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682309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91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某河流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云南南省省重重点点小小流流域域 河河水水土土保保持持工工程程初初步步设设计计报报告告 前前 言言 为提高某河小流域的治理成效,使治理资金发挥最佳效益,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实地调查规划及反复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完成了某河小流域实施方案报告。某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布局科学的原则,根据“长治”七期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6453.1165453.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2、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等规范为依据进行设计,完成了南汀河永德段某河小流域实施方案报告、某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某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某河小流域治理措施规划图及其它资料。某河小流域实施期为 1 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506hm2:(其中:坡改梯 80hm2,水保林 314 hm2,经济果木林 293hm2,保土耕作 462hm2,封禁治理措施面积 356hm2),拦砂坝 3 座;谷坊 2 座;完成总工程量 45.8 万 m3(其中:土石方量 45.52 万 m3、浆砌石0.15 万 m3,C15埋石砼 0.26 万 m3),群众投工投劳 10.35 万

3、工日;工程总投资 195.86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00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40 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67.07 万元)。森林覆盖率提高35.9 %,减少泥沙流失量 430.1 万 t/年,增加蓄水量 25.98 万 m3/年,每年可获得直接收益 287.66 万元。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耕措施综合规划,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治理区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目 录录1、 、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11.1.1、流

4、域概况 .11.1.2、地质、地貌.11.1.3、 土 壤 、 植 被 .31.1.4、水文、气象.41.2、社会经济状况.61.2.1、人口与劳动力 .61.2.2、土地利用现状 .61.2.3、农村经济状况 .71.2.4、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91.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101.3.1、水土流失状况 .101.3.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01.3.3、 水土保持现状 .122、建、建设设目目标标、 、规规模和模和总总体布局体布局.122.1、建设目标.122.1.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122.2、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132.2.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 .132.2.2、土地利

5、用规划 .162.2.3、工程布局 .192.2.4、建设规模 .213、工程、工程设计设计.223.1、坡耕地治理工程.223.1.1、坡改梯工程 .22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53.2.1、 拦 沙 坝 设 计 .253.2.2、谷坊.263.2.3、 经 果 林 设 计 .283.3 、封禁治理设计 .303.3.1、布设原则: .303.3.2 组织管理措施:.303.4.3 技术措施.313.4、监测措施.314、 、 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和分年度和分年度实实施施计计划划.354.1、施工组织设计.354.1.1、 施 工 条 件 .354.1.2、 主 要 材 料 来 源

6、.364.1.3、 施 工 组 织 形 式 .364.1.4 施 工 季 节 安 排 和 劳 动 力 、 机 械 调 配 情 况 .374.2、 分 年 实 施 计 划 .375、投、投资资概算与概算与资资金筹措金筹措.385.1、投资概算.395.1.1、编制依据 .395.1.2、编制方法 .395.1.3、投资概算 .465.2、资金筹措.466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476.1 经济效益.476.2 生态效益.486.3 社会效益.487 、 、项项目目组织组织管理管理.487.1、组织管理机构.487.2、组织管理措施.497.3、技术保障措施.507.3.1、 技 术 服 务 .507

7、.3.2、 培 训 .507.3.3、科技示范推广 .517.3.4、监测评价 .517.4、监督保证措施.51报告附表:附表 1: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附表 2: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附表 3: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表附表 4: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规划表附表 5:小流域工程量、材料及投劳情况表附表 6:小流域投资概算表附表 7: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估算表附表 8:某河小流域综合调查表报 告 附 图( 1) 小 流 域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图( 2) 小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图( 3) 小 流 域 水 土 保 持 措 施 现 状 图某河小流域工程特性表某河小流域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

8、项目单位数量一、建一、建设设条件条件四、施工四、施工1.所在项目区1.总工程量万 m346.142.土地面积km22462 土方万 m331.46 3.人口人4736石方万 m35.784.农业人口人4500混凝土万 m35.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1188.92.主要材料6.多年平均气温19.4钢材t7.森林覆盖率%34水泥t718.林草覆盖率%45炸药t9.水土流失面积km216.43 苗木万株80.410.流失程度%66.73种籽kg11.土壤侵蚀模数t/(km2.a)46833.施工机械台班9012.已治理面积km24.投工二、二、设计标设计标准准总投工万工日10.35(P=5%)mm11

9、2.7年均投工万工日10.35工程防御暴雨标准(P=10%)mm89.5劳均投工工日46三、工程三、工程规规模模5.施工年限年11.综合治理面积km215.06五、投五、投资资(1)坡耕地治理工程1.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195.86坡改梯 hm280工程措施万元101.7蓄水池(窖)口植物措施万元45.53沟渠km其它措施万元30.29坡面水系工程沉沙池口独立费用万元12.64植物护埂km基本预备费万元5.7作业便道km2.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km212.67(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投资分摊沟头座2中央投资万元100淤地坝km地方匹配万元 40谷坊座群众投资万元50.16拦沙坝座3六、工程效

