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693253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紫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太白县人民政府二一三年十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张小平 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冯祁君 县林业局局长王义宏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成员:徐立彬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马宏荣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党全 县财政局局长王 玺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小兴 市环境保护局太白分局局长武众平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宝强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魏 博 县水利局局长张九平 县农业局局长李满良 县电力局局长李小明 县林业局副局长武 云 县生态办主任、招商局局长严天录 县扶贫办主任项目名称: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法人代表:冯祁君规划单位: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院 长:

2、党景中 (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管副院长:刘胜军 (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赵彦斌(高级工程师)设计室主任:郭平顺 (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王 丰 (工 程 师)参与编制人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郭平顺张 毅 张宣平 张 浩 戴晓峰 刘 华王晓燕 邢 源 惠永征 王亚婷黄朝晖 王 昊 张瑞娟 杨 萍 程 伟 张亦驰 熊 萍 雷苏妮孙若宁 罗勇 张金凤 杨茜幈 太白县林业局 冯祁君 李小明 张伍堂 郭 伟 权军刚 李安侠 张建鹏 王义堂 甘文亮 杨虎田 何 昆 张 岩 李晓斌 李 广 曹宗岐前 言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依法履行林地

3、资源管理职责、提升林地管理水平、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好、保护好和利用好林地,对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保证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于发展现代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和林业强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太白县林地比重大,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林地征占用数量日益增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2011年4月,受太白县林业局的委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与太白县林业局有关人员共同组成规划编制组,开展太白县林地

4、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陕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等为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依据,以2007年完成的太白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并将数据更新至2009年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限(20102020年)。在对全县林地资源现状、利用特点、存在问题、消长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县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了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的主要控制指标,划定了林地范围界线,明确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从优化林地结构和布局、保护利用等方面做出规划,

5、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效益,为未来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本规划范围为太白县实际管辖区,总面积119916.7公顷。本规划不含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部分,该部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行编制。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分为二个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关技术资料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月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地落界工作。2012年7月通过林地落界专项检查验收,10月通过省级检查验收,12月通过国家检查验收。2013年1月3月利用林地落界成果修改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6、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太白县各有关局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目 录第一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41.1区域概况41.2保护利用现状131.3 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SWOT分析)19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22.1指导思想和原则222.2规划依据232.3规划目标242.4规划期限与范围252.5规划任务26第三章 生态布局与分类区划303.1生态布局303.2林地分类35第四章 林地保护规划394.1林地分级394.2森林保护414.3补充林地434.4用途管制措施45第五章 林地利用规划515.1林地分等515.2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545.3优化林地结构575.4林地生

7、产力规划59第六章 统筹区域管理616.1区域功能定位616.2区域差别管理636.3强化规划调控65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667.1维护规划严肃性667.2健全林地管理制度667.3加强基础建设67附表1. 太白县林地现状统计表2. 太白县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3. 太白县国家级公益林地分保护等级现状统计表4. 太白县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5. 太白县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6. 太白县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7. 太白县国家公益林地规划面积统计表8. 太白县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附图1、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利用现状图2、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8、-林地结构现状图3、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质量等级现状图4、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规划图5、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主体功能区分布图6、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保护等级分布图7、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功能区划图4第一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第一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1.1区域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1.1.1.1地理位置太白县位于我省秦岭西部南坡,地跨秦岭主峰南北二坡。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33813340955,东径10703001074640。东接眉县、周至

9、县、佛坪县,西与凤县、渭滨区接壤,南与洋县、留坝县相连,北以秦岭梁为界与歧山县、陈仓区毗邻。东西长66.7公里,南北宽53.4公里。县域总面积为2697.97 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我国县域人口密度最小的县之一。1.1.1.2地形地貌太白县地处秦岭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区,全县处于中、高山地带,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境内东部,主脊横亘中部向西延伸,形成东部高,西部低,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主要山峰有太白山、鳌山、天池山、青草山、玉皇山、青峰山、光头山,海拔均在2300m以上,最高山峰太白山海拔3767m,最低为鹦鸽镇火烧滩村石头河出境处734m,平均海拔一般在11002000m之间。山脉分歧,山势陡

