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268612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考试小抄【完整版】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专科考试必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3. 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4.“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5.

2、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6、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8、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9、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

3、象。 10、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11、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12、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13、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

4、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4、排污交易: 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16、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17、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

5、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8、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19、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0、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6、30分)1. 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 1973 年在北京召开。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目前,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 3.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经过几年连续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臭氧空洞通常在南极的春天出现。 4.从废气中除去或收集颗粒物的设备称为除尘器。 5.我国酸雨的主要特点是频率高、酸度大、分

7、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6.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焚烧法。 7、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8、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9、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10、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11、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2、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

8、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大气污染。13、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14、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 15、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大和控制复杂等特点。 16、目前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方式主要有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飘落等三种方式。 17、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18、指出下图所示的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属于熏烟类型: 19. 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20.

9、五个大气层中,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 21.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提出最迟到2000年前应全部废除被控制物质CFCs。 22.目前,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 23.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 24.全球范围内唯一的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 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生效的两个必备条件是:(1)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的国家达55 个;(2)发达国家中的缔约方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须至少占1990年造成温室效应气体

10、排放总量的55%。 25.1985年3月22日,20个国家的代表达成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这是把大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的第一个国际法律文件。 26.荒漠化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沙漠化。 27.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8.离地面2030km处,为臭氧浓度最高区域,称为臭氧层。 29.大气污染物中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属于典型的二次污染物。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并指出导致每一公害的主要污染物。 答:(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

11、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2. 环境噪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答:环境噪声的特点: (1)环境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2)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即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噪声污染还具有暂时性。 控制: (1)控制声源:是减弱或消除噪声的基本方法和最有效的手段。 (A)改进机械设计 (B)改进生产工艺 (C)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D)加强行政管理 ;(2)控制传播途径: (A)闹

12、静分开,增大距离:利用噪声自然衰减作用,将声源布置在离学习、休息场所较远的地方。 (B)改变方向: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方向不同,声级不同),将噪声源指向无人的地方。 如高压锅炉的排气口朝向天空,比朝向居民区可降低噪声10dB(A)。 (C)设置屏障 在噪声源和接收者之间设置屏障,可有效地防止噪声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 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可降噪10-40dB(A)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答;(1)污染源广(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4、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具有

13、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2)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5、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 答;(1)物理性污染: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 (2)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 (3)生物污染: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 6、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答;(1)热化学处理: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 (2)生物处理:包括堆

14、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沼气化处理技术7.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1)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2)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3)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4)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5)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6)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8.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答:(1)自然淘汰。(2)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人口增长;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全球气候变化。 9. 全球

15、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答:人为性、隐蔽性、巨害性、移动性、加速性、可变性10、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研究?请具体说明。 答;(1)研究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 (2)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 (3)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11、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

16、采用的技术。 答;城市污水处理分为三级,分别是: (1)一级处理:去除沉淀性物质及油脂等,主要用物理方法; (2)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主要有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3)三级处理:去除氮和磷及其他溶解性物质、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12、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叙述其具体定义和主要污染物。 答;(1)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臭氧层的破坏:氟利昂和哈龙等破坏臭氧的物质; (3)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 (4)酸雨蔓延:酸雨前体物造成; (5)森林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 (6)土地荒漠化:自然和人为因素; (7)大气污染: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气

17、体和颗粒污染物等; (8)水污染: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 (9)海洋污染:来自陆地、大气和河流中的污染物;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发达国家危险固体废弃物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四、论述题:(共20分)1、综合水、气、固废、物理性污染等的防治原则,结合实际讨论你对污染防治原则的理解。 答: 防、治、管相结合,同时积极进行废物资源化。 防: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到最少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治:是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污染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

18、控制,但要实现“零排放”是很难的。因此污染发生后必须进行妥善治理,确保在排入环境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无害化的目的。 管:对污染源及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通过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限制污染环境的行为。 资源化:积极采取工艺措施,使治理后的废物能够成为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2、臭氧层位于什么位置?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答:(1)臭氧层位于离地面20-30km处。南极形成臭氧空洞,主要原因为: 1)南极气温低(低于-80),极区上空平流层形成的涡旋阻断了空气的交换,使空气(带着臭氧)不能进来,不能

19、补充流失的臭氧; 2)南极的极低温有助于极性冰云的产生,含卤化合物被吸附在冰云表面,当早春阳光出现时,这些化合物被转换成活泼的Cl、Br等以惊人的活力与臭氧分子反应,造成平流层臭氧大量损耗; 3)南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因而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南极的上空,由于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2)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严重的原因: 对流层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

20、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正是由于这三处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这三个地区的上空,由于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因此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 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及其防防治对策答:(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消费

21、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生态维持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科学价值等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锐减。 (3)危害 生物多样性锐减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而减少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物质和服务的能力,弱化了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及人为污染等的能力。 (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防治对策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伐区、禁猎区、国有森林、自然主物区等,通过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途径来保护野生动植物。 2)迁地保护: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