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094923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5.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主 要 内 容1.专业发展前景3.培养目标培养目标4.就业方向与前景就业方向与前景2.专业的责任与任务专业的责任与任务5.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6.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7.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问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问题1.专业发展前景p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全国各地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为建筑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p 2007年第三季度,北京招聘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专业类型依次是:土建、市场营销、饭店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行政管理、会计、机械仪器仪表、人力资源管理、教师、计算机硬件、翻译、广告、企业管理、化工制药、金融、房地产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分析、计算机应

2、用与维护和医药卫生3 漂亮的高楼大厦-空腹网壳结构1.专业发展前景4 漂亮的高楼大厦索膜结构的经典作品-迪拜酒店 1.专业发展前景5 漂亮的高楼大厦-宿迁某小区1.专业发展前景6 漂亮的高楼大厦平面网架体系北京2008奥运主体育场 巨型温馨鸟巢1.专业发展前景7复杂的厂房1.专业发展前景82.专业的责任与任务9工民建与其它专业的关系建筑学强、弱电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艺术设计 2009年6月27日6时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事故2.专业的责任与任务102009年4月19日某筒仓结构仓壁崩塌2.专业的责任与任务11某单层工业厂房倾斜事故2.专业的责任

3、与任务12汶川地震南坝镇-强梁弱柱导致柱顶产生塑性铰汉王镇新建框架结构柱大量发生柱端破坏2.专业的责任与任务13p 主要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 培养目标14p 设矿山建设与深部地下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城市地下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五个专业方向课组。p 毕业生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与城市道路

4、、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4. 就业方向与前景15p 通识课程p 英语p 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p 高等数学p 大学语文p 大学化学p 材料科学5. 主要课程16p 专业大类课程p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p 工程力学p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p 工程制图,土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p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p 土木工程材料p 工程经济学p 工程测试技术5. 主要课程17p 专业主干课程p 工程测量p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p 结构力学A(1)p 土力学p 弹性力学

5、p 结构设计原理p 地基与基础工程5. 主要课程18p 专业选修课程(限选课)p 结构力学A(2)p 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p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p 钢与组合结构设计p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p 建筑施工5. 主要课程19p 专业选修课程(任选课)p 专业英语p 钢结构稳定理论p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p 建筑工程事故的诊断与分析p 建筑结构物保护与加固p 砌体结构p 特种结构 p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p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5. 主要课程20p 专业选修课程(任选课)p 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p 智能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p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p 工程流体力学p 建设法规p 建设监理与合同管理p 建筑工程

6、项目进度控制p 土木工程投资与概预算5. 主要课程21p 集中性实践环节(专业)p 金工实习p 计算机上机实践p 测量实习p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p 毕业设计(论文)p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5. 主要课程22p 集中性实践环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p 结构工程试验p 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课程设计p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p 钢与组合结构课程设计5.主要课程23p 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p 新型结构复合材料p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p 地表变形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p 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p 地下结构与工程p 现代结构试验技术p 全寿命设计理

7、论与方法p 结构抗震6.主要研究方向24p 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 -节约、耐久、节能节约、耐久、节能 大掺量工业废料 特殊使用的特种混凝土 再生原料的高性能混凝土(50亿吨建筑垃圾) 特殊环境的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强、轻型、耐久、保温型墙体材料6. 主要研究方向25p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 p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以下简称HPC) 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根据不同用途和目的,除对

8、HPC的工作性、耐久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合理性等性能有一定的高要求外,必要时对某些性能还应给予重点保证,以提高其适用性。高强度,C50以上高耐久性高工作性能6. 主要研究方向26p 绿色混凝土 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荷; 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构造舒适环境的混凝土材料。 可分为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和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6. 主要研究方向27p 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q 植被混凝土q 透水性混凝土p 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q 利废环保型混凝土q 节能型混凝土q 高耐久性混凝土q 自密实混凝土6. 主要研究方向28p 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q植被混凝

9、土 北方-沙漠侵蚀、水土流失-需要固沙、固土材料; 南方-海岸线不稳、塌陷-需要固堤、护岸材料; 城市混凝土化、高热化-需要植被材料。q透水性混凝土 具有15-30的连通孔隙,具有透气性、透水性。 应用:铺筑道路、广场、人行道等。 扩大城市透水透气面积; 增加行人、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调节城市空气温度、湿度,维持地下土壤水位和生态平衡。6. 主要研究方向29p 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p 利废环保型混凝土 掺入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废弃的砖石、混凝土以及固体垃圾)和以工业废液为原料的外加剂,实现各类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充分利用工业废物处理城市固体垃圾再生固料混凝土u利用工业废物混凝土 利用

