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32739415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教师持续开展的载体,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解决现有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分散、内容零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解构基于学分银行的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发现,其核心特征包括持续化、系统化、个性化、双向互动化和同伴协同化,运行要素是教师能力标准、继续教育资源、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分银行参与机制及质量保证机制,并通过学分银行的标准与工作模式形成相互关系的整体,数据在运行过程中扮演调节作用。要实现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可按照系统化、过程化等根本要求构建四级教师能力标准体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逐步实施教师学习成果认

2、证、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局部试点渐进推进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工作机制。关键词学分银行;继续教育;教师教育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8-0086-06随着新时代民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教师继续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新的内容,需要系统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的同时,保持教师积极进取的动力。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通过教师行业能力标准的研制,支持和引导教师按照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和学习支持效劳要求,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将自身开展与学校、社会联系起来,形成持续的、稳定的、一致性的教师继续教育支持机制,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层次衔接

3、,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培养面向未来教师队伍的关键。一、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所谓学分银行,实质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特点,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通过学分进行认证、累积、转换的形象化表达。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随后我国开展了覆盖全领域的学分银行试点,试图通过学分银行体系,建立“内在关联性、持续稳定性和阶段一致性的终身学习体系。尽管关于学分银行的准确定义依旧缺乏,但学分银行的核心业务已经较为清晰:按照资历等级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体系;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通过学分银行促进

4、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教师专业开展的普遍路径来看,其进阶路径一般包括“迷茫合格阶段、“作为升格阶段、“探索变格阶段、“生成风格阶段。在“迷茫合格阶段,教师通过学习,实现认同和模仿,较为重视一般性的做法和本体性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在“作为升格阶段,教师通过质疑,不断精进自身业务能力和知识体系,开始注重方法、概念和实践性相关的知识梳理和深化,注重反思;在“探索变革阶段,基于职业过程中的专业困顿和尝试,注重从浅层的知识构建,转向综合性知识结构的升级;在“生成风格阶段,教师通过持续的开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需要进行个人性知识的会聚,完成理论体系的创新。尽管

5、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完成完整的教师能力进阶,每个阶段所需要的进阶时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但较为明确的是,教师所处的阶段不同,对继续教育资源的诉求存在差异。在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一是强调面授、集中培养模式,很难形成体系性的成长阶梯;二是由于教师无法整体性认识自身能力,也无法从外部获取系统性的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比较盲目;三是由于缺乏固定的时间和稳定的教学资源供给,教师无法真正按照自身需求开展自我导向学习;四是由于资源供给方式与教师专业开展需求不对接,导致教师重复学习、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借助学分银行效劳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可以进行如下改变:第一,存储学习成果,形成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成

6、果档案袋,教师参与学习的种类、成效等信息可以形成完整的记录。第二,通过学分银行的资历标准,结合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研制教师成长能力标准,设置与之配套的能力模块,指导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优化资源供给,支持教师按照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实现阶梯式成长和精准化成长。第三,通过学分银行对学习者先前学习经历的获取,帮助教师组建研究与实践共同体,实现相近群体的相互帮扶和知识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二、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理論逻辑一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1.持续化。依托学分银行对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标准的梳理,有组织、有引导地促进教师终身开展,能从面上改变教

7、师继续教育断裂、断层的现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师继续教育时机不均衡,专业优秀和专业较差的教师获得的学习时机有很大差异;二是教师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很容易遇到瓶颈,继续上升缺乏有效的支持,也就是“高原效应;三是由于学习成果缺乏积累,很难自我发现成长的方向,局部教师开展到一定层次之后,会遇到自身的迷茫期。学分银行能从数据上获取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知悉每位教师学习的阶段和需求,结合网络研修等新兴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支持每位教师持续成长。2.系统化。教师成长是多主体、多因素合力的结果。例如,从知识结构来看,继续教育内容中的人文性、社会性和自然性知识为教师专业开展夯实根底,专业知识和教

8、育知识为教师专业开展优化知识结构;从具体能力来看,课程领导力建构需要学校提供课程建设和领导的时机,同样也需要教师积极自主地参与能力建构。总之,要成为不断成长的教师,需要按照教师能力开展的系统性要求提供课程和培训时机。学分银行按照能力层次研发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根据教师的现有知识体系,为教师继续教育系统化开展提供支持条件。3.个性化。由于教师先前经历不同,如有的是通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进入教师体系,有的是从其他领域中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进入教师体系,因此不同来源的教师有不同的起点和开展需求。同时,教师自身特征不同,教学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如有的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知识,有的需要更深层次地理

9、解学科知识,有的需要加强对学习者的理解,学会用新型互动模式支持教学过程等。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会通过记录教师的过往经历和对参与继续教育的期待,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4.双向互动化。由于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供给通常是按照社会需求和国家导向在现有资源支持的根底上形成的单向供给,因而教师无法选择内容、形式和途径。通过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实现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沟通与衔接,实现与教师互动,同时认可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教师灵活的参与方式的支持,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互动。5.同伴协同化。教师的职业特色,需要形成职业持续开展的能力。支持教