10、峭,沟谷深切密布,地面崎岖,垂直高差较大,平均坡度为3645。由于地势高耸,许多河流源出境内,形成了一些山间盆地和小气候。境内因受秦岭走向的支配,构成了南北两大水系,东北部的石头河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西部和南部约占四分之三的面积属长江流域,有流入汉江的黄牛河、红岩河、太白河和湑水河等四条主要河流。河道沟谷深切,峡窄弯曲,比降大,流水急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7、8、9月为雨季,河水多暴涨暴落,沿河的泥沙石块往往冲毁庄稼、压埋农田,危害农业生产。加之地貌结构的不同变化,形成了明显的自然条件差异和山间小气候的异常变化,使全县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地质构造上,北坡为北秦岭地轴的一部分,南

11、坡为南秦岭地槽的一部分,构成庞大山体的主要岩石有:花岗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千枚岩、灰岩、页岩、砂岩、绿泥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大理石、砖质灰岩等。1.1.1.3河流水系太白县境内主要有石头河、湑水河、红岩河、黄牛河和太白河五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9亿立方米,河流总长度为219.8公里。其中石头河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一级支流,流域面积为6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1亿立方米;湑水河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一级支流,流域面积88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43亿立方米。河流多发源于山谷之内,河床狭窄,河道普遍布砂、砾、卵石和巨石,比降大,水流湍急,冬季上游河水干涸,流量细微

12、,夏季洪水频繁,易造成灾害。1.1.1.4气候太白县气候具有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性山地气候特点,受地形影响,南北差异明显,各地小气候特征不同,山地垂直变化显著,自下而上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温低,热量不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大部分地区年无夏季,冬季较长。区内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4(1997年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1。年平均温差24.1,0的积温为3140,10的积温为2428。年平均日照1927.9小时,68月份日照充足,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9。无霜期平均为150天

13、,初霜10月上旬,终霜5月中旬,初雪10月下旬,终雪4月下旬,积雪最大深度23,最大冻土深度达49。年平均生长日数为256天。年平均降水量720.2,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全县境内有三个少降水区,高龙、太白河、王家堎、靖口及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区,年降水量低于700;有两个多降水区,西北部地区与二郎坝、黄柏塬年降水量高于900,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900,平均相对湿度75以上。秋季多阴雨,冬春季是全年大风日数最多的季节,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为34级,最大风力可达78级。灾害性天气有连阴雨、低温、冻害、暴雨、冰雹、霜冻等。1.1.1.5土壤因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的分布种类不同,

14、太白县土壤形成过程和分布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自下而上垂直变化显著。全县土壤分10个土类、24个亚类、51个土属、45个土种。其分布为:高山草甸土,海拔3300米以上,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52;亚高山草甸土,海拔3100米以上,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3;暗棕壤土, 海拔2330米以上,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71;棕壤土, 海拔1200米以上,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12;褐土, 海拔1600米以下中低山与坡麓地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76;黄棕壤土, 海拔13001400米以下坡麓、阶地及河流两岸,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淤土,发育在本县河流水系的河漫滩、低阶地和河床地下水位较低的地

15、方,宜栽植农作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3;潮土,发育在本县河流两岸,主要分布于龟川河、黄牛河、石头河、高码头河流经地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黄土性土,发育在本县中山地带,因水土流失严重,棕壤土体已被侵蚀、剥蚀已尽,黄土母质裸露地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1;水稻土,仅在本县黄柏塬镇的二郎坝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2。1.1.1.6矿产资源太白县境内目前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锌、硅铁、磷、镁等金属矿体和大理石、红柱石、花岗岩、石英、云母、钠长石等非金属矿体。据统计数据分析,全县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为83.60亿元,约占宝鸡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的3.4%。尤以贵金

