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储氢技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987522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纳米管储氢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正如我们所知,氢气低且效率高,在能源日益显现不足和燃油汽车造成人类生存极大污染的今天,以氢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的呼声日益高涨从9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系统的氢能研究计划,其短期目标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现在利用氢能的障碍是氢气的规模化存储和。碳纳米管由于其管道结构及多壁碳管之间的类石墨层空隙,成为最有潜力的储氢,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储氢的优越性将使碳纳米管燃料电池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汽车动力源 研 究:     美国国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1采用TPDS(程序控温脱附仪)测

2、量单壁纳米碳管(SWNT)的载氢量,从实验结果推测在130K、4104 Pa条件下的载氢量为5wt一10wt,并认为SWNT是唯一可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材料这是世界上关于碳纳米管储氢的第一篇报道后来他们2又用强超声波处理SWNT并使纳米管在室温、50kPa条件下吸氢,测得6.5wt的储氢量     美国加州理院3将激光烧蚀法制备的SWNT 进行纯化处理,测量氢气在80K,012MPa条件下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低压段(<4MPa)吸附量较低,认为氢分子主要吸附在管束的外表面,当压力达到4MPa时,等温线出现转折点,斜率增大;12MPa时吸附量达到8

3、wt      中科院金属所4用半连续氢电弧法合成了高质量的SWNT(直径185005nm),纳米管束的直径约2O nm用容积法测得室温、10 MPa时的储氢量为42 wt ,但在常温常压下约21一25的氢气不能脱附,加热至473K则全部脱附Liu等认为常温常压下未脱附的氢气可能与化学吸附有关,并认为其管径较大(普通SWNT 直径为1214nm)可能是吸附量大的原因     与此同时,有些研究者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     德国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5报道77K、10 MPa

4、纳米管的吸氢量为2 wt,而同条件下具有狭缝孔结构的活性炭达到55 wt他们认为参考文献1的实验结果(5wt一10wt)不能单纯用吸附来解释     美国General Motors R&D Center在11MPa,80一500条件下测定了9种不同的碳材料的储氢性能,指出任何有关碳材料在常温下储氢量大于1 wt的报道都是不可靠的,认为过高的储氢量是由实验误差导致的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及理论计算来看,碳纳米管储氢能力达到美国的DOE标准,即6.5和62kgm,是非常有希望的(除了个别学者认为不可能外)

5、,部分学者的实验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标准虽然实验结果和见解比较离散,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吸附量与表面积成正比关系吸附的区域大致在管内和管外,或阵列的间隙处碳纳米管的直径对吸附量有影响 表面活化或掺杂对吸附量起着重要甚至于决定性作用 专利:     关于碳纳米管储氢方面的专利,国内外都公开了一些,见下表(部分),并且选取部分简单介绍      南开大学2000年7月12日公开的CN1259581A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涉及复合储氢材料,特别是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的

6、制造,它包括储氢合金和碳纳米管,其中储氢合金的重量含量范围为,采用催化裂解或复合方法制备.     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2月26日公开的CN1398782经微波等离子体刻蚀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点是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方法对一维纳米碳表面进行刻蚀,从而由表及里地增加和增大氢的扩散通道,使更多的氢进入到一维纳米碳的内部,提高一维纳米碳的储氢容量。该发明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的储氢容量为2.54.5wt 美国公开号为US200511809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材料,其中多数碳纳

7、米管的直径在0.4-1.0 nm的范围内,平均长度小于等于1000 nm.这种材料的氢吸收热在4-8 kcal/mole H2范围内.并且透露了利用此材料存储氢和释放氢的过程.     日本JP2001146408的专利公开了在室温可稳定储氢的碳材料.这种储氢材料的组成:包含直径<=10 nm的 8族金属粒子的催化剂,具有环状石墨结构表面的碳纳米管内壁.可化学吸附氢,从而提高了束缚能,甚至在室温下也能稳定地吸附氢气.     由于对碳纳米管储氢的研究起步较迟,还有许多方面如循环特性、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如

8、何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储氢容量和体积储氢容量、储放氢机理等,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纳米管的储气和解吸的温度、压力和动力学可能与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径比有关,控制这些参数,并提高产量、纯度等条件将能得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储氢材料,有望推动和促进氢能源的利用,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早日实现     最近,碳纳米管储氢技术又有了新进展2005年7月26日,美国NIST和Turkeys Bilkent大学发现,钛修饰碳纳米管可以解决有效储氢的两个关键问题:不但能够吸附足够数量的氢分子,而且可以在加热时轻易地释放 参考文献:1Storage of hy

9、drogen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Nature1997386 (27) 377 3792Proceedings of the US D0E Hydrogen Program Review ,20003Hydrogen adsorption and cohesive energy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Appl. Phys. Lett,199974:2307 23094Hydrogen Storage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t Room Temper

10、ature Science,1999,286(5):1127 11295Hydrogen storage in carbon nanostructures  J. Alloys & Compounds, 2002, 330/332:654-6586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carbon nanotubes, filaments, and vapor-grown fibers    Carbon,200139:229123017碳纳米管储氢特性研究.桂林学院学报 2004,24(5)47-638Titanium and Nanotubes Improve Fuel Cell Storage Capacit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