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88395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多功能充电器(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I多功能充电器设计摘 要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朝着便携式和小型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更多的电气化产品采用基于电池的供电系统。目前,较多使用的电池有镍镉、镍氢、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它们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它们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发展。由于不同类型电池的充电特性不同,通常对不同类型,甚至不同电压、容量等级的电池使用不同的充电器,但这在实际使用中有诸多不便。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法。该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对充电过程进行智能控制。它可以自动计算电池的已充电量和剩余的充电时间,也可以改变参数来适应各种不同电池的充电。系统中的管理

2、电路还具有保护功能,可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过放对电池造成损坏。关键词: 科技/电子产品/充电器/多功能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IIMultifunctional charger design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o make all kind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lightweight portable and small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makes the more electrification p

3、roducts based on battery power supply system. At present, more use of the battery is nickel cadmium, lead nimh, battery and lithium battery.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 decided they will coexist in a long time. Due to the different type battery charge character is different, usually for differen

4、t types, and even different voltage, capacity grades of battery charger, but it is different in practical use inconven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intelligent battery chargers based on single chip design method. The charger can collect real-time battery voltage, current, and to charge proc

5、es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It can automatically calculate the battery charging and the remaining amount already charging time, also can change parameter to meet the various battery charge. System of management circuit also has the protection function, can prevent battery overcharge and put on batte

6、ries damage. KEY WORDS: technology/electronics/charger/multi-functional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多功能充电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二、多功能充电器设计2.1.工作原理.12.1.1 电路原理图.1 2.1.2 基准电压源.2 2.1.3 恒压恒流电路.2 2.1.4 电压检测电路.5 2.1.5 电池最高温度检测电路.6 2.1.6 放电电路.6 2.2 编程控制实现方法.7 2.2.1 I/O 口分配.7 2.2.2 程序功能及实现方法.7 2.3 实验结果及结论.9 2.4 元器件的选择.9三、多功

7、能充电器的应用.10致谢.11参考文献.12(附录).13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多功能充电器设计一、多功能充电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随着数码相机、 MP 3 和 CD 碟机等电器逐步进入爱好者手中。 充电电池的使用也更加普及。 对充电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了。充电器应以实用方便为主,原则要求:可以对常用的 1 4 节镍镉、镍氢和锂电池进行单独或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可以选用多种电流进行充电。以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电池充电的需要。充电器应具有保护措施。防止过充电;为消除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和恢复电池的容量。二、多功能充电器设计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法。该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电

8、流,并对充电过程进行智能控制。充电器采用单片机 GMS97C2051作编程控制器,其内部的比较器用作电池最高温度检测,用 1 片 LM324 和 1 支TL431 以及若干分立元件构成恒压恒流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源(兼作单片机电源)电路。它可以自动计算电池的已充电量和剩余的充电时间,也可以改变参数来适应各种不同电池的充电。系统中的管理电路还具有保护功能,可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过放对电池造成损坏。2.1 工作原理充电器采用单片机 GMS97C2051 作编程控制器,其内部的比较器用作电池最高温度检测,用 1 片 LM324 和 1 支 TL431 以及若干分立元件构成恒压恒流电路、电压检测电

9、路、基准电压源(兼作单片机电源)电路。2.1.1 电路原理图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2图 1 电路原理图2.1.2基准电压源图 2 基准电压源原理图 作为电池电压检测基准,同时作单片机电源。电路由TL431、T3、R18、R19、R20、C5 组成。由电路可知,当 R19=R20 时,晶体管 T3的发射极(e 极)电压等于 TL431 内部基准电压(UR=2.5V)的两倍,即2UR=5V。2.1.3恒压恒流电路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3图 3 恒压-恒流电路原理图如图 1 中由 U1A 和 U1B 及其周围元器件所组成的一个典型的双环反馈控制电路。其中 U1A 为电压控制的运放,U1B 为电流控制的运放。