16、属矿床一双王金矿床,远景储量大,在全市乃至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伴生的钠长石,属新兴陶建筑材料,应用潜力巨大;广泛分布的天然大理石、花岗岩,质量高,花色好。2009年,全县生产黄金1645公斤,全县工业总产值70%来源于黄金矿业,矿山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6%以上。矿业目前是太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1.1.7生物资源太白县辖区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包括华北和华中植物区系成份,具有由北向南过渡型特点。由于本区地质年代古老,山体高大,构成了复杂的植被类型、繁多的植物种类和明显的垂直带谱。据有关部门考察,境内共有植物约177科

17、、679属、1600多种。其中主要乔木100余种,灌木300余种,草本600余种(药用植物900余种)。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等五个垂直带谱。(1)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秦岭北坡的桃川、鹦鸽和岭南的二郎坝、太白河、王家堎等低山区,海拔8001300米之间,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为栓皮栎、锐齿栎、板栗、辽东栎、檞栎、山杨、榔榆、小叶朴,岭北石质山地也有小片侧柏以及受人为影响侵入林内的阳性针叶树油松等。灌木种类以优势树种出现的有巴山小木竹、黄栌、绿叶胡枝子、盐肤木、胡颓子、榛子、绣球、绣线菊及蔷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大披针苔、免儿伞、供蒿、牛尾蒿

18、、野青茅、野棉花、前胡、柴胡、紫苑及狼尾巴花等。(2)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是太白林区的主要植物群落,植被类型多,植物区系成份复杂,分布在海拔11002300米区间的山地之间。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为油松、华山松、锐齿栎、辽东栎、栓皮栎、檞栎、红桦、白桦、牛皮桦、山杨、铁杉、冷杉、云杉、栲属、椴属、五角枫、白腊树、白榆树、千金榆、鹅耳枥、漆树、核桃、野核桃等。油松与阔叶树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岭北及岭南的黄柏塬、二郎坝、太白河、王家堎一带,一般在海拔1500米以下,少数上升至2000米左右。咀头、靖口,海拔15002300米之间,多为华山松与阔叶树混交成林,局部地区华山松林在海拔1300米处也有分布。

19、红桦林分布于20002300米之间,一般大面积形成纯林,在红桦过渡地带与华山松混交区,也常有山杨、牛皮桦、水曲柳、辽东栎等乔木。白桦林分布在海拔16001900米之间,主要与华山松、栎类、山杨、漆树、槭属组成混交林。该区林内灌木种类有松花竹、蔷薇、绣线菊、小叶忍冬、园叶六道木、黄栌、盐肤木、胡枝子等;草本植物形成优势种的有大披针、菊科等。(3)高山针叶林高山针叶林分布在境内海拔22003100米之间,主要树种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太白落叶松和大果青杄,伴生树种有红桦、牛皮桦、铁杉、华山松等。海拔22002900是冷杉带,该林带除在过渡地带有落叶松、牛皮桦、红桦、华山松、铁杉等个体混生外,一般多

20、为纯林。冷杉生长状况一般在接近上限土壤发育较差的条件下生长缓慢,树冠不整齐,而在中下部土壤条件较好,立木生长迅速,树干高大端直,分布均匀。林内灌木主要有金背杜鹃、药枇杷、松花竹、五台忍冬、华西银腊梅、香柏、高山绣线菊等。草本植物有菊科、百合科、花胆科植物。海拔29003100米为落叶松林带,是太白林区分布最高的乔木林,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林内多岩石露头或巨石堆积。由于地处高寒地带,仅在该林带下限有少量的冷杉、牛皮桦混生,在林带的上限落叶松生长缓慢,树干短而弯曲,平均高度24米,树冠极不整齐,枯梢现象普遍。林内灌木有密枝杜鹃、高山绣线菊、香柏、高山柳等;草本植物有蒿类、龙胆科植物等。(4)、