10、废弃的锅炉煤渣、煤矿的煤矸石、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作为轻固料制备的轻质混凝土。具有密度较小、相对强度较高、保温、抗冻性能好,降低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减少城市或场区的污染,减少堆积废料占用的土地。6. 主要研究方向30u 固体生活垃圾混凝土( SWC ) 生活垃圾经加入生物催化剂等作用,加速腐化、降解和脱水,最终形成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添加外加剂,并经杀菌、固化而制成具有一定强度、无毒害、较高密度的固体材料。 应用:墙砖,地基,道路,港口,堤坝,假山等。 目前已基本研究成熟的是路基材料和彩色路面砖(砌块)。6. 主要研究方向31u 再生骨料混凝土 旧建筑物或结构物解体的混凝土经破碎分级成为

11、粗细骨料,代替混凝土中部分砂石配置混凝土。 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孔隙率大、吸水性强、强度低等特性。从而导致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下降,弹性模量减小,强度降低,刚度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增大。 应用: 桥梁下部工程,砌块,道路附属物基础,海岸防波堤,基础垫层,非结构用混凝土,简易房屋混凝土基础等。6. 主要研究方向32p 节能型混凝土 水泥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锻烧硅质(粘土和页岩)和钙质原料(通常是石灰石)等组分,如果采用无熟料水泥或免烧水泥配置混凝土,就能显著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目的。-凝石。 p 高耐久性混凝土 重要建筑物在不利环境中(如英国海港,油田平台)-100年。 正常环境-200年

12、特殊用途(如法国核废料储罐设计)-300年p 自密实混凝土 不需机械振捣,依靠自重使混凝土密实。6. 主要研究方向33p 新型结构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复合材料p 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复合材料应用p FRP加强筋(热塑成型问题)p 组合、混合结构的应用(如索、杆、膜混合结构)p 抗震加固应用(如植筋用结构胶)p 交叉学科的新型复合材料研究(如膜材料)l 更符合土木工程应用要求l 发展廉价复合材料6. 主要研究方向34p 组合、混合结构的应用(如索、杆、膜混合结构)6. 主要研究方向35伦敦千嬉穹顶(伦敦千嬉穹顶(Millennium Dome) 是大型综合性

13、展览建筑。穹顶是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穹顶直径直径320m,有,有12根穿出屋面高达根穿出屋面高达100m的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72根辐射状的钢索上。根辐射状的钢索上。6. 主要研究方向36玻璃纤维织物涂敷PTFE膜材料6. 主要研究方向37上海八万人体育场,1997年建成。看台挑蓬为大型钢管空间结构,由64榀大悬挑主桁架和2-4道环向次桁架组成。屋面为钢骨架支承的膜结构。膜材为进口玻璃纤维织物涂敷聚四氟乙烯。 p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p 巨型框架结构-日本NEC大厦地面以上43层,高180m。该体系中的主框架

14、,是由四根“构架柱”和四根“构架梁”所组成,主框架几乎承担着全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6. 主要研究方向38p 巨型框架结构-深圳新华大厦 地面以上35层。 6. 主要研究方向39平面四角的大截面双肢柱作为四边主框架的四根角柱,沿楼房高度从下到上分别每隔3层、9层、10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大截面梁,与四根角柱一起构成主框架。p 巨型框架结构-深圳亚洲大酒店深圳亚洲大酒店,主楼地下一层,地上33层,高114.1m,平面为Y形。在主框架的每层大梁上建立一个6层楼高的次框架。次框架的柱距为4.0m,跨度为4.2m5.6m4.2m,层高为2.9m。6. 主要研究方向40l容柏生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士

15、l1981年,容柏生主持深圳亚洲大酒店(现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设计工作,在此33层高的大型工程中,创造性地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构架结构体系,既给了建筑设计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又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成为当时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并获得建设部1989年部级科技进步奖;1985年,他主持设计高达200米、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他在国内率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来设计这栋200米高的抗震建筑,大胆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平板结构,大大节约了混凝土使用量,成为当时世界上采用预应力楼板层最多的建筑,广东国际大厦为容柏生赢得了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并被广州人亲切地称为“63层”

16、l由于在高层建筑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1995年,容柏生成为国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l较有创造性的就是提出了两种体系:一种是巨型构架,一种是短肢剪力墙。6. 主要研究方向41p 巨型桁架结构-香港中国银行 地面以上72层, 368m。 平面52m52m。 6. 主要研究方向44 70层20 37层38 43层1层2层3 19层42p 悬挂结构-香港汇丰银行 1985年建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大楼,地面以下四层,地面以上72层, 368m。 6. 主要研究方向43p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优点 良好的建筑适应性 结构整体刚度大 侧向刚度大 多种结构形式及材料组合 加快施工进度 更大