10、由电路分析知:电压控制的输出电压 U0 控制着电流控制的电流设定值,因此电压控制先于电流控制,这时电流控制电路是恒压控制的组成部分。电路工作原理如下:恒压控制电路由运放 U1A、电阻 R1R10、电位器 W1、电容 C1、二极管D1、以及开关 SW 等组成。其作用是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控制电池电压不超过设定值。恒压设定值 US 由 R1、R2 和 W1 对基准电压 5V 分压确定,当 SW 联接电池的正极后,反馈电压 UC 由 R8、R9 对 Ub+分压引入,加上 R6、R7、C1 形成电流控制电路.由电路可知,设误差电压 E=Ua 一 Uc,则有 U1=Ua + E(P + Idt),式中比例

11、系数 P=R6/R7,常数 I=1/ (R7C1)。当反馈电压 UC 较小即 E0 时,U1会不断增大直到消除误差(E=0),否则 U1 会达到最大值,但由于二极管 D1 的钳位作用使 UO5.6V,从而使电流控制电路的设定电压Ud=UOR12/(R11+ R12)不变,相应地电池以恒流方式充电。反之,当反馈电压UC 较大即 E0 时,U1 会不断减小直到消除误差(E=0),否则 U1 会达到最小值U1=0,从而使电流控制电路的设定电压 Ud 逐渐减小直到零,相应电池以恒压方式充电。显然,恒压控制是通过调节电流控制电路的设定电压,即改变电池充电流完成的。电路主要参数由下面方程计算:Ubt=Ub

12、+Ub- (1)(UsUa)/R3=Ua/R4+(UaUb-)/R5 (2)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4当恒压控制电路处于平衡状态时,电容 C1 无电流,则有:Uc=R8Ub+/(R8+R9) (3)Uc = Ua (4)式中:Ub+ 电池正极对地电压;Ub- 电池负极对地电压;Ubt 电池端电压; US 设定控制电压。恒压控制的目标是电池端电压等于设定电压,即Ubt=Us (5)另外,还隐含了一个约束条件就是恒压控制与 Ub-的取值无关,这就是在方程组中消去 Ub- 必须满足:R3=R5 (6)这里,Us 为确定量;其余 Ubt,Ub+,Ub,Ua,Uc,R3,R4,R5,R8,R9等 10 个参变

13、量应满足上述方程(1)(6)。由于变量数比方程数多 4 个,因此需要确定的参数 R3,R4,R5,R8,R9 有无穷多组解。为了求解只需要增加四个约束方程,不妨设:R3= R4=R5=R8=R(R 取标称电阻值)将其代入上述方程组,不难解得:R9 =2R。取 R=12k,则有:R3= R4=R5=R8=12k,R9=24k。当电压反馈开关 SW 接地(即充镍镉电池时)或者电池端电压小于设定电压(即 UbtU8)时运放 U1A 饱和输出,但由于二极管 D1 的钳位作用使 U0=5.6 V,这时电流控制的设定值为常数(由电阻 R11,和 R12 对 U0 分压确定),相应地电池以恒流方式充电 电流

14、控制电路由运放 U1B、三极管 T1、T2、功率三极管 TP、电阻R11、R12、R13、R14、R15、R16、R17、RF、电容 C2、C3 等组成,其中 R11、R12对电压 U0 进行分压得 Ud 作为设定值;R13、R14、C2 构成比例积分电路,运放U1B 的输出通过 T1 和 TP 控制充电电流,RF 作为电流一电压反馈电阻,电压 Ub一为反馈电压由于电流控制电路能消除静差,因此当调节平衡时 Ub 一=Ud,充电电流为 UdRF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 UbtU8 时,U0=56V,若经 R11 和 R12 分压后设定值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5为 Ud=160 mv,取 RF=0.5,则

