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761396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2011年o6月(第3期)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3?纪念辛亥革命lr羁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王继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率先揭示出我国近,现代以来面临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重大现实课题的辛亥革命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以人为本,民生为大;民族为先,民生得保;民权为要,民生得实.关键词辛亥革命十二五规划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11)03000304孙中山被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里的革命是指世界近,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在我国近,

2、现代历史上,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可谓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发端和起点.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发生在列宁领导的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是自1840年以来我国一步一步地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在传统社会各个阶级作出历史性回应先后遭受不可避免的失败的情况下,由一个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具有先进性和现代性的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提出的着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与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发生和进行的,人们通常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3、,平均地权这十六个字概括他的三民主义理论和革命纲领,但是,他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理论与革命纲领,有一个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与他亲自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失败后直至他逝世的整个革命实践活动紧紧相伴随的,形成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共进的过程,辛亥革命的精神和遗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在他的三民主义中,最早提出的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内容的民族主义和以创立民国为内容的民权主义,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主义晚了十年才提出来.最早的民族主义,或者说同盟会以前的民族主义纲领以反清为内核,这自然是国内各民族的共同要求,但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当然,在一些相关的纲

4、领性文件中还是有反帝的内容的,而且由于清王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反清也与反帝有关联.当时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是由其早期革命活动的环境是在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如美,日等国这一点决定的,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上的考量.而当其接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之后,他的新三民主义便把反帝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同时主张用民族自决,自治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建立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收稿日期2011一O109作者简介王继宣(1944一),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4?王继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2011年06月(第3期)统一中国,对外则奉行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孙中山

5、的民权主义纲领的重心,则在于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政权以及怎样选择政权的形式即所谓国体和政体,以创立美国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合众政府为目标,并提出了五权分立或叫五权宪法的民权主义理想.其民生主义则最终发展成为耕者有其田,扶助农工,节制资本,发展实业,通过生产和分配解决民生H.在这个革命纲领中,民族主义是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首要前提和根本条件;民权主义是革命的中心,因为它是实现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键性环节;民生主义是革命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者有机统一,实际上就是近,现代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其重大的时代性,历史性的现实课题.孙中山是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的重大现实课题的率先提

6、出者,并为此而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这个科学评价,是对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深刻揭示,我理解:其一,这场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国走向共和的新时代,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两次短命的帝制复辟,就是证明;其二,这场革命率先揭示并开启了解决中国近,现代以来面临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重大现实课题的先河,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是孙中山成为时代与民族伟人的重要标志;其三,这场革命的失败,历史地表明了在新的时代条件

7、下,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而且恰巧就是同样的历史条件使之走不通成为必然的事情.因为作为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的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本身就具有先天不足的软弱性,同时又生不逢时,因此从根本上致使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归于失败.但是,这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坚持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证明.辛亥革命至今已经100周年了,在这100年的历程中,首先是孙中山不怕失败,不甘失败,愈挫愈奋,不断与时俱进,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提出了

8、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解决民族,民权,民生这个重大现实课题的希望寄托于刚刚登上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大众身上.因此,毛泽东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其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更是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和遗产的继承者.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五,四运动发生不到两年,作为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为解决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现实课题的革命事业后继者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中国历史潮流的前头,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考验和艰苦卓绝的探索之后,终于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领袖人物,找到了正确解决这一现

9、实课题的科学理论与革命道路,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并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特别是结合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深感辛亥革命仍然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意义.从总体上说,辛亥革命率先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仍然是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面对的一个时代性,历史性的重大现实课题.或者说,我们今天面对的仍然是自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前后相继,与时俱进不断解决的这个课题的继续,只是因为时代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10、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罢2011年06月(第3期)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5?了,因此,辛亥革命的精神和遗产仍将可以而且必须得到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揭示的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我们也需要在这100年的历史链条上来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从而加深对当前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包括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及其意义的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新阶段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思想,是对民族,民权,民生这个时代性,历史性的重大现实课题的战略性应对,在这个战略

11、性应对中,把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与体现的三民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或者说前所未有地鲜明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当前启示意义和价值,具体地说体现在如下三点上:第一,以人为本,民生为大.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其做出的回答,这个回答对我们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政策,方针与实际举措都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按照十七大报告对以人为本的阐释,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12、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于这个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民生为大,就是必然的选择,事实上,也只有把民生置于为大这一地位上,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十二五规划建议正是据此而特别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而调整经济结构最终也是为了保障改善民生,而这一目标的明确确定,就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

13、和抓手.第二,民族为先,民生得保.无论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还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近代以来的民族民主革命,民族为先都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要求.辛亥革命之所以必然失败,首先就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帝国主义国家也不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利益驱使他们要顽固地维护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永不改变.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证明.特别在一球两制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作为我们这样的赶超型的后发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在我们坚持全方位大开放而日益融人经济全球

14、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仍然面临着,而且是更加严峻地面临着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极不平等,极不合理的环境中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的所谓民族问题;在我国日益崛起并继续坚持和平崛起的未来历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只会加强,国际上的一切敌对势力一贯坚持的分化和西化我国的所谓和平演变阴谋也只会继续,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我们面临的民族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是在基础上和从根本上应对这种国际性挑战和继续求解这一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安排.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国际大背景下,如

15、果我们不坚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和富国,就会在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受制于人,而没有真正完全的独立?6-王继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2011年06月(第3期)自主,也不可能有力地推动这个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改变,有效维护自己真正完全的独立自主.特别是面对还在深入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类似欧盟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主权债务危机,不能不是对我们的警醒.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谈得上有真主权和真独立,最终是民生也很难获得真正可靠的保障.在国内,已经形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只有按照规划建议的

16、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大开发,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民生问题都能够获得圆满解决提供可靠保障.第三,民权为要,民生得实.如前所述,辛亥革命源于黑暗的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不聊生的状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以创立美国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合众政府为目标,并提出了五权分立或叫五权宪法的民权主义理想,以救民于水火,改变这种民不聊生的状况.因为只有民权才是民生落到实处的关键性保障条件.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的正反历史经验也证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民生问题不断获得解决的决定性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民族问题仍然是其前提条件之一,已如上述),而民权

17、即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则是民生问题得到不断解决的关键,因为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规范,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等各项权益的,所以说是民权为要,民生得实.就是说,只有抓住并抓好了这个关键环节,民生问题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或者说民生的解决与落实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基于辛亥革命及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经验的启示,当下我国在由权力本位逐渐向权利本位转变的时代条件下与发展阶段上,政治作为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在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在内的整个综合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体系中,政治体制改革既具有关键性,又具有先导

18、性作用,不仅可以更加直接地和切实有效地推进民权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带动其它各项改革,使整个全面系统的改革体系有效运转起来,更加有效地促使民权问题的解决,最终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的和全面的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全面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基于利益解决权利与权力的平衡问题,或者说就是所谓民权问题,保障和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最终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权利与权力平衡的真正实现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敏感性,涉及社会和政治的全局,所以必须采取规划建议提出的积极稳妥的态度,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十二五规划建议按照十七大把以

19、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与动力的政治建设,特别是国家制度建设放在关键位置上的基调,实事求是地把以政府自身改革即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和重点,鲜明地突出出来.按照规划建议所列行政体制改革的丰富内容推进改革,在实际上必然要触及到党政,党法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够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根本原则,从而实实在在地有效带动政治体制各个方面的改革.沿着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方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领导,有计划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权利与权力的正和搏弈,或者说促进政府公共权力,民间社会权力,市场经济权力之间逐渐趋向均衡的运动,就可以为切切实实地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支持和长效机制保障.参考文献:1陈剑安.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责任编辑:理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