10、益六、工程效益(3)植物防护1.治理程度%水土保持林hm23142.提高林草覆盖率%24.65经果林hm22933.实现生态修复面积km26.07种草 hm24.年拦蓄泥沙万 t6.74植物篱hm25.年蓄水能力万 m325.98(4)辅助措施 6.直接经济效益万元287.66沼气池口效益费用比节柴灶口经济净现值万元(5)封禁治理 hm2356内部收益率%11、 、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1.1.1、流域概况、流域概况某河小流域位于永德县城东南部的大雪山乡境内,于乡政府相连,东经 994124至 994522,北纬 240045至 240327,东至跃进村民小组,南与南汀河

11、相连,北至平田后山,西以仓房地河为界。其流域为主干河流某河全长 7.7 公里,发源于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呈西北东南流向,流经万丈岩、大桥头、忙蚌,自下班空汇入南汀河。流域最高海拔 1250M,最低海拔 700M,海拔高差 550M。1.1.2、地、地质质、地貌、地貌一、地一、地质质该流域地貌类型为中山地貌,坡度稍陡,低,地势结构复杂多变,属于化石地区,地貌呈溶丘洼型,山峰重叠,山高谷深,是典型的高原深切谷地。岩层多为分化石岩,土壤主要为红壤为主,部分为黄砂土和黑砂土等,其土壤呈中性,结构蔬松,肥力较好,区内最高海拔 1250 米,适应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构造强烈,岩体风化强烈,地表水冲刷较强,

12、冲沟较发育。由于山坡地形坡度较陡,第四系地层疏松,植物覆盖虽然较好,雨季地层含水量大,常发生坍塌,滑坡及小规模泥石流等现象。流域内下古生界变粒岩、石英片岩均有分布,约占流域面积 80,第四系冲积、堆积、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流域下端,约占流域面积的 20左右。2二、地貌二、地貌大雪山地处永德县城的东南部,境内地形自然形成南汀河两岸夹一槽之形状,某河小流域地形为中山地形,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具有典型西南土石山区侵蚀特征,坡度稍陡,自然形成两山夹一槽的地形特征。地形东部、南部、北部高,西部低。流域最高海拔 1250m,最低海拔 750m,海拔高差 550m。流域内平均坡度 19度,在土地地面坡度组成为

13、:在 510 的占 0.51%,在 1015 的占 18.62%,在 1525 的占 58.16%,大于 25 的占 22.71%,耕地组成中坡度:1015 的占 30.47%,1525 的占 62.05%,大于 25 的占 7.48%。某河小流域地面坡度某河小流域地面坡度组组成表成表 表 1 1 坡 度 组 成 25土地总面积 (hm2)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 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246212.560.51 458.318.62 1432.158.14559.022.73 某某河河小小

14、流流域域耕耕地地坡坡度度组组成成表表 表 1 2耕地 耕 地 坡 度 组 成25土地总面积 (hm2)面积 (hm2)占土地面积(%)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246250820.6315530.5315.2262.1387.4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31.1.3、 、土土壤壤、 、植植被被一一、 、土土壤壤流域内土壤类型有水稻土、赤红壤、红壤、紫色土、黄壤等 5个土类,其中红壤土分布范围较广,有沙泥土、沙胶泥土和山沙土,大部分为沙泥土,土壤疏松,通气性、透水性良好。耕

15、作层厚度大于 50cm,适宜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红壤平均土层厚度为 50cm,土壤容重 1.26t/m3,含有机质 2.91%,全氮 0.24%,速效氮 46.27PPM,全钾 0.22%,速效钾 69.53PPM,全磷 0.05%,速效磷 39.42PPM,PH 值为 5.83;水稻土平均土层厚度为 42cm,土壤容重 1.44t/m3,含有机质 3.01%,全氮 0.26%,速效氮98.74PPM,全钾 0.17%,速效钾 87.62,全磷含量 0.08%,速效磷60.34PPM,PH 值为 6.73;赤红壤土层厚度为 50cm,土壤容重1.24t/m3,有机质含量 2.82%,全氮

16、含量 0.25%,速效氮 47.66%,全钾含量 0.22%,速效钾 79.57ppm,全磷含量 0.05%,速效磷37.28ppm,PH 值为 5.77;黄壤土层平均厚度 48cm,土壤容重1.13t/m3,有机质含量 3.12%,全氮含量 0.36%,速效氮 124.63ppm,全钾含量 0.266%,速效钾 116.23ppm,全磷含量 0.07,速效磷58.36ppm,PH 值为 5.82;紫色土平均土层厚度为 28cm,土壤容重1.21t/m3,有机质含量 2.33%,全氮 0.23%,速效氮 41.27ppm,全钾含量 0.24%,速效钾 177.48ppm,全磷含量 0.04,速

17、效磷27.38ppm,PH 值为 6.63。4 某河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某河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表 13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t/m3)有机质(%)全氮(%)速效氮(ppm)全钾(%)速效钾(ppm)全磷(%)速效磷(ppm)PH值红壤土501.262.910.2446.270.2269.530.0539.425.83黄壤土481.133.120.36124.630.266116.230.0758.365.82紫色土281.212.330.2341.270.24177.480.0427.386.63赤红壤501.242.820.2547.660.2279.570.

