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664165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备考策略一、考点解读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小说的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形成、人物活动以及交往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概括小说的主题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是小说的三要素,第二是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第三是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阅读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过程中只有通

2、过细致地分析,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准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才能分析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分析小说,一般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进行。小说的表现手法,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除了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刻画的方法以外,还经常用到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的方法,如通过别人的反应、语言介绍人物,或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角度,可能用到插叙、补叙、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倒叙

3、、伏笔、照应等表现手法。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往往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从小说语言风格的角度,可以有质朴清新(如孙犁)、简练含蓄(如鲁迅)、“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三国演义)等等。从表现主题的方法上说,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小说表现手法还包括:对比、人物独白、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夹叙夹议、幽默、象征、情节上的主线副线穿插、明线暗线穿插、时空交错、多线索穿插、抑扬手法、英雄群像描写、利用巧合、荒诞、悬念、使小说具有某种地域烙印(如沈从文边城)、故意使用方言写作(如老舍)等。不可忽视的是,小说的核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终目的是反映主题。因而在分析鉴赏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时,要注意联系它

4、对于人物及主题的表现作用。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里的“体会”有领悟和咀嚼的意思,所谓“重要语句”是就其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所谓“精彩语句”是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如意蕴丰厚的哲理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韵味深长的语意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等。“丰富含意”是指语句当中含有的或深奥或含蓄的意思。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骂人的一句话“可恶!然而”,这句

5、话在文中的含意是比较丰富的。“品味”在鉴赏小说中是指仔细玩味的意思,所谓“精彩的语言”是指语言表达的质量而言,描述性语句在作品中往往体现重要作用,人物的对话语言往往突出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鉴赏评价小说中的“重要语句”、“精彩语句”,要注意分析句子对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表现作用,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渲染作用,对情节展开的作用,对主题的揭示作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主旨。所谓品味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其次是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

6、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留心这方面的内容。(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作品的形象”广义上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狭义上的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等。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等。欣赏

7、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一是形象的特点及塑造方法,二是形象的典型意义。“作品的内涵”是指由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要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言外之意。“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使用表达技巧方面表现出来的吸引人的艺术力量。考生要注重体会文本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此考点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

8、现出来的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对黑暗邪恶的鞭挞,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凌弱者的憎恶等。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行解读的过程,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民族心理作出恰当评价。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活动的高层次要求。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带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发掘”,必须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这点考试说明作了明确的

9、要求,换言之,支撑你观点的依据必须源自作品。“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丰富意蕴”,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

10、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重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

11、判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小说的意蕴,是作家的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发掘小说的意蕴,就需要认真研读文本,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真分析,方能准确、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答好题目。(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在新的阅读理念下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深度测试,是考生面对新的挑战,着重考查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在阅读文本时,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本来解决,要善于对文本内容进行辩证地分析、进行补充,并在

12、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二、命题特点及趋势2011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中有9套试题考到了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阅读。语料选择方面,从国别来看,中国的小说有5篇,分别是山东卷严歌苓的审丑、全国新课标卷林海音的血的故事、广东卷陈秉汉的严冬海猎、江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四川卷宗璞的锈损了的铁铃铛。外国的小说4篇,分别是安徽卷哥伦比亚的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西卷亚美尼亚国埃格林的晚秋、辽宁卷乌拉圭比亚纳的怪人、浙江卷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的第9车厢。中外小说的比例是5:4。从小说的篇幅来看,除了江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是长篇小说西征记的节选外,其余8篇都是微

13、型小说(个别的有删改)。说明2011年的小说命题基本以微型小说为主。微型小说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结构紧凑,讲究构思;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没有发展,考场上容易把握;微型小说还具备小说的其他要素;同时,这些小说大都是名家作品,因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从时代来看,这些小说基本是现、当代作品,所写的生活内容和展示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易于为广大考生接受。这9篇小说阅读题目都扣紧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重点突出(比如都抓住了人物形象);题目能够抓住文本,不旁骛,不拓展;考点具体,设题角度小而巧,易于考生答题,没有从宏观上大的方面来为难考生,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在经过几年的热闹之后,探究

14、类题目大大减少(只有三个),重新回归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命题技术上,尽可能多地覆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8个考点)中的考点,考点相对分散,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以及层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说阅读的考点主要分布在:(一)人物形象以及特征小说从来以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都是为塑造人物来服务的。今年的这9篇小说中有8篇的命题涉及到了小说中的人物。总的情况是:结合作品,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梳理人物的心理以及变化,探讨人物的情感活动及其变化,研究人物的行为及其形成的原因,等等。这些题目虽然角度不同,思路各异,但是都紧紧围绕人物来做文章。说明命题人抓住了重点;题

15、目基本一个,个别省区甚至命制了两个题目;在赋分上,所占分值也大,有两个省的分值达到了10分以上;可见对小说中人物分析的关注程度,因此,命制的题目是有效的。比如: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山东卷)2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山东卷)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安徽卷)4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江西卷)5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江西卷)6“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全国课标卷)7“怪人

16、”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辽宁卷)8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广东卷)9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 (广东卷)10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江苏卷)11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江苏卷)命题特点及趋势:对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的考查力度依然不减,但是今年又从人物的心理以及情感变化的角度开始命题;人物考查的覆盖面和范围进一步加大。(二)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概括故事情节是考查学生小说阅读的一种归纳和表达能力,考