10、师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热情等聚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介入、共同分享形成职业理解,与学习能力相当的教师形成实践共同体,强化“学习是实践参与,通过教师共同参与,实现意义协商和个体身份构建。通常来说,个体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共同体,需要广泛接触具有相关经验和资格的老成员,这种“偶得性大幅度降低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组建。学分银行可以有效挖掘教师的过往学习经历,将具有相似经历的不同机构的教师通过相同内容的培养,促使教师自觉组建学习和实践共同体,在共同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持续提升构建自身意义的能力。二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方式标准。教师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教师阶段性成长的特征,设计出符

11、合教师成长规律的能力阶梯,并形成清晰的表征物,如名称、层次、内容和技能。教师能力标准是存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依据,也是引导教师自觉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并获得成效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中,通常重视教师知识传授而无视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教师能力标准建设中需要将道德素养作为长期关注对象纳入整体能力培养,这是教师继续教育标准发挥作用的关键支撑,也是教师绩效标准的重要内容。2.继续教育资源。继续教育资源是支持教师阶段性成长的资源。从现有资源的形态来看:在纵向层面,国家建立了校培、县培、市培、省培和国培五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相应的实训体系;从横向来看,各类继续教育资源既包

12、括了在线开展的网络研修空间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建立了各类支持教师开展的技能培训课程、素养课程等,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从培训方式来看,建立了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高水平实训基地。但从现实执行来看,各级培训机构没有形成清晰的目标定位和内容层次,教师参与各级继续教育的形式没有形成有效的标准,导致资源的错配现象严重。基于此,有必要从顶层对不同层次、不同机构的培训进行定义,按照教师能力标准将过往继续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别和分层次,形成真正适合教师开展和社会需要的继续教育资源。3.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分银行是连接教师、资源和教育机构的纽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是记录三者关系的关键支撑。首先,教师和教学单位

13、可以通过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获取自身参与学习的经历,按照继续教育能力标准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选择适合教师的支持方案和参与方式。其次,学分银行平台按照学时规那么和学分规那么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进行认定,支持教师通过多途径参与继续教育。依托低本钱的在线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按照教师能力标准,通过学分银行认可各类学习成果,是促进教师自主参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再次,可以通过学分银行为教师推送资源,形成“教师资源的适配。由于学分银行获取了教师过往经历,教师和资源高度契合成了可能,主动推送资源更具有操作性。最后,学分银行信息平台通过资源的沟通,能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低水平重

14、复建设。机构提供学习资源的信息能有效通过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得到展示,可以促进教育机构按照“差序和“错位建设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4.教师学分银行参与机制。由于缺乏系统的支持机制,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目标性、系统性不够,需要通过机制建设,激发教师参与的动力。从层次机制看,需要构建“顶层引领、中层效劳、基层支持的学分银行层次机制,全领域、全系统地促进教师参与。从形式机制看,需要充分发挥行政、方案、指导、效劳、监督等手段和方案,促使将学分银行落实到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功能角度看,需要考察學分银行对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的现实影响,形成完善的鼓励、制约和保障机制,将教师利益、学校利益和

15、社会利益进行多维度引导,实现教师对学分银行的积极参与。5.质量保证机制。质量保证产生于企业生产,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管理体系,后被引申到了各个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指的是为对某实体能够满足质量提供适当的信任,在质量体系内开展的并按要求证实的全部有方案、有系统的活动。在学分银行体系中,质量保证是公信力的保障,也是实现沟通与衔接的根底。教师的继续教育参与模式需要对学习成果质量提供保障,使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开展教育治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分银行的相关成果,保证教师参与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三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模型为了更清晰地梳

16、理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践逻辑,笔者在总结本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并实现成长的根底上,解构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见图1。1.引导教师的阶段性进阶是基于学分银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核心。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在人,目标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开展。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教师的开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通过一定的引导,支持教师实现能力的“攀升,既强化教师关注当下,又强调教师面向未来。2.学分银行通过平台、资历标准和质量保证为教师继续教育输送价值观和方法论。从图1可以看出,教师能力标准是建立在资历框架的理念之上的,资历框架的理念核心是纵向通过渐进性的提升,引导学习者终身开展;

17、横向通过认可多类型的学习成果,实现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其他非学历教育培训成果的沟通衔接。学分银行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信息载体和业务处理,通过学分银行平台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实现资源提供与资源需求的对接等;质量保证通过对学习成果本身的认证和积累与转换过程的保证,实现参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在教育机构中的公开与公平。3.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机制建设是完成整体流程的重要保证。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教师积极参与,学分银行本身能通过制度赋能,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制度的规制作用和机制的调节作用,形成完善的整体流程,这是实现基于学分银行认证的学习成果受

