹仪使用频繁或对仪器检测数据产生疑问时,在钢砧进行率定,视其率定回弹值Rm砧是否在8 02范围内。但是,仅仅凭钢砧率定回弹值来判断回弹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不全面的。必须按下列程序操作,方可认为回弹仪技术状况符合标准和使用要求: 1检查指针滑块在整机上的最大静摩擦力应在0.5-0.8N 范围内,不符和要求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这一要求。 2检查弹击拉簧参加工作长度615mm,通常可调整弹击拉簧在弹簧座上不同孔的位置来满足此项技

14、术要求。 3.检查弹击拉簧的标准拉伸长度75mm。此项技术参数是仪器在工作状态下才能测量,即在仪器壳体内测量的长度。用户在没有回弹仪检测器的条件下难以测量此项参数。但可采取将机芯拿到仪器外再加修正量的方法,则可以测量: 将弹击锤与挂钩挂上,一手将弹簧拉伸到露出弹击杆的冲击面,用游标卡尺测量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面间的距离为 (此数为标准长度750.3,加上压缩簧,弹击拉簧叠加在缓冲弹簧上并使其变形的修正量)。 4.将机芯装入仪器内总成后,校验脱钩点,即指针划块刻线在回弹值读尺“100”刻线处弹击锤脱钩,锁紧尾盖上的螺母再旋转装上尾盖。5将调试好的回弹仪在钢砧上率定,若率定回弹值Rm砧=80士2,则

15、可认为仪器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可投入正式使用。一般在执行上述程序前,须将回弹仪拆卸分解并用汽油或酒精清洗机芯全部零部件,在调整好装配尺寸后,用滴有钟表油的洁净棉纱擦拭中心导杆,使其形成极薄一层油膜,然后仪器总装成形,在钢砧上进行最后的率定。只要遵循上述程序进行调试和检验,与在回弹仪检定器上检定所取得的结果,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52周期检定按JJG81793标准在回弹仪检测器上进行(略)第六章维护保养 提高回弹法测强精度,除正确操作使用仪器、熟练掌握测试技术,严格执行标准外,经常维护保养好仪器,使回弹仪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正确使用仪器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1.回弹仪应设专人使用和保管。2.仪器用毕后

16、应擦干净放入包装套或盒内。3一般情况下不应随意拆卸仪器或乱弹击,绝对不能在钢板上弹击,否则可能对回弹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以免影响仪器使用寿命和损失精度。4回弹仪要定期保养,一般保养只需要将机芯取出,擦拭弹击锤与弹击杆的碰撞面以及中心导杆上的污垢,然后用滴有钟表油的洁净棉纱擦拭中心导杆即可,最后在钢砧上率定。通常经过上述简单的保养。回弹仪便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特别是测试工作量大,随时作一般保养也是很有必要的。5一般不应拆卸指针滑块部件。对于在检定期内,回弹仪使用又很频繁的情况下,应对机芯部分进行清洗,其他部分用洁净棉纱擦拭即可,这样可保证回弹仪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6回弹仪装拆程序:(1)将弹击杆

17、轻顶地面和轻压尾盖,使按钮脱开导向法兰,弹击杆伸出。(2)旋下尾盖并取出压缩弹簧,再旋下前端盖帽、半圆卡环。(3)将回弹仪立放使机芯往上运动,当导向法兰运动到上面时,用手触动挂钩,使锤钩脱开,然后用手指拿住挂钩,取出机芯部件。(4)机芯分解,可用弹击锤撞击弹击杆,使弹击杆退出中心导杆,注意此时弹击杆内的缓冲簧不要丢失。再将中心导杆抽出弹击锤,至此机芯分解完毕。导向法兰与中心导杆已用502胶粘牢,一般不必拆卸;三联件(锤、弹击拉簧和簧座)也不能轻易拆卸。(5)用仪表起子从仪壳尾部旋动指针轴,旋至指针轴与前固定块脱离,用小夹钳将指针轴抽拨出来,指针部件至此分解完毕。(6)需要时,可用仪表起子将回弹

18、值读尺取下,仪壳装读尺的小长方平面上有三道刻线:零刻线、100脱钩校准刻线和钢砧率定值刻线。因此,不装读尺也可对回弹仪进行校准。以上是拆卸分解回弹仪的程序,装配和分解的过程相反,即后拆件先装。但各部件装到仪壳之前应测量相关的尺寸,特别是机芯上的两个关键尺寸:弹击拉簧参加工作长度61503mm,以及栋准拉伸长度76mm(经过修正后在仪器外测量)。(摘要)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by Rebound Met

19、hod JGJ/T 23- 200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 年 10 月 1 日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2001北京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通知建标 2001 134 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309号)的要求,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主编的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该标准编号为JGJ/T23-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

20、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 年 6 月 29 日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2 3 回弹仪3 31 技术要求4 32 检定4 33 保养5 4 检测技术 6 41 一般规定6 42 回弹值测量8 43 碳化深度值测量85 回弹值计算96 测强曲线10 61一般规定10 62统一测强曲线10 63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117 混凝土强度的计算12附录A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14附录 B 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值 23附录 C

