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14650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结题申请审批书(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子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课题立项号:086111812-005课题名称: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课题申请单位:青龙满族自治教育局网站课题负责人:袁春明填表日期:2011年12月10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二OO八年声 明本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课题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课题负责人(签章)2011年 12月 10日填 表 说 明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立项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子课题的鉴定结题申请。二、按照有关规定填写

2、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内容不够时可加附页。三、“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课题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7套(5套提交鉴定专家、2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附件(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专著、课例等)、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五、全国教育技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

3、号016信箱,邮政编码:100031联系人:邢西深电 话:010-66490945 传 真:010-66490946 邮 箱:xingxishen一、基本情况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主件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成果附件已发表或获得奖励的成果:论文及教学设计6篇,优质课及展示课3个,课例1个,课件及软件2个待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报告11篇,课例1个,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个合作模,合作案例1个主要成果附件:(1)2011年11月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主件待审核)(2)2011年8月由邱柏林制作的初中数字化校园网络规划在“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数字化

4、校园创意与实践大赛”中获得国家级最佳实践优秀奖。(3)2010年9月有郭万英撰写的浅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一文发表在学周刊2010年第九期(4)2010年9月由袁春明制作的课件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获得河北省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5)2011年由崔建华设计的学生让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一文获秦皇岛市高中美术学科首届新课程教学反思二等奖(6)2011年由李文虎讲授的PPT效果也炫彩在全县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中被评为优质课。(7)2010年7月由许娜设计的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获县级奖励(13)2010年7月由许娜讲授的展示课祝福在全国电视展示课中获县级奖励(8)由邱柏林编写的校际间合作案例

5、一个(待审核)(9)由任立新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一篇(青龙教育)(10)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合作性学习研究的报告一篇(青龙教育)(11)由李文虎设计的校际间网络同步课堂课例一套(青龙教育)(12)由李文虎撰写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校际间共享论文一篇(青龙教育)(13)由崔建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美术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14)由许娜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语文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15)由郭万英撰写的远程网络中开展资源共建推进教学资源在校校间均衡利用论文一篇(青龙教育)(16)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种合作模式(待审核)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

6、合作教研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育管理合作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合作模式申请鉴定方式 通讯结题 会议结题 通讯地址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局邮编066500联系电话13503353323电子信箱qlycm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姓 名工作单位职称承担任务袁春明县教育局网络中心中一总体负责;撰写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邱柏林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课题合作案例的研究李文虎青龙县隔河头中学中一校本资源库共享的研究;同步课堂课例的研究许娜青龙县双山子中学中一校际间语文网络同步教研的研究崔建华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校际间美术网络同步教

7、研的研究郭万英青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中一教学资源在校校间均衡利用的研究刘勇强县教育局网络中心中高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合作案例任立新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潘艳文青龙县职教中心中一相近学校校际间合作的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李敏荣青龙满族中学中一基本数据调查;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赵立梅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校际间网络同步教研的研究陈春芝青龙凉水河小学小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陈文涛青龙电教仪器站中一统筹课题进度;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的调查与协调的研究 杨建国青龙电教仪器站中一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李苗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

8、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刘兴成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毛会云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李庆开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吕耀伟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张俊秋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李孟杰青龙县卢龙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跨县区合作的研究二、研究工作报告(不少于2000字,可另附页)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

9、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等。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我课题组结合当地实际,以需促建,以建带管,以管促用,以用督研,以研促提高。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思路是: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一)准备阶段(调查立项,制定实施方案2010.7-2010.8)在本阶段,我们调查研究了本县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组建了课题的组织成员分配了任务,制定了课题的组织管理规范。1、确定课题组组织成员及任务2、确定课题组的组织、管理、培训机构3、调查研究确定实验校,查找存在的问题,设计课题方案,申报立项。4、制定实施方案实施阶段时间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准备阶段20

