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726685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部分(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诊的定义四诊的定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和收集疾病资料的基本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和收集疾病资料的基本方法方法。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 四种运四种运用医生用医生感官感官诊察疾病的手段诊察疾病的手段u从整体出发,灵活运用望、闻、问、切从整体出发,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详细收集各种临床资料,抓住四种诊法,详细收集各种临床资料,抓住临床特征,结合疾病的本质,准确地诊断临床特征,结合疾病的本质,准确地诊断疾病,预测预后疾病,预测预后。 u 黑箱黑箱(表象-本质)望、闻

2、望、闻问、切问、切获临床获临床信息信息四诊合参四诊合参诊断诊断辨证辨证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第二节第二节 闻诊闻诊第三节第三节 问诊问诊第四节第四节 切诊切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一、全身望诊(一)望神(一)望神广义: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狭义: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表现

3、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神、少神神、少神 、假神四种情况。、假神四种情况。 望神的四种情况有神假神失神少神一、全身望诊(二)望色 常色常色 主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一、全身望诊(二)望色 常色常色 主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黄种人正常面色:正常面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微黄透红,明润光泽。一、全身望诊客色:客色: 指受季节气候、生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病所致。五色诊五色诊(病色):根据面部五色根据面部五色的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的变化

4、诊察疾病的方法。赤赤 (属火)(属火):热证:热证青(属木)青(属木):寒证、痛证、惊风、血瘀寒证、痛证、惊风、血瘀黄黄(属土)(属土):湿证、虚证、黄疸:湿证、虚证、黄疸白白(属金)(属金):虚证、寒证、失血:虚证、寒证、失血黑黑(属水)(属水):肾虚、水饮、血瘀:肾虚、水饮、血瘀 肝肝心肺肺脾脾肾肾 病色病色善色:善色:明润光泽而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较轻,预后较好; 恶色:恶色:晦暗枯槁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情较重,预后欠佳。佳。 一、全身望诊一、全身望诊(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

5、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寒盛、痛剧。剧。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塞,呼吸不利。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一、全身望诊 面色青黄(苍黄)面色青黄(苍黄)者,可见肝郁脾虚,者,可见肝郁脾虚,肝脉瘀阻。肝脉瘀阻。 小儿眉间、鼻柱、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见青色,为小唇周见青色,为小儿惊风。儿惊风。 (2)赤:主热证)赤:主热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红赤(虚热证) 一、全身望

6、诊(3)黄:主脾虚、湿)黄:主脾虚、湿 萎黄:脾胃气虚萎黄:脾胃气虚 黄肿黄肿: 脾虚湿盛脾虚湿盛 阴黄:寒湿证阳黄:湿热证一、全身望诊(4)白色:主虚、寒)白色:主虚、寒 面色淡白无华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气血虚 面色晃白面色晃白: 属阳虚属阳虚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亡亡阳、脱血夺气或阳、脱血夺气或阴寒内盛。阴寒内盛。 一、全身望诊(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面色淡暗面色淡暗: 肾阳虚肾阳虚 面黑干焦面黑干焦: 肾阴虚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肾虚水饮或 寒湿带下。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多为多为瘀血久停所致。瘀血

7、久停所致。 一、全身望诊一、全身望诊(三)望形体(三)望形体1. .肥胖肥胖痰湿体质痰湿体质 干瘦干瘦多火体质多火体质2. .浮肿浮肿 水肿证水肿证 臌胀证臌胀证3. .瘦瘪瘦瘪 恶病质恶病质 疳积证疳积证 (四)望动态(四)望动态1.动静动静 多动多动多为阳多为阳证,热证,实证,热证,实证证 少动少动多为阴多为阴证,寒证,虚证,寒证,虚证证(四)望动态(四)望动态2.咳喘咳喘 气粗声重,坐而仰首者气粗声重,坐而仰首者多为热证,实证;多为热证,实证; 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多为寒证,虚证。多为寒证,虚证。3.抽搐:主肝风内动抽搐:主肝风内动4.偏瘫:中风偏枯证偏瘫:中风偏枯证5.

