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036948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QB-A-005-2009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005-2009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China Mobile Abis-Interface Over IP Enterprise Specification 版本号:1.0.02009-4-1实施2009-4-1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录前 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4. 概述45. L1物理接口要求55.1 BTS接口要求55.2 BSC接口要求55.3 各类接口的应用场景66. L2功能要求76.1 基本功能要求76.2 IP E1接口L2功能要求87. L3功能要求87.1 硬

2、件要求87.2 双栈要求87.3 基本要求88. QoS要求99. 负荷分担和冗余备份109.1 BSC基本要求109.2 BTS基本要求1010. 同步要求1011.编制历史11附录A(标准性附录)QoS策略配置方法参考12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GSM系统实现Abis接口IP化对承载相关功能的要求,可作为建设、维护IP化BSS设备的参考,同时保证厂家对重要功能的实现并满足我公司的商用进度。本标准主要包括GSM系统Abis接口IP化的接口要求、功能要求、QoS要求,冗余保护要求和同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是网络IP化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

3、准编号标准名称1QB-A-004-2009中国移动A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2QB-A-005-2009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3中国移动Gb口IP化技术规范V1.0.0本标准需与GSM GPRS EGPRS无线子系统设备技术规范QB-A-002-2009配套使用。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0993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兰,段晓东,李连源,黄璐,王小奇1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GSM系统Abis接口IP化对承载相关的功能要求。供中国移动

4、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对本规范内容作如下约定:(1) 本规范中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必选项和可选项。(2) 对于优先级的说明: 必选 = 如果缺少,GSM系统难以运行或提供业务 可选 = 此类功能为可选功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B-A-002-2006GSM GPRS EGPRS无线网络设备规范V1.0.0

5、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TS 48.051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3GPP3TS 48.052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Interface principles3GPP4TS 48.054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6、 Layer 1 structure of physical circuits3GPP5TS 48.056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Layer 2 specification3GPP6TS 48.058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CS-BT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3GPP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词语解释Abis基站与基站

7、控制器之间接口BSC基站控制器BSS基站子系统BTS基站GSM全球移动系统L1第一层L2第二层L3第三层MAC媒体接入控制MS移动台MSC移动交换机O&M操作和维护OMC操作维护中心QoS业务质量4. 概述基站子系统(BSS)如图 4.1 所示。 它由两大功能实体组成, 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站(BTS),另外还包括基站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短消息小区广播业务中心(SMS-CBSC)等。其中BSC通过A接口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 一个BSC可以控制多个BTS。 当BSC与BTS本地配置时不强制要求连接形式。当BSC与BTS远端配置时, 其接口称为 Abis。BTS通过空

8、中接口(Um),建立与指定移动站之间的通信。BSS与OMC-R的接口可以是通过 A 接口的, 也可以是独立的OMC接口,以完成网络管理功能的远端控制。在本标准中这两种情况统称OMC接口。一个完整的BSS系统还应包括码变换/速率适配单元(TC),完成BSS与固定网之间码型的变换及速率的配合。TC在物理位置上有多种选择,通常放在BSS与MSC接口的MSC一侧,受BSS控制。Abis接口使用416 kb/s, 复用成一个 64kb/s(Abis接口为16kb/s)。本规范主要针对Abis接口IP化后对BSS设备的承载相关功能需求的定义。由于Abis接口是一个私有接口,不存在互通问题,因此本规范较少涉

9、及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而是对相关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做出规定。 图 4.1:基站子系统(BSS)设备5. L1物理接口要求Abis接口IP化后的接口类型以FE、GE的电口和光口为主,视带宽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接口类型。对于某些IP承载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小基站,为了利于后期平滑升级和扩容,建议初期可采用IP E1的接口,后续只需更换接口板即可支持IP化的方式。5.1 BTS接口要求 BTS传输接口支持Native IP E1接口(IP over PPP&HDLC);采用PPP或HDLC协议将IP包进行封装后在E1线路上传输,适用于某些IP承载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场景,为了利于后期平滑升级和扩容,建

10、议初期可采用IP E1的接口。 BTS传输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100BaseT);纯IP方式下,BTS支持百兆电口。 BTS传输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0Base-FX)。纯IP方式下,BTS支持百兆光口。实际工程中,根据部署方式及成本需求,考虑选择FE电口或光口。5.2 BSC接口要求 BSC传输接口支持Native IP E1接口(IP over PPP&HDLC);采用PPP或HDLC协议将IP包进行封装后在E1线路上传输,对应于BTS侧的E1接口需求。 BSC传输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100/1000BaseT/FX);BSC支持10/100/1

