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163923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0529(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2011届)毕业论文题 目: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 专业:经 济 学 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导师学科: 导师职称: 年月日诚 信 声 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授 权 声 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

2、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意处置。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主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结合杭州市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总结了杭州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碳排放形势严峻、传统产业低碳改造难度较大、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节能减碳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低碳技术

3、的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几点对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杭州 ABSTRACTGlobal climate warming which causes primarily by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reatens the human survival, has become the great challenge which the 21st century humanity faces together. Therefore, development with the imbecility consume, low pollution, lo

4、w emissions for the low-carbon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economy, should have to the weather variety important of realistic meaning. This text passes a rightness of low carbons economy, the content of the low carbon cit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mbine Hangzhou City industry, bui

5、lding, the carbon dioxid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griculture exhaust of present condition, tallied up Hangzhou to develop the existent a series of problem in the low carbons economic process, including carbon emissions the situation was rigorous, traditional industry low carbon reformation difficulty

6、 more big, the low carbon technique is creative shortage etc., and aim at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economy energy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exploitation of carbon and new energy, strengthen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low carbon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tc. what time th

7、e counterplan suggest.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low-carbon city,Hangzhou22目 录 摘要ABSTRACT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1(一)主要概念界定 1(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2(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2(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2二、杭州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3(一)杭州工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3(二)杭州建筑、交通的低碳发展现状 4(三)杭州农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5(四)杭州市民的低碳生活现状 6三、杭州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6(一)碳减排形势严峻 6(二)传统产业内的低碳改造难度较大 7(三)

8、低碳技术创新不足 8(四)城市低碳氛围不浓厚,市民生活方式缺乏低碳理念 8四、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8(一)加强节能减碳 9(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低碳化发展 10 (三)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11 (四)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11 参考文献13致谢15引 言“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碳基能源,打破了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过去100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0世纪初不到300ppm上升到目前接近400ppm的水平,并且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种趋

9、势如不扭转,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4,海平面上升60cm,这将对生态系统、食物与淡水供应以及人类居住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面对日益显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浙江提出建设低碳浙江的发展战略,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提出了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的“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杭州的方向标和助推器。杭州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杭州,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一、文献综述发展低碳经济

10、,是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及经验进行了简短的述评。(一)主要概念界定2003年,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本文就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

11、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低碳城市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实现了低碳化的城市,它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它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以往高碳生产、高碳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实际是政治和体制上的。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谢进认为,低碳经济是以能效技

12、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10章宁(2007)则通过对丹麦的能源模式进行研究归纳出低碳经济具有如下特征:(1)低碳经济内涵源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低碳的经济也意味着高技术、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经济),(2)低碳经济代表了部分工业化国家的未来期望,(3)低碳经济的技术基础是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7(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对于如何发展中国低碳经济,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潘家华(2009)则强调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

13、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并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8黄栋等人(2009)进一步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综合利用法律、经济、金融等各种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文化,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15(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发展低碳经济因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采用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但有几点思想是一致的:(1)实现低碳发展,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这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国家整体低碳发展的保障;(2)对低碳

14、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促成了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3)有效的配套政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4)低碳发展要注意创新与实践的结合,既要大胆设想,又需小心求证;(5)大力鼓励公众参与,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大众对建设低碳社会的意识。杭州将在国内率先实施“低碳新政”指出,主要核心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使低碳的技术、低碳的产品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杭州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碳的和谐统一。二、杭州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杭州地处长三角南翼,土地和矿产资源短缺,

15、过去10年,杭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作为低碳试点城市,杭州探索一条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社会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一)杭州工业的低碳发展现状杭州市公布的2009年杭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中提到,2009年杭州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3182.54万吨标准煤。按照这一数据,杭州一年要向大气中排放600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人均每年向大气中排放7吨多二氧化碳。白皮书指出:09年杭州市第二产业消费能源2270.12万吨标准煤,占71.3%,

