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991779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为一种边界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本是不包括以文言和格律为主要形式特征的旧体诗的。因为我们过去长期把“现代”有意无意理解为与传统的决裂或“告别”(注:关于这一问题,严家炎先生有系列文章进行剖析辨别,可参见严家炎五四的误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所以“现代文学”基本上等于“新文学”,一切跟“旧”沾亲带故的文本,便都理所当然地被拒斥于“现代”的大门之外。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

2、历时性进展过程中,旧体诗事实上一直没有断绝,而且也没有将要断绝的迹象。不但旧文人在写,新文学作家也写;科学家在写,政治家也写;旧军阀和新军人也写,而且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在写。甚至到了新诗已经降生将近100年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断定在全中国是写新诗的人多还是写旧体诗的人多。特别是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旧体诗天上掉馅饼一般获得了一个五四以来的空前自由的创作空间。旧体诗爱好者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流切磋,旧体诗不再是仅仅属于老干部歌功颂德的专利品了1。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的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者尝试着要把旧体诗列

3、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注: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的最重要变化即是在每个十年都专门开列了通俗文学一章。)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 2000年)也专设两章讲授通俗文学。),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似乎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这一逻辑就是,不再把现代文学仅仅等同于新文学,而是理解为在现代性进程中所发生的文学。在这个同步的进程中,旧体诗不仅仅成为现代文学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旧体诗自身也受到新文学和新时代的影响而发生着演进变化。随便举个例子,就不难证实这一点:沁园春·梅州监狱小记旧式长枪,新型小铐,押进监仓。待执勤搜罢

4、,现金手表。牢头发下,条例规章。分散编班,集中训话,逃跑决无好下场。才一日,看衣皆囚服,头尽理光。人生难得一番,将此处辛酸细品尝。任轻伤重感,药唯去痛;一年四季,米总霉黄。打架偷摸,都该受罪,况尔杀人放火狂。休烦恼,尽无期死缓,小住何妨。这是广东杂文家陈章先生写于20世纪末的一首词,除了严守沁园春词牌的格律之外,内容和思想都是“现代”的。这样的作品或许不能进入“现代文学史”,但应该不应该算做“现代文学”呢?再如聂绀弩先生著名的锄草诗: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

5、三遭。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培苗每恨草偏长,锄草时将苗并伤。五月百花初妩媚,漫天小咬太猖狂。为人自比东方朔,与雁曾征北大荒。昨夜深寒地全白,不知是月是春霜。据说胡乔木称赞聂绀弩的旧体诗道:“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个评价或许过高了,但恰好说明旧体诗是可以“现代”的。把传统理解为“旧”,把“现代”理解为“新”的理路,大约要调整调整了。二现代文学中的旧体诗,在新诗的挤压之下,自觉不自觉地退回到个人领域,即使表现国家社会问题,也是从个人角度出

6、发,与新文学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在整体上,旧体诗较少参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更多地是歌咏风花雪月和遗老遗少情愫,这一点在1949年以前尤其明显。而1949年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整体上,旧体诗仍然属于文学主流之外的“潜在写作”。我从网上得知,上海在 1949年以后创办的一份民间旧体诗刊物居然贯穿整个50年代,存在了10年:乐天诗讯创刊于1950年元旦,是由上海一些工商界和文化界人士发起组织的“乐天诗社”的会刊。“乐天诗社”组建于1949年上海解放后,吸收的会员一直是以上海和江浙地区人士为主,但也有北京、天

7、津、四川等其它一些地区的旧诗爱好者参加。诗社的成员,层次不高,不管是在工商界,还是在文化界,都属中等偏下,决无社会名流加盟其间;诗作的水平也很不够格,绝大多数作品,只能说是徒供其自娱自乐而已。虽然说乐天诗讯的艺术价值不高,但是作为建国初期的一种民间旧体诗刊,却可以用作研究那一段时期传统旧体诗词在民间发展的状况和民间社团的活动情况等方面问题的绝佳资料。210年之间,主流文坛对它不鼓励、不理睬、不批判,任其自生自灭,可见其“无关大局”。新中国文艺的领导者对新文学的动向明察秋毫,而对旧体诗却不置可否。用一个现在时髦的词儿,真是“吊诡”。陈思和先生所著的

8、当代文学史中格外突出了“民间写作”,其实主要突出的是带有对抗主流色彩的作品。而真正跟主流保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姿态的,恐怕还是旧体诗。连政治家写作旧体诗,都保持着“民间”的自觉。以毛泽东的特殊身份,其旧体诗作虽然得以在诗刊上发表,但他仍然公开表示不号召青年写作旧体诗3。新文学作家写作旧体诗属于个人爱好,他们没有结社行为和引人注目的艺术上的交流切磋,所以,也没有流派。勉强可以说是流派的,就是我所命名的“老干部体”,或者叫“新台阁体”。而这一所谓流派恰好是旧体诗水平最差的。我曾经摹仿“老干部体”写过两首七律4:七律·仿台阁体作国庆感怀二首(一)金风送爽景宜人,国庆佳节喜降临。白发相逢同祝酒,红颜欢聚畅谈心。江南塞北传捷报,海角天涯唱赞音。万马奔腾齐踊跃,一轮红日照良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