21、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鳌山海拔3100米以上,下限与落叶松相接,该地带气候寒冷、多风,植物生长期短,土壤发育很差,绝大部分为物理分化的流石和冰川侵蚀的裸岩,土层发育较好的地面为草甸群落占居。组成该地带常见的群落类型有密枝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高山绣线菊灌丛。草本优势种有蒿草、太白韭、龙胆、太白银莲花等。综上所述,太白县林区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为落叶栎类、杨柳科及桦木科,针叶树以油松、华山松分布较普遍。高山地为冷杉、云杉、落叶松。植物区系成份复杂,以华北植物的落叶树为本区主要植被种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为的生产活动,致使原生植被几乎殆尽,残存的半原生植被也很少,绝大部分中

22、低山地已沦为次生林或块状灌丛地。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陆生脊椎动物22目52科270余种,其中:鸟类14目31科,兽类5目14科,两栖爬行类3目7科。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羚牛、金雕、白肩雕、林麝共7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黑熊、水獭、斑羚、鬣羚、红腹锦鸡等2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麂、狍、花面狸等27种。水生脊椎动物4目7科16种,其中鱼类2目4科13种,两栖爬行类1目2科2种,哺乳类1目1科1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4种。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秦巴小鲵、多鳞铲颌鱼2种,另外还栖息着一些低等的水生动物。有浮游动物26属,分

23、属于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有水生昆虫4目8科17种。1.1.2社会经济概况1.1.2.1行政区划太白县辖7镇,66个行政村(251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51870人,其中农业人口40844人,占总人口的78.7;非农业人口11026人,占总人口的21.3。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里,分布不均,北部四镇人口密度42人/平方公里,南部三镇人口密度仅6人/平方公里。1.1.2.2社会经济太白县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 (GDP)76509万元,比2008年增长1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66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财政总收入4285万元,增长23.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06万元

24、,增长27.6%;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农业产值31266万元,增长24.8%;林业产值5652万元,下降16.6%;牧业产值4678万元,增长7%。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高山绿色蔬菜、中药材、油料作物、干杂果等。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太白县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实施“优菜、兴药、壮果”三大工程,板栗、核桃、花椒、山茱萸、杜仲等经济林栽培面积得到速迅扩大,发展以绿色蔬菜、中药材、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等产业初具规模,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太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2.3交通通信

25、太白县公路四通八达,共有主干道4条。其中:姜眉公路境内长度95公里;潘磨公路境内长度69公里;太洋公路境内长度104公里;凤太公路境内长度27公里。支线8条,公路通车里程752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出入境十分便利。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200万人公里。从东、南、西、北可分别通往西安、汉中、凤县、宝鸡,北距西宝高速公路45公里。已建成通车的姜眉公路贯穿境内东西,成为我省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对于太白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太白县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累计安装程控电话4500门,移动电话3027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8.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发展

26、迅速,总用户1500户。1.1.2.4自然人文景观太白县以其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三秦大地。境内有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山以高、寒、险、奇、富闻名遐迩,“太白积雪六月天”为关中八景之一。横穿其境120公里的褒斜古栈道,迄今部分遗迹尚保存完好。黄柏塬、二郎坝曾是红军1935年经过之地,至今仍保留有红军留下的标语;佛教胜地青峰山,相传唐代重臣尉迟敬德曾奉唐王之命在此监修庙宇,山上存有唐英灵公主墓、太子坟、舍身崖、铁钟、石翁等古迹;县城南2公里处的方才关村为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的发丧之地;秦岭第二高峰鳌山上有秦国名将白起庙等古迹30多处。自然景观以洁、秀、

27、清、奇而闻名,山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每到盛夏游人不绝。另外,石沟瀑布、大岭云海、鳌山雄姿等景点极具开发价值。1.1.3林业发展概况太白县属于典型的林区县,县管面积11991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05674.0公顷,占县管面积的88.12%。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太白县林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太白”创建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县上按照“沿路建绿、村镇植绿,城区显绿、山川披绿”的总体思路,以县城区、公路、水系、坡面、村镇和旅游区六个方面为重点,全面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绿色太白”创建活动。截止2007年底共投入绿化资金1105万元,完成绿化

