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31722281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华中师大文学院真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5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专业一: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一、 名词解释(56) 调值、会意字、反切法、花间词派、南戏、审美“日常生活化” 二、 简答题 什么是方言?方言有哪些类型?(15分) 2.举例说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作用。(15分) 3.汉赋产生的渊源以及兴盛的原因。(10分) 标准答案:咏物抒情小赋出现在东汉中叶。这一时期汉王朝的国势逐渐衰微,政治上黑暗、儒学的衰微、有识之士处境的日益艰难,加剧了文人的忧虑和愤懑。形诸于文字,就产生了直抒胸臆、表现自我情感的抒情小赋。从总体而言,汉赋的特点是直书其事,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不歌而诵,脱离音乐;体物写志,辞采飞扬。汉赋

2、的兴盛不是偶然的。首先,汉赋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汉赋兴盛的时期正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真可说是煌煌天朝、万般气象:从经济上说,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和黄老道家统治思想的贯彻,使武帝时的经济状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史记平准书描述为:“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从政治上说,汉武帝吸取了文帝景帝时“吴楚七王之乱”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同姓王的措施,进一步推行分封制,使封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各种政治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备起来;在军事上,由于国势的强盛,汉武帝一改前朝和亲求和的策略,对外连年用兵,伐匈奴、征

3、闽越、通西南夷、出师朝鲜、用兵西域,大大扩展了西汉王朝的版图,使汉王朝在原有的一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在一般封建文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盛世,文人学士的胸襟和眼界相对开拓,他们借助赋这种无论从体制上还是文辞上都比较合适的文体反映出汉帝国的面貌,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第二,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和的策略,对外连年用兵,伐匈奴、征闽越、通西南夷、出师朝鲜、用兵西域,大大扩展了西汉王朝的版图,使汉王朝在原有的一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在一般封建文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盛世,文人学士的胸襟和眼界相对开拓,他们借助赋这种无论从体制上还是

4、文辞上都比较合适的文体反映出汉帝国的面貌,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第三,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第三,楚辞、荀赋的影响。这一时期,五言诗还处于民间阶段,还未进入文人文学领域,而当时的政论文与历史散文都不适宜艺术的为社会唱颂歌,而楚辞华美的词藻、驰骋的想象力、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及荀赋铺陈的手法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于是,汉赋逐步兴盛发展起来。这一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汉高祖初年到汉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发韧期,这一时期是骚体赋的时代,同时也产生了汉大赋的开山之作七发;西汉武帝时起到西汉末年为汉赋的兴盛期,这一时期汉大赋勃兴;东汉初年到东汉中叶为汉赋的模拟期,这一

5、时期汉大赋多为模拟之作,逐步走向了衰落;东汉中后期,是汉赋的转变期,汉赋走向了抒情化、小品化,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咏物抒情小赋。解析:此题出自华中师范大学刘兴林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应该说外校的同学并不能很好的把握此题的答题要点,可以看看我给你们发的课件。4.以“三红一创”为例,谈谈你对“红色经典”的认识。(10分) 标准答案:“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

6、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你的认识:主要就是对当时的红色经典进行评论。由于数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作品主要题材主要描写农村的或者军事的斗争。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作家和读者认识当时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人物铸造也出现脸谱化倾向。点评:此题出题人很像是现当代教研室的李遇春,在他的课堂上红色经典作为一个专题,此题自由发展空间很大,言之有理即可,很像他的课堂,他上课不打开电脑,以漫谈方式开场。5.歌德的古典主义与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异同。(10分) 标准答案: 分析比较题:17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 17世纪英、法

7、、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

8、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 代表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补充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

9、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律”)三一律:1 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2 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缺点:人物类型化举例: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主人公:罗狄克、施曼娜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庭发生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点评 此题考察基本类

10、容,课本上都有。课本的重要性。三、论述题(203)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聊斋志异中小说形式、类型多样化的特征。标准答案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课本273页原话)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文言小说演进的轨迹之一便是由粗陈梗概到记叙委婉。第一 聊斋志异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举例如王桂庵写王桂庵江上初逢芸娘,后沿江寻访苦于不得,再后偶入一江村,却意外地再见芸娘,却又由于一句戏言,致使芸娘投江;经年自河南返家,途中又蓦地见到芸娘未死,好事多磨,几乎步步有“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趣。西湖主写陈弼教在洞庭湖落水,浮