16、其中工业消费能源2218.22万吨标准煤,占69.7%。表1 2009年杭州CO2排放总量杭州市常住人口(万人)人均GDP(元)单位GDP能源强度总CO2排放量(万吨)碳生产力(万元/吨CO2)人均碳排放(吨CO2/人)810.04749242.66134.30.558.57注:数据来源于杭州统计年鉴2009表2 2009年杭州碳排放结构一览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比重41%27%25%7%注:数据来源于杭州统计年鉴2009能源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在杭州工业碳排放中,化石燃料是最大的排放源,而在各类碳排放源中,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呈逐年递增趋势。杭州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

17、度远远高于建筑和交通,是节能减碳的重点行业。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杭州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上实现杭州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杭州也不例外。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杭州平均每10年气温升高0.25。到2030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增暖0.650.77。气候变化让我省的年平均日照量从1961年至2008年减少了约409小时,平均每10年日照时数减少近100小时。杭州要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就要有力降低现有的工业、特别是高能耗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要在控制工业二氧化碳的同时,不让交通、建筑的

18、二氧化碳排放速度增长过快。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比如加大水电、太阳能、核能等在能源中的利用比重。另一方面,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杭州建筑、交通的低碳发展现状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杭州生产性的二氧化碳排放比重逐步受到控制,但是由于消费水平的上升,交通与建筑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却在大幅度增加,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成为一大问题。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大约60%的碳排放源于建筑。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低碳建筑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具性价比”领域,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公共场所碳排放计算包含酒店、办公及商

19、业等公共空间的空调及采暖。据研究,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为普通建筑能耗的2-3倍。杭州建筑面积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公用和民用建筑的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与国外建筑相比,杭州建筑的保温能力较差,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杭州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扩大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屋顶绿化”计划,以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建立健全的房屋健康节能档案,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力需求中占到30%的比例。汽车交通大量消耗液体燃料,加剧了石

20、油资源的快速消耗。杭州家庭小汽车交通能耗逐年增加,家庭交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小汽车数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及城市空间的规模;城市家庭小汽车交通能耗与城市小汽车拥有数量采用统计年鉴中关于家庭交通汽油数量消耗作为基本指标进行统计,研究的结果将表明城市家庭交通碳排放量与城市的通勤距离及城市紧凑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杭州到2020年,“免费单车”服务体系将覆盖八城区,规模从现在的5万辆增加到17.5万辆。杭州计划到2020年,市区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电)车比例达到25%以上。届时,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绿色

21、出行将成为一个体系。(三)杭州农业的低碳发展现状与工业相比,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是杭州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尽管杭州市农业整体上呈现高速发展,但具体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上,与“低碳农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几十年来,杭州市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种植,促进了农田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施尿素地块的CO2排放通量值大于不施尿素地块的CO2排放通量值。而化肥施入土壤,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的硝酸盐进入土壤,使得空气质量恶化。仅2009年,杭州市农业因施肥造成的CO2排放量为62.8104吨,动物粪便和放牧管理过程中排放的CO2数量为15.5104吨,农业源CO2排放量估算为78.610

22、4吨,占排放总量的92.43%。此外,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还有包括水能、电能、石油、农用柴油和地膜的使用造成浪费和严重的能源消耗。秸秆的大量闲置或燃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消耗;传统的牲畜饲喂方法不科学,既造成能源浪费,又污染环境。(四)杭州市民的低碳生活现状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这样的好处在于,节约了开支,也为创造健康环

23、境做出了贡献。近几年,杭州经济发展迅速,家庭的消费模式逐渐向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靠拢,大容量冰箱、大屏幕液晶电视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都会迅速普及。这些居民家电消费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加重能源负担,导致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增长。因此,家电的节能减排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家电能效,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提高居民生活的节能理念。三、杭州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杭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正逐步加强,环境治理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低碳观念形成以来,杭州单位能耗下降16%,为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杭州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有限,要充分地向低碳城市转型,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一)碳减