10、10.7-2010.9思考现有问题,带着问题走访调研学校人员、学生家长、等,并搜集相关资料;立项,制定实施方案采取走访、电话、问卷调研等形式实施方案2010.10-2011.8按照实施方案全面的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归纳研究和总结调研结果,探索的实施方案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2011.9-2011.11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完善,汇总经验资料,撰写理论文章,组织发表,积极推广理论形成成果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提取学习资料、对比查看等多渠道搜集反馈资料归纳研究和总结调研结果方法:总结、分析、研究、归纳(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8)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论,我们制订

11、了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全面的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工作。1、建构合作平台利用我县现有教育资源,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平台青龙教育魔灯平台、青龙教育QQ群、青龙教育论坛、青龙教育博客联盟等,由本课题组成员袁春明、刘勇强、李敏荣等完成,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过程,根据各实验校自身特点和分析利用现有各校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依托青龙县教育网设计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与原有软件县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网络平台、各校校园网站,建设网络校际合作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可以进行学校信息交流、学校特色交流、名师交流、校长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社会与学校的交流等。2、整合资源利用网络校际间合作平台整合各校现有

12、资源,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填充完善。研究过程,利用校际合作各种交流平台把实验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教学视频展播、及在线课堂等,使其成为实验校共同的资源,如式教案、教学课例、教育教学心得、课件、学生学习心得等实验校教学资源的创始人在课题组的指导下通过校际合作合作平台申请新建,获得管理权限,创建合作小组,分配帐号,合作建设,上传,并通过关键字自动调配资源频道已有课件、试题、教案等作为辅导,开通学生预习平台,教师、学生可直接在课堂调用,依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3、实验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研究(1)、硬件建设上的互补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

13、究过程:乡村实验校的教师利用县城实验校青龙一中、青龙满族中学,青龙县第一小学优势硬件资源如录播教室、报告厅等、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上课或作报告,通过校际间合作平台,异地实时传播课程、讲座或录制成视频放到校际间合作平台上随时供实验校师生的使用。实验校有3所农村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要远远落后于县城的实验校,校际合作硬件建设上的资源互补体现在“大件教学设施的共享”上,对于礼堂、多媒体报告厅、网络教室、图书馆、互动式白板投影仪、数字化实验室、探究式实验室之类的大件教学设施,政府部门根本就没有财力帮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武装到位,经过我们的研究实验利用网络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2)、探

14、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教研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我们在校际合作的平台上(青龙教育摩登平台)开展了不同学段、学科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设置了设计教案、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环节,各实验校的教师利用校际合作网络平台聚在一起互动交流合作,就好像面对面一样,在这样一个教研流程中,同一模块内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某一个环节上就会有创新点,在难点突破上就会有亮点,大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就这样,几个月下来9所实验校教师共同构建了教案、教辅资料、试卷、课件、校本资源、经典教学案例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库,开创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教研的新型模式,这种模式,使学校和教师都受益

15、匪浅。此外,几所学校还可以在期中、期末进行联合调研测试,大家在比较中就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3)、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教育管理研究由教育局网络中心、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我课题组成员利用教育局网络中心服务器搭建了青龙教育办公系统,建成了一个集教育管理、资料查询、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可以发布通知、公告、教研活动,老师可以查阅新闻、管理学籍、电子备课、发表评论、建立网络心理辅导站,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4)、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地点各实验校,研究过程:我们和9个

16、实验校一起进行协作研究。课题组每个月下发的活动主题和计划,根据实验计划,老师指导着学生实验小组进行着实践、探索、研究,并制作自己的电子作品,发布到共用平台上,进行协作、交流、评价。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国家课程”的研究是以课程标准中的国家课程的某个学科中的某一节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验校的老师把目标课程的相关资料如教案,课件,辅助材料等发布到校际合作平台上,与其他实验校的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并设置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学习流程,讨论的问题等,这样实验校的学生们就可以登陆校级合作平台,自作学习课程,还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在试验中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校青龙一中的一