11、水登崖,闯入湖君禁苑、殿阁,本来便有“犯驾当死”之忧,又私窥公主,红巾题诗,到了行将被捉、必死无疑的地步,却陡地化险为夷,变凶为吉,做了湖君的乘龙快婿,极尽情节腾挪跌宕之能事,可以说情节的趣味性胜过了内容的意义。然而,这也只是作者创作的一种艺术追求,第二 聊斋志异里也有不重故事情节、乃至无故事性的小说。婴宁有故事情节,作者倾力展示的却是婴宁的性格,其他的人物,如为她的美貌倾倒而痴情追求的王子服,以及她居住的幽僻的山村、长满花木的院落,都是为烘托她那种近于童稚的绝顶天真而设置的;入世以后受礼俗的束缚,“竟不复笑”,也是意味着原本天真的消失。这篇似可称作性格小说。绿衣女写一位绿衣长裙的少女进入一位

12、书生的书斋,发生的只有平淡而不俗的欢娱情状,没有故事性,结尾处一个小波折,是要显示少女原是一个蜜蜂精,似乎可称作散文式小说。许多篇幅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如王子安写的是一位秀才应乡试后放榜前醉卧中瞬间的一种幻觉:听到有人相继来报,他已连试皆中,不禁得意忘形,初而喜呼赏钱,再而要“出耀乡里”,受到妻子儿子的嘲笑。金和尚没有事件,无情节可言,而是零星写出一位僧侣地主的房舍构造、室内陈设、役使仆从、出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死后殡葬盛况,更像是一篇人物特写。聊斋志异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

13、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第三 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如莲花公主写主人公的府第:“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千门万户,迥非人世。”依蜂房的特征状人间府第,莲花公主之为蜂王族属便隐现其中。连琐开头便写杨于畏“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为鬼女连琐的出场设置了阴森的环境。婴宁中婴宁所在幽僻山村、鸟语花香的院落、明亮洁泽的居室,一描绘如画,又与她的美丽容貌、天真性情和谐一致,带有象征意义。写

14、人物活动时具体生动,映带出人物的情态、心理,也是以往的文言小说所少有的艺术境界。如促织写成名在县令严限追比的情况下捕捉促织、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与人斗促织两个情节,细致入微,令读者如亲见,为之动容。花姑子写花姑子情注少年,煨酒沸腾,自掩其情,惟肖惟妙,情趣盎然。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初入宁采臣家对婆母之戒心能理解承受,尽心侍奉,对宁采臣有依恋之心,却不强求,终于使婆母释疑,变防范为喜爱,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在一些篇章中还突出地描绘出一种场面,发挥不同的艺术功用:晚霞中水宫的各部舞队的演习,是为男女主人公提供感情交流的机遇;劳山道士中劳山道士宴客的幻化景象,是对心地卑微

15、的王生“慕道”之心的考验和诱惑,也成为情节转折的契机;狐谐重点叙写的是狐女与几位轻薄书生相讥诮的对答场面,不露其形貌,只由其言语、嘻笑之声,便刻画出一种爽快、机敏而诙谐的性格。总结句 聊斋志异使小说超出了以故事为本的窠臼,变得更加肥腴、丰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的魅力。点评:聊斋志异已经是第三次考了,重点中的重点,此题很巧妙,你认真看课本会发现273,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一共有五条:1 多种小说模式2 情节的丰美3小说诗化倾向4叙述语言平易简洁5人物语言多样。考试时第一条认真作答,剩下的4条也要答上。注意我的答题方式,论点加论据,前面是陈述一个观点,后面是举例论证,接着要对其做出总结,可以是很简单

16、的总结。还有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平时背书时一定要挑选一个例子背,题目说的很清楚,结合具体作品。此题像谭邦和老师出的,不过今年他退了。补充 以前华师考过“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简单题 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一书而兼二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迅速臻于鼎盛,形成唐传奇以来的第二次高潮, 2.以呐喊、彷徨为例,谈谈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思想。标准答案总起句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表现 (一)国民性中的奴性人格 国民性弱点的奴性人格表现