15、恒流方式充电电流 Is=320mA通过改变 RF 的阻值,则能调节 Ir 的大小三极管 T 可控制晶格管,与 T2 饱和导通时,使 T1 截止,Tp 也无电流输出。充锂离子电池时,开关 SW 接电池的正极当电池端电压小于设定电压(即UbtR24,放电比充电缓慢得多,且放电过程不受开关三极管 T4 的影响,因此,利用放电过程来检测电池电压可保证较高的精度。运放 U1D 输出电压从 5V 降到 2.5V,即电容 C6 的端电压因放电下降 U=5-2.5=2.5V 时,所需时间 T 可由下式导出:由 C6= dq/dU (dq电容电荷增量,dU电容电压增量)得dq=C6dU (9)流经电容 C6 的

16、电流 :Id= dq/dt =C6dU/dt 也就是Iddt=C6dU (10)对两边定积分得:IdT=C6U (11)由(8),(11)得:T = C6U/ ID=C62.5(R23+R24)/(0.5Ubt) (12)将 R23=470k,R24= 5.1k,C6=0.1F 代入上式可得:T = 237.55ms/Ubt(Ubt 单位为伏时,T 单位为 ms)由以上分析可知放电时间 T 仅与电池电压成反比,1/T 与 Ubt 是线性关系。当Ubt=8V 时,可得 T8=29.69ms,这对于采用 6MHz 晶振的单片机而言,因其计时可精确到 2s,故可以做到很高的精度,很容易使电压检测电路

17、的分辨率达到5mV。由于是积分检测,故对电池电压的高频干扰完全可以消除,因此工作稳定可靠。2.1.5电池最高温度检测电路图 5 电池最高温度检测电路原理图利用 GMS97C2051 内部比较器和手机电池内设置的热敏电阻就能实现电池最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7高温度检测控制。原理图中,内部比较器反相输入端接 2.5V 作为比较基准电压,电阻 RP 与电池内热敏电阻 Rt(未画出)对 5V 基准电压的分压作为被检测电压, 接内部比较器同相输入端 P1.0。由于 Rt 为负温度特性,当电池温度升高时,Rt的阻值相应减小,其分压即被检测电压也同时降低,当低于 2.5V 时,内部比较器输出(P3.6)低电平,

18、这时即认为电池温度达到最高控制温度。2.1.6放电电路图 6 放电电路原理图放电电路由三极管 T6 和电阻 RD 组成,并受单片机 P3.7 控制,放电电流大约为 IDIS=Ubt/RD。2.2 编程控制实现方法2.2.1I/O 口分配P1.2 输入检测放电请求键 DIS-K 的状态;P1.3 输入检测恒压控制反馈开关SW 的状态,以确定充电模式;P1.5 和 P1.7 输出驱动 LED 作充电器状态显示;P3.2、P3.3 和 P3.4 为电压检测(单积分 A/D 转换)专用,P3.4 输出驱动 T4 用以控制积分电容 C6 的充电和放电;P3.2 输出驱动 T5 用以选取比较基准电压 5V

19、或 2.5V;P3.3 输入检测电容 C6 从 5V 放电到 2.5V 时的时间 T(与单片机定时器配合);P3.5 输出驱动 T2 用以控制电池充电;P3.6 输入检测电池最高温度;P3.7输出驱动 T6 用以控制电池放电。2.2.2程序功能及实现方法程序采用模块结构,主要有定时中断及 I/O 刷新子程序,A/D 转换及滤波子程序,锂离子电池充电方式控制及其状态识别子程序,镍镉/镍氢电池充电方式控制及其状态识别子程序,主控程序。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如下:(1)定时中断及 I/O 刷新子程序提供时间基准;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8输入刷新,即读入 P1.2、P1.3、P3.6 状态,并使相应的软标志置位