18、0537.285.77水稻土421.443.010.2698.740.1787.620.0860.346.73二、植被二、植被某河小流域共有林地面积 84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 432hm2,疏幼林地 404hm2,森林覆盖率 34%,林木郁闭度 50左右,植被覆盖度 75左右,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夏绿阔叶林和混交林、灌木林为主,在流域内均有分布。植被种类主要有红木树、黄栗树、朱栗树、楠木树、铁道木等树种。天然植被主要以狗尾草、百喜草、山毛草等为主。保存率 80左右,流域区群众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经济林业发展缓慢,前期只有群众在房前屋后进行零星种植,后期虽然进行 1000 多亩膏筒种植

19、,但目前仍未正常发挥经济效益。1.1.4、水文、气象、水文、气象一、气象特征该流域地处云南西南部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气候较热,温度5日差较大,雨量充沛,分布适宜,春季回暖早,自然形成夏秋两季雨量较多,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 ;流域年平均温度 19.4C,极端最高温度 38.3C,最低温度4.9C。10C 平均积温 7000C。光辐射量 136.146 千卡cm2,年日照时数 2124.2 小时,无霜期 305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14.1mm。最大年 1651mm(1989 年),最小年 875mm(1983 年),因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年的 510 月份雨季降水占全年的 70%左右。5

2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 89.5mm,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 112.7mm。日照百分率 49,相对湿度 75。二、水文二、水文某河小流域属怒江流域南汀河水系,主河道长 7.7 公里,有 3条较小支流,其支流长 10.2 公里,支流在 12 月至次年 5 月份基本无水流,流域主河道平均比降 9.2左右,支流较陡,由东往西汇入南汀河。流域区年产水量 2879 万 m3,由于地质破碎、坍塌、滑坡随处可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 3.12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 某河小流域气象特征表某河小流域气象特征表 表 14气温( 0C)年均降雨量(mm)观测 站名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

21、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510月降雨量 (mm)暴雨天数10积温 ( 0C)无霜期(d)年均日照时数(h)太阳总辐射量(J/cm2)永德县气象局39.65.220.51651198987519831014.1832.467000305 2124.2 136.146610.12 万吨。流域内无水库、塘堰等设施,有水井 20 眼,年供水量 0.65 万m3,有蓄水池 35 口,年可供水 1.52 万 m3(管道引蓄),输水管(渠)9.8km,年供水量 90.04 万 m3,人畜饮水 6 件,供水量 5.12 万 m3,年总供水量 97.33 万 m3,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1.2、社会、社会经济

22、经济状况状况1.2.1、人口与、人口与劳动劳动力力南汀河流域永德段某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域土地总面积 2462hm2,包括大雪山乡勐旨、曼来团山 3 个村民委员会,987 户 4736 人,其中:农业人口 4500 人,农业劳动力 2154 人,农业人口密度 299 人/km。人口自然增长率 8。项目实施期间,人口、劳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会造成太大影响。1.2.2、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现状状该流域土地总面积 2462hm,耕地面积 911hm2(其中:水田369hm2;坡耕地 542hm2),占总面积的 37%;林地面积 849hm2, (其中:有林地 432hm2;

23、疏幼林地 404hm2),占总面积的 34.48%;荒山荒坡 某河小流域水某河小流域水资资源利用源利用现现状表状表 表 15水 源 情 况人畜饮水 水井蓄水池(窖)输水管(渠)需要解决灌溉条件需解决生活用水数量(件)年供水量(万 m3)数量(眼)年供水量(万 m3)数量(口)年供水量(万 m3)长度(km)年供水量(万 m3)水田 (hm2)果园(hm2)梯坪地(hm2)人口(人)牲畜(头)65.12200.65351.529.890.04150015007面积 689hm2,占总面积的 27.99%;水域面积 7hm2,占总面积的 0.28%;非生产用地面积 19hm2,占总面积的 0.77

24、 %;农村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5.47hm2,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0.19hm2。 流域内地面坡度组成结构为:1015 的占 18.62%,1525 的占58.16%,大于 25 的占 22.71%,耕地组成中坡度:1015 的占30.47%,1525 的占 62.05%,大于 25 的占 7.48%。耕地坡度组成为:1015 面积为 155hm2,占耕地面积的 30.5%。1525 的面积有 315.2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62.1,大于 25 的有3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7.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大力发展以甘蔗

25、种植为主的作物,出现了大面积开荒种植的现象,导致坡耕地种植面积扩大,据调查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65.5%,基本上还没脱离广种薄收的局面,导致土地不能合理利用,加之荒山荒坡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开发,土地生产潜力和生态潜力还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通过流域区规划实施坡改梯、封禁治理、保土耕作、经果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工程措施,大大改善了土地不合理利用的现状,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1.2.3、 、农农村村经济经济状况状况一、一、农农村村产业结产业结构构流域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以粮、甘蔗、畜为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域区内逐步把甘蔗、泡核桃、蒿筒种植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但未形成规模。2006

26、 年度流域内农业总产8值为 894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551.5 万元,占总产值的 61.69%;牧业产值 130 万元,占总产值的 14.54%;林业产值 150 万元,占总产值的 16.78%;其它收入 62.5 万元,占总收入的 6.99,农民人均纯收入 1320 元。二、二、农业农业生生产产流域区农业以粮、甘蔗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等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 911hm2,粮食总产 396 万公斤,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 4347 公斤,农业人均产粮 571 公斤,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19hm2,其中农业人均基本农田 0.08hm2。 某河小流域粮食生某河小流域粮食生产现产现状表状