11、000M自适应GE电口。 BSC传输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00Base-LX/SX);BSC支持10/100/1000M自适应GE光口。实际工程中,根据部署方式及成本需求,考虑选择GE电口或光口。 BSC传输接口支持PoS信道化STM-1接口(IP over SDH)(可选);PoS信道化STM-1接口具有汇聚作用,可以汇聚63路E1,在某些场景下使用可以减少BSC侧的E1端口数量、简化运维。 BSC支持Abis接口采用独立的物理端口。在实际部署中,由于Abis接口、A接口和Gb接口采用不同的组网方案,因此在BSC设备上要求这些端口物理隔离。5.3 各类接口的应用场景 FE/GE接

12、口 IP化的基站通过分组化城域网回传基站业务,接口类型为FE/GE,是无线网络IP化的目标组网方案。 IP E1接口/cPoS接口 基站已经实现IP化而分组化城域网还未具备条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SDH网络承载IP化的基站,将来分组化城域网条件具备后,基站可以直接更换接口板实现目标组网。 E1接口/STM-1接口(PWE3方式)PWE3方式适用于不支持IP化的基站,又希望通过分组化城域网传送的场景。可以适用于无法升级支持IP化的基站,又希望通过分组化城域网传输的场景。6. L2功能要求6.1 基本功能要求 BTS/BSC的以太网接口支持VLAN划分(遵循IEEE 802.1Q);通过VLAN划

13、分,将流量进行有效的隔离,提供二层的安全保证。利用VLAN标签隔离广播域,提供安全保证。隔离方案根据实际部署的需求来配置,可以采用多个基站配置一个VLAN的方式,同时利用802.1p区分优先级;或者不同业务/接口配置不同VLAN,传输网利用不同VLAN标记优先级,这时,也可以采用多个基站共享相同VLAN标识。 BTS/BSC支持将用户面、控制面和OAM的流量映射到不同的VLAN;将用户面、控制面和OAM的流量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离,保证各个层面不会互相影响。 BTS/BSC支持IEEE 802.3ah以太网OAM功能。支持以太网链路的故障检测,能够快速的检测链路层故障,提供报警或触发快速保护倒换功

14、能。6.2 IP E1接口L2功能要求IP E1端口的链路层要求。由于E1接口只有2M的带宽,因此要求设备支持提高带宽利用率的技术。考虑到Abis接口的私有特性,对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强制要求。对提高带宽效率的功能和性能具体要求参见第8章的QoS要求。 BTS/BSC的IP E1接口支持McPPP; BTS/BSC的IP E1接口支持MLPPP; BTS/BSC的IP E1接口支持PPPMux(可选); BTS/BSC的IP E1接口支持IP头压缩(TS25.426协议)(可选)。7. L3功能要求7.1 硬件要求 在不需要改变硬件平台,只要改变接口的条件下,BTS和BSC就可以完成由TDM传输

15、形式到IP传输形式的平滑迁移。要求:1.升级完成后要求在对外接口是Native IP形式2.运营商的OAM上采用IP的管理和配置此项要求是针对暂时没有实现IP化的TDM基站,要求硬件支持,后续可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实现IP化,保护投资。 BTS/BSC如果不支持Native IP方式,必须通过内部集成PWE3模块方式支持IP化,将TDM封装到IP中承载,并统一网管。此项要求是针对暂时没有实现IP化的TDM基站,要求通过内部集成PWE3模块的方式支持基站的IP化接口,并统一网管。7.2 双栈要求 BSC支持TDM/IP双栈,可以同时支持TDM或IP的业务。BSC要求同时支持TDM和IP化的基站。7

16、.3 基本要求 BTS/BSC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支持IPv4协议; BTS/BSC支持端口IP作为业务IP地址;相比于仅支持端口的逻辑IP地址作为业务IP地址,支持物理端口的IP地址作为业务IP地址的方式更加方便管理维护,简化配置。 BTS/BSC支持BFD协议,实现BTS/BSC到接入设备的故障检测;在BTS/BSC和承载网络的接入设备间运行BFD协议,可以实现快速的三层故障检测,提供网管报警和触发快速保护倒换。 BTS/BSC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支持IPv6协议(可选); BSC支持IPv4/IPv6双栈(可选); BTS/BSC支持L2&L3层交换功能(可选)。由于L2&L3层交换功能的应用场

17、景不多,且可以通过放置L2&L3层交换机实现该功能,因此对于BSS设备该功能可选支持。8. QoS要求网络性能要求的RTT时延:在用户完成附着、建立PDP上下文之后,进行ping RTT时延测试,包大小为32byte,环回时延不大于150ms。 BTS/BSC的IP E1接口支持提高传输效率的技术,使得IP E1相比于TDM E1不增加开销;直接采用IP封装的效率低于TDM方式,因此要求BSS设备支持提高传输效率的技术,例如小包复用或头压缩技术,使得采用IP封装的效率不低于TDM方式。 BTS/BSC支持IP流量整形,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业务以及控制面、用户面和OAM的业务流进行流量整形;BSS设