17、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研究,由实验校的师生在校际合作平台上共同论证制定校本课程,在实验者我课题组把“谁不说咱家乡好地域文化研究”确定为校本课程,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家乡人物”“我看非典”“家乡方言”“镜头里的家乡”“家乡街道采风”“家乡民俗”“家乡节日”“冬至的影子”等小主题活动。在统一平台上链接学生的“学习档案”,展示实验过程,进行自我、相互评价,反思,督促学生实验能力更上一层楼。由实验教师对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评价,填写“学习评价实验量规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能力及其提高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研究

18、自己的家乡,并在网上协作中了解伙伴的家乡,形成地域文化的概念。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由实验校的师生在校际合作平台上共同论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在平台上公布主题,任务等在实验中本课题组把“走进祖山风景区”确定为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中把实验校按学习特点分为3个小组:导游组、摄影组、调查组。各组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搜集的资料,在校际合作平台中填写活动记录上传作品,根据活动中任务的完成情况,写一写自己的活动感言;摄影组将照片、文字资料整理,创办手抄小报,寻求微机老师的帮助,建立以祖山风景为主题的博客,并与青龙教育博客相链接。调查组,通过在风景区做的调查情况,写一封建议

19、书,发到青龙教育论坛上。在平台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建议,相互交流体验与收获。(5)、教师培训上的“校际合作”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实验校共同聘请教育专家、各校的名师来在硬件资源建设较好的青龙一中录播教室和报告厅中做讲座、上示范课,通过校际间合作平台实时或点播的方式呈现给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中和可以评价交流心得,这样可以使培训的成本大为降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内部挖潜,充分发挥几所学校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来给其他教师做一些培训,区域性地促进师资质量的共同提高。 4、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应用案例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县局网中心网站设立网络课堂板块,

20、为教师提供借鉴模仿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人需要直接为之提供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案例,他们可以从中直接获得教学经验,为自己的进步找到简洁而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网络课堂”栏目,在这里有著名专家学者的理论讲座,还有我们深入学校所做的校本教研辅导,同时还把远程教学和我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也提供给教师们学习研究。教师们通过观看了网络课堂的播放,在提高教师们的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2011.9-2011.11)我课题组通过对各个实验校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个合作模式及已发表或获得奖励的成果:论文及教学设计6篇,优质课及展示课3

21、个,课例1个,课件及软件2个;青龙教育的论文及研究报告11篇,课例1个,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合作案例1个。之后我们召开结题报告会申请结题二、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经过课题组教师的精心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在扎实有序的开展,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第一阶段我们组建了课题的组织成员分配了任务,制定了课题的组织管理规范,比较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了我县各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情况,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经历了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短时间研究实践反馈完善修订研究方案再实践研究的尊重客观现实的研究历程,终于在2010年7月30日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第二阶段阶段在中央电

22、教馆批准立项动力的鼓舞下,把前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我们依托县教育局网络中心及县城学校的优质资源和覆盖城乡的互联网,构建了校际合作的平台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始实施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实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按实施方案完成了任务,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完善,汇总经验资料,撰写理论文章,组织发表,积极推广理论形成成果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提取学习资料、对比查看等多渠道搜集反馈资料归纳研究和总结,同时尝试性在本校小范围推广研究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计划的基础上尝试推广的收益,为申请结题坚定了信心。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

23、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课题负责人:袁春明主要成员:邱柏林、许娜、任立新、李文虎、崔建华、刘永强、郭万英、李敏荣、潘艳文、赵立梅、陈春芝、陈文涛、杨建国、李苗、刘兴成、毛会云、李庆开、吕耀伟、张俊秋、李孟杰课题名称: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研究内容:具体为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资源库建设及教师网络研修;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与合作性学习研究;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应用案例。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课例、论文管理单位:青龙县教育局完成时间:计划2010年11月结题推迟到2011年11月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等(1)2011年11月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研究

24、报告(课题成果主件待审核)(2)2011年8月由邱柏林制作的初中数字化校园网络规划在“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创意与实践大赛”中获得国家级最佳实践优秀奖。(3)2010年9月有郭万英撰写的浅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一文发表在学周刊2010年第九期(4)2010年9月由袁春明制作的课件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获得河北省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5)2011年9月袁春明制作的软件考试管理系统,获得河北省第十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6)2010年崔建华撰写的古建筑开发与保护参加获河北省中小学美术学科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7)2010年12月由邱柏林撰写的论文充分利用远教资源