21、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 24附录 D 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修正值 26附录 E 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27附录 F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29本规程用词说明 301 总 则1.0.1 为统一使用回弹仪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保证检测精度,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以下简称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当对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有检测要求时,可按本规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依据。本规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1.0.3 使用回弹仪进行工程检测的人员,应通过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培训,并应

22、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1.0.4 使用回弹法检测及推定混凝土强度,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 1 术语2. 1. 1测区test area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2. 1. 2测点test point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2. 1. 3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Onversion value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est area 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计算得到的该检测单元的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 2 符号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测区或试件的平均回弹值。回

23、弹仪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回弹仪在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回弹仪在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回弹仪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回弹值的修正值。回弹仪检测混凝土浇筑底面时,回弹值的修正值。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第i次测量的碳化深度值。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同批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修正系数。K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值。 3 回弹仪3. 1技术要求3. 1. 1测定回弹

24、值的仪器,宜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3. 1. 2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位置上具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中国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 CMC 及许可证证号等。3. 1. 3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状态的要求:1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准能量应为 2.207J;2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3在洛氏硬度 HRC 为 602 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802。3. 1. 4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为-4-403.

25、2 检定3. 2. 1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1新回弹仪启用前;2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半年);3累计弹击次数超过 6000 次;4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5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3. 2. 2回弹仪应由法定部门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回弹仪JJG817 对回弹仪进行检定。3. 2. 3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 3.1.3条的规定。3. 2. 4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干燥、室温为 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90。弹击

26、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802。J 115-2001JGJ/T 232001资料编号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3. 3 保养3. 3. 1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1弹击超过 2000 次;2对检测值有怀疑时;3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3. 3. 2常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弹击锤脱钩后取出机芯,然后卸下弹击杆,取出里面的缓冲压簧,并取出 弹击锤、弹击拉簧和拉簧座。2 机芯各零部件应进行清洗,重点清洗中心导杆、弹击锤和弹击杆的内孔和冲击面。清洗后应在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钟表油,其他零部件均不得抹油;3应清理机壳内壁,卸下刻度尺,并应检查指针,其摩擦力应为 0.5-0.

27、8N;4 不得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5 不得自制或更换零部件;6 保养后应按本规程第 3.2.4 条的要求进行率定试验。3. 3. 3回弹仪使用完毕后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清除弹击杆、杆前端球面、 以及刻 度尺表面和外壳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入仪器内,经弹击后方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装入仪器箱, 平放在干燥阴凉处。4检测技术4. 1一般规定4. 1. 1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宜具有下列资料: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

28、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6检测原因。4. 1. 2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 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4. 1. 3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结构或构件

29、测区数不应少于 10 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个;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m,且不宜小于 0.2m;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04m26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

30、 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7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4. 1. 4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4. 1. 5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或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钻取芯样时每个部位应钻取一个芯样,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1.5-1)或 (4.1.5-2) 式中 修正系数,精确至0.01;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50mm)的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

31、.1MPa;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1MPa;对应于第i个试件或芯样部位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试件数。4. 1. 6泵送混凝土制作的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碳化深度值不大于2.0mm时,每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本规程附录B修正。2 当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时,可按本规程第4.1.5条的规定进行检测。4. 2回弹值测量4.2.1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4. 2.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 20mm;测点距 外露钢

32、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 16 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 1。4. 3碳化深度值测量4.3.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4.3.2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

33、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5 回弹值计算5.0.1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5.0.1)式中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5. 0. 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修正:Rm = Rm +Ra (5.0.2)式中 Rm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可按本规程附录C采用。5.0.3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

34、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5.0.3-1) (5.0.3-2)式中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本规程附录D采用。5.0.4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本规程附录C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按本规程附录D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6测强曲线6. 1一般规定 6. 1. 1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采用以下三类测强曲线计算:1 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2 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

35、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3 专用测强曲线:由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6.1.2 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的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定和批准后实施。各检测单位应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 6. 2 统一测强曲线6. 2. 1符合下列条件的混凝土应采用本规程附录 A进行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 1 普通混凝土采用的材料、拌和用水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 2 不掺外加剂或仅掺非引气型外加剂; 3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4 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的钢

36、模、木模及其他材料制作的模板;5 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6 龄期为141000d;7 抗压强度为1060MPa;6. 2. 2制订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所依据的统一测强曲线,其强度误差值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0%; 2 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8.0%。6.2.3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得按本规程附录A换算,但可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宜符合附录E的有关规定: 1粗集料最大粒径大于 60mm;2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3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 250mm;4潮湿或浸水混

37、凝土。6. 2. 4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 60MPa时,可采用标准能量大于 2.207J的混凝土 回弹仪,并应另行制订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6. 3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6. 3. 1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7.0%; 2 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4.0%;3 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6. 3. 2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应与制定该类测强曲线条件相同的混凝土相适应,不得 超出该类测强曲线的适用范围。应