18、备应能对各端口的业务进行流量整形,对突发流量进行缓存和排队,降低时延抖动和丢包率。 BTS/BSC支持以太网上的QoS机制(遵循IEEE 802.1p),规则可以由运营商配置;BSS设备支持二层的QoS功能,通过标记CoS字段区分VLAN的优先级,实现不同业务的差分服务。根据VLAN优先级,对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调度。根据VLAN报文格式的定义,对同一个VLAN ID可定义8种不同的优先级业务;同一优先级下,可以定义4096个VLAN ID。 BTS/BSC支持DiffServ功能,能基于RFC2474&RFC2475提供不同的IP服务类型(DSCP标识);BSS设备支持三层的QoS功能,通过

19、标记DSCP字段实现不同业务的差分服务。 BTS/BSC的Diffserv规则可以由运营商设置,具体QoS设置规则要求见附件A;业务优先级和DSCP字段的映射规则参见附件1,实际应用时支持灵活配置。 BTS/BSC支持DSCP与IEEE 802.1p优先级的互相映射,映射规则可以由运营商配置。BSS设备支持L2优先级标识和L3优先级标识的互相映射,映射规则可灵活配置。BSS设备内部根据DSCP与VLAN的映射,将不同的业务放至不同的优先级队列中;在业务调度时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提供差分服务。9. 负荷分担和冗余备份从成本、部署等各方面考虑。一般在基站侧不需要设备级和组网级的保护;而对于基站控制

20、器,是多个基站的汇聚节点,因此需要可靠的保护和备份机制。9.1 BSC基本要求 BSC设备所有传输接口单板支持1+1备份; 支持多端口负荷分担,支持用户数据在负荷分担端口中按流分担;负荷分担可以提高端口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数据按流分担可以保证负荷分担的效果。 端口故障时,支持该端口的数据流自动切换到剩余的可用端口,实现传输自愈;要求任何模块的故障不应损坏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应尽可能减少各种故障对基站运行的影响。 支持两个以上FE/GE端口的手工链路捆绑;通过配置可以实现设备端口的链路捆绑,将多个FE/GE物理端口捆绑成为一个对外的逻辑端口。 支持多个FE/GE端口的动态链路捆绑(遵循LACP协议)

21、(可选);支持cPoS端口传输单板冗余备份, 支持1:1,11,支持APS(可选)。9.2 BTS基本要求 支持传输单板冗余备份,支持端口冗余备份(可选); 支持FE端口主备保护或负荷分担(可选)。10. 同步要求必选项要求设备同时支持,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同步需求。可选项对设备不做强制要求。 BTS的空口载波频率稳定度应满足0.05ppm的要求;频率同步精度要求由空口需求决定,与TDM基站一致,基站间频率误差小于50ppb。 BTS提供2048kbit/s和2048kHz同步接口(遵循ITU-T G.703标准),或支持从E1线路提取时钟信息;支持通过传统的SDH网络提取时钟的方式。

22、BTS提供1PPS同步接口,具体标准如下:1PPS信息传送采用422电平方式,物理接头采用RJ45或DB9,线序要求如下:PIN信号定义说明1NC2NC3422_1_N1PPS4GNDRS422电平GND5GNDRS422电平GND6422_1_P1PPS7NC8NC支持标准的1PPS接口同步方式,当设备不支持特定的同步技术时,可以实现从传输设备恢复时钟信息的功能。该接口独立于传输网络的具体采用的同步技术。 BSC/BTS支持同步以太网(可选); BTS支持GPS、北斗、GLONASS等外接时钟源同步接口(可选); BSC/BTS支持IEEE 1588v2同步方式(可选)。11.编制历史版本号更新时间主要内容或重大修改1.0.02008-11-211.0.0版本;编号:QB-A-005-2009附录A(标准性附录)QoS策略配置方法参考(1) DiffServ分类方法在Diffserv中,可将网络中的数据包分为八大类:EF、AF4、AF3、AF2、AF1和BE。具体分类参见表A-1。表A-1 DiffServ分类表业务类别DSCP值业务类别备注56IP网络控制信令(如路由协议、LDP协议等)48业务信令(如语音信令、IMS信令等)EF40语音业务AF432流媒体业务AF324预留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业务AF216预留AF18预留BE0基于“尽力而为”的普通数据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