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31713680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 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2 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培养点:1 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 比较阅读,探究诗词中的情趣,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情感体验点:1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高尚的审美情趣。2 感受欣赏气吞山河的雄壮美、叙事写景的哲理美和侧面点染的烘托美。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怎样鉴赏精彩的诗句。课文类型:阅读赏析课教学方法:通读每首诗,感知诗句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通全诗,理解诗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

2、深刻内涵。教具准备:投影仪、收音机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 赏析前三首诗,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把握各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二、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

3、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 1.整体感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出征乌桓时所作。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姨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一壮美的诗篇。诗人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壮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2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3.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4.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4、。“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

5、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

6、,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 5.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韵。 6.齐读、背诵(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 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8、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略)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

9、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

10、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3、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

11、能把古诗读“活”。 (三)学习钱塘湖春行1 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2 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3.齐读本诗二遍。 4.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

12、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

13、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5.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6.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一)本课目标:1 赏析后两首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把握各首词的特色,了解词的基本常识。(二)教学流程:1 复习导入:2 课前执身:小组内交流各人的读诗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到讲台前不看材料说出来。3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西江月作者描写夏夜行走上饶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再现了丰收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词中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

14、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四边互动听两首配乐词的录音,然后问:你了解什么叫词吗?明确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称“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两首词的词牌名分别是夜行黄沙道中和天净沙。说到词,一般只提到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这两首词按字数分属于词中的哪一类?明确属于小令。因为词是按字数分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以上至90字为中调,超过91字的叫长调。

15、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地点的词还可以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两首词分别为50个字和28个字,都是小令。词人这次夜行的路长不长?你是从佬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有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有下大的趋势。路长,为何又要夜行?明确白天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得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地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

16、谈论今年是个好收成。参照上片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揣摩下片内容。提示同学们最后两句词与注释有何不同?明确词人用的是倒语,与众不同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了。都是可补充说: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对照注解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中的情景,并说一说你感受。明确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作者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

17、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鹊已经回巢,不时的鸣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槔流水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面对即将西沉的夕阳,异乡人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可见亿的乡愁何等的浓重!4达标反馈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B海日生残夜C断肠人在天涯D稻花香里说丰年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是, 代著名的5学习小结(三)、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四)板书设计:西江月写景烘托: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真情流露:热爱祖国避雨惊喜兴趣盎然天净沙景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愁思:断肠人在天涯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