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 文档编号:31717615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52分)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

2、,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

3、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

4、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C多种要素凑合

5、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

6、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题。(16分)东家秦悦东家不像个东家。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以前,

7、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

8、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

9、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还有,高粱,大豆,红薯都说,东家有个

10、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

11、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东家是谁?河南巩义的康百万!(选自小小说大世界)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每空2分)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

12、状态。C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以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D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E.文章恰当运用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地刻画了东家这一人物形象,主题鲜明。5.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管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6.请简要分析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褚遂良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13、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

14、,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

15、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

16、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瘦长,起源于周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B“侍书”,古代官职名。是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C“便宜”,既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文中是第一个意思。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7、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褚遂良精通书法。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B褚遂良忠于职守。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C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两个人在,国事就不用担心了。D褚遂良敢于劝谏。当唐高宗召集重臣商量要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遂良据理力争,不同意废弃皇后王氏,但高宗没有听取他的劝谏,仍立武昭仪为皇后。此后遂良仕途不顺,官职被一贬再贬。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

18、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4分)(2)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10分)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每空2分)A.第一联,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作者因为所乘之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B.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

19、出作者的情怀。C.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D.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E.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12.古人论此诗有云:“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该诗的“写情已足”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在空白处补写名句(共6分,每题1分)(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6)惨象,已使我

20、目不忍视了;流言,。第卷(表达题,共4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人生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筹备时间长达12年,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的帝企鹅日记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是实至名归。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博鳌亚洲论坛会场高朋满座,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丝绸之

21、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寻求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伟大构想。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ABCD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

22、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1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例: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_五、作文(4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三入火海,救出多名邻居,自己被大面积烧伤,至今命悬一线。近日,38岁的河南男子王锋受到舆论关注。一周

23、之内,社会各界共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5月26日,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捐款,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潘品说,前来捐款的好心人中,有不少人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既然我们的治疗费已经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浪费了。”(新京报)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也有少数人认为,受助人一本正经地呼吁,看起来像是在守护底线,只不过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相比,才显得如今这受助者的高尚。毕竟,不让

24、“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二3月份六科联赛语文试题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52分)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25、“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

26、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

27、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

28、的多种精神诉求。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答案:C解析: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29、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答案:B解析: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30、。答案:D解析:A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B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题。(16分)东家秦悦东家不像个东家。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

31、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东家

32、的粥厂,最大,最红火。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

33、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还有,高粱,大豆,红薯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

34、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

35、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东家是谁?河南巩义的康百万!(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每空2分)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C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以生动的比

36、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D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E.文章恰当运用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地刻画了东家这一人物形象,主题鲜明。4EC(答E给2分,答C给2分A项,“悠闲自在”理解不是十分准确,这一细节描写,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东家的悠闲自在,而更多表现出的是他希望以自己的行为让大家相信灾荒很快就会过去,坚定对生活的信心。B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分析不当,当时粥厂为了救济灾民,压力很大。D项“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分析

37、不当,由原文“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可知,东家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当来应对饥荒,他应对得并不从容,这样写也不是为了表现他实力雄厚。)5.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管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从内容上看,管家是事情的见证人,他知道东家所做的一切,交代了重要的情节,同时这样安排使情节更曲折,极具艺术感染力。小说写了管家对东家的关心、忠诚,对东家的善举的忧心和感动,并借管家之口在文末揭示出东家的秘密,对管家着墨较多,其实是为了更衬托出东家形象的高大。从情节上看,作者不直接写东家的所作所为,而是由管家之口来交代重要情节,这样安排也使小说情节更曲折,更有艺术感染力。写写管家一出场,

38、管家被秘密折磨着,这就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共6分)6.请简要分析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有闲情雅趣:善饮酒,喜欢与文人雅士聚谈。乐善好施,宅心仁厚:充满济世救民的情怀,灾难来临,他倾尽自己的家产让灾民得以存活,坚决不让灾荒饿死一个人。坚守大义,取财有道:官商找上门来让他造酒以获得暴利,他严词拒绝,不发不义之财。坚忍、有担当、默默奉献:他独自承受灾荒带来的巨大压力,想尽办法救济灾民,自己却日渐消瘦,倾家荡产。(要求答出3点,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

39、4分)褚遂良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

40、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41、。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

42、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答案:C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瘦长,起源于周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B“侍书”,古代官职名。是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C“便宜”,既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文中是第一个意思。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

43、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答案:A(书写效果略微宽扁,隶书起源于秦朝)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褚遂良精通书法。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B褚遂良忠于职守。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C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两个人在,国事就不用担心了。D褚遂良敢于劝谏。当唐高宗召集重臣商量要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遂良据理力争,不同意废弃皇后王氏,但高宗没有听取他的劝谏