17、稳定性和更高效能6. 主要研究方向44主框架次框架 3次框架 2次框架 1p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它研究内容p 结构抗震、抗风的控制方法p 结构防恐与抗火工程p 巨型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p 巨型构件和复杂节点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p 超高层巨型结构合理刚度的研究p 巨型结构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累积方法研究 6. 主要研究方向45p 结构防恐与抗火工程6. 主要研究方向46p 结构防恐与抗火工程6. 主要研究方向47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28层高层公寓起火。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p 结构防恐与抗火工程6. 主要研究方向482011年2月3日

18、零时30分许,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发生大火。大火从3层裙楼燃烧至20层以上。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主楼A座(52层)顶尖高度219m;B,C座(39层)顶尖高度152m。p 大跨空间大跨空间结构体系结构体系p 开合结构 跨度(直径)222m,最高达83.98m。 6. 主要研究方向49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开合结构 6. 主要研究方向50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开合结构该馆1993年建成,为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开合空间钢结构,为棒球场及多功能比赛场用。建筑面积72740m2,跨度(直径)222m,矢高43.18m,檐口高度40.3m,最大高度83.98m,室内场地最大高

19、度68.08m,观众可容纳4万人。屋盖由三片网壳组成,最下一片为固定的,中片及上片可沿着圆的导轨移动,屋盖上片4000t,中片3800t,下片3420t共11220t。 6. 主要研究方向51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开合结构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具备20000固定座位和2000活动座位。 6. 主要研究方向52南通体育会展中心 2006年3月竣工 是全国第一个大型开闭顶体育场 44台驱动设备 两片总计2200吨(相当于60架波音飞机)的巨型屋顶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慢慢合拢 闭合需20分钟后 体育场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 具备20000固定座位和2000活

20、动座位 6. 主要研究方向53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膜结构 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56层,321m高。 双层膜结构;造型轻盈、飘逸,具有很强的膜结构特点和现代风格。 6. 主要研究方向54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膜结构 嘉峪关体育场膜结构罩蓬看台,长轴约212m,短轴约186m 。 6. 主要研究方向55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平面网架结构体系-巨型温馨鸟巢 6. 主要研究方向56巨型温馨鸟巢 设计: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可容纳观众10万人,其中固定座席8万人,临时座席2

21、万人; 体育场直径分别是300m和500m,预造价28.9亿元; 该体育场外形宛如一个用树枝编制成的巨大鸟巢,洋溢着浓郁的温馨气氛; 建筑体型简捷有力,通过巨型网状结构的连系,使体育场没有一根立柱和任何遮挡,提供了极佳的视野。 6. 主要研究方向57巨型温馨鸟巢 6. 主要研究方向58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玻璃结构 6. 主要研究方向59防坠落玻璃(层高玻璃、玻璃栏杆)可行走玻璃 指一般对公众开放,可在其上自由行走的玻璃面(楼板、地板和有特殊要求的屋顶)。 支撑结构(玻璃梁、柱)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玻璃结构德国 汉堡娱乐中心 6. 主要研究方向60点式连接

22、法玻璃幕墙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p 玻璃结构 6. 主要研究方向61p 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其它p 张弦结构p 网架网壳结构p 拱形结构体系p 薄壳结构体系p 悬索结构体系p 索穹顶结构体系 6. 主要研究方向62p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p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p 混凝土耐久性材料p 混凝土构件和结构耐久性能退化规律p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p 修复后构件和结构的耐久性p 结构的非破损检测方法6. 主要研究方向p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6. 主要研究方向徐州电化厂氯乙烯厂房的腐蚀64p 地表变形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地表变形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 p

23、 地表变形对地面工程结构作用机理的研究 p 地表变形与地震作用耦合作用下的结构失效机制研究 p 抗地表变形和抗地震双重保护技术研究6. 主要研究方向65采空区铁塔塔材变形、破坏采空区铁塔塔材变形、破坏 6. 主要研究方向666. 主要研究方向煤田分布采空区67p 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 p 高温环境下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p 高温环境下材料本构关系演化规律研究 p 火灾作用下失效过程研究 p 灾后工程结构评估和灾后结构修复研究 6. 主要研究方向68p 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 6. 主要研究方向衡阳8层商住楼发生

