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510706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方案解读6.14(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护理方案解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方秀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一、背景一、背景l2012年护理学首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专年护理学首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科培育项目l第一批协作组成员第一批协作组成员56家医院,完成家医院,完成13个疾病中医护理个疾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整合工作方案梳理整合工作l“22个专业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l形成临床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中医护理方案系列医疗形成临床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中医护理方案系列医疗

2、护理临床参考用书。护理临床参考用书。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整合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整合日期内 容 2012年6月整合我院两个内分泌科消渴病护理方案, 组织对消渴病护理方案书写内容进行讨论,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第二稿。 2012年7月汇总、整合协作组12家单位方案, 充分吸纳各成员单位护理方案精华,对消渴病护理方案多次修改、论证。2012年8月将整合后的“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发回12 家协作组单位进行临床验证及论证2012年9月12家协作组单位对“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再次讨论,优化方案2012年10月组织相关医疗、护理、营养、药学专家对消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论证2012年12月国家

3、中医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组长工作会议暨13个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论证会在北京2013年3月对消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论证,形成7000字终稿上交上级组长单位北京东方医院方案梳理架构方案梳理架构l常见证候要点:常见证候要点:l常见症状常见症状/证候施护证候施护l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中医特色治疗护理l健康教育健康教育l护理难点护理难点l护理效果评价护理效果评价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辨证分型 二、附录部分释义附录内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三:附录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

4、明填表说明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一、内服汤剂 1. 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 23 3次次服用,具体服药时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的服药时间。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一、内服汤剂1.1.服药时间(举例):服药时间(举例):l解表药、清热药: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l消食

5、化积药:消食化积药:饭后服;饭后服;l泻下药:泻下药:饭前服;饭前服;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一、内服汤剂1.1.服药时间(举例)服药时间(举例) :l驱虫药:驱虫药:早晨空腹服;早晨空腹服;l安神药:安神药:睡前服;睡前服;l补益药:补益药:空腹服;空腹服;l驱虫剂:驱虫剂:空腹服,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空腹服,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食物;l急诊用药遵医嘱。急诊用药遵医嘱。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一、内服汤剂2.2.服药温度服药温度l温服温服 l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

6、情况应遵医嘱服用。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一、内服汤剂3.3.服药剂量服药剂量l成人:每次成人:每次200ml200ml,l心衰及限制入量患者:每次心衰及限制入量患者:每次100ml100ml,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二、内服中成药1.1.内服中成药内服中成药l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l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生关注

7、。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二、内服中成药3.3.用药前仔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生关注。4.4.密切密切观察用药反应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助处理。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二、内服中成药5.5.其他:其他:l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l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

8、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匀后直接服用;l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代茶饮。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1.1.用药前认真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2.按照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配置及给药。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3.3.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现配现用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严禁混合配伍。4.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

9、分开使用,前后使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用间隔液隔液。5.5.除有特殊说明,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药物同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药物同时共用共用一条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通路。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6.6.密切密切观察用药反应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生并协助处理。附录一:中药应用注

10、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7.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立即停药,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封存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送检。做好做好过敏标识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用药。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清淡饮食,禁食鱼,禁食鱼腥发物。腥发物。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四、外用中药的使用四、外用中药的使用l使用前:使用前: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皮肤干燥、清洁

11、,必要时局部清创。l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局部症状时,应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立即停止用药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l过敏体质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二、艾灸三、拔火罐四、刮痧五、穴位按摩六、穴位贴敷七、穴位注射八、药熨法九、中药保留灌肠十、中药全结肠灌洗十一、中药

12、离子导入十二、中药泡洗十三、中药塌渍十四、中药湿敷十五、中药外敷十六、中药熏洗十七、中药熏蒸十八、中药药浴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架构:架构:1.1.遵医嘱:遵医嘱:l遵医嘱实施特色技术遵医嘱实施特色技术l选择适当的方式、穴位、药物等;选择适当的方式、穴位、药物等;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架构:架构:2.2.护理评估:护理评估:l评估患者体质评估患者体质l评估患者耐受程度评估患者耐受程度l评估患者生理及疾病情况评估患者生理及疾病情况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架构:架构:3. 3. 隐私保护:操作过程注

13、意保护患者隐私;隐私保护:操作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4. 4. 取合理体位;取合理体位;5. 5. 操作注意事项:如药液温度、取穴原则等;操作注意事项:如药液温度、取穴原则等;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架构:架构:6.6.观察:操作过程中及实施特色技术后患者的局部观察:操作过程中及实施特色技术后患者的局部及身体情况;及身体情况;7.7.记录:记录实施特色技术的部位、时间及患者自记录:记录实施特色技术的部位、时间及患者自身感受;身感受;8.8.评价:评价特色技术实施效果。评价:评价特色技术实施效果。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架构架构l证

14、候诊断证候诊断l主要症状主要症状l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主要辨证施护方法l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l护理效果护理效果l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l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的证型后划的证型后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其他其他”一栏。一栏。有兼证者前面证型划有兼证者前面证型划“”“”,“其他其他”栏内填写兼证名称如:栏内填写兼证名称如:夹瘀夹瘀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

15、本疾病的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划措施后划“”“”。本方案未涉及,本方案未涉及,但在临床中已实但在临床中已实施的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附录三:护理效果

16、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 “ “其他其他”一栏补充说明。一栏补充说明。(2 2)“应用次数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应用时间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

17、同一种护理技术,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算。算。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护方法”及及“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相应的项目后划相应的项目后划“”“”。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

18、床实施情况如实填写。实施情况如实填写。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依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依从性栏不填写)。从性栏不填写)。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由落实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用文字表述。议,请用文字表述。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填表说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释义安排释义安排自自5 5月份开始:月份开始:时间:时间:每月第每月第3 3周的周四下午周的周四下午2:302:30开始开始负责人:负责人:1313个疾病组的组长个疾病组的组长途径:途径:重点专科网络平台重点专科网络平台 安徽省中医护理工作群:安徽省中医护理工作群:21395007421395007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