8、痿痹痿痹 痹证痹证关节肿痛,曲伸不利,麻木疼痛。关节肿痛,曲伸不利,麻木疼痛。 痿证痿证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 头面眼-神色态鼻口唇齿龈喉 耳毛发躯干皮肤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一)望头面(一)望头面头过大、头过小头过大、头过小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口眼歪斜口眼歪斜中风中风(二)望五官(二)望五官眼、耳、鼻、口唇、齿龈、咽眼、耳、鼻、口唇、齿龈、咽喉喉 (三)望颈项躯体(三)望颈项躯体瘿瘤瘿瘤肝气郁结,气结痰凝肝气郁结,气结痰凝羸疬羸疬痰凝或血瘀痰凝或血瘀项强项强经气不利或热极生风经气不利或热极生风鸡胸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腹

9、部深陷腹部深陷久病虚弱,新病久病虚弱,新病津脱津脱腹部青筋暴露腹部青筋暴露肝郁血瘀肝郁血瘀 (四)望皮肤(四)望皮肤1.外形:水肿、鼓胀、皮肤干瘪枯槁、疳积、皮外形:水肿、鼓胀、皮肤干瘪枯槁、疳积、皮 肤甲错肤甲错2.斑:斑形如锦,或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抚之不碍手斑:斑形如锦,或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抚之不碍手消失后不脱皮。消失后不脱皮。3.疹: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疹: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消失后脱皮。消失后脱皮。4.痈毒疔疖:丹毒、湿毒、痈、疽、疔、疖痈毒疔疖:丹毒、湿毒、痈、疽、疔、疖(五)望毛发(五)望毛发 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三、望排出物三、

10、望排出物1.望痰涎涕唾2.望呕吐物3.望大便4.望小便 清稀、腥味 寒证、虚证黄稠、恶臭 实证、热证四、望小儿指纹四、望小儿指纹 正常指纹: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风关之内。 内容:内容:观察指纹长短,颜色,观察指纹长短,颜色,浮沉三个方面。浮沉三个方面。 部位:部位:分风、气、命三关。分风、气、命三关。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轻重。五、望舌 舌质:舌质:即舌体,舌即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舌苔:舌面上附着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的苔状物,由胃气熏蒸而成

11、。熏蒸而成。 望舌注意事项:望舌注意事项:光光线;自然伸舌;顺线;自然伸舌;顺序:舌序:舌 尖尖舌中舌中 舌根舌根 两侧;两侧; 舌苔舌苔 舌质。舌质。 注意辨别染苔。注意辨别染苔。 心肺心肺肝胆肝胆肾肾脾胃脾胃正常舌象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舌质淡红明润,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淡白灵活;舌苔淡白均匀,干湿适中,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揩之不粘不腻,揩之不去。不去。病舌及主病1. 舌质舌质 舌色: 淡白、红、绛、紫 舌形: 老嫩、胖瘦、裂纹、齿痕五、望舌(1) 舌色 淡白:主虚证、寒证。淡白而胖嫩(虚寒证)舌色淡白(气血不足证)淡白而瘦薄(气血

12、两虚)五、望舌红舌:主热证 舌红苔黄(实热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 五、望舌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五、望舌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五、望舌(2) 舌形 老舌:实证、热证 嫩舌:虚证、寒证 五、望舌胖舌:主虚、湿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舌赤肿胀而

13、苔黄,乃热毒壅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盛,心脾有热;盛,心脾有热;五、望舌瘦舌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五、望舌芒刺:主热证 舌尖舌尖心火亢盛心火亢盛 舌中舌中胃肠热甚胃肠热甚 舌边舌边肝胆火盛肝胆火盛五、望舌齿印:主脾虚湿盛 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 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五、望舌2舌苔 苔色:白、黄、灰、黑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五、望舌(1)苔质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五、望舌润燥苔润苔:津液未伤 燥苔津液亏耗、 热盛伤津 五、望舌腐腻苔 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腐苔主食

14、积胃肠,痰浊内蕴五、望舌(2)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为病邪在表;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 寒湿痰饮; 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 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 津液。 五、望舌黄苔:主热证 薄黄苔常为风热在表; 苔黄黏腻,为湿热或痰热食滞; 焦黄干裂或有芒剌,为里热盛极,耗伤气阴。五、望舌望舌的意义望舌的意义判断正气盛衰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情进退推断病情进退舌质舌质正气正气 舌苔舌苔 邪气邪气 第二节闻诊(听、嗅)第二节闻诊(听、嗅)一、听声音1. .声音声音 实证、热证实证、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

15、多言烦躁多言 虚证、寒证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 默懒言默懒言 新病新病声音重浊、嘶哑声音重浊、嘶哑 久病久病声音轻清、体弱声音轻清、体弱 2. .语言语言 谵语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 热扰心神热扰心神 郑语郑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错乱心气大伤,精神错乱 独语独语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 心气不足,痰气郁结心气不足,痰气郁结 狂言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痰火扰心精

