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87987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电信大客户数字专线组网方案和设备选用建议一、 组网技术选择大客户专网一般采用MSTP、小PDH、光猫和MSAP设备组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客户意向、节点重要程度、带宽需求和潜在的扩容需求而确定,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网络资源现状等多方面的因素。(一) MSTP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以SDH为基础,在基于TDM传送的SDH功能之上,强化了对分组业务的支持能力。与传统的租用2M数字电路组网的方式相比,MSTP具有如下特点:1、 可提供TDM、Eth / FE / GE 以太网、ATM、DDN等业务接口,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2、 采用MSTP设备在局端和大客户中心节点或业务量较大的重要

2、节点之间构建环网,利用SDH固有的多种保护机制可以保障大客户接入的安全性。3、 可扩展性良好,能满足大客户对带宽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大客户专网业务以IP业务为主,MSTP 通过虚级联和LCAS等技术提供端到端IP专线业务的带宽保障能力,并可以在今后的客户网络带宽升级中实现平滑过渡。与小PDH等组网方式相比,建设MSTP环网的成本较高,且要求接入点具备物理双路由光缆。对于业务量较大且以IP业务为主,或者要求实现IP和TDM等多种业务综合接入的大客户中心节点和汇聚节点(如各大银行的市分行和县信合联社等),以及公安、海关等重要大客户,推荐采用MSTP接入以保证安全性。(二) 小PDH小PDH是指34

3、M及以下速率的光端机设备,主要应用于本地网接入层。传统的小PDH接入方式采用点对点设备,网络拓扑为链状;目前一般采用点对多点接入方式,即在局端使用机框式设备,插入PDH卡板与用户端的盒式光端机配合使用,构成星型网络。作为对现有SDH网络的有效延伸,小PDH凭借其快捷的接入能力和较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在本地网内的大客户接入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接入方式的主要缺点是:1、 缺乏多业务接口。虽然目前部分小PDH设备能够提供具有E1接口、V.35和以太网接口,但端口数量组合受限。因此大多数分公司为维护测试方便仍采用G.703的E1接口,在用户端使用外置式接口协议转换器,增加了额外的障碍点和设备投资。2、

4、网络安全性不高。链状和星型网络不具备环保护能力,且部分在用的小PDH设备不支持11双光口保护。3、 网管功能不完善。目前对于小PDH的网管监控能力要求缺少相应的规范,点对点小PDH大多不具备网管接口,送不出监控信息;机框插板式PDH仅具备简单的告警和环回功能,不能对客户端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配置。小PDH接入适用于带宽需求为几个E1的大客户分支节点。对于带宽需求较低且近期无扩容需求又有一定安全性要求的大客户中心节点,可通过具备11双光口保护能力的小PDH接入。(三) 光猫光猫也就是单端口光端机,利用一对光纤进行单E1点到点式的光传输,并在用户端直接提供E1、V.35或10BaseT以太网接口,

5、但不具备11双光口保护能力。与小PDH设备相比,光猫只提供一个端口,且省去了用户端的外置式协议转换器,因此成本较PDH更低。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对于业务量需求为1个E1且近期无扩容需求、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普通大客户节点,推荐采用光猫接入。(四) MSAPMSAP(多业务接入平台)是在传统PDH光端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类产品,能够在用户端提供多种业务接口,满足用户语音、视频、数据、以太网等业务需要。MSAP的主要特点是:1、 将以太网业务和E1业务复用后在一对光纤上传输,在用户端提供线速FE、E1和V.35端口,不需要外置协议转换器。2、 具备11双光口保护能力。3、 增强的网管监控能力。MSAP

6、具有告警主动上报、局端 / 用户端双向环回和E1端口环回功能,部分产品在局端可以实现集小PDH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于一体进行综合管理,还具有用户端设备掉电告警功能和误码测试功能。目前已有多个厂家提供MSAP设备,并在部分本地网进行了试用。对于要求提供线速FE接口或者要求同时提供FE和E1接口的普通大客户节点,可以采用MSAP接入。二、 建议组网方案(一)组网原则1、 大客户节点的接入应充分本地传输网资源,遵循就近原则。对于本地网内的大客户专网,各个用户节点应就近接入到最近的端局机房并通过中继层网络相连;对于跨本地网组建的大客户专网,应根据实际资源状况将用户节点接入到端局机房或干线机房

