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961975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6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YP/XZ01-2008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说 明一、本细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资格许可中的鉴定评审工作。二、制定依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TSG Z0005-2007)三、鉴定评审的内容包含以下三部分:(一)基本条件的评审;(二)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统一简称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评审;(三)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安全性能评审。新取证、增加许可项目、提高施工等

2、级等涉及试安装(改造、维修)的,申请单位应当在申请受理后先约请评审机构,再进行样机的试安装(改造、维修);现场评审工作在试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完成后进行。企业应根据申请许可项目和产品的特性,对鉴定评审细则的相关控制要素进行识别,建立满足申请许可项目或产品特性施工要求的控制文件。四、评审细则的项目分为重要项目(注项)和一般项目两类,每一项内容按符合、欠符合、不符合、不适用4种情况进行评定。其中“欠符合”是指按评审要点的要求控制不完善、不全面;“不符合”是指达不到评审条件的规定或评审要点的要求;“不适用”是指该项目不适合申请单位或被评审的内容。基本条件中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都应判定为“不符合”。五、

3、现场鉴定评审的程序按照评审指南(YP/ZN01)的要求进行。六、鉴定评审结论意见分为:符合条件、需要整改、不符合条件。其判定判定原则为: (一)全部满足许可条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符合条件”。(二)申请单位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不符合条件”: (1)法定资格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实际资源条件不符合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3)质量保证体系未建立或者不能有效实施,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不合格品(项)控制,以及与申请许可项目有关的过程控制管理混乱;(4)产品(设备)安全性能评审结果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5)重要

4、项目(注项)有一项结论为不符合;(6)申请单位有违反特种设备许可制度行为的。(三)申请单位的现有部分条件不能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规定,但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并满足相关许可条件,现场评审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现场评审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时,申请单位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在整改工作完成后将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提交鉴定评审机构。鉴定评审组对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进行确认,并出具整改情况确认报告,必要时应当安排鉴定评审人员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鉴定评审机构在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前,应当报告许可实施机关。整改情况确认符合条件的,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申请单位在

5、6个月内未完成整改或者经确认仍不符合条件,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不符合条件”。七、本细则自2008年3月15日起实施。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实施细则一、基本条件的评审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说明1.机构营业执照1.1 法人营业执照应与提出申请时递交的复印件一致并有效,营业范围应包含申请的施工项目;注册资金应与申请施工范围相适应。根据受理的申请书,现场核实原件(包括正本/副本),审查申请单位的法定资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营业执照相关要求(除营业范围)不满足要求时停止评审。其中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业务量在50台以上的应设分支机构。税务登记证1.2 查看企业有效的税务登记证,应有

6、独立的财务帐号。组织机构代码1.3 查看企业有效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并记录组织机构代码。分支机构1.4分支机构的设立是否符合要求。2.人员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2.1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应了解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基本要求。2.2 授权代理人应有法定代表人的书面授权委托书,并应注明代理事项、权限和时限等内容。根据申请单位提交的相关人员明细表,查阅申请单位近期职工工资表、人员聘任合同(社保凭证)、有效的资格证件、任命文件等档案资料,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口头考核,核实申请单位人员是否符合要求。对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进行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基本要求的闭卷笔试。对质

7、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检验人员等相关责任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闭卷笔试。注: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质控系统责任人、工程技术人员还应提供身份证、相关社保凭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技术负责人不在评审现场可暂时中止评审。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评审前应说明现场实际同申报材料是否有出入,允许进行纠正;但在评审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应中止评审,并上报受理机构。现场人员数量(含有正当理由缺席的)达不到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基本条件(附件2)规定的,判该项不符合,在整改确认时重新考核。聘用的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为其他特种设备施工单位的,应有原单位的解聘书或由

8、原单位出具的解聘证明。质保工程师2.3 企业应当在管理层中任命1名具有与所许可项目专业相关知识的成员为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2.4 企业应任命一名技术负责人,其学历、职称、专业等,应能满足机构和人员基本条件(附件2)中的规定。技术人员2.5 各类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工作经历及配置数量等应满足机构和人员基本条件(附件2)中的规定。检验人员2.6 检验人员的配置数量应满足机构和人员基本条件(附件2)中的规定。作业人员2.7 各类作业人员的数量及其资格应满足机构和人员基本条件(附件2)中的规定。考试考核2.8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检验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员