16、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痰火扰心 言謇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中风证舌强语謇,言语不清。中风证 一、听声音 呼吸呼吸 呼吸声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呼吸声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 呼吸声低气微而慢,多为虚证和寒证。呼吸声低气微而慢,多为虚证和寒证。 喘喘: 实实病邪壅塞肺气病邪壅塞肺气 虚虚肾虚不纳气或肺气虚衰。肾虚不纳气或肺气虚衰。 哮哮:有冷热之别。有冷热之别。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咳嗽咳嗽 暴咳声哑为肺实;咳声低弱而少气,暴咳声哑为肺实;咳声低弱而少气,或久咳音哑,多为虚证。或久咳音哑,多为虚证。 外感病多咳声重浊;外感病多咳声重浊; 小儿咳嗽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作小儿咳

17、嗽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为百日咳;鹭鸶叫声,为百日咳; 小儿咳声嘶哑,如犬吠,可见于白喉。小儿咳声嘶哑,如犬吠,可见于白喉。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呕吐呕吐 虚证或寒证,呕吐来势徐缓,呕声低微虚证或寒证,呕吐来势徐缓,呕声低微无力;无力; 实证或热证,呕吐来势较猛,响亮有力。实证或热证,呕吐来势较猛,响亮有力。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呃逆呃逆 虚寒者,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虚寒者,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 实热者,呃声频发,高亢而短,响而有力;实热者,呃声频发,高亢而短,响而有力; 新病呃逆,声响有力,多因邪客于胃;新病呃逆,声响有力,多因邪客于胃; 久病呃逆不绝,声低气怯,多为

18、胃气衰败征久病呃逆不绝,声低气怯,多为胃气衰败征兆。兆。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1. .口气口气2.汗气汗气3.痰涕气味痰涕气味4. .二便气味二便气味5. .经带气味经带气味 一般而言,各种排泄一般而言,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凡有恶臭者物与分泌物,凡有恶臭者多属实证、热证;凡带腥多属实证、热证;凡带腥味者多属虚证、寒证。味者多属虚证、寒证。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9、察疾病的方法。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辩,九问旧病渴倶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 寒寒恶寒和畏寒。恶寒和畏寒。 恶寒:恶寒:自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自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仍仍 觉寒冷者。觉寒冷者。 畏寒:畏寒: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 暖,可以缓解者。暖,可以缓解者。 热热实热

20、和虚热。实热和虚热。 实热:实热: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 虚热:虚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 兼见其他虚证症。兼见其他虚证症。 恶寒发热恶寒发热 表证(表寒表证(表寒 表热)表热) 但寒不热但寒不热 里寒证(实寒里寒证(实寒 虚寒)虚寒) 但热不寒但热不寒 里热证(实热里热证(实热 虚热)虚热) 寒热往来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一、问寒热二、问汗二、问汗 表证辨汗表证辨汗 无汗为外感风寒;有汗为外感风热或表虚证。无汗为外感风寒;有汗为外感风热或表虚证。 里证辨汗里证辨汗 自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多为气虚,自汗,汗出不已

21、,动则加重,多为气虚, 阳虚所致。阳虚所致。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 局部辨汗局部辨汗 头汗,阳热或湿热。头汗,阳热或湿热。 半身汗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中风。半身汗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手足心汗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三、问疼痛(1) 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性质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实证。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虚证。虚证。 胀痛,痛处不定胀痛,痛处不定气滞。气滞。 刺痛,痛处固定刺痛,痛处固定

22、瘀血。瘀血。 冷痛冷痛寒寒 灼痛灼痛热热 重痛重痛湿湿 游走痛游走痛风风 酸痛酸痛湿阻或肾虚湿阻或肾虚 (2)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头痛头痛 太阳经头痛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痛连项背。 阳明经头痛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 少阳经头痛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 太阴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腹满自汗。头痛而重,腹满自汗。 少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脑齿。头痛连及脑齿。 厥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牵引头角。痛在巅顶,牵引头角。 三、问疼痛三、问疼痛四肢痛(多见于痹证):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游走痛游走痛风胜(行痹); 剧痛喜暖剧痛喜暖寒胜

23、(痛痹); 重着而痛重着而痛湿胜(着痹,湿痹); 红肿热痛红肿热痛热胜(热痹)三、问疼痛四、问饮食口味1.食欲和食量2.口渴和饮水3.口味 五、问睡眠失眠失眠 实证:邪气内扰,气机失 调,痰热食滞 虚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嗜睡嗜睡 虚证:阳虚阴盛、气血不足 实证:痰湿内盛,困扰心神六、问二便 问小便 小便色黄而短少者热证。 尿白而清长寒证。 问大便 便秘便秘 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实热证证。六、问二便 泄泻泄泻 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外感寒湿外感寒湿。 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为湿热。大便黄褐、热臭、肛