28、造林780公顷,栽植各类苗木27.59万株,绿化长度442.29公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2)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1333.3公顷,飞播造林3440公顷,封山育林5180公顷;退耕还林5200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1986.7公顷,荒山造林3213.3公顷。使全县90740.0公顷的集体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82.0%提高到86.22%。(3)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近年来,太白县立足资源优势,以优质核桃、花椒、板栗、山茱萸等经济林为主,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干杂果特色产业。2)在有效保护

29、好现有天然林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本着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通过自筹和招商引资等渠道,累计投入资金460多万元,开发旅游景点60余处,建成了青峰峡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的开发建成,不仅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盘活了现有森林资源资产存量,带动了生态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2004年筹建了“陕西太白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黄柏塬、二郎坝两个保护站,在二郎坝地区实施了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工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抢救国

30、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3只,金丝猴、羚牛17只,其它野生动物20余只。(5)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在林业建设中,太白县坚持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一是完善森林防火制度,加强防火宣传,严格火源管理,强化森林扑火队伍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坚持开展“护绿行动”、“天保二号行动”、“候鸟行动”和“绿盾行动”等大型林业执法活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征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林区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全力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控制体系,防治外来有害物入侵,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1.2保

31、护利用现状按照国家林业局印发的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导意见的要求,太白县林地保护利用的基础数据以2007年太白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和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至规划基期2009年。1.2.1林地资源现状根据2009年太白县资源更新(补充)调查成果数据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269797.2公顷,其中:林地25532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4.63%,非林地144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7%。其中:太白县管辖土地总面积119916.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4.45%;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管辖面积107212.9公顷(林地106978.8公

32、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9.74%;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辖面积38184.9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15%;特用林4482.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66%。全县森林覆盖率91.96%,林木绿化率为92.23%。太白县管辖土地总面积119916.7公顷,其中:林地10567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8.12%;非林地142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8%。太白县管辖区的森林覆盖率为86.22%,林木绿化率为86.53%。1.2.1.1林地利用现状在太白县县管林地中,有林地103394.5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97.84%;疏林地237.7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0.22%;灌木

33、林地370.6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0.35%;未成林造林地1506.5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1.43%;宜林地164.7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0.16%。太白县各镇土地按权属地类分布详见附表1。1.2.1.2林地结构现状太白县林地按森林类别划分,将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大类。生态公益林主要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商品林为一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分别为:(1)公益林太白县县管生态公益林88952.0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84.18%。其中:重点公益林59793.3公顷,占县管公益林面积的67.22%;一般公益林29158.7公顷,占县管公益林面积的32.78%。重点公益林分为两个保

34、护等级。其中:一级保护等级5615.7公顷,占重点公益林的9.39%;二级保护等级54177.6公顷,占重点公益林的90.61%。(2)商品林太白县商品林为一般商品林,面积为16722.0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15.82%。1.2.1.3林地资源特点(1)林地面积比例大,森林资源丰富 太白县林地105674.0公顷,占县管土地面积的88.12;在林地中,有林地103394.5公顷,占县管土地面积的86.22,县管辖区森林覆盖率为86.22,林木绿化率86.53。林地面积比例大,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我省林业重点县之一。(2)林地生产率高,固碳能力强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2.5立方米,比全省

35、平均水平61.93立方米/ 公顷高出0.97。森林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较高的林地生产率,对于森林资源经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植物固碳、改善环境、保持秦岭中段森林生态良性循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3)公益林面积比重大,商品林面积比重小从2009年公益林更新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太白县生态公益林88952.0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84.18%;商品林16722.0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15.82%。林地中公益林面积比重大,商品林面积比重小,全县林地以生态公益林为主。(4)天然林面积比重大,人工林面积比重小太白县县管林地中,天然林101311.2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95.87%;人工林4198.

