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330427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26.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预设中生成 在生成中预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矛盾的平衡 【摘要】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统一的矛盾体,课堂教学是预设的教案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态生成过程。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把握课堂教学预设内生成和预设外生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反思中有效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实现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选择,也是平衡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矛盾的重要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一、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设计时没有预期到、没有涉及到而临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2、、学生的错误答案,甚至是学生突发奇想的质疑等,这些都与教师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发生冲突。当课堂上没有预期到的现象发生而无法完成教学计划时,这样的教学算成功的教学吗?当老师尽力地引导学生,而学生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时,教师还应该让他们继续寻找下去吗?于是很多老师出现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到底要怎样预设?怎样实施课堂教学,以达到完美生成?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呢?1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在七年级的汉字输入练习课上,我原先的安排是,前30分钟让学生练习金山打字程序,后15分钟进行汉字输入过关比赛。这种设计的目的,不让学生练习的时候感到漫无目的,随而不便的练习,用比赛激励他们

3、好好练习。我按这种预想好的开始上课,前15分钟同学们练习得还比较认真,慢慢地开始有些同学不认真了,有点厌的感觉,有的偷偷地把QQ挂上去,边练习,边与网友聊天,我走上前去批评他,结果他却对我说,“老师,让我们都上QQ吧,在QQ上聊天,比练金山打字的效果好, 我汉字输入很快地,就是在聊天里学会的,比练习什么效果多好。我们把老师加入好友,聊天好吗?看一看谁聊得快,我们与老师比赛好吗?一呼百应,“哦”的一声,全班同学都强烈要求用QQ来练习汉字输入,接下来半节课,那场面激动啊,有几个输入速度慢的,拼命在喊:“你们慢点啊,我来不及了!”结果那堂课的效果出奇地好,全班无一人做其他事情或开小差。显然,预设和生

4、成是辨证统一的,预设是有序和高效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应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文化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生成。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选择,也是平衡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矛盾的重要策略。二、在预设中生成: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凭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教学中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调控,积极引导,使教学活动不断更新,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2,其中,课堂生成包括两类:预设内的生成与预设外的生成。1、预设内的生成课堂生成基

5、于预设,预设的目标、内容、重点、策略、流程基本没变,而且,课堂上的亮点源于预设。课堂上的学情变化没有超越教师课前的预设框架,教师虽未预料到具体的结果,但教学仍能在预设的框架内开放地进行。3例如学生道德情操上出现与课堂预设相违背,教师选择忽视这种情况继续按照预设计划进行课堂教学,还是及时调整策略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进课程教学呢?这是值得教师注意。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介绍我自己这一课时,学生先从老师机上获取范例,请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模仿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书写”自我介绍。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汉字输入”,在这一节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在自己的电脑上,“书写”自我介绍,这时,一位同

6、学举手,老师我做好了,我惊讶,啊,初一刚学了几天电脑,就有这么快的输入汉字高手了,我叫他到讲台上展示一下“本领”,这位同学扭扭妮妮,红着脸跟我说,我是从老师机上复制过来的,改了一下名字而已。我无语,该表扬还是批评,怎样回归到我的预设课堂,是提倡其他的学生模仿这种行为还是生成一种新的课堂,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情感目标的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2、预设外的生成现实中往往是计划的没有变化的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群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学生,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我们更多时候可能面临是预设外的生成。它是指在师生互动中,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课程资源,教师及时做出价值判断和取

7、舍,随机应变地对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在学生的配合下,让课堂收获精彩。下面是笔者经历的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真实的发生过程:在一次PowerPoint2000的综合实际调查报告课上,我按照常规开始组织教学,在回顾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之后,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用PPT制作调查报告演示文稿”。由于担心课堂时间不够,我事先拿出一份调查报告“校园饮食调查报告”,并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校园饮食的相关文章,通过“网上邻居”传到每位同学的机器上。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PPT相关知识,把老师提供的相关调查表格,数据和资料组织起来,完成“校园饮食调查”主题演示文稿,并宣布结束时要组织评比。学习任务布置完

8、后,有一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您提供的资料太少了,而且所有同学都只是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的话,效果相差不会太大。您能不能把网络打开,让我们自己到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下载下来之后再进行制作?”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几乎全体同学的赞成,我一听急了,他们不就是想上网吗?那我先前做的准备工作不全白做了?这节课的任务怎么完成?如果拒绝,势必造成同学们的消极对待。打开网络吧,会不会造成学习内容的“跑题”?一时间,我的脑子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犹豫了几秒钟后,“行!”, “不过我们要展开竞赛,看看网络是否给你们带来了更好的效果。课堂没有按照我预设的进行下去,我开始巡视生成的新情况,目的检查有没有同学借机在网

9、上“闲逛”或聊天,“可惜”的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在紧张地搜索、下载及PPT的制作之中,有的小组分工非常明确,有的专门负责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有的则专门对下载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删减、编辑,有的则专门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还有的则专门负责利用PPT制作文稿,他们真正把网络当作了学习的助手,同时,同学们之间的协作意识之强令我意外,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 遗憾的是原先预设好的作品的评比没有时间了,但同学们基本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而且许多小组完成的非常漂亮。大大超出了我原先的设想。课堂教学处处有生成,时时有生成,我们应该在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弹性设计,注意避免过度

10、的预设影响课堂生成。因为,课前“过细”的预设会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过分强调生成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如果老师不考虑生成资源的价值,一味追求生成,则会出现教学漫无目的的状况。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发现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成”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是师生对于课程的“创生”。所以,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更加关注预设外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在生成中预设:有效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