9、应掌握相关的了解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专业知识,人员的配备应与其岗位相适应。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说明3.基础设施提供工作场所3.1.1 必须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联系电话,有满足业务需要的厂房、场地和仓库(具体要求见附件3)。3.1.2 申请改造资质的应具备相设备类型制造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厂房、场地和仓库。检查现场,核对相关证明、图纸、文件等资料,并作出评价和记录。应出具工作场所的房地产证明,租用他人工作场所应签订合法合同,有效期限与经营要求相适应。施工作业设备和工艺装备3.2 企业应具有满足(附件4)规定的施工作业设备和工艺装备。3.3 施工作业设备和工艺装备应与作业能力

10、相适应,其性能精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按申证范围,对照其现有施工作业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台帐并进行现场核实(施工外包的可不提供相应的设备)。承担施工中的土建、起重和脚手架架设等专项业务,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给具备相应能力并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这时申请单位的相应能力仅考核其控制分承包单位工作及其验收执行情况。检测试验设备3.4 企业应具有(附件4)规定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数量应与施工作业需要相适应。3.5 检测设备性能精度应满足检验要求,并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按其申证范围,检查其现有检测设备的台帐并进行现场核实。4.施工业绩考核年度业绩要求4.1提出许可证复查换证申请的施工单位,上1年度的

11、施工业绩应达到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考核年度业绩要求的规定。检查申请单位的用户设备档案台帐、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报告,核对数量和设备技术参数,作出记录和评价。现场核对施工方案的实施、作业人员的持证、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应作出记录和评价。特种设备制造单位仅为承担经许可由本单位制造设备的施工而申请相关资格的,可不受施工业绩限制。不足5年的换证单位按比例就近考核评估。近5年累计业绩要求4.2取得许可证后的施工业绩应达到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基本条件中业绩数量的规定。5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5.1 企业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或试施工期间是否存在由于施工质量造成重大人身伤亡、设备事故。抽查用户投诉和事故处理记录

12、。向当地安全监察机构了解有关情况。发现有隐瞒因施工质量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行为的中止评审,并取证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二、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及鉴定评审要求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1.体系文件总要求1.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艺卡、操作规程等,下同)、质量记录(表、卡)等1.1.1企业应当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保证手册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质量保证手册和相关资料。审查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质量控制

13、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等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申请单位提交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审查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是否与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及其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相适应,程序文件(管理制度)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3、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查阅技术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抽查所使用的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质量保证体

14、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2)记录的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是否规范。1.1.2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应当描述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术语和缩写;(2)体系的适用范围;(3)质量方针和目标;(4)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5)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1.1.3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满足质量保证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1.1.4 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作业(工艺)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质量记录应当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

15、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2.管理职责2.1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批准,形成正式文件。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要求;(2)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及其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本单位的质量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3)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和分解,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相关的部门和责任人员,并且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相关内容,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采用与有关责任人员交流、座谈等方式,审查申请单位制定

16、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形成正式文件,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批准;(2)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要求;(3)贯彻落实到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4)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及其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5)对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分解和定期考核。2.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根据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申请单位是否建立具有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权限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并且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活动。2.

17、3职责、权限规定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应为在管理层中成员且具有与所许可项目专业相关的知识,有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任命质量控制系统(如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机械加工、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制作、无损检测、检验(试验)、安装调试、其他主要过程控制系统等)责任人员,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质量保证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质量保证

18、体系文件、管理制度、责任人员任命文件,召开责任人员座谈会或者与责任人员进行交流,审查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规定了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2)在管理层中任命了1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并且明确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职责和权限;(3)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人员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4)任命了各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人员(注:质控系统责任人员一般包括设计、材料、施工、检验(试验)以及必要的焊接、无损责任人);(5)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在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胜任并履行其职责、权

19、限的情况。2.4管理评审每年至少应当对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查阅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审查申请单位的管理评审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3.资源管理3.1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及管理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人员培训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2)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3)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管理,包括聘用、借调、调出的管理。注:本条不包括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其培训、考核及其管理在相关条中规定。1、检查对人

20、员培训制度等控制文件,审查规定的人员培训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查看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3、查阅人员培训计划、特种设备许可所规定的相关人员培训、考核档案,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制定了人员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实施了人员培训;(2)建立了特种设备许可所规定的相关人员培训、考核档案,包括内外部培训记录、考核成绩和资格证件(复印件)等。(3)规定了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聘用、借调、调出的要求。 3.2设备(工装)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3.2.1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包括采购、验收、操作、检定、维护、使用和报废等。(2)设备