7、,并经过业务汇聚后上行至骨干网传送。2、 接入方式的选择:(1) 大客户中心节点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用MSTP或11双光口小PDH接入的方式,以保证节点安全性。对于业务量较大且以IP业务为主,或者要求实现IP和TDM等多种业务综合接入的大客户中心节点和汇聚节点,推荐采用MSTP接入;对于带宽需求较低且近期无扩容需求,又有一定安全性要求的大客户中心节点,推荐采用具备11双光口保护能力的小PDH接入。(2) 对于带宽需求为几个E1的大客户分支节点,推荐采用小PDH接入。(3) 对于业务量需求为1个E1且近期无扩容需求、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普通大客户节点,推荐采用光猫接入。(4) 对于要求提供线速FE接

8、口或者要求同时提供FE和E1接口的普通大客户节点,可以采用MSAP接入。3、 通过MSTP提供以太网业务时,应采用GFP封装格式。为了保障SDH通道开销字节的透明传送,要求在中间节点不能有2M电路的上下和转接,可根据实际业务量大小采用STM-1 / 4 /16光口转接。(二) 本地网内组网方案1、 应用MSTP组网(1) 对于局端的汇聚和接入设备在同一子框内、规模较小的端局点,建议采用如图1(a)所示的下挂方式,在用户端放置MSTP设备和局端MADM设备组成接入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用户端设备和局端设备为同一厂家产品。(2) 对于局端的汇聚和接入设备分属不同子框、规模较大的端局点,建议采用如图

9、1(b)所示方式组网,在局端和用户端分别放置MSTP设备组成接入环,并根据业务量的大小通过STM-1以上容量的光口以背靠背方式与中继层网络相衔接。对于中继层和接入层设备为不同厂家的情况,也应采用这种组网方式。图1 本地网内应用MSTP的组网方案 (a)接入环通过MADM下挂到中继层设备 (b)接入环通过背靠背方式与中继层相连 (c)在局端通过MADM设备对多个专网的业务进行汇聚(3) 对于要求提供FE接口,且具有潜在扩容需求的普通大客户节点,在设备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图1(b)所示的FE拉远方式接入,即在局端设备上加插以太网卡板下FE口,用户通过光纤收发器与局端相连。采用这种方式组网时,各用

10、户端应采用同一厂家的光纤收发器产品,且在开通业务前应进行测试,确认各个用户端之间可以互通。这种组网方式最后接入的缺点是不具备保护能力。(4) 对于接入多个MSTP接入环的局点(主要是中心机房),为了提高中继层的端口和电路利用率,建议在局端增加MADM设备,并利用MADM设备的VC-12低阶交叉能力对专网业务进行汇聚后再上中继层网络传送,如图1(c)所示。2、 应用小PDH(含光猫和MSAP)组网对于本地网内的大客户专网,各分节点应通过小PDH、光猫或MASP就近接入到最近的端局机房,并通过本地中继传输网与中心节点相连;中心节点可根据客户重要程度和业务量大小,采用双光口PDH或SDH / MST

11、P接入,并根据业务需要出n*E1、155M光口或FE口与路由器相连。典型的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图2 本地网内应用小PDH接入的典型组网方案(a) 分节点就近接入,中心节点通过双光口PDH接入 (b) 分节点就近接入,中心节点通过SDH /MSTP接入,出E1接口 (c) 分节点就近接入,中心节点通过SDH/MSTP接入,出155M光口(a)(b)(c)(三) 跨本地网组网方案对于跨本地网组建的大客户专网,各地市中心节点一般通过MSTP接入。与本地网内应用MSTP组网的方案相比,增加了骨干网层面,如图4所示。图4 跨本地网使用MSTP的组网方案 (a)接入环通过MADM下挂到中继层设备 (b)在局端通过MADM设备对多个专网的业务进行汇聚跨本地网组建MSTP专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专网内的所有用户端节点应采用同一厂家的MSTP设备,以防止不同厂家设备之间出现互通问题。2、 由于跨本地网的MSTP专网业务大都向省会节点汇聚,建议在省会节点开通以太网端口汇聚功能。3、 为了提高电路利用率,避免骨干网上STM-1支路盘端口的浪费,应在本地网层面上通过VC-12内部交叉的方式对跨本地网的专网业务进行汇聚,并以STM-1以上颗粒的电路上行到骨干网。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