24、门灼热为湿热。 大便酸臭为大便酸臭为食滞食滞 。 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脾脾虚虚。 黎明前腹泻为黎明前腹泻为脾肾阳虚脾肾阳虚。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肝郁犯脾。肝郁犯脾。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痢疾。 七、问小儿及妇女 问小儿 2.问妇女 月经 带下 用手和指端触觉对用手和指端触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查方法。 切脉切脉(桡动脉)(桡动脉) 按诊按诊(一)影响脉象的外源性因素(一)影响脉象的外源性因素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

25、,血流会减慢; 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 平脉的生理变异平脉的生理变异 四季气候四季气候:平脉相:平脉相应四时气候有应四时气候有 春弦春弦夏洪夏洪秋浮秋浮冬沉冬沉 体格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

26、较短。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 劳逸:劳逸: 剧烈运动和远行之后,脉多急疾,剧烈运动和远行之后,脉多急疾, 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 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饮食:饮食: 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 饥饿时脉象稍缓而无力。饥饿时脉象稍缓而无力。 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名叫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向

27、手背,名叫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名叫反关脉。名叫反关脉。 西医也西医也“号脉号脉”(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称为“寸口寸口”诊法。在这短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动脉分成了动脉分成了“寸、关、尺寸、关、尺”三部三部。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

28、同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一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环境要安静环境要安静诊脉时间不少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于一分钟(1)体位)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正坐或仰卧,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病人的体位是正坐或仰卧,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的脉枕。 (2)平臂)平臂 无论正坐或仰卧位,前臂应自然平展,与心脏无论正坐或仰卧位,前臂应自然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 (3)时间)时间 诊脉最理想的时间是清晨,实则不必为拘,随诊脉最理想的时间是清晨,实则不必为拘,随时可诊。时可诊。 (4)布指:)布指:中指定关中指定关

29、:即先用: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位。名指在关后定尺位。轻手循之曰轻手循之曰“举举”(即用较轻的力触按至皮肤),(即用较轻的力触按至皮肤),称为称为“举法举法”,又称,又称“浮取浮取”、“轻取轻取”。 重手取之曰重手取之曰“按按”(即用较重的力触按至筋骨),(即用较重的力触按至筋骨),称为称为“按法按法”,又称,又称“沉取沉取”、“重取重取”。 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寻”(即用不轻不重的触(即用不轻不重的触按至肌肉),称为按至肌肉),称为“寻法寻法”,又称,又称“中取中取”

30、。 即调息切脉即调息切脉 以息计数,一呼一吸,名为一息,正常情以息计数,一呼一吸,名为一息,正常情况下,一息脉跳四次。况下,一息脉跳四次。 (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内经内经记载脉象记载脉象2121种,我国最早的脉学专种,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书脉经脉经提出提出2424种脉象,宋崔嘉彦种脉象,宋崔嘉彦脉诀脉诀增补革、牢二脉,增补革、牢二脉,濒湖脉学濒湖脉学增长脉,提增长脉,提出出2727种,李士材的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故近代多从2828种脉种脉论述。论述。(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1616种最少)。种最少)。 u左手心肝肾左手心肝肾

31、u右手肺脾命右手肺脾命运用三种指力:运用三种指力:先浮取(举)先浮取(举)再重取(按)再重取(按)后中取(寻)后中取(寻)寸关尺三步,每寸关尺三步,每部有浮中沉三部有浮中沉三候,候,三部九三部九侯。侯。正常脉象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均匀。 常见脉象常见脉象常见病脉及主病常见病脉及主病浮脉浮脉脉象:轻取即得,如水上浮木。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 表浅。主病:表证。有力为表实证,无力为表虚证。常见脉象常见脉象脉象: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沉。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

32、,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沉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脉象:一息脉来不足四至。特点是脉搏次数少。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迟脉迟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特点是脉搏次数多。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数脉数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脉来坚实,三脉有力,来去俱盛。 主病:实证。实脉实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特点是 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滑脉滑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 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有力; 精伤、血少无力。 涩脉涩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端直如长,如按琴弦。特点是 脉的硬度较强。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弦脉弦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 弱。 主病:虚证。 虚脉虚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特点是脉 窄、幅度小。 主病:诸虚劳损,湿证。细脉细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 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结脉结脉常见脉象常见脉象代脉代脉 脉象:脉来缓慢而止有规则(止有定 数)。 主病:脏气衰微,痹证,痛证,惊 恐,跌扑损伤。常见病脉与主病常见病脉与主病 从脉的深浅分从脉的深浅分 浮脉浮脉-主表证主表证 沉脉沉脉-主里证主里证 从速率分从速率分 迟脉迟脉-主寒证主寒证 数脉数脉-主热证主热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