25、优势,凸显现代教学强势在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8)2011年7月由邱柏林讲授的Excel函数的使用一课在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市级二等奖(9)2011年由崔建华讲授的美术鉴赏的意义获秦皇岛市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优质课一等奖(10)2011年由崔建华设计的学生让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一文获秦皇岛市高中美术学科首届新课程教学反思二等奖(11)2011年由李文虎讲授的PPT效果也炫彩在全县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中被评为优质课。(12)2010年7月由许娜设计的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获县级奖励(13)2010年7月由许娜讲授的展示课祝福在全

26、国电视展示课中获县级奖励(14)2010年7月由许娜讲授的优质课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获得县级奖励(15)由邱柏林编写的校际间合作案例一个(待审核)(16)由任立新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一篇(青龙教育)(17)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合作性学习研究的报告一篇(青龙教育)(18)由李文虎设计的校际间网络同步课堂课例一套(青龙教育)(19)由李文虎撰写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校际间共享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0)由崔建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美术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21)由许娜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语文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22)由郭万英撰写的远程网络中开展资源

27、共建推进教学资源在校校间均衡利用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3)由赵立梅撰写的校际间网络同步教研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4)由李苗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5)由李苗设计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课例一套(26)由刘兴成撰写的校际合作教育管理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7)由袁春明、刘永强等开发构建了若干个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青龙教育教研网络平台魔灯平台、青龙教育QQ群、青龙教育论坛、青龙教育博客群等(待审核)(28)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种合作模式(待审核)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研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育管理合作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

28、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合作模式三、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另附页)内容提示: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结论和建议等。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研究报告一、课题的背景我县现有小学67所,县城有2所,其余为乡村小学;27所中学,县城有2所,其余均在乡村;6所高中,县城有2所,农村4所。总的来看城乡差异较大,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例如:在教学设备资源方面,全县录播教室2个全部在县城学校、全县多媒体班班通教室160套全部在县城学校、全县交互式电子白板90个全部在县城学校、全县液晶

29、显示屏4个全部在县城、全县投影机191台其中县城学校185台,乡村学校6台、全县电子展台190套县城学校189套乡村学校1套、其他专用教室在县城的学校应有尽有、教学资源丰富。与县城相比的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与资源的数量就显得捉衿见肘。在乡村学校没有录播教室、没有数字化实验室、没有探究性实验室,其他教学设备和资源就是有也凤毛麟角;在师资方面尽管县城学校和乡村学校的学历全部达标但在全县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研究生学历11人,全部在县城学校任教。河北省优秀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大多也分布在县城。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乡村学生也能向县城学生一样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享受优质教学资

30、源,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就得探索校校联合,合力提高办学质量的教育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县教育局成立了中心网站,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县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综合应用平台),这为我们更便捷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然而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PPT应用上,多为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优势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出来然而教师信息素质、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差异。二、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目的在于缩小乡村与城区学校的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的观念。三、研究意义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有利于整合各校优势资源,发挥城镇实验校的资源优势,有利于开展校际教师合作教研活动、利于合作校学

31、生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的协作合作是学校发展现的需要、是运用伙伴互助的形式形成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及各类学校间主动、协作、多维互动的管理、教研、学习模式的需要。三、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县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服务,开展学校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让学校成为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基地、活动基地、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和实验成果的推广基地。具体为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资源库建设及教师网络研修;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与合作性学习研究;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应用

32、案例。2、课题研究方法着眼于教育电子政务及数字校园的建设,形成县域的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应用。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文献、访谈等方法,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反思和修正研究方案,不断完善应用和服务平台,形成预期成果。3、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课题实施过程我课题组结合当地实际,以需促建,以建带管,以管促用,以用督研,以研促提高。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思路是: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一)准备阶段(调查立项,制定实施方案2010.7-2010.8)在本阶段,我们组建了课题的组织成员分配了任务,制定了课题的组织管理规范,调查研究了本县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确定了课

