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106498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3在中,分式的个数是()A2B3C4D54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不变B缩小3倍C扩大6倍D扩大3倍5下列图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用两个全等但不是等腰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的是()ABCD6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D=120,AC=8,则ABO的周长为()A16B12C24D207顺次连接

2、矩形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8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组条件:ABCD,ADBC;AB=CD,AD=BC;AO=CO,BO=DO;ABCD,AD=BC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BC42D34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AD=12cm,P点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A向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二点同

3、时出发,待P点到达D点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次平行于ABA1B2C3D4二填空(每空两分,共20分)11计算:=;=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AD=3,AE平分DAB交BC的延长线于F点,则CF=13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14已知:x2+3x+1=0求(1)x+;(2)x2+15若分式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16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按V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可按时到达,若按(V+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可提前小时到达17如图,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

4、去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记为a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n,则an=18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度三解答题(共50分)19计算题(1)(2)20解方程(1)(2)21先化简:,然后请你给a选取一个合适的值,再求此时原式的值22已知,如图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AC上一点,EFAB,DFBE(1)猜想:DF与AE的关系是;(2)试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23如图,已知菱形ABCD,AB=AC,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AE、CF(1)求证:

5、四边形AECF是矩形;(2)若AB=6,求菱形的面积24如图,已知点A从点(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点P的坐标为(0,3),设点A运动了t秒,求:(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点A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25在正方形ABCD中,BD为对角线,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运动,连接PD,过点D作DEPD,交直线BC于点E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求证:BP+CE=BD; (2)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猜想线段BP、CE、BD

6、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加以证明;(3)若直线PE分别交直线BD、CD于点M、N,PM=3,EN=4,求PD的长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结合选项所给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

7、3【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x30,解得x3,故选A3在中,分式的个数是()A2B3C4D5【考点】分式的定义【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解答】解:在中,分式有,分式的个数是3个故选:B4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不变B缩小3倍C扩大6倍D扩大3倍【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把分式中的分子,分母中的x,y都同时变成原来的3倍,就是用3x,3y分别代替式子中的x,y,看得到的式子与原式子的关系【解答】解: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

8、3倍,即=3,故分式的值扩大3倍故选D5下列图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用两个全等但不是等腰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的是()ABCD【考点】图形的剪拼【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即为等腰三角形,所以能拼成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则可以拼成矩形,如图所示:根据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才是菱形,而全等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不相等,所以不能拼成;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才是正方形,则不能拼成

9、菱形,当然不能拼成正方形故选:A6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D=120,AC=8,则ABO的周长为()A16B12C24D20【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O=BO=4,得出等边三角形AOB,求出A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C=8,AC=BD,AC=2AO,BD=2BO,AO=BO=4,AOD=120,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AO=4,ABO的周长是4+4+4=12,故选B7顺次连接矩形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考点】中点四边形【分析】因为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中点,所以可利用三角形

10、中位线性质,以及矩形对角线相等去证明四条边都相等,从而说明是一个菱形【解答】解:连接AC、BD,在ABD中,AH=HD,AE=EBEH=BD,同理FG=BD,HG=AC,EF=AC,又在矩形ABCD中,AC=BD,EH=HG=GF=FE,四边形EFGH为菱形故选:C8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组条件:ABCD,ADBC;AB=CD,AD=BC;AO=CO,BO=DO;ABCD,AD=BC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定理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

11、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不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给出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选:C,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BC42D34【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

12、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BD=ADB=45,再求出DAE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ED,从而得到DAE=A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DE,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BD,再求出BE,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倍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D=ADB=45,BAE=22.5,DAE=90BAE=9022.5=67.5,在ADE中,AED=1804567.5=67.5,DAE=AED,AD=DE=4,正方形的边长为4,BD=4,BE=BDDE=44,EFAB,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E=(44)=42故选:C10如图,在矩形A

13、BCD中,AB=4cm,AD=12cm,P点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A向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二点同时出发,待P点到达D点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次平行于ABA1B2C3D4【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易得两点运动的时间为12s,PQAB,那么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则AP=BQ,列式可求得一次平行,算出Q在BC上往返运动的次数可得平行的次数【解答】解:矩形ABCD,AD=12cm,AD=BC=12cm,PQAB,APBQ,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P=BQ,Q走完BC一次就可以得到一次平行,P的速度是1cm/秒,

14、两点运动的时间为121=12s,Q运动的路程为124=48cm,在BC上运动的次数为4812=4次,线段PQ有4次平行于AB,故选D二填空(每空两分,共20分)11计算:=;=【考点】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原式=,故答案为:;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AD=3,AE平分DAB交BC的延长线于F点,则CF=2【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3,1=F,然后求出1=3,4=F,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

15、质可得AD=DE,CE=CF,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AE平分DAB,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DBC,2=3,1=F,又3=4(对顶角相等),1=3,4=F,AD=DE,CE=CF,AB=5,AD=3,CE=DCDE=ABAD=53=2,CF=2故答案为:213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x(x+2)(x2)【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与的分母分别是x22x=x(x

16、2),x24=(x+2)(x2),故最简公分母是x(x+2)(x2);故答案为x(x+2)(x2)14已知:x2+3x+1=0求(1)x+;(2)x2+【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分析】(1)把方程两边除以x即可得到x+=3;(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x2+=(x+)22,然后把(1)中的计算结果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x2+3x+1=0,而x0,x+3+=0,x+=3;(2)x2+=(x+)22=(3)22=715若分式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x或x1【考点】分式的值【分析】根据已知得出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号,进而得出不等式组求出答案【解答】解:分式的值为正数,或,解得:x或x1故答