21、和检验试验装置档案管理,包括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台帐和档案,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报告等档案资料;(3)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控制,包括唯一性标识和检定校准标识,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的检验报告等。注:台帐反映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能力(或精度)、检定周期、生产厂、出厂编号、购入日期、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设备状况等。周检计划表反映的内容一般包括鉴定周期、鉴定方式、计划鉴定日期、实际鉴定日期等有关鉴定内容。1、查阅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按照设备和

22、检验试验装置台帐、档案,结合申请单位资源条件核实:检查(1)建立的台帐、档案是否规范、完整齐全,与实物一致,并妥善保管;(2)是否按校准计划进行了检定校准,有相应的校准记录、报告;3、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现场检查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符合以下要求:(1)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标识符合相关规定(2)属于法定检定的检验试验装置,按照相关规定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出具了有效的检定证书。3.3施工及工作场所控制3.3.1 企业应制定生产、施工场所的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如施工现场的文明生产管理制度。3.3.2 办公场所和仓库应整洁,无事故隐患,并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设施和工作

23、环境的管理制度。检查办公场所和仓库等设施。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4.文件和记录控制4.1企业应对文件进行控制。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文件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如下:应规定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回收、更改、借阅等控制要求。(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外来文件(注)、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等;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分供方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法律、标准、技术规范等文件参考件附件6)(2)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更改、回收、借阅等

24、的规定,其中外来文件控制还应当有收集、购买、接收等规定;(3)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的受控文件为有效版本的规定。(4)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的规定,并定期确认文件的有效性,作废文件应回收或进行适当的标识。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是否明确规定了文件和记录的受控范围、程序、内容及其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存期限、销毁(对于外来文件还应当包括收集、购买、接收)的要求,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规定。2、文件和记录的

25、控制结合抽查产品(设备)的质量档案,查阅施工方案、设计文件、作业(工艺)文件、质量记录、检验检测和试验报告(包括分供方提供的检验检测和试验报告)等,审查这些文件和记录的有效性及其编制、审批、会签、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存期限、销毁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现场使用的文件和记录是否是有效版本。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是否符合规定。3、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完整与有效性查阅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明细表,审查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是有效版本。4、抽查记录档案的控制和检索的便捷情况。4.2企业应对记录进行控制。4.2.1应建立记

26、录控制程序,以规定记录(报告)的填写、评审、批准、更改、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4.2.2应建立用户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建立取证以来的安装、改造、维修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汇总表。用户的每台设备都应建立适宜的记录档案,建立档案台帐,档案中应有档案目录。记录应保存清晰、易于识别;归档保存的记录应便于检索。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5.对合同要求的确定和评审5.1企业应确定并评审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应建立合同评审的控制程序,以明确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合同评审的内容、评审要求、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变更等控制要求。所签订的合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

27、标准及技术条件的规定;合同的签订、修改、会签按程序审批;按规定对合同进行了评审,评审的结果应予以记录并保存。1、合同评审程序文件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合同评审程序文件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是否规定了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合同签定、修改、会签程序和要求。2、抽查合同台帐近期合同评审记录6.设计控制6.1企业应对设计进行控制涉及设计施工申请项目(如改造),企业应编制设计控制程序,设计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设计输入的内容包括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设计输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2)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

28、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4)设计文件修改的规定;(5)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的规定;(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有规定时,应当制定相关规定。1、设计控制程序文件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设计控制程序文件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设计控制内容(如设计输入、输出、验证、修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设计过程控制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设计

29、过程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设计输入、输出、验证、修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过程得到有效控制;(2)设计文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3)设计文件的修改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外来设计文件的控制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抽查设计文件,审查外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对外来设计文件的控制要求,设计责任人员履行了确认手续。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7.材料、零部件控制7.1企业应确保材料、零部件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7.1.1材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

30、和采购合同),明确对分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当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2)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包括未经验收(复验)或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3)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标识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4)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等;(5)材料、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6)材料、零部件代用,包括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代用的审批、代用的检验试验等。7.1.2维保企业应有必需的合格备品配件。1、材

31、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是否规定了施工所使用材料(零、部件)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采购控制结合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采购合同、合格分供方名录及评价报告,抽查材料库、零部件库、焊材库或施工现场,审查采购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原材料、焊材、零部件的分供方在合格分供方名录内;(2)分供方的选择、评价、重新评价按照相关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实施; (3)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按照相关程序实施,经责任人员审批、签字确认