11、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中要有意识的恰当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来辅助“预设”,使课堂因为有这些“生成性资源”插曲的加入而更加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灵感。4结合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把课堂教学生成概括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教学策略的生成、在教学反思中生成。1、教学目标的生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宽松环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现新课程“

12、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活动情境,创设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让教学目标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中。我们来看一下王理老师提供的“认识计算机”教学片段5: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计算机,请同学们把自己了解的计算机画在纸上,然后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学生交流。生1:我画的是自己家里的计算机。这个是“联想”(品牌)的标记。我的计算机显示器像电视机一样大,我的主机上有摄像头,可以用来视频聊天。这个是主机;这是放光盘的;这有一个蓝色的灯,开机时会亮;这是键盘和鼠标。生2:我画的是医院里查询的计算机。它像一个立着的大箱子,上面有一个显示屏,用手点屏幕就可以有东西出来,可以查

13、什么科在什么地方,还可以查药的价格。生3:我画的是我爸爸的笔记本。它整个连在一起,没有鼠标,用手摸摸就可以了。生4:我画的是电影里看到的计算机,有3个显示器,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画画、一边玩游戏。教师引导提升。师:这些计算机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我觉得它们都有显示器!生:我觉得肯定都有主机,否则就不是电脑了!生:都有键盘和鼠标!生:反对。刚才介绍的医院里的电脑就没有键盘,也没有鼠标,只能在屏幕上点!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介绍的计算机都有一个主机,它是计算机工作和处理的“总部”(幽默地)。有没有谁的计算机没有“总部”?(生大笑。)师:那我们怎样来告诉“总部”要做什么,或者把“总部”需要的信息

14、输进去呢?生:用键盘、鼠标!生:用触摸屏!师:总部总部,我是键盘。三(X)班的小朋友让我命令你,根据卫星云图,立刻计算出下个星期五天气情况如何,降水概率有多少,可不可以去郊游。师:那么“总部”处理的结果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呢?生:显示器!生:打印机也可以!生:喇叭也可以!师:和同桌交流一下,哪里是自己计算机的“总部”?哪些是负责“输出结果”的?哪些是负责控制并给“总部”发命令的?(学生交流。)在此案例中,老师善于进行“利于生成”的引导,注意引领学生主动接近预设目标,这样,合理有效的带给学生思维上的跨越,使其豁然开朗,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很自然地实现。2、教学内容的生成课堂教学中通常有许多突发事件,教

15、师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应变能力。如果极力掩饰,则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或点拨启发学生思路,则可能及时扭转被动尴尬的局面,收到意外的效果。有经验的老师会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意外资源或者学生的错误,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成。且再看一下王理老师提供的教学片段“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很受启发。师:怎样把“苹果.bmp”文件复制到桌面上的“水果”文件夹中?生:我来!师:(惊奇地)这个方法很快哦!不过你用的不是“复制”,请你介绍一下这种高级方法叫什么?生:直接“拖”进去,就叫“拖”吧。师:大家看,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吗?生:好,很方便。师:那

16、你知道“复制”的方法吗?(将苹果恢复到桌面上来。)生:知道!(演示“复制粘贴”方法。)师:大家看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生1:“拖”方便,“复制粘贴”麻烦一些。生2:用“拖”,原来的“苹果”没有了,用“复制”外面的“苹果”还在!生3:复制是变出新的放进去,拖是直接放进去!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机械的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而是抓住学生“意外”的表现,因势利导,把文件和文件夹的“拖”与“复制”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复制”和“拖”的特点和本质区别,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成。其实,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如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以及教学突发事件等等。例如:

17、在学习认识键盘一课,同学提出了“为什么键盘要划分那么多的区?为什么手指导要放在基本键上?为什么右手小拇指导要负责那么多的键?”。通过同学们思考、讨论之后,觉得在当前要解决的,能够帮助大家学习的是“为什么键盘要划分那么多的区?为什么手指导要放在基本键上?”这两个问题,决定研究它们。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键盘分区之后,给我们的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想找到某一个键很容易,只要到它所在的区域中找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在同学们的商讨下就被解决了;手指放在基本键上,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快捷,而且手指分工明确,就不容易打错,这个问题也被解决了可以说,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资源广泛存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18、和及时的指点,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3、教学策略的生成教学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过程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巧妙作疑,引导学生去挖掘信息技术知识隐性状态之间的关系。6在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张自选图形时,教师可只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或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得出其操作方法:插入一一图片一一自选图形,然后给出一份样张,要求学生用自选图形设计出来。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然

19、会遇到这些问题:1.怎样用选择合适的自选图形;2.怎样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怎样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怎样为自选图形填充底色;5.怎样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怎样改变自选图形的版式和方向。学生在不断地质疑中寻求各种答案,当一张图文并茂的美丽的自选图形从自己的鼠标下诞生时,学生既获得到成功的喜悦,又可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新的收获。通过这则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和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既张扬了个性的魅力,又体会到动态生成的课堂美丽。四、对“预设与生成”的再认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预设引发的问题引起了人们众多的关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预设,没

20、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的预设,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贯穿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过程。7参考文献1 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2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39-42.3 张志亚.对课堂生成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07(4):35-37.4 严惠娥.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35-36.5 王理.从两组案例看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成性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25-27.6 张冬梅.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7 于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7-2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