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栽植技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883263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用牡丹栽植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油用牡丹栽植技术一、油用牡丹栽植技术(一)栽植地块选择油用牡丹栽植,宜选高燥向阳地块,以沙质壤土为好。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适宜PH值6.5-8.0。(二)品种选择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的“凤丹”品种为主,也可以考虑选择“紫斑牡丹”。(三)整地土壤深翻30-40,每亩施用150-200公斤饼肥或腐熟的厩肥1000-1500公斤,40-50公斤复合肥作为底肥。同时施入10-15公斤/亩辛硫磷颗粒剂和4-5公斤/亩多菌灵等做为土壤杀虫杀菌剂。(四)栽植时间及苗木处理油用牡丹栽植时间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佳。一般选择2-3年生“凤丹”实生苗,用800倍福美双浸泡5-10分钟

2、,晾干后栽植。(五)栽植密度油用牡丹定植株行距一般为4050,即每亩3300株。如果是1-2年生种苗,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暂定为每亩6600株,株距行距=2050。1-2年后,可以隔一株去除一株,移除苗可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园,也可用作观赏牡丹嫁接用砧木,剩余部分作为油用牡丹继续管理。(六)栽植栽植时,用宽度为20的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宽度为5-10、深度为25-30的缝隙,在缝隙两端各放入一株牡丹小苗,使根颈部低于地平面2-3,务必保持根部舒展,然后踩实使根土密接。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20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七)田间管理1. 锄地:油用牡丹生长期内,需要勤锄地,一来是灭除杂草,二

3、来是增温保墒。开花前需深锄,深度可达3-5;开花后要浅锄,深度控制在1-3。2. 追肥:牡丹栽植后第一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春分前后,每亩施用40-50公斤复合肥;第二次在入冬前,每亩施用150-200公斤饼肥,40-50公斤复合肥。3. 病虫害防治:2月上中旬,喷洒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时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公斤;4月初,于花期前7-10天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5月下旬开始,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600-800倍。4. 浇水: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应保证排水疏通,避免积水,

4、不宜经常浇水,但特别干旱时仍需适量浇水。5. 清除落叶:10月下旬叶片干枯后,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二、油用牡丹的经济效益根据测算,栽植油用牡丹每亩用种苗3300株左右,2年生种苗市场价0.3元左右,种苗成本每亩900元左右;农药、肥料、锄地、锄草、种子采收等用工每年每亩需800元。油用牡丹第三年起开始结籽,结籽高产期为5-30年,产籽寿命可达60年以上。高产期每亩可产牡丹籽400公斤左右,按去年每公斤20元的收购价,每年的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按牡丹30年一个生产周期核算,每亩纯收入为6000多元。按现在种植常规的农作物,每亩年效益1200元计算,种植牡丹

5、效益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效益的5倍左右。油用牡丹播种技术一、采种:一般在8月初,牡丹种子陆续成熟。最初种子为白色,接近成熟时为咖啡色,老熟时呈黑色。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方,使种子在壳内后熟,并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大部分果实开裂、种子脱出。切忌在阳光下晒干,否则种子往往不易发芽。 二、种子处理:种子脱出后,应马上播种,播种晚了,次年不萌发,甚至待第三年春天才能发芽。如果来不及播种,可用湿沙埋藏法处理,种沙比为2:8。这样催芽30天左右,芽尖稍露出后,再播在地里,翌年春仍正常萌发。直接播种或沙藏催芽,都要先把种子放入50温水中浸种一昼夜,使种皮脱胶变软,吸水膨胀,易于萌动和发芽。

6、三、播种:播种时间以采种即播为宜,最迟不能超过当年9月份。播种前,施足底肥,把苗床深翻整平,必要时进行床土消毒,以消灭蝼蛄、蛴螬等土中害虫。播种分撒播、条播两种,;条播行距15厘米,开4厘米5厘米的沟,将种子每隔1厘米2厘米1粒播于沟内,然后盖土2厘米3 厘米,稍加镇压后浇水。每亩用种100公斤。 四、管理:最好不要过多浇水,因为浇水多土壤会板结。萌芽后,要经常松土除草,春、夏各追一次腐熟的饼肥或人粪尿,及时防治病虫害。油用牡丹-常见病害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1、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

7、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

8、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4-5年轮作一次;选育抗病品种;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3、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