32、。3、材料控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对材料库、零部件库、焊材库或施工现场的巡查,检查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记录、报告、入库记录、台帐,检查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标识和标识移植、材料代用记录,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材料、零部件的验收(复验)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执行,材料责任人员履行了职责,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2)材料、零部件存放与保管、领用和使用、标识和标识移植等符合相关要求;(3)材料、零部件台帐所记录的材质、规格、型号完整清晰,与实物一致;(4)发生材料代用时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实施。4、检查备品配件的仓库,进行现场查

33、看,检查是否有必须的备品配件。5、委托其它单位承担土建、起重、脚手架架设等专业项目施工的,检查其是否对分承包方的资质进行考核,并签订合同,重点检查申请单位考核其控制分承包单位工作及其验收执行情况。7.1.3 委托其它单位承担土建、起重、脚手架架设等专业项目施工的,应对分承包方的资质进行考核,并签订合同;企业应控制分承包方的工作质量,并保存记录。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8.施工过程的控制8.1作业(工艺)控制8.1.1 作业(工艺)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作业(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包括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要求;(2)作业(工艺)纪律检查,包括工艺纪律检查时间、

34、人员,检查的工序,检查项目、内容等。8.1.2工装、模具的管理,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检验,工装、模具的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1、作业(工艺)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工艺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查阅施工方案和作业(工艺)文件,企业应具有与设备类型相适应的作业(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并能指导作业;审查工艺文件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要求。3、查阅作业(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审查作业(工艺)纪律检查是否按照规定得到了执行。4、工装模具控制实施查阅工装模具台帐,抽查工

35、装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维修、报废等资料,在工装模具存放、使用现场检查工装模具的管理情况,审查工装模具管理是否按照相关要求执行。8.2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独立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8.2.1 企业应建立安装、改造、重大修理施工方案编制的控制文件,明确方案的编制、评审、批准、更改等要求。8.2.2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设备)安全性能,能够依据各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合理设置控制环节、控制点(包括评审点、见证点、停止点),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并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名称、工程概况;(2)劳动力组织(人员分工);(3)设备、工具和检验测量装置的要求;(4)工艺步序、流

36、程和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5) 施工进度要求、进度控制点及其控制方法;(6)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方法;(7)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的规定;(8)应有施工中注意事项、控制措施责任人(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人);(9)技术交底的情况介绍和再次确认;(10)试运行和交工验收;(11)施工记录要求。现场对施工方案的编制部门或人员进行模拟编制施工方案能力的考核,检查施工方案的编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施工方案设置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申请单位实际情况;(2)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实施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控制;(3)施工方案中各个

37、控制环节、控制点均由相关责任人员签字确认;(4)符合施工的其它控制要求。注:对于涉及试安装(改造、维修)的申请单位,可结合试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方案进行考核。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8.施工过程的控制8.3焊接(当施工过程中涉及重要的焊接项目时,企业应按要求对焊接进行控制。)焊接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2)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

38、艺评定报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4)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5)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产品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6)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1、焊接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焊接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焊接人员管理按照申请单位提交的特种设备焊接人员明细表和特种设备焊接人员资格证,抽

39、查焊接人员档案,并且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或在焊接现场检查焊接人员资格和施焊记录,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建立了焊接人员档案并妥善保存;(2)焊接人员的培训、资格考核及其记录符合相关规定;(3)焊接人员标识清晰(根据实际情况焊接人员标识可采用多种形式,如钢印、资料记录等),且与施焊记录一致;(4)焊接人员施焊项目为持证的合格项目。3、焊接材料控制结合现场巡视或者针对性的专门检查,根据抽查产品(设备)档案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记录和报告、焊接材料台帐(发放、领用记录)、焊材库温湿度记录、焊接材料烘干保温记录等资料,审查焊接材料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焊接材料的储存条件满足相关规定;(2

40、)焊接材料烘干保温设备、焊材库的温湿度装置符合要求;(3)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管理符合相关规定。4、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抽查产品(设备)档案,审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施焊记录、检验检测报告等)、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评定试样,产品(设备)施焊记录等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卡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规定;(2)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数量、方法、程序、检验检测、试样保管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编制、评审、批准符合规定,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

41、焊接工艺; (3)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修改符合相关的规定。5、焊接过程控制结合现场巡视或者针对性的专门检查,根据抽查产品(设备)的质量档案,检查焊接过程控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现场施焊执行焊接工艺,施焊记录规范、完整齐全,焊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2)焊接设备完好,满足施焊要求;(3)对焊接质量进行了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4)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时,按照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程序进行了审批,按照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施焊,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复验。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8.施工过程的控制8.4无损检测(当施工过程中