27、表 表 16播种总面积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农业人口(人)总计 (hm2)平均 (hm2/人)总计 (hm2)平均 (hm2/人)总计 (t)播面单产 (kg/hm2)总计(t)播面单产 (kg/hm2)45008770.223650.08396393273500三、林三、林业业生生产产该流域区现有林地面积 849hm2,其中疏幼林 404m2。流域内经济林和果木林没有形成规模。四、牧四、牧业业生生产产流域内牧业属家庭畜牧业,品种多为当地的生猪、马、牛、羊、鸡等为主。2006 年末生猪存栏数 4578 头,大牲畜 978 头,羊养殖数 748 只。牲口饲料以玉米、甘蔗叶、稻草和玉米杆

28、为主。在畜牧9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采用牲畜野外放养,造成地面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五、副五、副业业生生产产流域区内副业生产以交通运输、农产品初加工及劳务输出为主。无水产养殖及企业生产,年劳务输出的从业人员 688 人,年创业产值 38.67 万元。六、存在的主要六、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由于当地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化及人为不利因素影响和缺乏科学的生产观念,项目区各项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耕地面积大且耕作条件差,土地硬化,种植品种以传统粮食作物及甘蔗为主,故粮食产量较低,作物产出率低,经济价值低;2、耕地面积的需求加大,毁林开荒,入林地放牧、积肥、采薪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林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29、,近年来村委会加大了林地的封禁力度,出台村规民约,护林防火并制定相应的护林公约和奖惩办法,禁止进入林地放牧、积肥、采薪;3、养殖业仍习惯于传统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化。4、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思想意识不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群众仍处于贫穷状态。1.2.4、 、农农村基村基础设础设施状况施状况某河小流域位于大雪山乡的东南部,与乡政府相连从县城到大雪山乡有 139 公里的柏油路相连,其中由 18 公里为弹石路面,交通条件好。流域内建有人畜饮水 6 件,年供水 5.12 万 m3,有水10井 20 眼,可供水 0.65 万 m3/年,建有蓄池 20 口,年供水 1.

30、52 万m3,输水管道 9.8km,目前需解决水田灌溉 100hm2,梯地灌溉100hm2。当地群众生活的主要燃料为作物秸杆、薪柴,薪柴多来自当地树木枯枝。区内主要肥料为化肥和农家肥,也有少部分绿肥。饲料主要以玉米、土豆及农地中的绿色植物为主。1.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现状状1.3.1、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状况某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 2462hm2,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表现形式为面蚀、沟蚀。根据调查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64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66.7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48.5hm2,占流失面积的 33%;中度流失面积 814hm2,占流失面积的 5

31、0%;强度流失面积 280hm2,占流失面积的 12.1%;土壤侵蚀模数为 3576t/km.a,年土壤侵蚀总量达 10.19 万吨。1.3.2、 、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土地资源,毁坏农田,阻塞河道,冲毁渠道等水利设施。由于水土资源和大量的有机质流失,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被破坏,严重地影响流域区的农业生产,从而造成当地经济落后和生活贫困。区域内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土壤侵蚀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造成下游上千亩农田毁坏,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加剧生态恶化,威胁人类生存,影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地资源:11

32、因陡坡种植面积大,沿沟谷两岸地质破碎,坍塌、滑坡随处可见,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表土大量流失后,使土地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据调查测算,每年土壤侵蚀深约 1.2mm。二、生态环境恶化,水旱农业自然灾害频繁:流域内由于以前大量发展甘蔗种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裸露地表较多,山高坡陡,面蚀、沟蚀及重力侵蚀交错发生,破坏了地面的完整性。部分地方土壤随着雨水流失,土层减薄,肥力减低,土地适宜性大幅下降。因大量泥沙冲到下游,使下游上千亩农田被泥沙淤积。三、地表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由于流域内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低,造成地表水源枯竭,再加上水土流失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和持水力下降,

33、从而削弱了地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在每年 123 月,流域内河道基本没有常流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较为困难,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业经济发展。四、破坏水土资源和生态平衡:由于植被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洪、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部分村以前已解决人畜饮水,到现在又缺水,只能重新寻找水源,进行人畜饮水建设。自 1989 年以来,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雨季大量泥沙冲到下游,使下游 5000 多亩农田受到威胁, ,其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 150 多万元。121.3.3、 、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现现状状某河小流域内现有水田 369hm2,坡耕地 542 hm2,有林地43

34、2hm2,其中疏幼林 404hm2。目前未开展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基本上是由村、社组织自发治理,不具规模,只进行单项治理,没有综合治理。在沟道治理中,曾修建挡墙 2 处,均已冲毁,由于流域区群众困难,无法筹集资金治理。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流域区群众集体响应当发党委政府的号召,进行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强现有标地的管护,使生态恶化的局面逐步缓解。2、建、建设设目目标标、 、规规模和模和总总体布局体布局2.1、建、建设设目目标标2.1.1、水土流失治理目、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标一、治理水土流失目标通过规划治理,某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100%,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 11.5 万吨