17、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的内涵”,;微型小说因为微型,因而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易于梳理;同时,概括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基础和前提,自然成为命题人关注的一个方面。概括并归纳故事情节以及某一故事情节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梳理小说的脉络、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等等都属于故事情节类的题目。2011年这类题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安徽卷)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全国课标卷)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辽宁卷)4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浙江卷)

18、命题特点及趋势:因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近几年设题较少,难度也低,因此2012年江苏卷有可能不出这种题型。(三)描写手法以及作用小说是叙事类文本,描写是其中的重要手法,因为有了描写才增加了小说的魅力。而这些描写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大体分为几种:按照描写内容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或者叫场景描写,分为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按照描写的繁简需要和目的可以分为粗笔勾勒和细节描写;按照描写的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描写和衬托描写;等等。以上这四种分类的描写手法这几年考查得比较多,2011年基本也都涉及到了。题目的呈现方式一般是:分析(指出)采

19、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看看2011年的题目是如何体现的:1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安徽卷)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江西卷)3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全国新课标卷)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浙江卷)5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广东卷)6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江苏卷)7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江苏卷)8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

20、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川卷)命题特点及趋势:一半的题目考查自然景物描写,或侧重赏析(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等等),或侧重意图,或侧重作用。另外,这8个题目中有6个涉及描写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今年命题的新动向,也是今后命题的趋向。(四)表现(写作)手法以及分析这里的表现手法,实际是立足于整篇小说而言的,有人也叫写作手法或者技法。表现手法虽然是形式的东西,但是它对于整篇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不断引起命题者的注意。2011年涉及表现手法的题目有以下这些:1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

21、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安徽卷)2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辽宁卷)3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辽宁卷)4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浙江卷)5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浙江卷)6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江苏卷)命题特点及趋势:无论是小说的开头、结尾抑或是中间部分的命题,还是其他的命题形式都扣紧了文本;无论是理解层面还是探究侧面都着眼于小说局部的手法。制造悬

22、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总结上文,点名题旨;埋下伏笔,提示线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等,往往就是这些题目答案的专业术语。(五)语言(语句)理解以及赏析十多年以来,语言(句子)理解的题目一直出现在散文阅读当中,而且每年在考查散文的高考试题中有10多个题目一定是考查句子的,比如句子的含意,句子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子的作用,作者的意图,等等。近四五年来,随着课改区陆续走进高考,小说的考查也开始逐渐引起命题者的注意,走进命题者的视野,但是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赏析类的题目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今年则打破了这个惯性思维,命题者开始关注小说的语言问题。在今年的题目中关于语言的题目基本涉

23、及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类的语言,二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设问方式一般是:第一,句子在文中有何含意?有何作用?第二,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总之,无论哪一类语言,都是属于鉴赏评价层面的考查,难度较大,属于能力层级的D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考点在今年的小说阅读题目中得到较为初步的张扬。应该说,这是一个动向,值得高三老师以后多加关注。我们先看看题目:1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山东卷)2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安徽卷)3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四川卷)4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

24、四川卷)命题特点及趋势:1.山东卷的题目从文中看来侧重于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赏析,2.安徽卷侧重于人物对话语言的赏析,3.四川卷的“含意”,难度较低,限制性很强;4.四川卷的画线句子的“妙处”,回答面就广了,涉及句子的含意、技巧、手法和作用。四个题目中,有3个题目涉及赏析(包括一个“妙处” ),难度加大了。涉及语言(语句)类的题目,这些年考生的理解和回答都不算好,得分普遍较低;今年又增加了“赏析”这个难度,意在提醒我们的老师,在高三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赏析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怎样处理。(六)题目含意的理解含意丰富,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应该是微型小说题目的共性,没有哪一种文体像微型小说这样具有普

25、遍性,题目含意的丰富性也应该是微型小说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引起了命题者的高度关注。今年共有3个题目涉及了小说题目的问题。1“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山东卷)2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全国新课标卷)3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四川卷)命题特点及趋势:题目往往双关,甚至拥有几层意思,含意丰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是线索,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小说寓意,可以揭示人物外部形象或者内在性格,等等。三、复习备考的策略和方法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26、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阅读考查的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达技巧等。下面以2010年和2011年高考试题为例,就小说阅读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略作探讨。(一)人物形象类【命题特点】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考查的热点。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2小说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简要分析;3文中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答题方略】对

27、此类题型,我们可从四方面思考: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2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等,进而发掘出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另外,答题要有依据,切忌无中生有,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考回放】例1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第11题)【参考答案】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

28、,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二)故事情节类【命题特点】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事件脉络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中某情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4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答题方略】分析小说情节时,可以从理清小说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同时注意情节安排的几个作用:1设置悬念

29、,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照应前文;4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刻画人物性格;6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高考回放】例2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第11题)【参考答案】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三)环境描写类【命题特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揭示小说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暗示社会环境。常见命题形式有:1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

30、物,有什么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答题方略】回答此类问题,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然后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奠定情感基调;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高考回放】例3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 分) (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14题)【参考答案】(

31、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 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 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 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四)主题思想类【命题特点】小说主题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主题是小说灵魂,是作品的旨归。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3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题方略】把握小

32、说的主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抓住小说主题;3从文中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另外,把握小说的主旨,要立足于故事情节,并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高考回放】例4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2010年广东卷面包第18题)【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五)表达技巧类【命题特点】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3、,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2请分析的表达效果;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方略】小说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等描写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悬念、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面的技巧,也有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高考回放】例5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3题)(1)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2)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