42、涉及重要受力构件的焊接项目时,企业应对无损检测进行控制。)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无损检测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2)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3)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评审、复评、发放,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6)无

43、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1、无损检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查阅无损检测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规定的无损检测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无损检测人员管理按照申请单位提交的无损检测人员明细表、无损检测人员档案和资格证,审查无损检测人员的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是否

44、符合相应规定。 3、无损检测工艺结合抽查产品(设备)安全质量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及其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4、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结合抽查产品(设备)安全质量,查阅产品(设备)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检查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评定标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2)不合格部位的复验检测方法、扩探数量、评定标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3)射线检测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符合相关规定;(4)在无损检测过程中按照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操作;(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管理符合相关规

45、定。5、无损检测报告抽查产品(设备)的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如下要求:(1)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射线检测底片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2)采用的无损检测标准正确;(3)射线检测底片质量符合标准要求;(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中标明的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评定标准等符合相关规定。6、无损检测分包控制申请单位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阅分包合同(协议)及分包方的评价报告,检查分包方核准的无损检测项目范围、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无损检测分包方进行了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出具了评价报告;(2)分包方核准的

46、无损检测项目范围、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满足相关规定; (3)分包方出具的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4)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对无损检测记录、报告进行了审查确认。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9.检验与试验9.1企业应对设备的检验与试验过程进行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2)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或者必须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未签发和确认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3)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如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包括最终检验与试验前所有的过程检验与试验

47、均已完成,并且检验与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4)检验与试验条件控制,包括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5)检验与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6)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检验试验的记录、报告的填写、评审和确认等,检验试验记录、报告。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中检验与试验是特指以下方面的检验与试验:(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2)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3)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的其他相关特殊检验和试验。1、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48、文件(管理制度)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审查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所规定的检验与试验控制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通过检验与试验现场巡查,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抽查施工方案、检验与试验工艺、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按要求进行了全部检验与试验;(2)各类检验与试验工艺完整齐全,且符合相关要求,在检验试验过程中执行检验与试验工艺的规定。3、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抽查产品档案,审查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记录、报告,符合相关检验与试验工艺规定,检验与试

49、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4、检验试验条件控制通过检验试验现场巡查,并结合检验试验记录、报告的检查,审查检验试验装置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检验试验装置、工装满足检验试验要求,所用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合格;(2)检验试验场地、环境、温度、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满足检验试验要求。5、检验试验状态结合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及现场巡视,检查检验试验状态(不合格、待检、合格)标识,审查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6、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查阅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检验与试验项目齐全;(2)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规范统一,检验与试验数据和结论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50、、标准规定;(3)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审、审批,统一存档保管;(4)检验与试验责任人员对检验试验及报告进行了监督和确认。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10.不合格品控制10.1企业应确保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规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不合格品(项)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以下:(1)不合格品(项)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等;(2)不合格品(项)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等;(3)对不合格品(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评审、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1、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结合受理的许可

51、项目特性,查阅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规定。2、不合格品(项)控制的实施根据抽查产品(设备)质量档案和现场巡视,追踪不合格品(项)报告及相关资料,审查不合格品(项)控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2)对不合格品(项)进行原因分析,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3)不合格品(项)处置后进行检验;(4)纠正措施的制定、评审、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符合规定程序的要求,纠正措施合理、有效。11.质量改进与服务11.1质量分析改进控制与服务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范围、程序、内容

52、如下:(1)质量信息控制,包括内、外部质量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2) 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等;(3) 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 1、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文件(管理制度)查阅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审查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质量改进的实施查阅申请单位质量信息记录、质量问题处理报告、内部评审记录及报告,审查质量改进与实施情况是否符合以下要求:质量信息进行了记录、分析、反馈、处理,并采取

53、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有效实施了用户服务程序,对服务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反馈到相关的责任人员。3、检查服务机构。(电梯维保单位应有24小时应急救援电话)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评审方法12内部评审12.1企业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评审。12.1.1 应建立内部评审程序,以明确对内审的策划、评审的实施、报告结果以及保存记录的职责和要求。12.1.2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部评审,对评审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应编制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目的、依据、范围和方法。评审员的选择和评审的实施应确保评