17、为麻木不仁,混沌无知,愚昧落后;自私自利,冷漠缺乏是非观与同情心,甘当看客;糯弱苟且,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我压抑、生命力萎顿,丧失活力和热情;墨守成规,抗拒变革;尊家族、重门第,尚血统;等级观念重,官瘾大,主奴根性深;疲沓,懒散;狡猾,欺弱怕强;怯弱,逆来顺受等。凡此种种,其核心就是“奴隶性”,典型代表人物是阿Q。阿Q作为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负载者,显示着在等级社会在下人性的扭曲。阿强的“精神胜利法”是在面对种种压迫,一再失败,无力反抗时的一种精神退路,它来自失败者的奴隶生活,是奴隶心态的一种表现。阿强“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卑怯和奴性心理的混杂,这是封建思想从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长期奴

18、役人民大众的结果。阿强生活在未庄社会底层,名字都没有,物质生活贫乏,常遭人欺诈。阿强愚昧落后,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多与大也认为是一件羞耻事。阿强糯弱苟且,自欺欺人,欺弱怕强。阿强遭到假洋鬼子的欺侮,自欺欺人用精神胜利法以求心理平衡,他欺负尼姑来转移自己的屈辱。阿啊疲沓,懒散,狡猾。穷困的阿强到静修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就耍无赖。阿强冷漠麻木。他把进城看杀人犯作为向乡民炫耀的事。阿强墨守成规,抗拒变革。他维护“男奴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撒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后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鲁迅在阿强身上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

19、魂灵”,揭露了种种国民性弱点。(二)看客的变态心理鲁迅把各种旁观者和看客对人事的冷漠麻木的“陋劣”当作国民性弱点的一个突出的重点来揭露和批判。点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绝对是大家,因此,复习时需多花一些时间。有空把几篇代表作看了。此题很像现当代许祖华老师出的,很有深度。3.结合萨特的作品,论述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

20、.尤内斯库、A.阿达莫夫、J.热内、H.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主要两部戏剧第一紧闭在萨特精心安排的地狱中,看不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那种炼狱景象,这里既无刑具也无刽子手。然而这里确实有酷刑精神与心灵上的酷刑;也确实有刽子手,那就是存在着的他人

21、。因此,当我们听到加尔森最后声称“他人即地狱”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了。在萨特构建起的“地狱”中,唯一约束和折磨着主人公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三个被投入地狱的人都力图从对方那里得知点什么,但又相互干扰,不希望自己的真实面目被对方探知,因而在彼此的勾心斗角中又相互折磨。那么,这种互相折磨、互相敌对的人际关系困境,是否无法摆脱了呢?萨特也曾就“他人就是地狱”这一概念做出过解释:“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他进一步解释:“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

22、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苍蝇借用神话情节进行戏剧创作,不仅能够反映现实,而且因为唤起了人们意识深处的原始“类经验”,从而能在一个更深刻的层次上给人们一次“精神”的洗礼,使人们充分体验到作家蕴蓄于作品中的丰富内涵。第二部是 苍蝇一剧是一部典型的“境遇悲剧”。如前所说,它是与古希腊“命运悲剧”背道而驰的,不仅如此,它与西方几个世纪以来传统的“性格悲剧”也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悲剧”中,性格就是人物的命运,并且人物的性格往往由环境造成。而在萨特的“境遇悲剧”中,没有先验的东西存在,性格也不是一成

23、不变的东西。人物的存在是通过人物在具体情景中的自我选择来完成的。这一点对于自由的提示和强调,使得“境遇悲剧”虽不说成为传统悲剧的扬弃,也至少成为后者的一种有益补充。 点评 考试时需要对基本的概念弄明白,什么叫荒诞派戏剧,然后课本也重点介绍了他的作品,两者结合一下,答题不是太难。此题很像邹建军出的,他主要方向包括这。专业二: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6) (名词解释,很简单,只要平时多加注意,书本后面也有,所以就不在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并且名词解释很少在考原题)副语言、语言混合、情景语境、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风格、以禅喻诗 二、 简答题 (语言学真的没有什么好讲得,课本上列的清清楚楚,也

24、不一一找出来了)1. 举例说明语素的功能类型。(10分) 2. 举例说明音位与非音质音位。(10分) 3. 简述上下义关系的性质。(10分) 4. 什么是灵感?触发灵感需要哪些条件与契机。(15分)灵感定义: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还会认识而言是一种飞跃。灵感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动机、艺术触发与灵感1、创作动机。缺乏性动机:以想象和虚构来弥补现实缺憾,把释放或转引“苦闷”的愿望视为创作的动机;丰富性动机:对成功、爱和自我实现的追求。阿诺理德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因,这包括了他过去所有的生活状况,他在创作时的身心状况、意识和气