33、题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1、课题组组织成员及任务负责人:袁春明成员:邱柏林、许娜、任立新、李文虎、崔建华、刘永强、郭万英、李敏荣、潘艳文、赵立梅、陈春芝、陈文涛、杨建国、李苗、刘兴成、毛会云、李庆开、吕耀伟、张俊秋、李孟杰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和职称承担任务袁春明县教育局网络中心中一总体负责;撰写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邱柏林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课题合作案例的研究李文虎青龙县隔河头中学中一校本资源库共享的研究;同步课堂课例的研究许娜青龙县双山子中学中一校际间语文网络同步教研的研究崔建华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校际间美术网络同步教研的研究郭万英青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中一教学资

34、源在校校间均衡利用的研究刘勇强县教育局网络中心中高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合作案例任立新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潘艳文青龙县职教中心中一相近学校校际间合作的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李敏荣青龙满族中学中一基本数据调查;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赵立梅青龙县满族中学中一校际间网络同步教研的研究陈春芝青龙凉水河小学小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陈文涛青龙电教仪器站中一统筹课题进度;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的调查与协调的研究 杨建国青龙电教仪器站中一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校际合作平台的研究李苗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刘兴成青龙县

35、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毛会云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网络课程的研究李庆开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吕耀伟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张俊秋青龙县第一中学中二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及优势资源互补的研究李孟杰青龙县卢龙中学中一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跨县区合作的研究2、组织、管理、培训组织管理:课题组做到对全部课题组的课题心中有数,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协调各课题实施间的关系,帮助处理课题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过程管理:课题组要做到指导各参与校个人制订实施计划、并注意计划

36、的可行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指导实施活动。保证按计划进行实验,并要注意课题的周期性与学校教学进程周期性特点相结合,进行计划、培训、交流、小结等。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科研档案管理,收集、积累和整理以下方面的材料:计划性资料、学习资料、总结资料、成果资料等,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人员到位:由年轻的、具有较强进取精神、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及成功欲望,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实验的高级教师、一级教师担任实验教师。并进行定期培训。经费到位:各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重视为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时间和经费上的保障。研究人员因本课题研究所发生的交通费、差旅

37、费、材料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由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承担,县域数据库的架构及使用平台的搭建所需费用由县教育局负责。实验所需硬件、软件投入的经费到位,教师培训、学生活动所需费用到位,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培训到位:首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然后对实验校的师生进行培训,第一步,更新师生的理念:我们通过“请专家讲座,进行专题学习,多渠道吸收”三种方式更新教师理念,使老师产生了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更新了教育理念,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课题实验中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使师生遵循“设计实验要务实,实施操作要扎实,实验记录要求实,数据统计要如实,材料整理要真实”的原则进行实验研究。第二部

38、,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系统培训、网络技术、课件脚本的设计、CAI课件制作、flansh动画、网络知识、网页制作等培训,使实验教师具备了实验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3、调查研究这一阶段我课题组走访调研学校人员、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相关学校等,并搜集相关资料,主要任务分析我县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的现状重点分析互联网、校园网、资源库等以便确定实验校,查找存在的问题,设计课题方案,申报立项。(1)、实验校现状调查我县现有小学67所,县城有2所,其余为乡村小学;27所中学,县城有2所其余为乡村中学;6所高中,县城有2所,其余为乡村高中。在这些学校中我

39、们选取了位于县城的2所高中、2所初中、2所小学,位于乡村的1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作为我们课题的实验校,这些学校是学校是我县城乡学校的典型代表,能够代表我县教育的县域特点,以下是9所实验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统计表。(2)、调查分析我们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信息化资源方面、师资水平方面、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城镇学校信息化水平要明显好于乡村学校,主要表现在,网络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教师办公用机的数量及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教学利用率、学生利用信息率、现有资源的数量及利用率等诸多方面。因此在我县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乡村学生也

