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889136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摘要:信贷风险是银行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我国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关键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策略措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信息不对称以及政策风

2、险等问题。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意义重大。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一)信贷资产剧增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狭义货币(M1)余额26.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全年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

3、.9%。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在2008年四季度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一直是以一个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12月出现了信贷大跃进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表1 2008-2010年人民币贷款情况一览表(单位:万亿) 从上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底开始,为了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尽快摆脱金融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09年将近10万亿的天量货币信贷,10年也有将近8万亿。由于贷款的大部分属于中长期贷款,信贷风险将会在今后将长一段

4、时间显现与发生。(二)不良贷款情况分析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跟前几年相比有所改善,但不良贷款率相较外资商业仍然较高(如下表所示)。 表2 2006-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单位:亿元%)项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200610534.99.221168.12.8137.90.78654.74.78153.65.9200711149.58.05860.42.1532.20.46511.53.04130.63.9720084208.22.81736.61.51610.83484

5、.52.33151.53.9420093627.31.8637.20.9561.80.85376.91.3270.12.76201030811.31565.10.748.60.53325.60.91272.71.95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有所改善。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5.2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比以往有所下降。到2008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81%,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到4208.2亿元;截至2010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31%,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到3081.3亿元。由

6、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逐年“双降”的现象。进一步从不良贷款的机构角度发现,2010年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偏高,为1.95%。因此,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尚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流动性以及资产质量较差。从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看,总体上来说,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持续好转,但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质量也较差。因此,信贷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因此,很有必要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二、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一)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在当前全国信贷投放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

7、我国信贷结构不合理,信贷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存在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和票据融资的风险。在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中中长期贷款不仅在比重上高于短期贷款,而且增长幅度也大过短期贷款。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6.16万亿元,短期贷款累计新增2.46万亿元,而200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6.17万亿元,短期贷款累计新增2.13万亿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主要就是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商业银行经营的特征本来应该是以短期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比重不能太高。如果用短期债务做中长期贷款,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债务资产结构错配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二)贷款投向过于集

8、中从2008年12月份起,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有所减弱,部分贷款进入产能过剩行业,大量贷款进入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受惯性路径依赖等因从贷款的产业结构看,信贷过多地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资源行业、重化工业和房地产业仍然是信贷投放的重点,也是较易产生波动的几大行业。而对“三农”、中小出口企业、民生服务和消费等领域的贷款相对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果信贷在产业和行业上投放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冒进,最终会造成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当这种宏观风险蔓延到整个经济实体中时,必然也会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三)政府干预色彩浓厚2009年我国信贷超常增长很大程度上是

9、在各级政府保增长,靠投资刺激内需的主导政策驱动下实现的。贷款的主体呈现出浓厚的政府化色彩,地方政府干预的和担保因素非常严重。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层出不穷,据央行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9月,全国共有38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已上升近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融资平台80%负债来自于银行贷款。另外,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一)解除政府的隐性担保、增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决策水平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根源在于我国行政与金融体制的不完善。银行肩负着通过提高信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任

10、,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要从源头解决目前这种商业银行异化为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调控载体的局面。一方面要增强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的自主决策性,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即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金融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独立的法人产权地位和自主经营权。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另一方面要解除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隐形担保能够迅速地集中闲置资金,确保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无限责任,又产生了道德风险的问题,一旦银行发生风险或

11、产生损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为政府终极所有,风险就会转嫁到政府。因而会丧失主动防范风险避免损失的意识,只有当政府放弃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同时放弃对其隐性担保时,银行管理者在市场的压力下才会有动力去加强自身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二)商业银行自身要修炼“内功”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第一,要严守资本充足率底线和拨备覆盖率底线,增加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一方面严格遵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保持资本充足率在当前水平上的稳定,确保资本构成的质量。另一方面必须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增加损失准备。因为当前信贷规模的高速扩张很可能带来不良贷款的反弹,而这种反弹尽管短期内不会很明显,但是中长期来看不可忽视

12、。第二,加强客户的准入筛选和贷后管理,转变重放款轻贷后管理的观念。要深化授信企业的尽职调查,加强准入把关,做好对新客户的筛选工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充分重视企业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稳健性及其流动性风险严格审查资金链变化情况和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可靠性。第三,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应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重大科技专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坚持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绿信贷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第四,加强同业沟通,共同防范信贷风险。同业之间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不良客户实施统一制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