24、排形式严峻国际上通常采用将产业的能源消耗折算为CO2当量,即1吨标准煤排放2.6吨CO2。按照这种方法,2009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标准煤2307.70万吨,折合年CO2总排放量为6000万吨以上。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所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相对于其他试点省市,杭州的碳生产力相对较高,达到0.55左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是低于深圳和厦门(如图1所示)。图1 低碳试点省市碳生产力水平比较杭州碳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发展低碳经济除了继续抓好节能减碳工作,促进产业低碳化之外,要从消费层面入手

25、,以建筑和交通为切入点,进行低碳城市建设。2009年杭州常住人口近810万,折合人均二氧化碳9吨左右。而目前,世界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4吨,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时5吨左右,杭州人均二氧化碳大大超过了世界和我国的人均水平(如图2所示)。图2 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目前,杭州尚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是杭州有关部门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需要落实的重要问题。(二)传统产业内的低碳改造难度较大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由于第三产业能源消耗量仅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7%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的22%,因

26、此,杭州的低碳成果主要来自于结构性低碳效应,即得益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但在传统产业内部,由于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化工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加之低碳技术创新不足,传统产业低碳改造进展缓慢,难度较大。(三)低碳技术创新不足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O2捕集和封存等。目前,杭州低碳技术瓶颈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关键技术和专利大多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四)城市低碳氛围不浓厚,市民生活方式缺

27、乏低碳理念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人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引导人们形成低碳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如今,杭州市民低碳理念并不充分,城市的低碳氛围也不浓厚,生活方式仍旧属于传统的高碳模式,出行开车,耗油,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加了温室效应,使得杭州碳排放加大。人们应建立绿色消费模式,选择高效利用能源的交通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反对消费中的浪费,加强粮食和原材料采购、储存和加工管理,减少浪费。鼓励发展快餐业,鼓励剩菜打包,减少浪费。其实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用

28、、行等方面,消除碳依赖,减少碳足迹,就能为杭州打造低碳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城市建设应推行紧凑的城区格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杭州开放度和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有基础、更有责任在全国率先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文明都市。四、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本文结合杭州市实际,从加强杭州市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的节能减碳;优化杭州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这几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地推进杭州低碳经济的发展。(一)加强节能减碳目前,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开始受到高度关

29、注,杭州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节能减碳工作。一是要大力促进工业领域应用高效节能技术,确保耗能行业、关键环节实施节能改造。二是通过创建和实施低碳建筑规范、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实施低碳建筑标识等手段,建立建筑领域全过程节能减排机制。三是交通领域要优化交通模式、提高公交比重,加强运输组织管理,促进低碳运输方式发展;促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1、工业目前,杭州70%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钢铁、有色、水泥、石油化工等方面,工业上节能减排效果最优。杭州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环保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轻工、纺织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坚决纺织产能

30、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广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此外,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和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率,从而推动工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2、交通杭州需要尽早制定战略,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对石油过度依赖的老路。以交通模式优化促进交通节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比重;提高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城市轨道运输和水上运输等低耗能运输方式的发展;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3、建筑杭州发展低碳经济,建筑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广节能建筑,即建筑在规划、设计、建设以及

31、使用过程中 ,采用节能型材料、产品和技术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未来居家生活能耗。这包括建筑的朝向要有利于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使用自然遮阴和通风设备、合理设计门窗大小等。此外,增强建筑隔热系统,就是在建筑中使用更高效的外墙、窗户和屋顶隔热,在墙壁、窗户和楼顶等部位装上必要的隔热/保温层,从而使建筑需要的供暖能量大大减少,达到节能减排效果。近几年,杭州经济发展迅速,家庭的消费模式逐渐向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靠拢,大容量冰箱、大屏幕液晶电视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都会迅速普及。这些居民家电消费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加重能源负担,导致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增长。因此,家电的节能减排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家电能效,

32、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一道居民生活的节能理念。4、农业“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增加碳汇也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涉及到森林、耕地和草地3个领域。耕地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加或保持耕地土壤碳库的碳贮量有很大的潜力。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大的碳库,土壤圈含有的有机碳是整个生物圈碳总量的 3/4。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从“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像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的使用,综合利用农林剩余物;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等,最大限

