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31901503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3.缓慢氧化和自燃。4.爆炸。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整体感知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

2、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二、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

3、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板书:二.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

4、气,自磷会燃烧吗?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5、。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1.爆炸的条件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板书:2.安全知识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

6、叫做缓慢氧化。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举例:白磷自燃。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

7、反应的现象不同。氧化反应(燃烧)平静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可能引起缓慢氧化自燃(四)总结、扩展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九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方法。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

8、用稀硫酸?4.解决方法(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设计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实验室制取H

9、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10、;(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学生活动: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能否将

11、CaCO3换成Na2CO3?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提问:根据实

12、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实验: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四)总结、扩展 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四.布置作业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