17、案为:x或x116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按V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可按时到达,若按(V+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可提前小时到达【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则可提前小时到达故答案为:17如图,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记为a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n,则an=()n1【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求a2的长即AC的长,根据直角ABC中AB2+BC2=AC2可以计算,同理

18、计算a3、a4由求出的a2=a1,a3=a2,an=an1=()n1,可以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正方形边长的表达式【解答】解:a2=AC,且在直角ABC中,AB2+BC2=AC2,a2=a1=,同理a3=a2=2,a4=a3=2,由此可知:an=()n1,故答案为:()n118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135度【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EBE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BEE=BEE=45,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EEABE绕点

19、B顺时针旋转90到CBEEBE是直角,EBE是直角三角形,ABE与CEB全等BE=BE=2,AEB=BECBEE=BEE=45,EE2=22+22=8,AE=CE=1,EC=3,EC2=EC2+EE2,EEC是直角三角形,EEC=90,AEB=135故答案为:135三解答题(共50分)19计算题(1)(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3x2=;(2)原式=20解方程(1)(2)【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1)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1)(x1),即可把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0、,进而即可求解;(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2),即可把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解答】解:(1)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1)(x1)得:(x+1)24=x21,即x2+2x+14=x21,解得:x=1,检验:当x=1时,x21=0,x=1不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2)得:1+(x2)=6,解得:x=5,检验:当x=5时2x40,x=5是原方程的解21先化简:,然后请你给a选取一个合适的值,再求此时原式的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这道求代数式值的题目,通常做法是先把代数式化简,然后再代入求值【解答】解:原式=a+2,取a=1,则原式=1+2=322已知,

21、如图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AC上一点,EFAB,DFBE(1)猜想:DF与AE的关系是DF与AE互相平分;(2)试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DF与AE互相平分(2)由已知可得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BD=EF,由中点的定义可得AD=B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DO=EFO,DAO=FEO,从而可利用ASA判定ADOEF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OD=OF,OA=OE,即得到AE与DF互相平分,或连接AF、DE,然后证明四边形DEFA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证明【解答】解:(1

22、)DF与AE互相平分;D是AB的中点,AD=BD,EFAB,DFBE,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EF=BD=AD,EFAB,EFAD,EFAD,EF=AD,四边形AFED是平行四边形,DF、AE是平行四边形AFED的对角线,DF、AE互相平分;(2)EFAB,DFBE,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BD=EF,D是AB的中点,AD=BD,EF=AD,EFAB,ADO=EFO,DAO=FEO,在ADO和EFO中,ADOEFO,OD=OF,OA=OE,即AE与DF互相平分;或连接AF、DE23如图,已知菱形ABCD,AB=AC,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AE、CF(1)求证:四边形AECF

23、是矩形;(2)若AB=6,求菱形的面积【考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分析】(1)首先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AEC=90,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E的长,进而求出菱形的面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又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BC的中点,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EC=90,E、F分别是BC、AD的中点,AF=AD,EC=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且AD=BC,AFEC且AF=E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AEC=90,四边形AECF是矩形

2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解:在RtABE中,AE=3,所以,S菱形ABCD=83=2424如图,已知点A从点(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点P的坐标为(0,3),设点A运动了t秒,求:(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点A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过点C作CHx轴于点H,解直角三角形CHO,求出OH,CH的长,即可求出点C的坐标;(2)因为等腰三角形OCP的腰和底不确定所以

25、要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当以O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当以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当以P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求出t的值即可【解答】解:(1)过点C作CHx轴于点H,根据题意得:OA=1+t,四边形OABC是菱形,OC=OA=1+t,AOC=60,OH=OCcos60=OC=(1+t),CH=OCsin60=(1+t),点C的坐标为:(1+t),(1+t);(2)当以O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OC=OP,1+t=3,t=2;当以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PC=OC,则CH=OP=,即(1+t)=,解得:t=1;当以P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时,OP=PC,POC=30,则Q(0,),OC=3,1+t=3,t=31,综上

26、可知,当t=1,t=2,t=31时,均可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25在正方形ABCD中,BD为对角线,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运动,连接PD,过点D作DEPD,交直线BC于点E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求证:BP+CE=BD; (2)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猜想线段BP、CE、B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加以证明;(3)若直线PE分别交直线BD、CD于点M、N,PM=3,EN=4,求PD的长【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已知和图形证明PADECD,得到AP=CE,根据AB=BD,得到答案;(2)与(1)的方法类似,求出结论;(3)分P在线段AB上和P在AB延长线

27、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ADC=BCD=DCE=90,AD=CD,DEPD,ADC=PDE=90,ADP=90PDC=CDE,PADECD,AP=CE,BP+CE=BP+AP=AB=BD;(2)CEBP=BD;理由:PADECD,CE=AP,CEBP=APBP=AB=BD;(3)当P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所示,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BP,连接MG、NG,APDCED,AP=CE,PD=ED,P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AP+BP=BG+CG,CG=CE,可证NCGNCE,NG=NE,NGC=NEC,PBM=

28、GBM=45,BP=BG,BM=BM,BPMBGMPM=GM,MGB=MPB,又NEC+MPB=90,NGC+MGB=90,MGN=90,MN=5,PE=PM+MN+EN=3+5+4=12,PD=PE=6;当P在AB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延长CB至G,使得CG=CE,连接MG、NG,AP=CE,CEBC=CGBC=APAB=BP=BG,同可证BMGBMP,CNGCNE,PM=GM,GN=EN,BGM=BPM=90+CEN=90+CGN,CGN=BGM90=BGMMGN,MGN=90,MN=5,PN=MNPM=53=2,PE=PN+EN=2+4=6,PD=PE=3,PD的长为3或62016年4月26日第23页(共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