36、1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3.97%。太白县林地中天然林面积比重大,人工林面积比重小,全县林地以天然林为主。1.2.2林地保护利用措施及成效(1)森林总量增加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在抓好重点工程造林的同时,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绿色太白”创建工程,广泛开展了台塬坡面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校园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等公共空间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2.0%达到86.22%,绿化覆盖率达到86.53%以上。(2)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业重点工程进展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退耕还林

37、方面,全县成林面积1.41万亩,退耕户每年人均增收140多元。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前的136.11万亩增加到151.89万亩,增长11.6%;森林蓄积由901万立方米增加到1000.4万立方米,增长11%。森林覆盖率由82.0%增加到86.22%,增长4.22%。林区经营实现了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历史性转变,天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3)林业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太白县以干杂果特色经济林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业主导产业得到发展,截止“十一五”末,全县累计发展核桃、板栗、花椒等干杂果12万多亩,发展猪苓、柴胡、苍术、天麻、山茱萸等中药材2万余亩,养殖土蜂2万余箱,

38、发展野猪、山鸡、林麝、娃娃鱼、细鳞鲑等特种养殖2.5万多头(只/条),畜禽存栏累计达到15万头(只),发展林区“森林人家”经营户115户,带动三产经营户近3000余户。同时依托秦岭山脉主体优势,借助姜眉公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常年凉爽宜人的独有气候条件,立足县情实际,本着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通过自筹和招商引资等渠道,近年来,先后投资2800余万元,建成青峰峡森林公园并开园运营。开园以来,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2.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50.07万元。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6元,比1999年净增2488元。其中,来自林特产业的收入达到1133元,比1999年净增1018元。(

39、4)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林改,全县基本建立了“两权分离、承包经营、利益共享、永续利用”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模式,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改改活了经营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全县林业生产呈现出有效管护、多元投入、科学经营、良性发展的态势。林改实施以来,全县累计造林投资3310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就达到145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3.9%。林改改来了青山绿水,使农户家家都有责任林、人人成了护林员,提高了山林管护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县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购置护林防火车10辆,建立8个集体林管护分站、3个联合管护点、1个护

40、林防火检查站;设置宣传牌(碑)188座(固定的68座),铁丝围栏3万多米;划分责任区66个,聘用护林员238名,其中专职100名,兼职138名。在加强兼职扑火队伍的同时,挂牌成立了全市唯一的一支专业扑火队伍,有效了提高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采伐限额审批,林政案件比天保工程实施前有了较大下降。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春雷行动”、“候鸟行动”、“绿盾行动”等专项严打活动,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和乱砍滥伐林木及违规征占用林地行为得到有效遏止,林区治安更加稳定。1.2.3存在问题及原因太白县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必须

41、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林地供需矛盾日益呈现,林地保护利用依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1)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太白县城镇化、工矿业发展迅速,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太白县是个林区县,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县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2)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筹规划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

42、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随着太白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县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3)林业单位面积投入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低。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林产品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但长期以

43、来,林业建设投资一直是采取补助的形式,单位面积投资偏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林成本的需求,造成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局部造林质量不高。太白县林地占县管土地面积的88.12%,但总体上林地生产力低,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没有应有显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虽然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干杂果经济林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提高林区农户收入的任务十分艰巨。(4)林业人才储备不足,林业科技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太白县林业局通过引进和培育,逐渐提高了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但纵观全

44、省林业向科技化、电子化方向的逐步发展,高新技术的人员仍显不足,在新软件、新设备的应用上仍有一定困难,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1.3 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SWOT分析)1.3.1优势(Strength)(1)林地资源比例高,林业发展空间广阔太白县林地105674.0公顷,占县管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88.12%,其中有林地103394.5公顷,占管县土地总面积的86.22%,为今后太白县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基础条件。(2)林地生产率高,固碳能力强太白县林分单位面积蓄积为62.5立方米/公顷,比全省平均水平61.93立方米/公顷高出0.97。森林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较高的林地生产率,对于