20、或复位;输出刷新,即根据输入刷新和程序状态识别处理结果,通过 P1.5、P1.7、P3.5和 P3.7 进行输出控制。(2)充电时 A/D 转换及滤波子程序将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量,通过数字滤波处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它是识别电池充电状态的基础。一般认为当充电电流减少到最大充电电流(恒流)的10时可认为电池充满为了间接检测充电电流在电流回路中加入一电阻 Rx,使流经 Rx 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变化,再配合充电状态下的 AD 转换数值和停止充电状态下的 AD 转换数值的比较结果,就能识别是恒流方式充电还是恒压方式充电.(3) 锂离子电池充电方式控制及其状态识别子程序锂离子电池充电方式是当电池电压低

21、于 42V 时,以恒流方式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 42V 时,以恒压方式充电(这由硬件保证)另外还有充电 45s 停充电ls 的要求,这由软件实现. 镍镉/镍氢电池充电方式控制及其状态识别子程序镍镉/镍氢电池一般以恒流方式充电,也有以脉冲方式(恒流充电停充放电往复循环,当然放电量远小于充电量)充电.镍镉/镍氢电池充电状态由电池电压增量U 识别,根据有关资料和用本充电器进行的多次试验结果(见图 7),证实电压增量U 为负时电池充满,此时电池的温度显著升高.图 7 电池充电曲线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9为了提高识别电池充满的灵敏度,根据电池电压检测的最大值估计电池节数,设置相应的判别阀值Us,一般取Us6

22、N(mV)。为了提高电池充满识别的可靠性,要求连续三次满足电池充满条件(即U=Us)才予以确认。 主控程序将各个子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还有识别有无电池和识别放电终止电压等功能。2.3.实验结果及结论充电器品质的高低取决于电压 A/D 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了检验本充电器的电压 A/D 转换的性能,在充电器控制程序中有及时将电池电压检测数据向外串行发送的功能,用仿真机可以接收电压数据通过串行口向 PC 机传递数据并显示电池充电曲线(见图 8)。这样就能对整个充电过程实行监测,并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对几种电池数十次的充电实验表明: 本充电器电压 A/D 转换的精度(很容易达到 5mV)和

23、可靠性(无失误)都很高,而且测量电压的范围也很宽。可以说,高性能低价位的电压 A/D 转换是充电器品质的根本保证。图 8 JY-BATTERY 电池充电 Is-t 曲线2.4.元器件的选择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0 IC1 采用可编程集成电路 GMS97C2051 作编程控制器,用于作为主控对充电方式及锂电池温度进行检测;IC2 采用四运算放大器 LM324 作为运放电压控制的运放、电流控制运放及用于电压检测电路;采用 6MHZ 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源电路的振荡器;采用发光二极管 L1、L2 显示充电器的充电状态;按键 DISK 作为放电控制开关;二极管 D1-D4 选用 IN4004 型二极管;三

24、极管 T1-T6 选用 NPN 型的9014 三极管,要求 80;TP 选用 PNP 型的 9013 三极管,要求 80;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稳压源 TL431。三、多功能充电器的应用 充电器应以实用方便为主,可以对常用的 1 4 节镍镉、镍氢和锂电池进行单独或同时充电。互不影响;可以选用多种电流进行充电。以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电池充电的需要。充电器应具有保护措施。防止过充电;为消除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和恢复电池的容量。广泛用于数码相机、 MP 3 和 CD 碟机等电器的可充电点池的充电。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的特点。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1致 谢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老师对我十分的关

25、心,在我有疑问时总是耐心的给我讲解,让我从开始的对毕业设计模模糊糊到思路的逐渐清晰,从对原理的一知半解到把原理完全搞懂。在这期间*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正是*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毕业设计才得以顺利的完成。在这里我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老师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2参考文献 1 周航慈 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91. 2 周航慈 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3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 黄海才充电器J力源电子工程,1999,(1):1920 5 钱爱宇,杜斌微机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6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路有容PC 系列微机接口扩展设计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8 王鸿麟,等现代通信电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3附 录GMS97C2051 编程控制器LM324 四运算放大器TL431 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稳压源XTAL 6MHZ 晶体振荡器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4图 9 Protel 原理图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15图 10 Protel PCB 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