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650530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摘 要】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改革,或者缓和了阶级矛盾;或者发展了生产力。作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独具匠心、针砭时弊、理念超前,匡扶济困、一直为中外史学家称道。可是,这次改革成效不敢恭维,王安石本人也背上了扰民和聚敛的恶名,50年后,“靖康之耻”北宋政亡人息。 【关键词】体制;改革;变法措施;失败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自身的;王安石作为宋神宗一直坚挺的改革家、政治家,两度为相,有其超然的政治智慧和改革才略;22岁中进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长期担任地方官,颇有政绩,这样的经历使他很容易在自身周围积聚一个知识分子智囊团;可是当时北宋危机四伏、国退民退、

2、怨声载道、统治者忧心忡忡,对一介书生王安石来说确实勉为其难,因为所有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专制体制。处于权力顶峰的宋神宗,让王安石改革的动机是富国强兵,强化统治,而不是削弱皇权。对此,我简单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希望对我们今天改革有所益处。 首先,王安石变法没有触动北宋的“维稳”机制。“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局面对北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粱河之战后,北宋推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优待文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赐予禁军将领、地方节度使良田美酒,助长了北宋官场的腐败和财政危机。由于北宋政策宽松,不宜土地兼并,导致官僚地主兼并土地,为缓和阶级矛盾,北宋政府将流民编入行伍,增加了军费开支;为防官

3、员专权,北宋增设机构,分化事权,导致官员队伍迅速膨胀,又互相牵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出现“冗官冗费”问题;“更戍法”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冗兵”。“维稳政策”的好处是北宋承平日久,没有步五代十国后尘。宋有庸臣而无叛臣,但后果是造成北宋的“国退民退”的局面。据清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言“神宗熙宁年间,收入虽达五千零六十万,但支出也是五千零六十万”,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面临这样的局势,他没有“节流”,整顿吏治,精兵简政,而是采取“开源”理财措施。后果必然是“国进民退”带来更大的矛盾,因为在农耕社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创造的财富是恒定的,王安石理财实质上是对农民变相的掠

4、夺。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官僚地主是强势群体,他们必然将本来属于自己上交的赋税转移到农民头上,而王安石变法在没有解决“吏治”这些核心问题上进行改革,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在王安石变法前,范仲淹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遭到官僚地主反对而失败。所以王安石吸取教训,行可变之法,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王安石变法顶多是为改革而改革,不是为解决实质问题而改革。 其次,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从政治体制上变革,在农耕文明的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加强皇权是封建社会的主流趋势,王安石作为参知政事改革,如何驾驭天下,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

5、样王安石变法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据史料记载,“一面是王安石理财,另一方面枢密院招兵买马,三司使还在横征暴敛”。作为改革家王安石不愿也不可能解决这种体制。所以王安石为变法造势提出的“三不足”口号,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再次,用人不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曾讲过“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理财、有教育、有军事、有文化,本来可以全面提升北宋的实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是王安石却用人不当,对有不同政见的司马光、苏轼等正派人士贬出朝廷,而对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吕惠卿、韩降等委以重任,这些小人只不过把变法当成升官发财、排斥异己的手

6、段。很显然王安石这个班子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地方上更是力量分散。新法的推行大打折扣,如“青苗法”可谓是济世之法,打击了商人、高利贷者的盘剥,减轻了广大人民的负担,事实上在推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甚至借改革大肆敛财,强制人民多贷,利息也超过王安石规定的限额,即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事。不得不说,王安石用人方面确实欠考虑。 最后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致命原因是没有顶层设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制定信息公开制度、举报制度、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甚至来自保守派的正确建议、批评等,王安石都一概不理,亲小人、远贤臣,改革成了孤家寡人。如果王安石能善于听取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意见,制定完善、符合实际的政策,并防微杜渐,而不是对不同政见者打击报复,北宋的政治会良性发展,而不是灭亡。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都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当然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北宋承平已久,即得利益集团十分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都有点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新生事物的确需要人们逐步适应并得有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文公文集卷一上皇帝万年书. 2宋史. 3续资治通鉴长编. 4毛泽东选集. 5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6宋史?食货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