45、森林资源经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植物固碳、改善环境、保持秦岭中段森林生态良性循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3)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猛近年来,太白县立足资源优势,在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本着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通过自筹和招商引资等渠道,开发旅游景点60余处,建成了青峰峡森林公园。开园以来,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2.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50.07万元。盘活了现有森林资源资产存量,带动了生态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1.3.2劣势(Weakness)(1)集体林面积比例大,经营管理难度大全县集体林100352.3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94.96,国有林仅

46、占5.04,集体林面积比例大。太白县境内驻有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特用林等,与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之间有地块插花,管理存在交叉。这种状况造成林地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困难。(2)龄级结构不尽合理全县幼龄林31581.5公顷、中龄林46597.3公顷、近熟林16015.2公顷、成熟林8005.6公顷、过熟林2939.1公顷,分别占有林地的30.04%、44.32%、15.23%、7.61%和2.80%,龄级比例结构10.7:15.8:5.4:2.7:1,中幼龄林比例偏大,林分龄级结构不尽合理。1.3.3机遇(Opportunity)(1)资源稀缺,政策扶持,发展空间

47、广阔加快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潮流和大势所趋。太白县是秦岭生态保护核心区、军事安全区、重点水源涵养区,又被列入全国生态主体功能区,国家对这些区域制定了财政、投资、产业和保护环境等七项扶持政策,加大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支撑,这为太白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太白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其它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太白这一方青山绿水已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在当今后市场化、后工业化阶段,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成为主导,太白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2)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发展非公

48、有制林业太白县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有其主、林有其权”。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不仅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增加森林资源的有效手段,而且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明确了集体林地的法律地位,有利于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参与造林绿化、产业开发,享受国家同等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1.3.4挑战(Threat)(1)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使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压力增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太白是个林区县,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

49、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县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2)林业产出低、提高林区农户收入的任务十分艰巨太白县林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12%,但总体上林地生产力低,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没有应有显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虽然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干杂果经济林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提高林区农户

50、收入的任务十分艰巨。68第四章 林地保护规划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1指导思想和原则2.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出“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和走“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的方针为目标,严格保护、重点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确定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用地,优化林地结构、布局,统筹林地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科学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林地科学管理,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现化生态田园新太白奠定坚实的基础。2.1.2规划原则(1)依法管理,生态优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

51、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和陕西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按照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林地进行重点保护,确保国土生态安全。(2)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需求,分区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在统筹各类建设使用林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的前提下,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程使用林地。(3)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根据太白县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经营管

52、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分类体系、多层次政策体系及技术管理体系。按区域制定不同森林类型的经营管理策略与经营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经营管理区域、经营管理类型和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明确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的与利用方向,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4)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林地,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促进林地利用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利用率。2.2规划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和地方颁布的与森林

53、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069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林函规字2010181号);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陕西省林业区划;太白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太白县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太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太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太白县生态休闲总体策划;太白县水利建设“十二

54、五”发展规划;太白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太白县县城总体规划; 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标准以及其它与规划有关的资料。2.3规划目标(1)林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到2020年,太白县林地保有量保持在105674.0公顷以上,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2)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太白县森林保有量由103394.5公顷增加到105288.9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由86.22%提高到87.80%以上。(3)林地保护利用结构逐步优化。到2020年,重点公益林地59793.3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56.58%;重点商品林面积达到3192.9公顷,占县管林地面积的3.02%。(4)林地生产力

55、明显提高。林地生产率由62.5立方米,增加到70.7立方米/公顷以上;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全县森林蓄积量增加到7443925.2立方米以上。(5)严格控制征占林地规模。20112020年,全县占用征收林地总额控制在300公顷以内。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规划指标表2-1 单位:公顷属性指标2009年2020年增减量约束性森林保有量(公顷)103394.5105288.91894.4占用征收林地定额(公顷)28.5300(10年)0预期性林地保有量(公顷)105674.0105674.00林地生产率(立方米/公顷)62.570.78.2重点公益林地面积(公顷)59793.359793.3