38、经常抽取一定数量的同条件试件进行校核,当发 现有显著差异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不得继续使用。7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7. 0. 1 结构或构件第 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第 5 章所求得的平均 回弹值(Rm)及按本规程第 4.3.2 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本规程附录 A 查表得出,泵送混凝土还应按本规程第 4.1.6 条计算。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7. 0. 2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 10 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9、 (7.0.2-1) (7.0.2-2)式中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精确至0.01MPa。7. 0. 3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f cu ,c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1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 10 个时: (7.0.2-2)式中 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 当该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 10.0MPa 时:10.0MPa (7.0.3-2)3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

40、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7.0.3-3) 注: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7. 0. 4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1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 25MPa时:4.5MPa;2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 25MPa时:5.5MPa;7. 0. 5检测后应填写检测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J 115-2001JGJ/T 232001资料编号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附录 A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平均回 弹值Rmf

41、c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cu ,i (MPa)平均碳化深度值 dm(mm)00.51.01.52.02.53.03.54.04.55.05.5 6.020.010.310.120.210.510.310.020.410.710.510.220.611.010.810.410.120.811.211.010.610.321.011.411.210.810.510.021.211.611.411.010.710.221.411.811.611.210.910.410.021.612.011.811.411.010.610.221.812.312.111.711.310.810.510.122.01

42、2.512.211.911.511.010.610.222.212.712.412.111.711.210.810.410.022.413.012.712.412.011.411.010.710.310.022.613.212.912.512.111.611.210.810.410.222.813.413.112.712.311.811.411.010.610.323.013.713.413.012.612.111.611.210.810.510.123.213.913.613.212.812.211.811.411.010.710.310.023.414.113.813.413.012.41

43、2.011.611.210.910.410.223.614.414.113.713.212.712.211.811.411.110.710.410.123.814.614.313.913.412.812.412.011.511.210.810.510.224.014.914.614.213.713.112.712.211.811.511.010.710.410.1平均回 弹值Rmf c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cu ,i (MPa)平均碳化深度值 dm (mm)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24.215.114.814.313.913.312.812.4

44、11.911.611.210.910.610.324.415.415.114.614.213.613.112.612.211.911.411.110.810.424.615.615.314.814.413.713.312.812.312.011.511.210.910.624.815.915.615.114.614.013.513.012.612.211.811.411.110.725.016.215.915.414.914.313.813.312.812.512.011.711.310.925.216.416.115.615.114.413.913.413.012.612.111.811.5

45、11.025.416.716.415.915.414.714.213.713.212.912.412.011.711.225.616.916.616.115.714.914.413.913.413.012.512.211.811.325.817.216.916.315.815.114.614.113.613.212.712.412.011.526.017.517.216.616.115.414.914.413.813.513.012.612.211.626.217.817.416.916.415.715.114.614.013.713.212.812.411.826.418.017.617.1

46、16.615.815.314.814.213.913.313.012.612.026.618.317.917.416.816.115.615.014.414.113.513.212.812.126.818.618.217.717.116.415.815.314.614.313.813.412.912.327.018.918.518.017.416.616.115.514.814.614.013.613.112.427.219.118.718.117.616.816.215.715.014.714.113.813.312.627.419.419.018.417.817.016.415.915.2

47、14.914.314.013.412.727.619.719.318.718.017.216.616.115.415.114.514.113.612.927.820.019.619.018.217.416.816.315.615.314.714.213.713.028.020.319.719.218.417.617.016.515.815.414.814.413.913.228.220.620.019.518.617.817.216.716.015.615.014.614.013.328.420.920.319.718.818.017.416.916.215.815.214.814.213.5

48、28.621.220.620.019.118.217.617.116.416.015.415.014.313.628.821.520.920.219.418.517.817.316.616.215.615.214.513.829.021.821.120.519.618.718.117.516.816.415.815.414.613.929.222.121.420.819.919.018.317.717.016.616.015.614.814.129.422.421.721.120.219.318.617.917.216.816.215.815.014.229.622.722.021.320.4

49、19.518.818.217.517.016.416.015.114.429.823.022.321.620.719.819.118.417.717.216.616.215.314.530.023.322.621.921.020.019.318.617.917.416.816.415.414.730.223.622.922.221.220.319.618.918.217.617.016.615.614.930.423.923.222.521.520.619.819.118.417.817.216.815.815.130.624.323.622.821.920.920.219.418.718.0

50、17.517.016.015.230.824.623.923.122.121.220.419.718.918.217.717.216.215.431.024.924.223.422.421.420.719.919.218.417.917.416.415.531.225.224.423.722.721.720.920.219.418.618.117.616.615.731.425.624.824.123.022.021.220.519.718.918.417.816.915.831.625.925.124.323.322.321.520.719.919.218.618.017.116.031.826.225.424.623.622.521.721.020.219.418.918.2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