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27935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往高处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毛细现象;了解 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知道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毛细现象也不同。 2、过程方法: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究等活动,初步培养 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 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 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三、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教学流程 :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价值问题 1师: 同学们,老师想用纸盒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请看这里有一朵

2、白色的纸花,我想把它变成鲜艳的红色,你们说能吗?对老师这么有信心?请仔细观察花儿是怎样变红的?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你能猜猜其中的秘密吗? (以小魔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下面有红色的水。 师:原来秘密真的在这儿呢,可是:“水在下面,花在上面,花儿是怎样变红的?” 水慢慢向上升生:花变红了;水慢慢的把花染红了:红色还在往上爬(升)! 师:这个“爬”子用得真生动。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刚才我们却发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升)。这是为什么?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 14水往高处走。 板书课题。 2师:面对这一奇特的现象,你有什

3、么问题想说? 生:水为什么会向上升?水会沿着布向上升吗? (评:你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牛奶、醋、汽水其他液体等也会沿着物体向上升吗? 一朵真花放在水中能变红吗?(评:你的想法很独特) (通过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铺垫)二 大胆猜想设计 1师:水能沿着纸向上升,那么,水还可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 生:毛巾、塑料管、卫生纸、木片、等 师:水不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 (生:铁丝、玻璃、等) 2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实验? (可以相

4、互讨论一会) 生:(放在水中试一试)(评:你的想法很好) 师:把我们想验证的材料放到水中亲自试一试。就明白了。 师: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从侧面观察,小心、轻拿轻放 评:你想得很周到、很有预见性。 电脑出示 温馨提示 师:读了老师的温馨提示,你的实验将做得更好。 自由读一遍。 温馨提示: 1、将材料的下端浸在水中,看哪些材料能使水上升? 2、认真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看谁观察的细致,发现的秘密多? 3、放材料时要轻拿轻放,不能让水荡起来。 实验时要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单 在水能自动上升的材料下画“”否则画“” 材料 我的猜想 实验结果 细心观察一定有新发现: 师:你想验证哪些材料,由小组

5、内成员互相讨论决定,组长在第一栏做好记录。(学生讨论) 师:在一号材料袋里,老师准备了许多材料,讨论完的小组,可以由组长用纸杯自主取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进行预测和假设性解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三、探究毛细现象及其特点 (一)探究毛细现象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毛细现象。 师指导巡视。 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验证的可真快,已经验证了五、六种材料。谁愿意展示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某同学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验证的材料和你们组的相同吗?看哪位同学听的认真、仔细。 A组 展示实验记录 水能沿着上升,不能沿着上升。 卫生纸上水升的高,木

6、片上水升的低。 你的实验结果和猜想一致吗?(我们要相信科学;猜想和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你们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 B组 展示 师注意学生错误的结果,纠正打,注意学生的新发现) C组 展示 (谁用做实验的?你的实验结果如何?你再认真观察一下好吗?实际观察) 你验证的材料和他们的有不同的吗?就站着说吧。 3师:指读记录单:铝丝、玻璃片、玻璃棒等不能使水上升;毛巾、 卫生纸、细玻璃管、木片能使水上升,这些能使水上升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请看屏幕 实物投影 A 铝丝、玻璃棒、玻璃片B、卫生纸、纱布、细玻璃管 请打开一号材料袋,再仔细观察、讨论一下。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棉纱布、卫生纸

7、:柔软、粗糙、有小坑、小洞、小眼、小缝隙 师:这些小坑、小洞、小缝隙我们统一叫它“孔隙”好吗? 板书:孔隙(红色笔) 现在你觉得:水能沿着什么样的物体上升呢? 生: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师:水为什么不能沿着铝丝、玻璃上升呢? 生:因为他们很滑、很硬、(玻璃管不是也很滑很硬吗?) 因为玻璃管有孔隙,玻璃片、铝丝没有孔隙 电脑出示 动画画面 配音讲解 水可以沿着卫生纸、棉纱布等上升,因为它们的材质中有许多细小的缝隙,这些细小的缝隙上下连通在一起,就像一条条细细长长的毛细管子,使水持续不断地上升。这种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 学生齐读: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 有孔隙

8、 能上升 毛细现象 (在学生预想实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示,对实验观察起着指导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实验,分工合作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教师的强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二)探究水爬升高低与孔隙大小的关系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还发现了许多小秘密:(读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卫生纸上水升的高,木片上水升的低。滤纸上水升的高,玻璃管水升的低。 出示(细玻璃管、粗玻璃管,内有红色的水) 师:请大胆猜想:水爬升的快慢高低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生:可能和孔隙的大小有关。 师:老师这儿有三种玻璃管,还有装有两种粗细不同沙子的沙管,你想再次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师:做这个实验应该