25、质。包括所有能引起灵感现象的一切情况。这些情况严格说来可以包括直到艺术家所描写的那件事情为止以前的全部宇宙的历史。”2、艺术触发。在创作动机的驱使下,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使之进入实际操作的过程。形成艺术触发的标志,使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非写不可。 两种类型:当下性艺术触发和长期性艺术触发。一个作家会形成什么样的艺术触发,与生活的积累、主体个性和触发因素的刺激都有关系,一般地说,已经有了较好的经验积蓄和思想准备,发生当下性艺术触发的机会较多,反之,则多为长期性的艺术触发。 形成因素:其一是素材的积累,孕育,消化可以使创作处于积蓄待发的状态;其二是某种生活因素的介入,冲撞

26、,激发了积累的素材和经验。 伴随形成:灵感。艺术触发源于生活素材和作家意向的碰撞。碰撞让作家找到了感觉,产生了思想,甚至有了写作的结构和线索,使原来还是混沌的、不明确的经验感受,零散的生活素材,一下子被这种偶然因素照亮了,形象开始生动,结构逐渐清晰,意向得到凝聚,于是形成了创作冲动。引发艺术触发的因素多种多样,艺术触发的形成有时会伴随着灵感现象。灵感的形成和作家是以一定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更融入了作家对时代、民族、历史的思考和理解。灵感具有突发、突变、突破的动态特征,也具有以静待动,以静养动的静态特征。点评:三者基本关系搞明白了就比较简单 补充【知识点】第四章第二节在论述创作心理时,

27、讨论了几个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灵感是其中之一。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带有直觉性,这种感悟对创作而言是一种飞跃。灵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参见文学理论导引第162164页)【知识点讲解】“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的神话 ,原意指“神通”或吸入了神赐的灵气。黑格尔在美学中,已经相当敏锐地把灵感看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能力”,但并没有看做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它涉及潜意识,多个自我。不单局限于显意识了,显意识一层,潜意识一层 ,或多层。所以灵感思维是立

28、体型的”。从心理形式上看,灵感状态是非理智的,具有突发性、非自觉性、整体性、不可重复性、非逻辑性、不可诠释性以及反常规的独创性等特点,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高峰体验状态”,属于思维电波的刹那间的“短路”现象。但灵感的形成和作用还是要靠精神状态和生活经验做基础。灵感不期而至,带有偶发性,但是被调动起来的作家的记忆、感受、体验,却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更融入了诗人对时代、民族、历史的思考和理解。灵感思维的出现是创造能力的爆发,富于创造性是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范例:文学创作与灵感苏联诗人灵感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

29、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涨,忽然在睡梦中来了灵感,生动的诗句不期而至。黑暗之中找不到笔,他半睡半醒地跳下床,在黑暗中用随手摸到的烧焦了的火柴棍儿,在卷烟盒上写下了“唯一的腿”几个词语。天亮醒来看见桌上“唯一的腿”几个词语,十分奇怪,想了半天,才又忽然想起夜里做过的梦。于是拿起笔来,将那几个词语整理成这样的诗句: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象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对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兵士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 由这个事例可见,在构思过程中,灵感确实起到打开思路的作用。由于灵感具有飘忽不定的特点,所以一旦有了灵感,一定要及时抓

30、住,否则就会后悔莫及。虽然灵感是难得的,但也不是不可求得的,因为机遇总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5. 说说文学创作与生活经验的关系。(15分) 标准答案: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一种审视、感悟和反省。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而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和智慧。从柏拉图的“诗灵神授”说到康德的创作“天才论”,这些理论注意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和智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感物说”来解释创作主题,就显得更为接近文学创作的实际。作为文学创

31、作活动的主体,作家的能力和才情,其部分来自某种先天的素质,但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就是先天的素质也离不开后天的护养。2、生活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高尔基对于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的回答,古代文学作品中“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描写,司马迁所说的“发愤著书”,乔治桑对写作安第阿娜过程的回顾等显露出,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涵、文学风格、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3、创作是主体与生活的结合、融合,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对象化”的特点。对象化的过程即创作主体与生活对象的遇合过程。生活经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激发创作激情的缘由,而且也是制约和规范

32、作家创作的因素。从现象上看,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从遇合关系上讲,如果作家对有限的生活经验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对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三、 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有学者说:“所谓的女性共同体并不存在”。(10分) 2. 艺术真实就是指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10分) 艺术真实: 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生产的特殊规定。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