44、,仍立武昭仪为皇后。此后遂良仕途不顺,官职被一贬再贬。答案:A(原文中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听后向太宗推荐了褚遂良。选项中“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曲解文意)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译: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前往皇帝的殿廷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赍,携带;诣阙,前往朝廷;备,完备,齐备,详细;舛误,差错,谬误。4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2)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

45、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译:皇后从此没有听说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审察。(愆,过失,罪过。特,只。愿,希望,请求。审,审察,仔细考察。4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书体的真髓。”太宗当天就召令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出王府重金购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前往皇帝的殿廷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源流出

46、处,没有一点错误。贞观十五年,遂良迁任谏议大夫,兼任起居事,太宗曾经问他说:“你担任起居,记录什么事,大概人君能够看到它吗?”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写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也许可以令人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亲自看史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下它吗?”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应当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贞观十八年(644),拜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总揽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建议数十以上,多被太宗采纳。贞观二十一年(647),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为父亲居丧期满。第二年,起用他

47、恢复旧职,接着被拜为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太子仁义忠孝,是你们全都知道的,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永远保住宗庙社稷。”又回头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的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遂良草拟诏书。高宗即位后,赐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永徽六年(655),高宗准备废黜王皇后,册立昭仪武氏则天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责力、及遂良一起策划这事。遂良说:“皇后出自名家,先朝的时候所娶,服侍先帝,妇德没有过失。先帝没有犹豫,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过这话:我好

48、儿好妇,现在准备托付给你。陛下亲耳听到先帝的善言,言犹在耳。皇后从此没有听说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请陛下再三思考审察。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遂良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殿前的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多次解下头巾叩头流血。高宗大怒,命令带遂良出殿。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宜施加刑法。”第二天,高宗才册立昭仪为皇后,降任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1

49、0分)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每空2分)A.第一联,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作者因为所乘之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B.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C.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D.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E.尾联

50、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答案】.AE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A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错误,应该是作者迟迟不愿上船离去。E项“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理解错误,应是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和留恋。12.古人论此诗有云:“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该诗的“写情已足”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首联、尾联都写到了作者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久久不愿离去。闲适恬淡之情。作者描写了东溪“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平平沙石”,勾画出一幅清新淡远而又生意盎然的景象,寓情于景。老当益壮之情。“老树着

51、花无丑枝”中可看出虽为老树却春花绽放,生机盎然,是作者虽暮年但壮心不已的写照。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却是尽兴而归。“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

52、动,跃然纸上。“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在空白处补写名句(共6分,每题1分)(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1)怅寥廓(2)到了颓圮的篱墙(3)悄悄是别离的笙萧(4)风萧萧兮易水寒(5)终已不顾(6)尤使我耳不忍闻第卷(表达题,共4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14下列各

53、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人生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筹备时间长达12年,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的帝企鹅日记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是实至名归。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博鳌亚洲论坛会场高朋满座,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寻求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伟大

54、构想。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ABCD解析:选D。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也形容说的话信誉极高,分量很重。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宜用“信口雌黄”等。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

55、所未有的物质财富。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解析:选C。A.“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位置颠倒。B.缺少主语。“由于”和“使”去掉一个。D.“切忌”和“不要”,否定不当。1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

56、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例: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_【答案】(1).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2).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语句“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五、作文(4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三入火海,救出多名邻居,自己被大面积烧伤,至今命悬一线。近日,38岁的河南男子王

57、锋受到舆论关注。一周之内,社会各界共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5月26日,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捐款,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潘品说,前来捐款的好心人中,有不少人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既然我们的治疗费已经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浪费了。”(新京报)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也有少数人认为,受助人一本正经地呼吁,看起来像是在守护底线,只不过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相比,才显得如今这受助

58、者的高尚。毕竟,不让“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时事新闻,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闻本身,一部分是评论。就新闻本身而言,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令人感动,受助者接受帮助但却坚守自己的准则和道德底线,珍惜了大家的爱心,也呵护了大家的爱心。由此可立意为珍惜爱心,让爱传递;道德自觉;坚持原则,坚守道德底线等。评论部分指出王锋潘品夫妻这样做获得好评是因为他们坚守了底线,也正因为现在可以坚守底线的人不多,所以这夫妻二人的做法才更显得珍贵,据此可立意为坚守底线,不让爱心流失。纵观整则材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还缺乏对爱心捐款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因此也可以写一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慈善管理与分配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