35、,减沙效益达 84.2%。二、改善生态环境目标通过对治理区内营造水保林、经果林和进行有效的封禁管育,实现生态治理面积 1443hm2,人为水土流失量得到有效控制。三、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治理,流域区内农业总产值从治理前的 551.5 万元增加至983 万元,增加 431.5 万元,粮食总产量从治理前的 396 万公斤增加至 567 万公斤, 增加 171 万公斤,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增加 70%以13上。通过流域综合治理,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到规划实施期末,使人均基本农田达到 0.08hm2,人均解决灌溉的基本农田达到 0.15hm2,人均占有经果林面积 0.05hm2,人

36、均粮食达到 1020kg,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 50%以上。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流域治理,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其他通过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小流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使群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2.2、工程布局和建、工程布局和建设规设规模模2.2.1、生、生产产用地和生用地和生态态用地划分用地划分 一、人口一、人口预测预测人口预测按照式中:模型 Pe=Pb(1+k)nPb规划期初人口总数,人; Pe规划期末人口总数,人; n

37、预测期年限,年;K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本流域预测期为 20 年(20082027 年),预测期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 K=8,Pb=4736,n=20 年,Pe=5554流域内预测期迁入、迁出人口基本持平,故预测期末人口为:145554 人。二、劳力预测流域区到预测期末人口 5554 人。则劳动力为:55542154/4736=2526 人三、粮食预测(一)、需要量规划期末需要量总量(V)按村计算V=PeV1+UeV2+yeV3式中 V-规划期末需粮食总量,公斤Pe-规划期末人口总数,人Ue-规划期末牲畜总量,头Ye-规划期末粮田总量,hm2V1-每年人均需粮(以每人每年 400 公斤计算)kg/

38、人V2-每年畜均需粮 kg/头V3-单位面积种子需粮V=5554400+6304150+6903.26=320.86 万 kg(二)、可供量(1)、粮食单产流域内耕地适宜性等级较低,2006 年粮食单产仅为393kg/hm2,综合治理后,单产有望达到 500kg/ hm2。(2)、粮食总产152006 年流域内粮食总产 396 万 kg。到规划期末,粮食播种面积为 911hm2,粮食总产预计可达 345.2 万 kg。 四、能源预测流域区能源主要来源于电力、薪柴,电力多用于照明,也有少部分用于炊饮,薪柴主要用于炊饮、家畜食物的煮熟。能源结构中薪柴占 75%,作物秸杆 10%,电占 15%,为降

39、低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对薪柴的依赖,应大力推广沼气,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五、木材预测据社会调查和抽样分析计算确定,每年每人木材消耗定额为0.065m3/人.年,至规划期末,全流域需要木材 361.01 m3,2006 年流域区内活林木积蓄小于需求量,应加强木材资源管护,增加木材蓄积量。六、生六、生产产用地和生用地和生态态用地划分用地划分(一)、生产用地数量确定(1)、基本农田根据治理目标中确定的人均基本农田达到 1.6hm2,流域内现有基本农田粮食单产为 33.33kg/hm2,项目实施后,流域内土壤的有机质有所增加,土壤中肥料、养分的流失减少,并且部分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得到解决,

40、产粮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预计整个流域内基本农田平均产粮能力将达到46.67kg/hm2,考虑规划期末粮经比例达到 0.6:0.4,规划期末流域16内基本农田粮食总产量为 5634t,人均粮食达到 1010kg,大大超出可以发展畜牧产业。(2)、坡耕地流域内现有坡耕地 849hm2,本项目实施后,有 80hm2的坡耕地进行了坡改梯,有 356hm2进行保土耕作治理,坡耕地进行种植水保林及经济果林。以上两项合计,某河小流域规划实施期末生产用地的面积为356hm2。(二)、生态用地数量确定流域内生产用地之外的土地,除居民点、道路、水域等用地外,全部为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林地、草

41、地等。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和生产用地划分结果,确定流域内的生态用地数量为 1143hm2。2.2.2、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规划划一、农业农业用地适宜性用地适宜性评评价价由于流域区全部为农业村民小组,必须在群众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某河小流域现有耕地 911hm2,占流域面积的 34.48%,农业人均耕地达 0.16hm2,但受水源条件的限制,仅有水田 100 亩属一等用地和分布于流域区的坡耕地为三、四等地。为了满足粮食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年来已形成坡耕地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69%,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在保证粮食生产的

42、基出上,需将现有的部份坡耕地退耕用于发展核桃等干鲜果生产17及经济林营造。某河小流域土地资源评价成果表 表 22某河小流域土地分某河小流域土地分级级及适宜性及适宜性评评价表价表 表 21评价等级评价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地面坡度350土层厚度70cm 5070cm 3050cm 2030cm30cm30cm地块完整情况良好良好好一般一般一般距离近近近远远远水源条件优优良中差差土地适宜性宜农宜农、果木宜农、果木宜农、林木宜林木需改造后宜林木18二、林二、林业业用地用地流域区内林业用地,应在加强林业资源管护的前提下,利用林地和灌木林资源充裕的条件,积极发展以生猪、牛和山羊为主的畜牧业,逐步增