33、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艺术真实具有的特点:(一)1、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对文学真实性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它的表现对象的相符程度为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以及不同文类的要求。2、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出发来理解真实性问题,可以说对文学真实性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3、衡量艺术真实的

34、反映测度,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存性,就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承认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和社会意识必然受现实生活的制约,这是艺术真实最基本的要求。4、衡量艺术真实的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现和真挚的情感状态。这是艺术真实的又一构成要素。5、衡量艺术真实的心理测度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适应读者的接受心理,使其能够认同和相信文学的虚构与想象,是艺术真实的又一规定。(二)结论艺术真实并不完全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它还和审美活动以及接受心理有关(具体见下“艺术真实”)。四、 论述题(202)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乌青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几天,微博上关于“乌青体”

35、讨论的帖子超过了4千万。有人认为这是诗,是大胆创新的勇气;反对者认为不是诗。 乌青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1. 你认为对白云的赞美是不是诗?阐明你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标准答案:一、诗歌与抒情1、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情感生活是诗歌特有的内容。人情世态、山水风光在诗里都是以人的内心情感的流动和变化为线索展开的,经过主体情感的渗透和改造以后,作为物象的客体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这就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借景言情、融情入景、托物咏志。抒情并不意味着情感毫无节制的宣泄。有成就的诗人都会通过不断提炼、升

36、华自己的情感而使之获得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2、想象性是诗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唯有诗歌要求想象的“白热化”,给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想象和情感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依的互动关系:情感的运动为想象和幻想的活跃提供了内在动力,而唯有丰富的想象才能为情感的表现找到使之外化的形象。二、诗的语言和结构1、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最为讲究,“诗是语言的精粹”。诗歌对日常语言的“背离”(详细见下“真题汇总”);诗歌向日常语言的“回归”。2、诗歌在结构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是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循序,而是

37、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期间许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三、诗的意象和意境意象1、 由意生象。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其中“意”大致指意念、意蕴,“象”指经过意念、意蕴点染的物象。“意”与“象”的关系正如王弼所说,“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为表达某种意蕴而创造的形象。西方文论:按照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说法,“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T.艾略特提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不能像哲学家或技巧不高明的诗人那样直接表达和抒发,而要找到一种“客观对应物”,通过物体、情景、事件、掌故、引语等构成的意象体系来表达,即所谓

38、的由意生象。当然由意生象并不是意象创造的唯一模式,由象生意或意象共生在意象创造中也是常见的(杜甫春望)。2、 意象的创造和运用并不完全取决于诗人个人,意象的生成和运用不仅要受民族的心理结构、文化背景和文学惯例的影响,而且还会受业已存在的诗歌意象体系的制约,甚至和人类共通的心理有关。从纵的方面讲,意象有传承性;从横的方面讲,意象有普遍性。点评:这道题肯定是文艺学男神魏天无出的,魏天无主要搞诗歌理论。并且超级搞笑的是,当年此题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回答的都不是诗,但是你们好好看看它符合诗的定义,内在的抒情性,外在的格式,但是很多人都答的不是。认真看书。2. 根据“乌青体”事件,归纳分析大众文化(网络文化

39、)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大众文化:已成为文化批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化批评所包含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大众文化所展开的。大众文化的外延和内涵众说纷纭,可以基本描述为具有都市化色彩(区别于乡村色彩的民间文化)、商业性的(不是自发的、也基本不是官方染指的)、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不同于经典文化那种神圣性质)、具有感性冲击力的(不是说教的)一种在当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在大众生活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它对前代产品不是尊重而是淘汰,不具有地方性、民族性,而是力图打破文化之间的界限,迅速传播广泛区域甚至全球。身体:是我们包括健康状态、情绪状态、乃至我们从事一些活动如

40、体育、舞蹈等的基础。在传统文化中,由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身体的重要性始终处于被压抑的位置,近代以来,这种观念受到反思,身体的优先地位被重新提出,它被认为是人作为自身的出发点,人存在的基础。这一看法使得整个文化的意义发生转换。图像: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图像在古代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20世纪由于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图像开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感觉化。其世界性一方面便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另一方面却使图像制作者的价值观、人生理想很容易成为一种普世信条,变成一种文化霸权。此问很像是胡亚敏院长出的,她的主攻方向就是文化研究,也就是所谓的西马,好好把她的文化批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