40、能向县城学生一样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势必就得探索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校校联合,合力提高办学质量的教育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4、制定实施方案实施阶段时间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准备阶段2010.7-2010.9思考现有问题,带着问题走访调研学校人员、学生家长、等,并搜集相关资料;立项,制定实施方案采取走访、电话、问卷调研等形式实施方案2010.10-2011.8按照实施方案全面的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归纳研究和总结调研结果,探索的实施方案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2011.9-2011.11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完善,汇总经验资料,撰写理论文章,

41、组织发表,积极推广理论形成成果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提取学习资料、对比查看等多渠道搜集反馈资料归纳研究和总结调研结果方法:总结、分析、研究、归纳(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8)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论,我们制订了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全面的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工作。1、建构合作平台利用我县现有教育资源,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平台青龙教育魔灯平台、青龙教育QQ群、青龙教育论坛、青龙教育博客联盟等,由本课题组成员袁春明、刘勇强、李敏荣等完成,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过程,根据各实验校自身特点和分析利用现有各校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依托青龙县教育网设计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与

42、原有软件县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的技术构架、应用管理平台、各校校园网站,建设网络校际合作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可以进行学校信息交流、学校特色交流、名师交流、校长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社会与学校的交流等。2、整合资源利用网络校际间合作平台整合各校现有资源,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填充完善。研究过程,利用校际合作各种交流平台把实验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教学视频展播、及在线课堂等,使其成为实验校共同的资源,如式教案、教学课例、教育教学心得、课件、学生学习心得等实验校教学资源的创始人在课题组的指导下通过校际合作合作平台申请新建,获得管理权限,创建合作小组,分配帐号,合

43、作建设,上传,并通过关键字自动调配资源频道已有课件、试题、教案等作为辅导,开通学生预习平台,教师、学生可直接在课堂调用,依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3、实验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研究(1)、硬件建设上的互补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乡村实验校的教师利用县城实验校青龙一中、青龙满族中学,青龙县第一小学优势硬件资源如录播教室、报告厅等、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上课或作报告,通过校际间合作平台,异地实时传播课程、讲座或录制成视频放到校际间合作平台上随时供实验校师生的使用。实验校有3所农村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要远远落后于县城的实验校,校际合作硬件建设上的资源互补体现在“大件教学设施的共享

44、”上,对于礼堂、多媒体报告厅、网络教室、图书馆、互动式白板投影仪、数字化实验室、探究式实验室之类的大件教学设施,政府部门根本就没有财力帮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武装到位,经过我们的研究实验利用网络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2)、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教研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我们在校际合作的平台上(青龙教育摩登平台)开展了不同学段、学科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设置了设计教案、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环节,各实验校的教师利用校际合作网络平台聚在一起互动交流合作,就好像面对面一样,在这样一个教研流程中,同一模块内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某一个环节上

45、就会有创新点,在难点突破上就会有亮点,大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就这样,几个月下来9所实验校教师共同构建了教案、教辅资料、试卷、课件、校本资源、经典教学案例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库,开创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教研的新型模式,这种模式,使学校和教师都受益匪浅。此外,几所学校还可以在期中、期末进行联合调研测试,大家在比较中就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3)、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教育管理研究由教育局网络中心、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我课题组成员利用教育局网络中心服务器搭建了青龙教育办公系统,建成了一个集教育管理、资料查询、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网络平台

46、,可以发布通知、公告、教研活动,老师可以查阅新闻、管理学籍、电子备课、发表评论、建立网络心理辅导站,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4)、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地点各实验校,研究过程:我们和9个实验校一起进行协作研究。课题组每个月下发的活动主题和计划,根据实验计划,老师指导着学生实验小组进行着实践、探索、研究,并制作自己的电子作品,发布到共用平台上,进行协作、交流、评价。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国家课程”的研究是以课程标准中的国家课程的某个学科中的某一节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验校的老师把目标课程的相关资料如教案,课件,辅助材料等发布到校际合