24、火灾在扑救衡阳“2003.11.3”特大火灾中,衡阳市消防支队共有20名官兵壮烈牺牲,另有11名官兵英勇负伤。69p 地下结构与工程地下结构与工程p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p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地铁、人防p 能源储存工程p 战备工程p 地下结构抗震与防火p 地下结构与岩土的共同作用p 地下结构的耐久性6. 主要研究方向70p现代结构试验技术现代结构试验技术p抗震试验台p拟动力试验台p差动组合抗震试验台p基于网络的试验方法l统一试验标准l联合、分工试验l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l建立基本模型l非线性分析、全寿命分析6. 主要研究方向71p全寿命设计理论与方法全寿命设计理论与方法五大环节:规划、设计、施工、

25、运行(运营)/养护、拆除结构的可持续性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体系和设计的合理化,实现结构的经济性,并获得空间效益。 l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的可持续性,l持续性结构荷载,退化模型l结构的可修复性p设计荷载的时变性p抗力与性能的衰变性p养护/维修的系统性p全寿命经营的经济性6. 主要研究方向72p 结构抗震结构抗震p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试验按照试验方法和试验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伪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动力加载试验。p 现代抗震技术p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p 多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累积方法研究6. 主要研究方向73p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p 伪静力试验 通过伪静

26、力试验,能获得结构构件超过弹性极限后的荷载变形工作性能(恢复力特性)和破坏特征,也可以用来比较或验证抗震构造措施的有效性和确定结构的抗震极限承载能力。 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 结构伪静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结构在经受模拟地震作用的低周反复荷载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6. 主要研究方向746. 主要研究方向75 伪静力试验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它们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可用以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评定。同时,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相对比较各类结构、各种构造和加固措施的抗

27、震能力,建立和完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 主要指标包括强度,刚度,滞回曲线形状,骨架曲线,延性系数,退化率,能量耗散。由伪静力试验都可以获得上述各个方面的指标和一系列具体参数,通过对这些量值的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各类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并做出适当的评价。6. 主要研究方向766. 主要研究方向77荷载滞回曲线p 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是加载试验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当代先进的抗震试验方法,可以进行大比例模型或足尺结构抗震试验,可慢速再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一弹塑性一倒塌全过程反应,这是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抗震试验方法。 与伪静力试验相比,拟动力试验的试验周期缩短,并且由于采用地震

28、动时程作为加载制度,因此,试验结果结果能够良好地指示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6. 主要研究方向78 拟动力试验的原理是根据数值化的典型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取某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和试验中前一时刻加载后实测的结构恢复力,用逐步积分振动方程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计算出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位移,并对结构试体施加此位移,实现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实测此时的结构恢复力,按地震过程取下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进行该时刻结构试体地震反应位移计算,再将位移施加到结构试体上。 如此逐时刻反复实现计算位移施加位移实测结构恢复力再计算位移的循环过程,即模拟了结构试体在地震中的实际动态反应过程。6. 主要研究方向

29、79p 地震模拟动台试验 利用振动台做地震反应的模型试验,是抗震研究的重要方法。 这种试验可以再现各种形式地震波输入后的反应和地震震害发生的过程,观测试验结构在相应各个阶段的力学性能,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使人们对地震破坏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原型和模型保持相似,两者必须在时间、空间、物理、边界和运动条件上都满足相似条件的要求。6. 主要研究方向80 为真实模拟地震时的地面运动,对输入给振动台的波形有一定要求。l 将某次地震的实际记录输入。如根据结构所处场地类别为类,根据场地条件、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选用 EI-Centro地震波, Taft波。 l 按需要的地质条件或参照相近的地震记录,作出人工地震

30、波。l 按规范的谱值反造人工的地震波,主要用于检验设计。6. 主要研究方向816. 主要研究方向82p 现代抗震技术p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l 概念设计的一些原则 总体屈服机制。例如强柱弱梁。 刚度与延性均衡。砌体结构中为提高延性设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较弱的框架。 强度均匀。结构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载力均匀。 多道抗震防线。 强节点设计。 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区。 6. 主要研究方向83p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l 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主体结构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能和滞回耗能来耗散地震能量,这使得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变得特别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将严重影响

31、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破坏部位位于主要结构构件,其修复是很难进行的。 6. 主要研究方向84 由于传统抗震结构是以防止结构倒塌为目标,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构件)的延性,以往的许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方面,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 传统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结构性能方面有较多困难。 传统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很难实现。 鉴于上述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震动方法控制措施,就成为不同的积极抗震方法。6. 主要研究方向85p 基础隔震技术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设置控制机构来隔离地震能