43、加林业、牧业等相关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并考虑到区内燃料、木材、饲料、肥料等的需求。区内现有林地849hm2, (其中:有林地 432hm2、疏幼林 404hm2),占总面积的 32.13%;对疏幼林进行有效的封禁管育,并对现有荒山荒坡进行种植水保林及经济林。到治理期末,流域区林地面积将增加到 1443hm2,林草覆盖率将达到 70.25%。本流域畜牧业以家庭养猪为主,部分群众养牛、羊等畜牧猪饲料来源于耕地栽种的部分换茬作物,不单独占用土地。牛、羊饲料来源于稻草、秸杆及野外放养,坡改梯工程实施后对埂坎种植膏筒达到护埂效果。林业用地的增加,应尽量满一级分类名称六级分类适宜性等级面积(hm2)

44、1水田一级S1适宜20352平旱地一级S2比较适宜 二级S/T-改梯后适宜1202.8三级3坡耕地四级S3S4当前不适宜S/X-采取综合措施后适宜3293.719足流域区群众粮食需求的前提下,走深度开发的路子,管理好幼林,逐步提高林业用地的经济效益。三、其它用地三、其它用地根据流域区人口增长情况及其它实际,流域内农村村民住宅大多已超标准用地,根据现在农村住房定,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不超标准的宅基地,所以村庄建设用地不再作单独规划。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某河小流域由于种植甘蔗面积较大,现已村村通公路,连片地也通了简易道路,此次规划道路不再占用土地面积,只需在原有基础上整修

45、。2.2.3、工程布局、工程布局根据某河小流域的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开发、防治结合、治管结合”的治理原则,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使规划更趋合理。本着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为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原则,根据小流域的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现状,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毛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山顶种植林木;山腰种经果林,坡改梯;山谷建拦沙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居民点为中心,

46、道路为骨架,建立近、中、远环状结构生态模式。通过对某河小流域基本情况调查,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确定,某河小流域农20村的发展方向是流域内加强林业生产,发展畜牧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充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一、坡耕地的治理一、坡耕地的治理对坡耕地采取两种治理措施:(一)、坡改梯措施 80hm2,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块集中连片,坡度尽量在 150以内,土层厚度在 5070cm 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经过实地调查,决定在本规划区的新寨、忙蚌两个村民小组进行坡改梯工程,增加人均基本农田。(二)、为保证粮食生产,选择水土流失不太严重的坡耕地3293.4hm2进行保土耕作;二、荒山荒坡

47、治理二、荒山荒坡治理 根据规划及立地条件调查,荒山荒坡面积 689hm2均进行种植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规划荒山荒坡种植经济林 293hm2。三、疏幼林地治理三、疏幼林地治理根据流域的水土流失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流域内疏幼林地面积 404hm2,占该流域总面积的 16.24%,重点对坡耕地和侵蚀沟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加强对流域区现有林地及轻度水土流失区的预防保护。疏幼林应以水土保持法、 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由大雪山镇及勐旨村、海东村共同制定对林地及生产建设项目的管护办法,划定全封区、半封区和轮封区,在治理区广泛宣传,并制作永久性宣传碑牌,由村民小组、村委会、乡政府落实管护人员进行管护,强化

48、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坚决制止边治理,21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遏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四、侵四、侵蚀蚀沟治理沟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以面蚀、沟蚀为主,沟道防护工程主要是浆砌石谷坊、拦沙坝为主,以淤地坝为辅。配置范围主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侵蚀沟及主河道两侧的支沟及侵蚀沟发育地段,埋石混凝土拦沙坝 3 座,谷坊 2 座。2.2.4、建、建设规设规模模流域治理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合理配置措施,把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培育经济增长点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区内土地光照、水源、种植等条件和效益几个方面的因素,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置。根据该小流

49、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对各图斑进行土地利用配置,从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土地资源、水资源、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治理,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原则,确定本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总面积 1506hm2,生物治理措施包括:种植水保林 314hm2, 主要分布在10、15、16、17、30、68、76、79、80、95、113、114、115、140、141、143 共 16 块图斑,种植经济林 293hm2,主要分布在27、37、39、42、44、66、70、83、87、88、89、134、135、144、145、150、151 共 28 块图斑,封禁

50、治理 356hm2,主要分布在1、2、9、11、12、14、19、20、21、22、23、24、25、55、56、57、60、6222、67、69、71、72、74、75、77、78、85、86、94、96、97、101、共 32 块图斑内。工程治理措施包括:土坎坡改梯工程 80hm2,主要分布在13、18、28、29、59 共 5 块图斑内;拦沙坝 3 座,沟头谷坊 2 座,保土耕作 462hm2,主要分布在3、4、7、35、36、43、58、61、63、65、73、100、108、109、116、117、121、132、142、146、147 共 21 块图斑内;充分实现了山、水、林、地、

51、路综合治理的目标。3、工程、工程设计设计3.1、坡耕地治理工程、坡耕地治理工程3.1.1、坡改梯工程、坡改梯工程流域内坡耕地产量较低,为提高粮食单产,减缓土地压力,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土坎坡改梯治理面积 80hm2,流域内土层深厚适宜修成土坎梯地。根据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发展对基本农田提出的要求,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兴修梯地的地点范围、种类、数量和规格,坡改梯规划,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并遵循以下原则:一、一、设计设计原原则则: :(1)、与农业规划相一致,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土坎梯田在 525的坡耕地上修建。(2)、投资省、工程少、便于施工。(3