33、度地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推进农业的低碳化、现代化。此外,政府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等,成为杭州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低碳化发展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打造产品的低碳竞争力,是杭州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领域新一轮竞争的核心对策。本文概括了包括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构建低碳能源体系三个方面来优化杭州能源结构,发展杭州低碳产业从而促进杭州低碳经济的发展。1、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杭州发展低碳产业,增强城市发展的低碳能力,首先,应提高“

34、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限制其市场准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碳泄漏”也可能随之发生,即一些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耗能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杭州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避免盲目追求投资额的上升而忽略长远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2、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用能是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排放源。据预算,杭州由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部排放量的85%以上。因此,做好化石燃料低碳化工作是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杭州应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减

35、少原煤直接燃烧,应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排放,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同时,可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提高能效产业与节能减排产业、生态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3、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十二五”期间杭州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保障体系。一是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提高天然气比重;适当扩大外来电的规模。二是加强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积极发展碳捕获、封存和利用技术,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三是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积极发展分布式储能,全方位推广能源智能化应用,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使

36、用效率。(三)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杭州的低碳技术尚处于研究起步水平,各大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的难题基本都集中在技术支撑上。但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前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已掌握先进低碳技术。杭州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直接引入所需的低碳技术,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这样不仅可以直接使用成熟的低碳技术,还可以降低成本,缩短技术产业化的时间。因此,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杭州的低碳技术转让与合作,有利于实现杭州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清洁燃煤,煤炭的清洁使用是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清洁煤炭是指以更加环保并且经济可行的方式利用煤,实

37、现方式主要是减少碳的排放和提高煤的利用效率。目前,杭州清洁煤技术主要应用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4个领域。而更前沿的碳零排放技术是碳捕获技术,即为减少碳的排放,通过捕获碳的方式将其深埋入地下,而不是排放到大气中。杭州政府应努力改变能源结构单一局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同时建立起智能电网等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系统,为杭州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针对杭州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项目,推动主要低碳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鼓励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

38、继续保持适度比例的外来电,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杭州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四)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人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引导人们形成低碳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每个家庭尽量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用塑料袋等。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知识和发展理念,倡导良好的出行习惯、节约的消费习惯和节能的用能习惯,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能源观,低碳发展的实质也是合理、高效利用能源。作为地球居民的一份

39、子更是要时时刻刻把能源耗费作为参照。同时,市民也应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不把奢侈浪费作为追求的目标,清心寡欲才是生活的方向。通过调整居住方式,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对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提高大型建筑能效。此外,杭州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杭州高校和企业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技术交流和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关注温室气体、气象变化对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还可以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论坛,扩大杭州建设低碳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

40、个人的广泛参与,其中,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发挥着主要推动和激励作用。参考文献1 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1-03.2 林宏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省的建议J.政策瞭望,2009(8):42-443 周树勋,沈海萍浙江省低碳经济建设思路J.环境经济,2009(9):47-494 康蓉,杨海真,王峰,崇明.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研究J.环境经济,2009(6):120-123.5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4).6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

41、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7 章宁.从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J.科技经济透视,2007(12):50-56.8 潘家华,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6-21.9 钱铮.日本政府主导建设低碳社会J.节能与环保,2009(11):46-52.10 谢进发展低碳电力是减少碳排放、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N人民日报,2008-07-07(15)11 庄贵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建设J. ff12d2af90242e63f.html:25-2612 安蓉泉.杭州城市问题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0100.1

42、3 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114-117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1515 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48-4916 周膺.2009年杭州发展报告(经济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20.17 张凯.杭州将在国内率先实施“低碳新政”EB/OL.,20091215.18 姬振海.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1-419 王维兵,刘苗.低碳经济与生态工业园J

43、.中国商界,2008(11):21620 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2009(4):10-1421 Nicholas Stern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200622 David GOckwell,Jim Watson,Gordon MacKerronKey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facilitating low 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08,36(11):4104-4115 致 谢随着毕业论文的落笔,大学四年的学习阶段即将结束,回首四年的时光,我首先要感谢的是一路走来曾经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他们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