32、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使结构振动减轻,防止地震破坏。 橡胶垫隔震,滑移隔震,滚珠及滚轴隔振,摆动隔振,悬吊隔振等。 比较成熟,可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已很多。 用于高技术精密加工设备、核工业设备等的结构物,只能用隔震、减震的方法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6. 主要研究方向866. 主要研究方向87新闻中心新闻中心巨型屋盖1万吨空中餐厅空中餐厅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新闻中心和空中餐厅新闻中心和空中餐厅 主看台比赛控制塔yxisolationsystemsisolationsystems新闻中心平面示意图(新闻中心平面示意图(4个柱支承个柱支承1万吨屋盖)万吨屋盖)6. 主要研

33、究方向88一个柱子上的支座布置一个柱子上的支座布置为解决温度应力和大为解决温度应力和大震下的结构安全问题震下的结构安全问题,采用了组合隔震支座,采用了组合隔震支座,用具有滑动功能的盆用具有滑动功能的盆式支座承受竖向压力,式支座承受竖向压力,用橡胶支座进行复位用橡胶支座进行复位和消能减震,以确保和消能减震,以确保正常使用和大震时的正常使用和大震时的结构安全。结构安全。p 耗能减震技术 是把结构物中的某些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耗能部件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连接处)装设阻尼器,在风载和小震作用下,耗能杆件和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强烈地震作

34、用时,耗能杆件或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免遭损坏。6. 主要研究方向89 目前研究开发的耗能装置和阻尼器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l 磨擦耗能装置;l 金属阻尼器;l 粘性及粘弹性阻尼器。 比较成熟,可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较多。6. 主要研究方向90同济大学土木大楼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消能减震体系6. 主要研究方向91阻尼器在现场安装照阻尼器在现场安装照p 吸振减震技术 吸振减震技术是在主体结构中附加子结构,使结构的振动发生转移,即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和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吸振减震装置有:(1)调

35、谐质量阻尼系统(TMD);(2)调谐液体阻尼系统(TLD);(3)调谐液柱式阻尼系统(TLCD);(4)质量泵;(5)液压-质量控制系统(HMS);(6)空气阻尼器;(7)油阻尼器等。6. 主要研究方向92p 主动或混合控制减震技术 主动控制原理:是运用计算机控制的装置,使之通过重锤的移动产生与地震运动相反的作用力。以抵消或降低地震作用。 特点:需要外部能源,控制效果理论上可根据需要达到最佳的控制水平。技术复杂,造价高,可靠性差。 在日本有较多的工程实例,国内有1例。6. 主要研究方向93p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p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目前各国抗震规范中普遍采用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

36、不倒”设防水准。尽管它可以做到大震时主体结构不倒以保障生命安全,但它可能导致中小震结构正常使用功能的丧失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物内的装修、非结构构件、信息技术设备等的费用往往大大超过结构物的费用,这种损失更加严重。我国一些学者也对PBSD进行了定义:“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 6. 主要研究方向94目前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以下局限性: 首先,设计阶段建筑的抗震性能并不明确。目前的抗震设计只是按照规范给出的步骤进行,很少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有关性能进

37、行评估,因为没有对要求的性能进行明确规定。 其次,业主和使用者很难了解建筑的抗震性能。工程师对建筑性能的期望是大震不倒,而业主对建筑性能的期望则可能是大震下建筑内财产不受损害。 第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用来进行经济评估。投资-效益准则作为平衡造价与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建筑结构却很少应用。业主很难在决定购买之前去使用或检验建筑的实际性能。 6. 主要研究方向95p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内容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SD(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是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PBEE)的一部分内容(设计过程)。它包括了地震风险水平的确定、性能水平和目标性能的

38、选择、适宜场地的确定、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最终设计、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检查、设计审核以及结构施工中的质量保证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维护的细化工作等。 6. 主要研究方向96p 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累积方法研究 在一次地震中受损的结构如果再经历若干次地震(如余震序列),就很可能会倒塌。 考虑多次地震乃至多因素作用(如地震、火灾、强风等)下的结构损伤累积的研究,才能真正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6. 主要研究方向97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l 根据结构的用途、业主和使用者的特殊要求,采用投资-效益准则,明确建筑结构的目标性能。l 根据以上目标性能,采用适当的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等(而不仅仅限于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 l 对设计出的建筑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如果满足性能要求,则明确给出设计结构的实际性能水平,从而使业主和使用者了解(这是区别于目前常规设计的);否则返回第一步和业主共同调整目标性能,或直接返回第二部重新设计。 6. 主要研究方向98 谢谢 谢谢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