52、)、集中连片、规模适度、便于管理。(4)、修建材料就地取材,设计合理,占地损失少。23(5)、水系、道路与田块综合配套布设。二、二、设计标设计标准: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三、断面三、断面设计设计: :坡改梯断面尺寸根据规划地块的坡度,土壤、地质、水文等确定,鉴于流域坡度大的实际情况,全部采用人工修筑土坎梯田进行修建,设计时分别为 510 和 1015 两种坡度进行,土埂倾角结合实际选定,坡改梯设计断面见下图:各要素间的计算关系:田坎高度:H=Bsin原坡面斜宽:B=H/sin田坎占地宽 b=Hctg田面毛宽 Bm=B+b=Hctg田面净宽 B

53、=Bm-b=H(ctg-ctg)24 某河小流域坡改梯工程某河小流域坡改梯工程设计设计登登记记表表 表 31设计指标工程量措施面积田面 宽度田坎 高度田坎顶宽田坎 坡度土方石方hm2mmm度m3m3投工 (个)8061.60.3708640012000四、施工要求:四、施工要求:(1)、地块布设顺山坡地形,沿等高线为基准垒埂,埂子牢固,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土埂安全,埂形美观,一般埂高不超过1.6m。(2)、地块改造后要平整,坡度应小于 5。(3)、保留表土,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逐年培肥地力,达到高产稳产。埂面栽种高效牧草或固埂作物进行生物护埂。(4)、土层厚度要达到 60cm80cm,熟

54、土层 20cm 以上。五、管五、管护护要点:要点:(1)、每年汛后或每次较大暴雨后,要对坡改梯地进行检查,发现田(田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应及时进行补修。(2)、梯田田面平整后,地中原有浅沟处,雨后产生不均匀沉陷,田面出现浅沟集流的,在庄稼收割后,及时取土填平。(3)、梯田修平后,应在开挖部位多放有机肥,同时深耕 30cm左右,促进生土熟化。(4)新修水平梯田第一年应选种能适应生土的作物。25(5)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分别选择经济价值高,对田面作物生长影响小的树种、草种发展地埂经济。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2.1、 、拦拦沙沙坝坝设设计计一、一、设计设计原原

55、则则: :根据沟底的岸坡地形、地质,本着“口小肚大”的原则,谷坊等治理措施相互配合,以收到共同控制侵蚀的效果。通常是在地质条件较好、泥沙量大、下切严重的沟段,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河床,制止沟底下切,稳定边坡,制止沟岸扩张。二、二、设计标设计标准:准: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的要求,设计洪水按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设计。三、断面三、断面设计设计: :经水文水利计算及稳定分析计算结果,断面满足要求,1#拦沙坝采用埋石砼栅格式拦砂坝,断面设计坝高 8.6m,顶宽 5m,底宽 5m,基础开挖暂定 2 m 埋石率为 15%;2#拦沙坝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断面设计

56、坝高 6m,顶宽 2m,底宽 5m,基础开挖暂定 2 m。3#拦沙坝采用 C15 埋石砼,断面设计坝高 4m,底宽 3.6m,基础开挖暂定 1m,详见工程设计图,其工程量如下所示:断面要素 m工程量(m)所在图斑平均坝长坝顶宽坝底宽坝高土石方C15埋石砼M75浆砌石钢筋塑管高程3255586419993581 930 m2632286604117243 890 m322365 191733975885 m四、施工要求:四、施工要求: (1)施工前应清除基础表面的强风化层,基岩面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壮,两岸山体结合部应成竖向结合槽。(2)拦砂坝施工选择在冬春季节。五、管五、管护护要求要求:(1)暴

57、雨中应有专人到拦砂坝现场巡视,如有险情及时组织抢修。(2)每年讯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拦砂坝现场检查,发现损坏等情况及时补修。(3)坝后淤满成地,应及时补种喜温耐淹,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林、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3.2.2、谷坊、谷坊一、一、设计设计原原则则: :在地质条件较好、泥沙量大、下切严重的沟段,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河床,制止沟底下切,稳定边坡,制止沟岸扩张。二、二、设计标设计标准:准: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的要求,设计洪水按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设计。三、断面三、断面设计设计: :谷坊断面设计坝高 2m,顶宽 2m,底宽 2.69m,迎水坡垂

58、直,详见27施工图。 四、施工要求:四、施工要求: (1)施工前应清除基础表面的强风化层,基岩面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壮,两岸山体结合部应成竖向结合槽。(2)1#、3#拦砂坝采 C15埋石砼浇筑(埋石率为 15%),施工选择在冬春季节。五、管五、管护护要求要求:(1)暴雨中应有专人到拦砂坝现场巡视,如有险情及时组织抢修。(2)每年讯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拦砂坝现场检查,发现损坏等情况及时补修。七、疏幼林的管七、疏幼林的管护护: :在疏幼林期间要加大管护力度,治管齐抓,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新造幼林要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苗生长的活动。每年冬季,应在不同部位进行成活率调查,成活

59、率调查,成活率在 30%-7%时应进行补植幼村植需用同一树重的大苗。成村后应周定组、专人管护,防止人蓄破坏,防止森林火灾,防治虫病虫害。水保林成材后的间伐,以不加剧水土流失原则,间伐应进行补植。3.2.3、 、经经果果林林设设计计生物措施主要由林业部门实施,水利部门主要是为了防止河床下切,经果林设计主要依据当地区域的立地条件与市场供求量,28并结合当地经济果木发展计划,选择优良品种,开发后能形成地方产业。流域计划种植经果林 293hm2。经济果种植要求规模连片,有效增加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产出率。其种植株行距8m8m,种植坑 111m。一、一、设计设计原原则则: :有利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