47、作平台上,与其他实验校的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并设置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学习流程,讨论的问题等,这样实验校的学生们就可以登陆校级合作平台,自作学习课程,还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在试验中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校青龙一中的一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研究,由实验校的师生在校际合作平台上共同论证制定校本课程,在实验者我课题组把“谁不说咱家乡好地域文化研究”确定为校本课程,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家乡人物”“我看非典”“家乡方言”“镜头里的家乡”“家乡街道采风”“家乡民俗”“家乡节日”“冬至的影子”等小主题活动。在统一平台上链接学生的“学习档案”

48、,展示实验过程,进行自我、相互评价,反思,督促学生实验能力更上一层楼。由实验教师对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评价,填写“学习评价实验量规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能力及其提高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研究自己的家乡,并在网上协作中了解伙伴的家乡,形成地域文化的概念。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由实验校的师生在校际合作平台上共同论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在平台上公布主题,任务等在实验中本课题组把“走进祖山风景区”确定为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中把实验校按学习特点分为3个小组:导游组、摄影组、调查组。各组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搜集的资料,在

49、校际合作平台中填写活动记录上传作品,根据活动中任务的完成情况,写一写自己的活动感言;摄影组将照片、文字资料整理,创办手抄小报,寻求微机老师的帮助,建立以祖山风景为主题的博客,并与青龙教育博客相链接。调查组,通过在风景区做的调查情况,写一封建议书,发到青龙教育论坛上。在平台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建议,相互交流体验与收获。(5)、教师培训上的“校际合作”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研究过程:实验校共同聘请教育专家、各校的名师来在硬件资源建设较好的青龙一中录播教室和报告厅中做讲座、上示范课,通过校际间合作平台实时或点播的方式呈现给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中和可以评价交流心得,这样可以使培训

50、的成本大为降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内部挖潜,充分发挥几所学校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来给其他教师做一些培训,区域性地促进师资质量的共同提高。 4、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应用案例由课题组及实验校共同完成,县局网中心网站设立网络课堂板块,为教师提供借鉴模仿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人需要直接为之提供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案例,他们可以从中直接获得教学经验,为自己的进步找到简洁而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网络课堂”栏目,在这里有著名专家学者的理论讲座,还有我们深入学校所做的校本教研辅导,同时还把远程教学和我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也提供给教师们学习研究。教师们通过观看了网络课堂的播放

51、,在提高教师们的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成果总结、结题申请验收阶段(2011.9-2011.11)我课题组通过对各个实验校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个合作模式及其他成果。1、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4种合作模式(1)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研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教研的新型模式的开展,使学校之间通过网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不断挖掘各自的潜力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起手来开展教师研修以谋求共同的、各有特色的发展。(2)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育管理合作模式我课题组成员利用教育局网络中心服务器搭建了青龙教育办公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各校的教育管理、提高了各个

52、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办公资源。(3)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学生校际间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合作模式,以学生校际间合作和自主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对学生潜能开发、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及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反映在学生学习意识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人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方面。(4)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合作模式一所好的学校,不是看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先进设备,而是看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合作模式为每一所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总之,农村学校

53、在新一轮的教育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可能暂时无法改变。但是只要我们能改变意识,卓有成效地进行“校际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也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摆脱类似于农村医院之类的尴尬,让广大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研究的校际间合作课题有利于各校间软硬件的资源整合,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竞争力。2、形成了论文、报告、案例及其它类成果(1)2011年11月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主件待审核)(2)2011年8月

54、由邱柏林制作的初中数字化校园网络规划在“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创意与实践大赛”中获得国家级最佳实践优秀奖。(3)2010年9月有郭万英撰写的浅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一文发表在学周刊2010年第九期(4)2010年9月由袁春明制作的课件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获得河北省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5)2011年9月袁春明制作的软件考试管理系统,获得河北省第十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6)2010年崔建华撰写的古建筑开发与保护参加获河北省中小学美术学科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7)2010年12月由邱柏林撰写的论文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优势,凸显现代教学强势在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55、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8)2011年7月由邱柏林讲授的Excel函数的使用一课在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市级二等奖(9)2011年由崔建华讲授的美术鉴赏的意义获秦皇岛市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优质课一等奖(10)2011年由崔建华设计的学生让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一文获秦皇岛市高中美术学科首届新课程教学反思二等奖(11)2011年由李文虎讲授的PPT效果也炫彩在全县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中被评为优质课。(12)2010年7月由许娜设计的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获县级奖励(13)2010年7月由许娜讲授的展示课祝福在全国电视展示课中获县级奖励(14)2010年7月