56、0重点商品林地比率(%)03.023.022.4规划期限与范围2.4.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2.4.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太白县实际管辖的土地,包括咀头镇、桃川镇、靖口镇、鹦鸽镇、黄柏塬镇、太白河镇、王家堎镇7镇及国有靖口林场,总面积119916.7公顷。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范围及面积表2-2 单位:公顷统计单位土地总面积%合计119916.7100.00 咀头镇35296.829.43桃川镇12538.710.46 靖口镇14709.912.27 鹦鸽镇17057.514.22黄柏塬镇18530.815.45太白河镇5199.94

57、.34王家堎镇11235.39.37靖口林场5347.84.462.5规划任务2.5.1总体任务通过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减少林地逆转流失数量;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工矿废弃地、生态重要区域的治理等,有效补充林地数量,确保全县林地资源动态平衡。依托林业重点工程,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造林绿化,确保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规划期净增森林面积1894.4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58%。完善用途管制、定额转用、分级保护、差别管理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改革和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

58、力,强化规划实施执行力。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利用林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加大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优化结构布局,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围绕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保障重点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屏障等对林地的需求,确保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做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资源优势,确定各区域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

59、主导产品,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2.5.2具体任务(1)林地面积增量及来源构成林地面积增量是通过一部分非林地转为林地的方式实现。从太白县实际情况分析,今后林地面积的增量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未利用地造林绿化;二是通过通道及河流防护林建设。1)未利用地造林太白县现有未利用地701.5公顷,这部分土地可通过造林绿化部分转化为林地。2)废弃农村宅基地绿化近年来,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产生14.4公顷的废弃宅基地。通过对这部分绿化可增加林地面积。(2)森林面积增量及来源构成从太白县现状分析,今后森林面积的增量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现有未成林地到规划期末转化为有林地;二是通过

60、荒山造林增加有林地面积;三是通过低产林改造,改造现有疏林地,提高林地生产率使部分转化为有林地。规划期末增加森林面积1894.4公顷,具体为:1)未成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太白县现有未成林造林地1506.5公顷,预计期末可成林1506.5公顷,增加森林面积1506.5公顷。2)荒山造林通过对现有宜林荒山造林绿化,预计规划期末可增加有林地面积150.2公顷。3)低产林改造通过对现有237.7公顷的疏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林地生产率,预计规划期末转化为有林地237.7公顷。(3)林地生产力增量及途径构成加强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科学利用林

61、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加大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林地生产力由62.5立方米/公顷,增加到70.7立方米/公顷以上,全县森林蓄积量增加到7443925.2立方米以上。实施生态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等特色生态经济林工程;深入挖掘林特产业发展潜力,引进先进的种植、生产、加工、经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促林特产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使林特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利用森林的休闲、游憩功能发展森林旅游,充分挖掘林地增产增收潜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林业

62、的综合效益。(4)重点公益林地太白县现有重点公益林地59793.3公顷,到2020年,保证重点公益林地面积不减少。(5)重点商品林地太白县现有商品林全为一般商品林,到规划期末重点商品林达到3192.9公顷,占到林地面积的3.02%。(6)规划期内林地征占用总量控制建设用地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形式。因此,征占用林地必须做到依法、有序、占补平衡。根据规划期内建设项目对林地的需求分析,确定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300公顷以内,补充林地300公顷。20112020年,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300公顷以内,年均约30.0公顷。第三章 生态布局与分类区划3.1生态布局3.1.1分区方法与结果太白县地处秦岭山脉腹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貌类型多样,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是秦岭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属于太白山、国家秦岭生态功能区。为了保护县内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县内的东南和西南部设立和规划了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有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牛尾河自然保护区、湑水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太白河自然保护区。太白县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个多样的生物区系,生物资源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