60、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轻水土流失量,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有利于激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二、工程二、工程设计设计:(1)、果木林株行距为 8m8m,种植密度 10 株/hm2,为块状整地,方形坑尺寸为 1m1m1m,12 月份1 月份移栽。(2)、工程整地根据小流域的立地条件,统一采取穴状整地方式,果树栽植坑采用 1m1m1m。植苗采用裸根苗植,要求根系舒展,深浅适宜,根系与土壤密接,严格执行“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施足底肥并浇定根水,覆盖地膜保湿、增温,植苗季节:以冬、春季为宜。三、三、设计标设计标准准 根据设计经果林种植地块,按荒地治理技术 GB/T16

61、543.2-1996 进行设计.采用正方形配置,单位面积。配置株数:每公顷种植株数 150(株)四、工程整地四、工程整地29工程整地根据小流域的立地条件,统一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果树种植坑 1m1m1m。五、整地五、整地时间时间 泡核桃的种植,种植一般整地与造林要相隔一段时间,提前整地便于组织造林工作,造里时速度快,工效高,整地安排在 6-8 月较为适宜.六、栽植技六、栽植技术术种植时需施入有基肥与底土拌匀,种植上覆盖一层虚土,栽植是应将树苗扶正,栽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宜,要求“一填二踩三提苗”,即一填表土于坑底把苗木放入中央,再填一些湿润熟土于根底,用脚踩实一次,将苗木稍向上轻轻提一下,使苗根

62、舒张与土壤密接,再将生土填踏实,并浇定根水,覆盖地膜.七、栽种季七、栽种季节节 核桃属落叶乔木,根据其生物特性选择在冬季造林。在春季苗木萌动前 10 天内造林,即在每年的 1-2 月份.八、苗木管理八、苗木管理幼林郁闭前在不影响幼林生长情况下在树盘以外可能兼顾幼林抚育并根据情况进行修技术整行,灌水,施肥。在冬季进行成活率在 30%-70%时应进行补植,补植苗木需用同一树种的大苗或同数苗,成才后定期进行灌水,施肥,修技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优质高产,如品种不良,经济效益不高,则采取接头嫁接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设计见下图:30经经果林果林设计设计表工程表表工程表 表 39树种名称措施面积(hm2

63、)整地方式规格(m)株行距 m种植方法土方m3投工(个)泡核桃293穴状11188 植苗造林2.160.753.3 、封禁治理、封禁治理设计设计3.3.1、布、布设设原原则则: :封禁治理措施布设在现有疏幼林地域内,新营造的水保林面积不计入封禁治理面积,但也应实行常年封禁。封禁方式采用轮封,规划封禁治理面积 356hm2。3.3.2 组织组织管理措施:管理措施:(1)制作封禁标志牌,明确封禁时间,范围面积等。(2)制定封禁办法,规定,封禁制度,开放条件,明确护林人员和村民的责、权、利、奖励处罚办法等。特别要严禁毁林、毁草,陡坡垦荒等违法行为。(3)封禁措施的制定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听取群

64、众意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4)积极发展沼气池、节柴灶等。协调群众解决烧柴问题、促进封禁效果。3.4.3 技技术术措施措施(1)对原有林地破坏严重,残留树木较少,恢复困难和地广人稀实行全年封禁,严禁人蓄进入,以利植被恢复。31(2)封禁区内 3-5 年,根据封禁效果可开放一年,以满足当地群众需求。(3)在残林、疏林中进行育苗补植,修技疏伐,择优选育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恢复。(4)加强病虫害防治。(5)利用林间空地,种植饲草,药材,保护野生动物发展多种经营。(6)建立档案,记载基本情况,着重记载封育效果,林木生长,野生动物繁殖变化等情况。3.4、 、监测监测措施措施一、

65、某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一、某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监测监测目的和意目的和意义义(1)、监测目的:监测某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通过监测,做出监测报告,通过报告研讨,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变化情况,探索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监测过程中要求各种数据真实、准确。(2)、监测意义:第一是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确保治理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服务;其二是探索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及时、准确、科学地记录水土流失因子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32效益指标,动态反

66、映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科学量化蓄水、保土、减沙等生态效益;第三是总结南汀河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情况,使水土保持治理目标更明确,效益计算数据更可靠,监测工作科技含量更高,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地利用发展,探索出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高效综合治理模式和途径,以获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大面积推广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和监测技术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二、小流域二、小流域农户农户效益效益调查调查方案方案某河小流域选择典型监测农户 6 户,选择典型监测地块对小流域的基本情况调查两次,治理前一次,治理后一次。以上基本情况属治理前基数,治理后基数待 2008 年末工程结束后调查。监测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监测两部分,小流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调查、监测次数一般一年一次,年底进行。社会效益调查:了解小流域不同知识层面的公众对水土流失与生活环境、水土流失与国家生态安全、以及国家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工程的认识程度、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程的社会效益。调查方法采用在小流域内随机抽样。经济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