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305701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山东省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 和新旧动能转换,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 常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筹相关配套政策, 引导和规范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健康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 等全面升级,将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先行

2、区、创业创新示范区、文化消费集聚区、区域经济发展带 动区、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 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战略目标。坚持双效统一,导向正确。正确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 属性与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相统一, 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创作生产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 政策激励、科学管理、协调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营造 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引导创意、技术、 资本、人才、

3、信息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集聚发展,不断创新运 营管理模式,拓宽盈利收益渠道,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水 平和利用效率。统筹规划,集约发展。整合利用现有文化产业园区资 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开展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避免“空壳园 区”、“僵尸园区”现象。突出特色,辐射带动。立足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 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 强盈利能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 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成为具有高效能 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二、重点任务(一)优化文化产业园区结构布局1.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

4、规划管理。合理确定文化产业园区发 展方向,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明确园区在区域经 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 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促进文化产业园区规范 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2. 明确主导产业定位。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 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各方面因素,明确文 化产业园区自身发展定位、文化主题和主导产业。在园区企业 引进中要充分保证园区内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入驻企业之间形 成良性分工合作关系,避免同质化竞争,防

5、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和资源浪费。着力打造主导企业或主导企业群,形成产品内容 互补、产品档次齐全、上下游产业衔接紧密的良性发展格局。3. 注重文化产业园区社区营造。 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 模式,把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景观风貌、功能布局紧密融合。 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把园区建设成为周边市民综合 体验的场所,成为城市文化名片和城市品牌推广的载体,不断 增强文化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加强文化产业园区资源集聚1. 加快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平台、投资融资、综合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推动

6、优质 资源和要素集聚,提高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度。增强文化产业园 区内生机制,通过园区内部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资 源整合,使产业链条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 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内 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节庆赛 事、文学艺术、建筑文化等齐鲁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加大力度 进行创意设计开发、演艺剧目创作、旅游商品开发等,力争十 三五期间,重点培育 100 个特色突出、专业性强的文化产业集 聚区。2.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旅游景区的文 化内涵,挖掘文化旅游类园区的文化基因和特质,通过深度系 统的创意开发,建设一

7、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鼓励专 业艺术院团和影视创作机构与文化旅游类园区加强合作,创排 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剧目、影视剧和综艺类节目。实施非 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点工程,建设具有地域 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开发体系,将文化旅游类园区打造成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展示与交流 的窗口。3.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集聚区。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必将成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支持省内条件较好的文化科技类园区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孵 化器,加大文化科技研发,提高原创内容设计开发水平。

8、推动 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意创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手 机视频、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拓 展文化发展领域。4. 建设文化消费集聚区。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以消 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开展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鼓励支持园 区文化企业加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意开发力度,向 文化体验互动方向调整,形成一批文化产品和服务特色鲜明、 管理运营模式规范、文化消费潜力大、企业和群众参与度高的 园区,整体纳入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体系。发挥文化产业园区 拉动区域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品牌的重要作用。(三)增强文化产业园区创意孵化1. 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运营方

9、 式,改变单一依靠“出租空间”盈利的模式,不断优化创业创 新环境,建设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孵化和培育一批优秀文化 产业创业者和创业型企业。 打造文化 “众创空间” “创新工场”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生产贸易、展示评估 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利用市场 化机制,采取补助、创投引导、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公共服 务平台扶持力度,降低文创企业运营成本。2. 推动“文化创意集市”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中心和 文化创客空间,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充足、配套设施齐 全、成本较低的优势条件,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 配置的“文化创意集市”即文化创意互动体验集聚区,

10、实现创 意资源多元化、创新条件生态化、服务保障贴心化,形成开放、 多元的创意环境和展示交易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 验、展示和消费。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与工业设计、信息产业、 体育产品、建筑业、装饰设计等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通 过创意互动融合,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园区原有业态的发展。3. 建设文化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文化产业园区与高校、 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提高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能 力,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持续开展全省文化 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文化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将文 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从文 化创意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企业的快

11、速转化,为文化产业园区 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健全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体系1. 创新园区建设发展模式。避免一味追求建筑面积、投资 规模等硬性指标,以文化产业特性为根本,突出园区经营的文 化内容、主业和特色,形成良性集聚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市 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建设模式,积极培育1-2家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园区开发运营商和产业园区管理公司。园区管理运营要坚 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从政府部门主导招商引资向专 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运作机制转变。探索推行市县共建, 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引进国际国内企业承建, 鼓励社会团体承建

12、等多种联建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 人才互动。2. 健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园区内企业共性需求为 导向,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 及公共设施共享为重点,鼓励园区建设创业孵化、融资推介、 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管理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 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园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功能平 台体系化、专业化、公共化。牢固树立“转变职能、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服务到位”的理念,设立集工商、税务、国土等为 一体行政服务窗口,引入法律服务、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等咨询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大力优化园区政策、体制、服务和 人文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周到、便捷、

13、舒适的服务。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融资公司积极面 向文化产业园区提供投融资服务,鼓励园区设立投融资平台、 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园区风险担 保体系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 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省文化产业项目融资项目资源 信息平台,优先推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 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鼓励符 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4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综合信息 网、文化尚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山东省文化创意版权信 息网建设,搭建文化信息、项目投融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 人才

14、培养交流服务等专业化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山东 文化版权交易中心、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山东山东泰山文化 艺术品交易所、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产权交易、艺术品评 估、投资咨询等平台建设,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和网络平台 建设。为文化产业园区提供发展要素平台支撑。5. 优化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在完善园区“水、电、暖、网” 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园区物业管理水平,按照 “管家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要求,为入驻企业 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办公环境。园区要配套建设公共图书馆、 咖啡馆、健身娱乐设施,丰富入驻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入驻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

15、 强园区企业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园区的影响力和知 名度。四、加强文化产业园区保障体系建设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 要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园区 转型升级工作协调机制,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和主 要制约因素,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园区软、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运营管理规章制 度,建立园区发展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健全责任分解、目标考核、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把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各项 任务落到实处。省文化厅将以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 建工作为总抓手,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创新发展, 对发展前景好、主营产业特色鲜明、管理运营规范的文化产业 园

16、区优先推荐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按照“精简、 统一、效能”的要求,进一步理顺行政区划与园区、政府部门 与园区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运营法人主体负 责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文化产业园 区的日常动态管理。在园区所在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起文 化、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国土、金 融、工商、税务、统计等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专门管理机构具 体实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园区运营管理职 责明确、协同推进、管理完善、服务到位。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省内文化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 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7、支持。对符合“文化消费集聚区”、 “文化创意集市”创建条件的园区,优先纳入山东省文化惠民 消费季活动,给予消费资金补贴支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园 区内企业和项目积极申报“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 ”、 “文化部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项目”等。各市也要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用于支持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 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一些发展快、带动性和示范性 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根据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排名, 由省财政按照“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奖励。4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园区内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监测 系统,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和推广应用机制,及时掌握和报送 企业发展情况。 夯实文化

18、产业统计基础,完善园区文化企业名 录库,加快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促 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健全部门间文化产业数据共 享机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统计信息发布制度,为发现问题、优化服务、考核绩效、总结模式、推广经验提供支持。5.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产业研究、高 等院校、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联系,坚持“不为所有,但为 所用”的原则,用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特别是高 科技、复合型领军人物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服务。加强对园区 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 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和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 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为文化产业实现可 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