9、注意什么? 一个一个地放好吗? 生:一起放、同时放。 师:将三种玻璃管,或者两种沙管同时放进烧杯中,做对比观察。 师:打开你们的二号材料袋 ,进行实验。 师指导:细玻璃管孔隙小水升的高,中玻璃管水升的低,粗玻璃管水不升了。粗沙子的空隙大,水升的低,细沙子的空隙小,水升的高。 (研究科学猜想很重要,但实验更重要。让学生明白猜想的结果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亲自试验验证了,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从开始接触科学便形成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汇报:实物投影 师:我听见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感叹,你们的实验现象可真明显,能给老师说一说吗? A组:细沙里面的水升的快、高一些,粗沙里面的水升的慢。水

10、升的低 师:细沙的孔隙大还是小?我们用孔隙大小来描述好吗? (孔隙小,水升的高。孔隙大,水升的低) 师:用沙子做实验的同学,你们的结果是这样吗? 师:用玻璃管做实验的同学,谁来汇报? B组 :玻璃管细水升的高、玻璃管粗水升的低,玻璃管太粗,水反而不升了。 师:你能用孔隙大小来描述吗? 生:孔隙小水升的高;孔隙大水升的低;孔隙太大,水反而不升了。 师:谁能说的更好?。 生:孔隙小,水升的高;孔隙大,水升的低;孔隙太大水就不升了 如果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能让水自动爬升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往往会让学生犯难,很多孩子觉得无从观察、无从下手,运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进行对比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很容易就

11、能发现能让谁自动爬升的材料,他们本身都有小孔或是缝隙。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有了,发现的积极性也就随之被调动起来了。)(为了让现象更明显,选择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来做材料,让学生观察,孔隙的大小和水上升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先来带领学生分析,除了材料的孔隙不同,其余的条件都是相通的,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在此项活动过程中,逐渐渗透给学生科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三)创新设计,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自主研究了水的毛细现象,得出了科学的结 论,你们简直就是一位位小小科学家,现在,我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

12、战吗? 师:刚才的实验中,水能沿着玻璃片爬升吗?不能。老师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想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你能做到吗?能 师:做这个实验的关键是什么?想办法让玻璃片上有什么? 生:想办法让玻璃片上有孔隙。 师:好,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办法。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师:讨论出实验方案的同学。请打开三号材料袋,准备好,开始!看哪个小组做地快,做地好 教师巡视 。 汇报交流,看哪一组实验成功了,实物投影 说一说,你是怎样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的? 生:把两块玻璃结合在一起,用皮筋绑住,放在水中,水会沿着玻璃片中间的缝隙上升,一下子就升上来了。 生:在一块玻璃片的中间滴上一滴水,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片盖上,

13、水会向四周爬满玻璃片。 生:我们把两块玻璃结合在一起,一端夹上一根硬纸片,另一端不夹,我们发现;有纸片的一端孔隙大,水爬的低;没有纸片的一端孔隙小,水爬的高。 生:玻璃片中夹卫生纸 师:你还有和他们不同的设计吗? 请看,同学们多有创意,不但能让水在玻璃上爬升,而且还能控制水爬的高低。现在我宣布你们都获得优胜,挑战成功。 四、拓展创新 1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毛细现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有许多这种现象呢. 生:砖头吸水 生:自来水钢笔 生:毛笔吸墨汁 生:水沿着裤脚上升 生:酒精沿着棉线灯心的缝隙上升 生:水沿着墙壁内沙子、泥土的缝隙上升。 2

14、植物干旱时萎蔫了,下过一场小雨后,又重新生机勃勃。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植物是怎样把水分从根运输到叶子的呢?植物的茎里可能有什么? 学生猜想。 师:其实植物的茎里还真有运输水分的毛细管子呢。 现在你们说一朵真的花能染红吗 (学生列举了毛细现象的实例后,教师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以激发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更大兴趣,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科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有服务于生活。)3有一位老爷爷想外出旅游,又怕他心爱的花儿干死了,你能利用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帮助老爷爷设计一种自动浇花的装置吗? 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课标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所以在课外

15、拓展活动中,安排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一个可为花浇水的简易装置,让学生在体验动脑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充分体会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反思毛细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科学,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观察水沿着纸条上升开始,提出思考问题,进入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学生在观察、实验、动手、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活动;并适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突破知识难点。课堂延伸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使探究学习

16、延伸到课后,使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另外,通过学习我发现了本次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1、要有一个简短课前交流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新环境,逐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2、在导入时要设计好游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明显的现象,在我进行游戏时最好能把要实验的材料插入水中后固定好,让学生看到水慢慢的上升了。这样也同时也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3、在老师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时,要在加入一条,就是把物体插入水中后不要乱动,以免观察不准确。因为在学生做实验时就有学生因为乱动,结果做的实验不准确。4、在学生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5、把实验材料放在一个小盘内,避免学生把材料弄湿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