56、由许娜讲授的优质课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获得县级奖励(15)由邱柏林编写的校际间合作案例一个(16)由任立新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一篇(青龙教育)(17)由袁春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学生合作性学习研究的报告一篇(青龙教育)(18)由李文虎设计的校际间网络同步课堂课例一套(青龙教育)(19)由李文虎撰写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校际间共享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0)由崔建华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美术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21)由许娜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语文教学的合作(青龙教育)(22)由郭万英撰写的远程网络中开展资源共建推进教学资源在校校间均衡利用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

57、3)由赵立梅撰写的校际间网络同步教研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4)由李苗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5)由李苗设计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课例一套(26)由刘兴成撰写的校际合作教育管理论文一篇(青龙教育)(27)由袁春明、刘永强等开发构建了若干个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平台,青龙教研教研网络平台魔灯平台、青龙教育QQ群、青龙教育论坛、青龙教育博客群等(待审核)3、召开结题报告会申请结题整理装订研究资料,汇编成集,负责数据分析的教师,仔细比较数据进行分析,负责资料整理的教师整理研究资料装订成集。课题负责人主持召开结题研究汇报会,各学科负责人汇报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资料,展示研究成

58、果。负责人和主要参研教师合作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结题报告会申请结题。四、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校际合作模式,与传统的合作模式有着天壤之别,有很多传统合作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在开展校际协作合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1、课题的选择。校际合作是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的学校中的教师、学生对课题进行的交流合作学习,可开设的课题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对于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学校,设置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是最关键的。2、网上合作开展不充分、交流不及时。基于网络的校际合作的开展需要通过各校教师学生密切协作才能深入,然而教师、学生在论坛上的交流

59、内容有时比较泛化,不能紧扣主题;另外,基于网络校际合作,探究时间弹性较大,有时在网上交流提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讨论及相关反馈,或者过很长时间后会有人相应,但是问者不知道,问题不能得到解答。3、对校际合作的网络平台及信息技术不熟悉。校际合作的活动主要是基于网络平台,但是能作为合作用的平台比较多,不同学习者对不同的网络平台的熟悉程度不同,如何确保所选用的网络平台是大多数人能接受、使用的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和学生对平台的功能不熟悉,不能熟练运用平台进行较好的交流、学习、探究,那么校际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五、结论与建议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有利于整合各校优势资源,发挥城镇实验校的资源优势

60、,有利于开展校际教师合作教研活动、利于合作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的协作合作是学校发展现的需要、是运用伙伴互助的形式形成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及各类学校间主动、协作、多维互动的管理、教研、学习模式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校际间管理模式、师师间网络教研模式、师生间的教学模式、生生间的学习模式,结合我县各校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期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日常教育教学研究,全面的提升了各个实验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

61、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基于网络的校际合作开展中的困难,经过学习与讨论,本人认为有以下建议:1、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活动的主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能动性,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对生活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的,其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协作性,所以,让学生参与活动主题的确定能增强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有老师分析所选主题是否具备学校间协作的可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是一种较好的策略。2、多种方式交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

62、习一般都会使用一种主要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但由于每一个网络平台都有它的优势和缺点,只有一种平台不能满足学习交流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协作和探究,要结合一些实时交流工具,多管齐下,不能拘泥于形式。3、提高老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和学生由对网络知道很少,发展到能熟练运用网络平台或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信息检索等,使校际协作学习能顺利、有效的进行。我课题组在研究中探究了基于互联网下校际间合作的硬件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研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校际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合作模式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实验校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总之基于网络的校际校际间合作是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领域,它需要我们进行开拓、发掘,更需要我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推广阶段研究中进一步探索这些内容。四、成果附件成果附件序号作者成果名称字数完成时间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1袁春明基于互联网的校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