18、到广泛认可的根底。4.數据在基于学分银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中扮演调节作用。由于教师参与学分银行会产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据,其数据通过与教师过往学习数据、工作过程数据等形成联系,构建完整的教师画像,可以支持教师形成个性化路径,提高资源与教师的对接程度,帮助教师根据自身过往数据,自我沉淀、探索、升级,按照不同层次的要求不断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升华。三、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现路径借助学分银行体系,支持教师开展系统性、过程性、引导性的继续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涉及理念、内容和路径全方位的变革,还需要技术的系统支持,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将期待的模式转变为可以落实的途径,需要构建教师能力

19、标准,完善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制度,实施教师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开展小规模的试点工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覆盖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支持体系。一构建四级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标准体系教师成长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按照资历框架对不同层次教师进行能力标准的表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创设学分银行视角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起点。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将教师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立四级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标准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符合教师成长的一般性特征。首先,针对教师职业的典型任务,梳理教师工作内容。通过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形式,广泛整理、归类教师工作内容,形成职责范畴。可以采取小组访谈、个别访

20、谈和问卷结合的模式,通过小组访谈的相互启发、个别访谈的深度沟通和问卷调研的广泛参与,广泛收集教师相关的职责范畴。其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或者不同任务在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进行梳理,对能力进行条状分类和块状分层。在横向层面,对应工作任务形成边界清晰能力范畴,指导教师和培训机构的继续教育参与,如将教师能力划分为通识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在纵向层面,围绕特定能力,形成不断进阶的能力,如教学设计水平从简单模仿到形成自身教育理念的开发创新,形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能力体系。再次,对能力标准进行可评价、可测量的描述。布鲁纳的目标分类学提供了标准描述的依据,如对教学设计可以分为理论应用、简单创新操作、分类实践、

21、复杂问题解决等四个层次。最后,需要对能力标准进行内部审核为主的校验。通过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现代性、科学性等进行校验,同时对专家、教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对标准进行基于咨询的调整,最终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并能与教师开展需求契合的教师能力标准。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资源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扮演根底性作用,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需要形成内容充足、层次清晰、与教师需求适配的资源供给体系,支持教师阶段性成长。一般来说,国培覆盖的群体非常小,主要聚焦于高层次教师的培养。完善省级培训以下的培训资源,优化教师继续教育供给机制建设,是支持教师通过学分银行获取提升的有效手段。首先,按照

22、教师能力标准开发课程。教师能力标准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完善性等特征。从层次上讲,需要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准确对应受众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教师的“最近开展区形成课程。从系统性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不仅需要在纵向层面进行覆盖,还需要考虑不同领域的继续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的支持,如通识能力中按照不同层次要求,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根据信息技术开展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等。从完善性来讲,不仅是内容上要完整地覆盖教师需求,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支持教师从不同渠道开展学习。其次,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通过学分银行对学习成果的认证,逐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体系,引导不同的教育机构按照参与教师

23、继续教育的情况和自身特征,开展资源建设,使整个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建设井然有序,提高资源的效益。三逐步实施教师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制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得到积累、认证与转换是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发挥作用的关键。首先,需要支持教师建立终身学习账号,累积学习成果。教师参与学分银行最直接的动力是其认证的学习成果能得到评价体系的认可,其诉求表达在四方面:满足教师晋升的继续教育学时;满足晋升教师的科研教学改革任务;满足教师经济利益诉求;满足教师自我成长。教育体系需要有方案地释放“学分银行红利,支持教师参与学分银行。其次,需要支持教师转换不同途径获取的学习成果。按照“互联网+教育对教师

24、继续教育领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和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改造,菜单式的教师继续教育成为可能。可以预见,教师通过在线学习等形式参与网络研究会越发广泛,通过网络研究可以组建网络共同体。根据网络共同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开展模式,需要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学习成果转换,进而成为支持教师开展的学时、条件、经济利益和自我效能感。最后,通过参与学分银行,引导教师强化自身规划。教师规划对自身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对教师群体开展的继续教育,也只有内化为教师自主成长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借助学分银行能力标准,教师可以形成长期的开展规划;通过学分银行的累积体系,可以完成短时段的调整,以补充教师当前相应层次的技能

25、。四通过局部试点渐进推进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工作机制从实施条件来看,整体推进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有一定的难度。从顶层来看,需要设计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制度,通过标准建设等形式,引导教师按照统一的路径进入学分银行。从中层来看,地方性政府分管教育的部门需要落实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财政支持、条件支持,制定区域性的政策,支持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持续参与。从微观来看,教育机构需要制订方案,通过晋升制约等形式,促使机构教师提升自身能力。从教师个体来看,培养教师与学分银行之间的黏性还不强,同时教师参与学分银行并依托学分银行开展继续教育还面临全新组织体系的问题。通过局部试点,将局部机构纳入学分银行体系,针对质

26、量保证机制建设的试点,挖掘限制教师参与学分银行的阻碍性因素,通过日趋完善的标准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等,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参考文献【1】郝克明.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211:12-15.【2】吴南中,夏海鹰.以学分银行为支架的区域性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111:63-69+80.【3】吴南中,夏海鹰.“资历框架的制度功能及其运行体系J.高教探索,202111:29-35.【4】操太圣,卢乃桂.教师专业开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教育开展研究,202111:71-75.【5】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2111:21-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