54、审过程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评审员应不评审自己的工作。应按评审计划实施评审,并保存记录。对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封闭后保存记录。检查内部评审程序,内部评审程序的范围、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文件和记录、座谈了解。企业按规定进行了内部评审,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13.#安全监察13.1企业应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的规定。13.1.1 应制定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和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控制文件,以明确施工告知、技术档案移交、配合安全监察的管理以及执行国家许可规则中规定的关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使用、保管、换证申请等控制要

55、求。13.1.2 应遵守国家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国质检锅2003251号)中有关规定,无超范围经营, 施工后的特种设备无严重事故隐患,无涂改、伪造、转让、出租或出卖许可证以及向无资格单位出卖或非法提供质量证明等行为。检查控制文件,审查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通过抽查业绩,检查是否存在上述违规行为。换证企业被发现存在251号第二十九条所列违规违法行为的、新取证企业被发现在受理后有无证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的,应中止评审并作出不符合条件的评审结论,同时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14.安全生产14.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4.1.1 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56、,包括员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监督、劳动保护等制度,建立和明确相关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度。14.1.2 应制定相关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14.1.3 应制定事故管理制度,包括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和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14.1.4 应建立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的操作流程: a) 应急处理的分工及职责任务; b) 应急的准备,相关资源的保障与提供; c) 应急(救援)的具体操作方式; 企业应以文件形式,落实各应急组分工的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确定联系方式;应急组的相关人员应了解其职责及相关的处理方式。14.1.5 企业应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安全文明生产的各项制度,做到持证上岗,并保存相关

57、记录。查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审查是否符合规定的控制要求。查阅相关的执行档案和记录,审查相关的要求的内容是否得到了执行。三、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安全性能评审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备注1.技术资料和设备档案1.1作业(工艺)文件和施工过程控制1.1.1抽查设备的作业(工艺)文件,审查作业(工艺)文件是否完整齐全,并且符合相关规定。对于特殊工序的作业(工艺)文件是否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要求。进行试安装改造维修的企业按设备类型逐台进行考核。换证企业按照施工类别、施工等级和设备类型抽取8台(按年份覆盖)典型设备的资料档案。1.1.2抽查设备档案,查阅施工方案、工艺纪律检

58、查记录、施工验收记录、竣工报告等,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工艺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要求;(2)施工过程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控制要求;(3)审查是否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过程进行了控制,明确了相关的责任人及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有相应的记录。1.2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抽查设备的检验试验记录、报告,并追踪检查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检验记录、报告,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设备质量档案完整齐全,统一管理,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及分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符合相关规定;(2)自检期限符合国家许可规则的有关要求并保存记录;(3)检验记录、结果、报告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1.4

59、重要材料和零部件控制抽查产品(设备)使用的重要材料(包括焊接材料)、安全附件、零部件的验收报告、过程控制记录等资料,审查产品(设备)使用重要的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受力结构件的材料、安全附件、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内容符合规定;(2)主要受力结构件的材料、安全附件、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复验手续、见证资料齐全,复验结果符合相关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3)主要受力结构件的材料、安全附件、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发生变更时,其变更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手续齐全,变更后所使用的材料、安全附件、零部件及其焊接材料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3)有型式试验要求的安全附件

60、,应出具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备注2.设备安全性能2.1施工现场安全性能抽查审阅设备档案资料,现场抽查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使用的作业(工艺)文件、施工、质量记录等,检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作业等,考核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需要抽查的项目包括:轨道或导轨、层门检查;电气调试;功能试验或试运行;主要受力结构件和工作机构的组装。抽查1种典型设备2.2产品铭牌查阅改造设备的资料档案,审查是否符合国家许可的有关要求,主要为未经制造单位委托或同意进行改造的特种设备,改造单位必须更换更换该特种设备的产品铭牌,并

61、在产品铭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本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本单位许可证编号等。适用于改造项目2.3安全部件查阅安全部件等重要零部件的更换记录,检查国家有型式试验要求的部件是否有合格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附件1 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分类分级表设备种类设备类型施工类别各施工等级技术参数A级B级C级电梯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液压电梯杂物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技术参数不限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t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液压电梯以及所有技术参数等级的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杂物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1.7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3t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以及所有技术参数等级的杂物电梯、自动人行道和提升高度不大于6m的自动扶梯改造维修起重机械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安装技术参数不限额定起重量不大于80t、跨度不大于34.5m额定起重量不大于20t、跨度不大于22.5m改造维修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旋臂式起重机各类施工技术参数不限额定起重力矩不大于80tm的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以及所有技术参数等级的桅杆起重机、旋臂式起重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